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确定了现代有轨电车选型的原则,通过对低地板类型、供电制式、线路条件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车辆选型的结论,为有轨电车规划及车型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威  董石羽  向泽锐 《包装工程》2018,39(22):157-163
目的 研究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谱系化设计的流程及方法。方法 以产品造型谱系化设计为出发点,对国内外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谱系化的设计方法,并结合中车唐山公司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设计的实例展开研究。首先,从造型线、几何形状、形状组合关系3个方面分析车辆造型;其次,运用设计形态分析法和形状文法提取典型特征、推演新形状;最后,将新形状应用到现代有轨电车的造型设计中,并对方案的继承性进行验证。结论 该方法能够保证在典型特征衍生的同时,兼顾车辆外观造型设计的创新,为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谱系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有轨电车使用纯电力驱动,其具有便捷、环保、舒适、高效的特征,是目前广受欢迎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产品。但由于供电的架空网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或区段,给景观带来不良影响,给线路规划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研发全线无触网低地板有轨电车,是适应目前市场迫切需求的技术研发方向。该文将介绍基于超级电容的全线无网有轨电车储能系统设计方案,并通过牵引计算和实车安装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代有轨电车维修策略存在的不足,该文论述了一种基于PHM技术的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状态维修策略,提出了基于车地无线通信的车辆安全检测设施与行车安全辅助设施的整合方案,通过数据融合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数据处理方法,解决车辆状态监测数据相对孤立的问题,为运维数据的融合和关联分析提供参考,为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维修策略的制定提供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接触网是现代有轨电车的主要牵引供电方式,本文以云南滇南中心城市群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为例,对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柔性接触网系统组成、主要施工技术及试验要点进行了介绍,可为推广应用有轨电车接触网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乘客在乘坐城市轨道车辆时的舒适性,本文对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噪声控制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该文结合有轨电车线网的特色需求,例如线网的时刻表管理、调度区段管理、复杂路口的通行策略、大屏显示方式、不同制式车辆的管理、场段复用管理、线路数据维护、运营维护数据库管理以及调度中心关键设备配置等,分析既有系统与网络化运营需求的差异,研究信号的控制方法,将网络化运营的新需求分配到信号控制系统,全面满足网络化运营需求,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综合性能,希望能够给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设计一种针对有轨电车的可拆卸埋地轨道系统的结构,该轨道系统包括有轨电车槽型钢轨的轨腰橡胶护套、防水垫层、专用扣件以及可拆卸的现浇水泥道床。通过Nastran及Simpack对现代有轨电车的车辆和轨道系统建模分析,利用Nastran软件分析埋入式轨道系统在车辆运营条件下和横向汽车碾压时的受力状态,考察轨道系统在这两种工况下的安全性;利用Simpack软件系统分析有轨电车以最大时速70 km/h运行在传统轨道系统和新式埋地轨道系统上时的动态响应,在无轨道激励时,现代轨道系统上车辆左右两轮轮轨垂向力的偏差值比在普通轨道上的轮轨力差值最多可减小5.9 k N,脱轨系数可减小0.10;在美国5级谱轨道激励下,轮轨垂向力的偏差值比在普通轨道上的轮轨力差值最多可减小8.9 k N,脱轨系数可减小0.16;可知轨道系统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的同时实现埋地轨道扣件的简便维修及更换等特点,同时降低车辆运行时的轮轨响应。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现代有轨电车诱发的大地振动传播规律,在总结基于SIMPACK软件实现轮轨耦合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实现轮轨耦合仿真的改进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建立现代有轨电车-无砟轨道-大地的3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对有轨电车诱发的大地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由有轨电车诱发的大地振动时,应重点关注竖向振动情况;随着距振源距离的增大,较大的峰值频率减小,且主频由30.6 Hz变为6.3 Hz,这与大地振动的频散特性相关;大地表面振动在6.3 Hz时衰减最慢,且会出现"振动放大"现象;该轮轨耦合方法既可用于车辆与大地间的耦合,又可用于车辆与桥梁或者其他轨道结构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10.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研发重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与需求,提出未来 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即现代生物节水技术、非常规水高效安全利用技术、节水灌溉技 术与装备、旱作高效用水技术与新材料、区域高效节水农业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作为走在铁轨上的"大巴",其启、制动频繁,制动能量的及时回收和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采用超级电容及蓄电池的混合动力系统,在车辆频繁启、制动或通过无电区时,混合动力系统中超级电容充分发挥其充放电速度快、放电电流大等特点,其充放电过程减少了电能的消耗产热,同时也避免大量电能回馈电网造成的谐波污染,进而使现代城市有轨电车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2.
