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2~2013年南昌市部分幼儿园和本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机抽取的0~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检测,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市2299例0~6岁儿童血铅水平48.60±30.58ug/L(3~592ug/L),铅中毒检出率1.39%;0岁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最低,为(40.66±21.67)ug/L,6岁组血铅均值最高,达(61.17±47.60)ug/L,6岁组血铅均值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血铅水平呈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铅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铅中毒仍然存在,应加强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以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2.
3621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  王瑞英  周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453-1454,1456
目的调查2009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621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对各年龄组儿童血铅值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621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为43.58μg/L,按年龄分为4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血铅水平分别为45.61、41.23μg/L,幼儿前期和小学阶段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100μg/L者130例,铅中毒率为3.59%,铅中毒率最低为婴儿组(2.76%),最高是小学阶段(7.05%);男童铅中毒51例,铅中毒率为4.16%,女童铅中毒49例,铅中毒为2.76%,中毒的比例在男女童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孝感市儿童血铅浓度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 896例0~14岁儿童进行血铅浓度检测。结果 1 896例儿童中0~4、4~8、8~12、12~≤14岁4个年龄组血铅中毒率分别为2.29%、3.81%、4.46%、4.78%。血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稍有增加,但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97,P=0.284);不同性别儿童血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P=0.710)。结论血铅浓度随着年龄增长稍有增加,要及早预防儿童铅中毒,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岛市0-7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青岛市8192名儿童血铅进行了测定,并对影响血铅的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8192名0~7岁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44.85ug/L,其中铅中毒儿童614名,铅中毒率为7.495%;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铅中毒率明显增高,造成本市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因素:住房靠近交通干道、习惯咬铅笔、母亲的学历、吃膨化食品、吃爆米花、过量补充钙剂及吃海产品;服用奶类能明显降低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O~2岁组儿童尤为明显),3~6岁组儿童适量补充钙、铁、锌能明显降低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结论 青岛市儿童血铅水平较高,儿童铅中毒是多因素造成的,应引起关注,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5.
卢璐  陈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27-292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钟祥市城区学龄前儿童2 896例,将其按年龄分为2~〈3岁组(n=693)、3~〈4岁组(n=702)、4~〈5岁组(n=726)及5~〈6岁组(n=775).采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儿童血铅浓度.结果 2 896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为(49.62±20.12)μg/L,其中有393例儿童血铅不低于100 μg/L,占13.57%;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血铅浓度有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浓度及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海淀区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北京市海淀区儿童的血铅水平,分析其分布规律,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钨舟原子吸收法检测2007-03/2008-06 3 541例14岁以下儿童的血铅,并按照年龄进行分组。结果: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平均水平为(57.5±27.4)μg/L。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铅中毒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总铅中毒率为6.58%。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儿童中的铅中毒现象仍然存在,应当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儿童的铅接触。  相似文献   

7.
王丽 《检验医学》2011,26(5):346-348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儿童血铅检测,了解诸暨市儿童血铅中毒情况,并探讨血铅水平与不同人群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1 895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并将受检儿童按年龄(≤3岁、4~6岁、〉6岁)、性别、是否本地分组。结果 1 895名儿童血铅均值为48.63μg/L,其中有198例儿童血铅≥100μg/L,占10.45%。≤3岁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最低,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组与〉6岁组相比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均无差异(P〉0.05)。同年龄组男、女儿童血铅水平与铅中毒率均无差异(P〉0.05)。外地组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均明显高于本地组(P〈0.05)。结论本地及儿童血铅水平与全国各省相比处于低水平位置,血铅≥100μg/L的发生率与全国平均值相近。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有一定关系,男、女差异不大,儿童的卫生习惯、家长重视程度、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对血铅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0~6岁就诊儿童血铅水平的分析,为有关部门开展儿童血铅超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843例,抽取静脉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血铅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不同特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血铅含量1.21~73.73(16.34±23.04)mg/L;血铅超标检出11人,检出率为1.3%;男童485人、女童358人,女童血铅水平略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6,P=0.77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超标率无明显差异;血铅水平随儿童年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4岁年龄组中血铅水平最高;不同年龄儿童血铅超标率无显著差异;在1岁以内儿童出现铅中毒的较少,而1、2、3、4、5岁儿童中,其铅中毒的比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分别和1岁以内儿童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省儿童血铅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血铅水平与年龄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铅暴露依旧是我国不容忽视的儿童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因此,仍要注意加强对家长及儿童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干预,降低铅暴露于环境和各类产品中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王军文  史耐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06-2406,2408
