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工挖孔扩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11根有埋设测试元件的现场试验,研究了软土地区人工挖孔扩底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及侧阻力、端阻力的变化规律,文中统计和分析了300根人工挖孔桩的静载试验资料,提出了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桩端常用土层的极限承载力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挖孔桩试验中预埋测试元件,研究桩的荷载传递机理。通过统计、分析福州地区300根人工挖孔桩静载试验资料,提出本地区人工挖孔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桩端常用土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通过模型桩试验,对比了有无扩大头及扩大头不同直径对人工挖孔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建筑物荷载较大,基础埋在软土层内不能满足强度和变形、对软土层进行人工处理较为困难的地基。一、适应特点人工挖孔桩承载能力高,建筑物的荷载通过桩端传给深处硬土层,或通过桩表面与周围土的摩擦力传给地基(前者称端承桩,后者称  相似文献   

4.
人工挖孔扩底桩的原型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合肥电冰箱总厂综合楼工程挖孔桩的原型静载荷试验,探讨了以土层作为持力层的挖孔扩底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荷载传递规律、端承力和各土层桩周摩阻力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荔 《广东建材》2013,(8):46-49
人工挖孔桩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桩基础形式,具有造价低、工艺简单、质量控制容易、承载力较高等优点。人工挖孔桩端承桩为主,桩端持力层通常为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基岩。在计算桩的竖向承载力时,一般不考虑桩侧阻力的作用,桩侧阻力是否参与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影响到人工挖孔桩的经济性,有时甚至决定采用挖孔桩方案的可行性。本文介绍厦门某高层商住大楼人工挖孔桩的静载试验结果,分析了孔桩竖向承载力的试验值与设计计算值之间的差异,得出本地区强风化花岗岩土层的实际承载能力比规范法设计计算的设计值要大。  相似文献   

6.
胡柳柳  王祥 《山西建筑》2007,33(23):94-95
详细分析了人工挖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及承载机理,讨论了单桩承载力与桩周土侧阻力和桩身混凝土强度的关系,给出了提高单桩承载力的几种措施,并论述了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及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林健  张清敏  龚勋 《建设监理》2008,(12):81-82
人工挖孔端承桩承载机理是把荷载传递到桩的底部,桩支撑在坚固的岩层上,这样就不难得出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因此,在人工挖孔桩的施工监理过程中,地基承载力的鉴定和桩身强度的控制,是人工挖孔桩施工监理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以青岛市某大型工程为依托,对在泥质粉砂岩地基中的5根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分别进行竖向静载荷试验与桩身内力测试。根据大直径嵌岩桩实测数据探讨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与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桩荷载沉降(Q-s)曲线为缓变形,桩顶沉降量均小于11mm,卸载回弹率大,幅度为51%~75%,承载力较高,5根试桩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最大荷载下,5根嵌岩桩桩端阻力所占桩顶荷载比值均在10%~20%之间,随桩长、嵌岩深度(中风化)增大而减小,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桩身荷载自上而下逐步发挥,上覆土层先达到侧摩阻力极限值,在嵌岩段中部侧摩阻力达到峰值;桩入岩越深,安全储备量越大,在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段,实测侧摩阻力约为规范推荐值的2.5倍,说明5根桩有较大的承载潜力;随着荷载的增大,嵌岩段分担的总阻力由39%上升至45%,嵌岩段侧摩阻力占主要比重,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的比例上升速率较快;根据行业标准与静载试验数据,重新认识该地层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充分发挥其承载潜力,对工程桩桩身尺寸进行优化,达到节约材料和提高施工功效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海尔观光塔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技术 ,阐述了人工挖孔桩质量控制的一些方法和质量检测的措施 ,表明了人工挖孔桩在软土地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樊博琅 《河南建材》2010,(2):121-121
人工挖孔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可多桩同时施工、作业面积大、施工速度相对较快、工期短、无噪声或噪声低等优点,在城市建筑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人工挖孔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地下水位以上的黏土、亚黏土、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层,特别是黄土层中,其干作业成孔较为理想:而对于软土、流沙、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则不宜选用。那么,如何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控制质量呢?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对比了注浆及未注浆两种情况下灌注桩承载性状,说明桩端注浆后大大提高了软土地区钻孔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最后分析了注浆后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计算和静载试验比较了土对弱挤土桩和普通预制桩的支承能力,得出了土对弱挤土桩的支承能力并不比对普通预制桩的支承能力小的结果,为在饱和软粘土地区使用弱挤土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微型预制桩单桩承载力时效现场试验分析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通过在上海软弱地基进行的微型预制桩承载力现场静载荷试验, 研究了微型预制桩极限承载力的时间效应,表明微型预制桩承载力存在明显的时效问题, 为软弱地基微型预制桩的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针对营口地区软土地基,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基,有效地解决了地基土承载力不足的经验。通过静载和动测试验,验证在该地区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确定大长径比软岩嵌岩桩桩侧土阻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桩工艺、土性状态查表确定桩周土侧阻极限标准值时,如不考虑长径比及土层相对桩身的位置,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还可能对嵌岩桩的桩工机理产生误解。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在确定大直径软岩嵌岩桩桩周土侧阻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丽蓉 《工程勘察》2010,(6):21-24,85
本文依托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工程,进行了桩端后注浆灌注桩的静载荷试验,并采用先进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和光纤布拉格光栅技术测量了桩身应力,获得了较好的测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可显著提高抗压桩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在70%~80%左右;桩端后注浆对减少桩顶位移也有显著的作用;桩端后注浆还能够提高桩端以上一定范围内土体的侧摩阻力。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超长后注浆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工程质量》2006,(12):39-43
桩端注浆是上海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上海地区某超高层商业建筑试桩的高吨位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桩底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深入探讨了上海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后注浆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竖向承载性状,并提出了单桩承载力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东钱湖车辆基地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桩间距分别为1.8 m、2.0 m和2.2 m,桩长20 m、22 m和24 m,正方形布置(4×4)的竹节桩复合地基承载变形特性试验研究。对3个试验工况的竹节桩复合地基进行了单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测定了桩土应力比及群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结果表明:本场地3个工况竹节复合地基的单桩抗压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满足120 kPa的设计要求;各工况单桩静载试验测试的桩土应力比主要分布在4.0~6.0间,群桩静载试验测试的桩土应力比差异较大,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竹节桩复合地基在宁波软土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上海地区某工程超长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分析该地区超长灌注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实测结果表明,两根试桩的桩端阻力与桩顶荷载之比约为10%,超长桩的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来提供的。通过对桩身轴力和侧阻分布曲线的分析,发现超长灌注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桩顶荷载、桩周土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而成孔质量在满足规范要求后对土体侧摩阻力发挥影响并不显著。根据桩身侧阻分布特点,建议在工程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深层的密实粉砂层来提高桩身竖向承载力,研究结论可供同类地区的超长桩设计和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超长嵌岩桩的试验研究和承载力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新明  金谦 《建筑科学》1998,14(5):27-30
本文通过对超长嵌岩桩的静载荷试验、大应变动测以及侧阻力、端阻力测试的结果分析,说明覆盖土层为软弱土的超长嵌岩桩的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桩发生弯曲失稳破坏时的临界荷载,而不是桩尖土塑性破坏时的极限荷载。另外,从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情况、分布曲线和分配比例,阐述超长嵌岩桩端阻力不能充分发挥的原因是因为失稳破坏,并提出该桩型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