许永生  邓静  董倩  付沙 《包装工程》2023,44(24):258-267
目的 结合文化仿生设计,研究具有天府文化特色的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方法。方法 总结现代有轨电车、天府文化和文化仿生的理论基础。基于文化仿生,对国内外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天府文化仿生的现代有轨电车设计方法与流程。对本体层、行为层、价值层的天府文化实行调研与分析,总结出典型的天府地域文化元素。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优选出一种天府文化元素,耦合文化仿生的表象阶段和意象阶段,将其结果应用到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中。结果 将川剧脸谱作为文化仿生对象,简化其脸谱的显著特征,着重将其形态和色彩融入到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造型和涂装设计中。结论 通过文化仿生实践案例,表明文化仿生能较好地将天府文化通过城市有轨电车的外观设计进行传播,为现代城市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树义 《硅谷》2011,(24):139-139
我国现代塑料模工业在注塑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成型工艺、成型材料及行业标准方面都取得巨大发展,注塑模具制造趋势逐年上升,塑料模具工业主要发展方向适应国情实际需求,注塑模具应用创新技术,推广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符号在现代有轨电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有轨电车的外观设计方法。方法对现代有轨电车的概念及国内外现有车型的外观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梳理了地域文化的概念,同时对人们视觉艺术中的形态知觉与心理层面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古蜀三星堆文化符号为例,从中提炼出具象的、能被人感知的形态、色彩,并将其应用到现代有轨电车的外观设计。结论提出了一种包含地域文化的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有轨电车交通工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制专家审查会3月3日在湖北武汉光谷举行,武汉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交通)表示,《标准》经评审后将进一步完善并报批,预计今年10月出台,这将是全国首个有轨电车行业标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冯爱军表示,《标准》通过审查并发布实施后,将填补我国现代有轨电车在规划、管理、设计、施工、运营方面的空白。据了解,该项标准中对有关乘客舒适度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要求。《标准》提出,有轨电车运输能力按6人/平方米车厢站席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王占尧 《包装工程》1989,10(1):10-17
根据世界各主要塑料消费国塑料包装材料的消费结构,结合我国塑料工业发展及对塑料包装材料的消费需求情况,论述了我国塑料包装产品的消费趋势,提出了我国塑料包装产品及包装辅助材料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防腐涂料和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和城市基础建设对防腐涂料需求越来越多,近几年来我国防腐涂料发展很快,品种也由单一型转向多功能、由传统型转向环保型、由专用转向适应性方向发展,并且开发了许多性能优良的高温防腐、抗静电、高弹性、无毒等多功能防腐涂料。我国的保温材料市场还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低档产品多的现状。但可以看到,我国正大力发展保温技术,研发生产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组建专业工程队伍进行专业化施工,保温材料及技术正逐渐向高效率、高性能、高环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传感器专业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航天强国建设和航天工业发展对传感器产业发展的需求,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先进航天传感器产品的技术发展概况,例举了几类先进传感器产品,包括温度及热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高性能MEMS陀螺、气体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和无源无线传感器等,并对下一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庆功 《包装工程》2018,39(14):210-214
目的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产品设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产品造型设计的研究,解决我国目前在产品设计上存在的发展瓶颈,进而提高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技术水平与文化内涵。方法对产品的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的造型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从产品的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实用功用与时尚审美的关系、技术与艺术意识的设计应用等层面进行分析、比较,寻求产品造型设计中两者的平衡关系,进而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结论产品设计的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应根据产品的功用目的与产品定位进行全方位地设计思考,在实用需求与审美需求、个性表现与风格表现等方面达到设计的平衡,进而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内涵与时尚审美的多元化需求,以促进我国工业产品设计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有轨电车项目的日益发展,粘接技术在轨道车辆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密封功能到现在的结构粘接,粘接技术已经成为轨道车辆设计的新技术。此文章从粘接的形成和优缺点,以及受力对粘接设计的影响方面分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粘接结构在车辆上的设计时,胶层理论厚度确定的方法,为结构设计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