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雪  周橙旻 《家具》2023,(3):66-71
如今用户对传统艺术相关的创作与设计有着较高的参与意愿,研究宋代青绿山水绘画艺术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进行设计,探索传统绘画艺术的应用路径,让更多人参与文化艺术传播。搜集并筛选宋代的青绿山水画,构建其图库。首先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青绿山水画进行多次色彩聚类提取,以主色、辅色和点缀色凝练配色方案;然后分析提取青绿山水绘画元素与意象,获得交互设计实践的视觉要素、设计路径、信息架构等。结合视觉设计规范与功能定位,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打造青绿山水主题趣味设计科普类手机软件。平衡个性化与良好的交互体验,以期打造现代化的古画趣味再设计平台,将历史时期的绘画精神与风貌带入设计过程和结果,呈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未来式可持续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缤纷家居》2014,(5):228-231
如同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一般,用油画颜料描绘出的层叠山石在浓重而氤氲的青绿氛围中透露着一种悠远而深沉的古意。“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古代画者对画中形与气的追求可见一斑。而在当代的空间中,这种借古之形传达当下新意的作品与或简约或复古的家具相得和谐,亦古亦今。  相似文献   

3.
中国写意山水画是我国古老而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写意山水画通过简练灵动的笔墨来描绘大自然,它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情感色彩,画家会通过山水画去抒发内心情感。服装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透过民族服装看到该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其思想。对写意山水画的色彩、构图和图案进行分析,从优秀的写意山水画作品中提取元素进而再设计,以针织衣片的形式表现出写意山水画图案元素,最后将织片运用到服装创新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青绿绘山河     
2022年除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的舞台上,群舞《只此青绿》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跨越千年的梦境,舞者们以绚丽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文化的传奇娓娓道来。“活”起来的青绿山水不失幽雅古韵,更添几分大气磅礴,激活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谢赫所著《古画品录》中关于各位画家所专攻的绘画类别的记述可见,早在南朝时期,传统绘画已经出现了分类的趋势。但《古画品录》中并未明确对"山水画"这一类别的绘画创作活动做出直接说明,谢赫对进行山水画创作的画家评价也并不算高。通过对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出现在人物画中的山水元素,往往作为配景,用以对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界定。虽然以审美为目的的创作活动已经兴盛,但是人物画及其山水配景的创作目标仍然是凸现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以蝉雀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或根植于上古时期对于神异动物的信仰,但此时亦产生了功能上的转变,表现出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创作意图。同样的,山水画创作也处于转变时期,从为人物画作配景的状态下独立成为单纯的山水画创作活动。在这一时期,主流上,山水元素依旧是人物画配景,但也有少数画家与理论家开始为山水赋予独立的人格,只不过依照传统绘画发展史来看,这一时期少数人的主张最终成为山水画创作及审美的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6.
从平面构成的角度解析黄秋园后期山水画作品,兼谈其平面化,是对其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构成关系以及平面化风格进行深入探讨,既能有助于揭示平面作品的创作方法、创作规律、创作目的,又能研究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表达和艺术语言的发展。黄秋园后期山水画作品立足于传统却在艺术表达的语言上和平面元素的构成关系中体现了很强的现代构成感和设计感。这说明即使是从传统中来,只要取舍得当,一样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风格,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广西轻工业》2015,(12):128-129
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同根共气,互相影响。以隋唐山水画和园林为例,从画理和画境两方面对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与园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段乾坤 《丝网印刷》2023,(7):99-102
从传统山水画元素对中国的风景油画创作的意义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风景油画与传统山水画相融合这一创作方式,使作品及文化衍生品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东方美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是我国国画中的一个主要流派,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艺术家们通常以山水画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民族底蕴以及性情.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画家的意境、格调以及气韵.很多山水画家,在作品中都会采用"幻象化"的创作理念.本文主要对山水画创作中"幻象化"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幻象化"表达手法的使用规律,从而剖析采用"幻象化"手法进行创作的山水画作品的艺术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山水秀     