目的分析该院2009~2012年体检的0~12岁儿童血铅水平。方法对2009~2012年在该院0~12岁儿童体检的血铅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度检测样本数3 197例,铅中毒921例(29.1%);2010年度检测样本数3 274例,铅中毒823例(25.1%);2011年度检测样本数3 993例,铅中毒723例(18.3%);2012年度检测样本数4 197例,铅中毒621例(14.8%)。结论近年来,江油市儿童血铅中毒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儿童血铅水平,分析儿童血铅含量及铅中毒的原因,寻找预防和降低铅中毒的方法和途径,为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检测儿童末梢血中铅的含量。结果 5 268例儿童中血铅浓度平均值为(40.55±22.23)μg/L,铅中毒儿童共133例,总检出率为2.52%;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0.01);0~7岁儿童血铅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鲁木齐市儿童血铅水平低于中国其他城市,但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寻找污染来源,治理环境污染及注意家庭卫生,营养平衡,加大宣传力度,是减少儿童铅中毒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厦门市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厦门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儿童,年龄0~10岁,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全血血铅值。结果 2010~2013年间共有11 271例儿童检测全血血铅水平,血铅均值为51.0μg/L。不同年龄组的男童铅中毒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6岁期间,随着年龄增加血铅均值逐渐上升,并在学龄前期达到高峰,之后的学龄期儿童均值不再增高,但血铅中毒率始终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厦门市儿童铅中毒率接近国内其他城市平均水平,但学龄前儿童血铅的均值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铅污染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中山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6933名儿童(男童3743例,女童3190例)纳入本次研究,并按年龄分为0~〈1岁、1~〈3岁、3~〈7岁、7~14岁组,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对血铅水平进行检测。结果6933名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共84例,总检出率为1.21%,其中男童、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23%和1.19%。0~〈1岁、1~〈3岁、3~〈7岁组儿童血铅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7~14岁组血铅水平与3~〈7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岁组男、女童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个年龄组男童均高于女童(P〈0.05)。结论中山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与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率较低,但考虑铅暴露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危害,应加强宣传教育,防范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对含铅物品的接触和摄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南昌市和东乡县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应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南昌市和东乡县566名〈1岁-14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铅含量,并将两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铅水平、男女童血铅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南昌、东乡两地受检儿童血铅含量高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100μg/L)的例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呈上升趋势。东乡县各年龄段受检儿童的血铅水平及血铅浓度的超标率均明显高于南昌市受检儿童(P〈0.01)。血铅水平及血铅浓度超标率在性别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反映了环境中铅污染程度及铅暴露水平。定期检测儿童的血铅水平能够为治理铅污染环境、有效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南昌市和东乡县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应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南昌市和东乡县566名〈1岁-14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铅含量,并将两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铅水平、男女童血铅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南昌、东乡两地受检儿童血铅含量高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100μg/L)的例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呈上升趋势。东乡县各年龄段受检儿童的血铅水平及血铅浓度的超标率均明显高于南昌市受检儿童(P〈0.01)。血铅水平及血铅浓度超标率在性别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反映了环境中铅污染程度及铅暴露水平。定期检测儿童的血铅水平能够为治理铅污染环境、有效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查儿童血铅含量,进一步探讨血铅过多对儿童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铅中毒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柏林镇2815名男女儿童血铅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儿童血铅均值男性、女性分别为(162.24±21.26)μg/L、(159.65±21.64)μg/L;铅中毒检出率分别为89.3%、89.1%。轻、中度、重度铅中毒率为75.99%、13.18%、0.18%。男女性别之间血铅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0.5~5.0岁的儿童铅中毒的概率较高,不同年龄组血铅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中毒乃是危害儿童健康的社会环境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不能忽视,要做到早期检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以提高人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978例儿童血铅结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儿童血铅水平情况.方法 对幼儿园和儿保所体检健康者,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978例不同年龄段儿童血铅含量.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血铅含量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其中≥7~15岁年龄组血铅平均水平较≥3~≤6岁组和<3岁组高;不同性别组间血铅含量结果 有差异,其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行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更好地开展儿童铅中毒预防工作。方法2001-04/2002-02在宁德市医院我院儿科儿童保健门诊就诊除外非本地常住户口的0~14岁城市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并对个人状况、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血铅≥100μg/L有156例占20.2%(1μg/L=0.00483umol/L)。4~6岁年龄组儿童的血铅值(75±36)μg/L显著高于0~3岁年龄组(61±31)μg/L,不良卫生习惯组血铅值(78±33)μg/L)、被动吸烟组(73±29)μg/L、未补充钙剂组(71±31)μg/L,均显著高与对照组(P<0.01)。结论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服钙剂是降低血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哈尔滨地区儿童血铅含量的现状,预防铅中毒。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140 302例就诊患儿血铅含量测定结果分析,应用北京博晖钨舟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及专用稀释液进行测定。结果患儿血铅大于10μg/dL为血铅超标,分析患儿的血铅含量与患者年龄,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说明铅中毒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并且血铅与性别相关性密切(P<0.05)。结论儿童的铅中毒与儿童年龄性别有关,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极大,有效的预防,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并评价该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血铅的分布,为临床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门诊儿保科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1 030例1个月至14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有上升趋势,并且男性血铅平均水平高于女性,同时对各个年龄组、同年龄组中男、女性血铅水平分别进行多样本均数的多重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6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方法采末梢血用BH2100S/T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童血铅进行测定。结果548例中铅中毒99例,占21.7%,男性血铅水平高于女性,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是儿童铅中毒的高危因素,而科学的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加人们的铅中毒的认识等均可有效地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