周静 《缤纷家居》2008,(9):18-18
1.山水烟灰碟200元/个(设计共和)"山水"的灵感来自传统毛笔架,使用时会呈现出双重意象:点燃的香烟放在碟子里,易让人联系到典型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群山笼罩在云雾之中。2、摩诺丝柔沙发椅8949元/件(Bolia)这款座椅造型就像中国字"山",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亦可以替换不同的面料,如皮质或法兰绒。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王克举对其油画表现语言的探索,了解和分析王克举的绘画风格,从中学习王克举对画面形与色的运用与把握,王克举绘画语言中张弛有度的笔触,乱中有序的画面,具有微妙变化的色彩,对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充分运用,无不使其作品充满着灵动的气韵,他还将西方的油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的山水意蕴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大自然是其艺术灵感的来源,王克举的作品体现出对大自然无比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李卓聪  刘妃 《纺织报告》2021,(2):68-69,76
虽然中国山水画与服装设计是两个不同的专业术语,但却同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中国山水画的文化精髓对于服装设计的借鉴意义非常深远。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可以融入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构图等技法进行创新设计,既可以较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更好地创新设计出具有本民族独特魅力的服装。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国山水元素的归纳总结、深入解读以及灵活运用,对让服装设计更易让大众欣赏、更受大众欢迎会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王凯莉  万云 《辽宁丝绸》2023,(2):36-37+15
主要从山水文化背景出发,分析了山水画的文化特征、表现形式及意义,凝练山水文化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新中式女装的特征,提取适合现代时装的元素进行二次设计。参照前人对两者的创新应用,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寻求传统文化在当代时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此深入挖掘水墨山水元素在新中式女装中的创新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山水画审美理想的波动性和追求性的思想根源.创作作品的精神意义在于画家受到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空灵之境"审美意识的不断完善,简要分析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古道今画论文献论述传统中国山水绘画起源魏晋,目前从文献数据的以及考古遗存的图片显示在汉画像中发现大量山水元素,这个起源问题有待商榷。往前翻开汉朝历史绘画记录,在相关文献记载中和汉画图像所发现的山水元素,推测出在汉朝时期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16.
包少茂先生的作品,有着明显的西部地貌特征,连绵的雪山、苍茫的大漠,绵延不绝的崇山峻岭,以及西部所特有的高原植被和雅丹地貌。然而,他的作品并非西部某一地方的写生式创作,而是来源于他对家乡的真情实感。所以说他的山水作品,是对西部山水的挚爱情感及发自内心的高度凝炼和概括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陈茜 《食品工业》2021,(1):I0071-I0071
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呈现内容与茶叶包装设计能够相互融合。将其运用于茶叶包装中,有助于增强茶叶包装的视觉表现元素与构图艺术形式,提升其文化冲击力和感染力。图1为基于中国山水油画设计的茶叶外包装。该茶叶外包装充分融入茶文化理念,利用油画的肌理、反复晕染,将茶文化中深沉、平和、含蓄的精神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用油画肌理表现中国山水诗意,表现出当代山水油画新的形式和意境,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为茶叶包装增强了文化气韵与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18.
作品说明:作品选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设计符号,同时运用意象仿生方法对“茶文化”文创产品进行创新设计,体现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为现代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造型设计思路。同时,在材料的运用上,为更好的体现设计理念该系列产品使用树脂材料与原木结合的工艺进行设计表达,在满足文房用具的功能前提下,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国风潮流正以新面貌展现于大众视野,青绿艺术的复兴让国风潮流出现了新的形式内容和符号语言。新国风时尚下的青绿装饰图案在设计审美、工艺技术、内容形式和文化传播四个方面中都有不同的表现,综合凝练出青绿装饰图案具有高度装饰性、不破不立、文化与艺术有机体三个特点,最后以青绿装饰图案为切入点对新时代国风时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陈亚南 《丝绸》2022,(12):178-178
扎染是中国一项古老而又极具魅力的纺织品染色艺术。系列作品将传统扎染技法特点进行创新,结合现代审美进行设计提升。作品融合了捆扎法、折叠扎法、平针缝绞法等多种中国传统扎染技法,纹样、造型和色彩都体现出浓郁的东方韵味。在纹样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表达出“方圆相济”的处世之道。系列设计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体现出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