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物理模型的人脸表情动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计算机建立人脸表情动画是当前计算机图形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该文在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该课题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模型的人脸表情画生成算法,并依该算法计和开发了一个实际的人脸表情动画系统HUFACE。该算法将人的脸部模拟为一个弹性体,为使计算简化,又将人脸表面依其生理特性分为八个子块,脸部表情所产生的五官动作模拟为弹性体的形变,并建立相应的弹性形变模型,当脸部表情引起脸部各子块形变时,每个子块上的各点将发生位移,于是利用该模型计算这些点的位移量,由此获得表情动画中的每一帧画面,由于脸部动作由该形变模型控制,且计算简单,速度快,因此不需存储表情动画中的各个画面,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由HUFACE系统生成的人脸表情真实,自然。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的多姿态人脸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多姿态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利用肤色特征快速排除绝大部分背景区域,然后在肤色区域中搜索眼睛和嘴巴区域,根据眼睛和嘴巴区域的几何特征所确定的人脸方向分割出大致正向的人脸候选区域,最后利用AdaBoost算法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实验表明,算法能实现多姿态人脸的快速检测,而且对脸部表情和遮挡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人脸动作编码系统从人脸解剖学的角度定义了一组面部动作单元(action unit,AU),用于精确刻画人脸表情变化。每个面部动作单元描述了一组脸部肌肉运动产生的表观变化,其组合可以表达任意人脸表情。AU检测问题属于多标签分类问题,其挑战在于标注数据不足、头部姿态干扰、个体差异和不同AU的类别不均衡等。为总结近年来AU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系统概述了2016年以来的代表性方法,根据输入数据的模态分为基于静态图像、基于动态视频以及基于其他模态的AU检测方法,并讨论在不同模态数据下为了降低数据依赖问题而引入的弱监督AU检测方法。针对静态图像,进一步介绍基于局部特征学习、AU关系建模、多任务学习以及弱监督学习的AU检测方法。针对动态视频,主要介绍基于时序特征和自监督AU特征学习的AU检测方法。最后,本文对比并总结了各代表性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讨论了面部AU检测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计算机方便快捷地生成表情逼真的动漫人物,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表情AU参数的人脸动画生成方法.该方法定义了用于描述面部表情的24个面部运动单元参数,即表情AU参数,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FEAFA数据集构建和训练了相应的参数回归网络模型.在根据视频图像生成人脸动画时,首先从单目摄像头获取视频图像,采用有监督的梯度下降法对视频帧进行人脸检测,进而对得到的人脸表情图像准确地回归出表情AU参数值,将其视为三维人脸表情基系数,并结合虚拟人物相对应的24个基础三维表情形状和中立表情形状,在自然环境下基于表情融合变形模型驱动虚拟人物生成人脸动画.该方法省去了传统方法中的三维重建过程,并且考虑了运动单元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生成的人脸动画的表情更加自然、细腻.此外,基于人脸图像比基于特征点回归出的表情系数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用含有面部表情信息的向量作为输入条件指导生成高真实性人脸图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常用的八类表情标签较为单一,为更好地反映人脸各处丰富的微表情信息,以面部各个肌肉群作为动作单元(AUs),提出一种基于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的人脸表情生成对抗网络。将注意力机制融合到编码解码生成模块中,网络更加集中关注局部区域并针对性做出生成改变,使用了一种基于判别模块重构误差、分类误差和注意力平滑损失的目标函数。在常用BP4D人脸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关注各个动作单元对应区域位置并用单个AU标签控制表情生成,且连续AU标签值大小能控制表情幅度强弱,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所生成的表情图像细节保留更清晰且真实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将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用于人脸身份和表情的同步识别。首先,对每幅人脸图像进行脸部特征提取以及相应的语义特征定义。在脸部特征提取方面,从每幅图像中标定出若干脸部关键点位置,并提取图像在该关键点处的Gabor小波系数(Gabor特征)以及关键点的坐标值(几何特征),作为该图像的输入特征。语义特征则定义为该人脸图像所属的表情类别信息以及所对应的人脸身份信息。其次,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对脸部Gabor特征和几何特征进行融合,使得输入特征具有更好的识别特性;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建立脸部特征和语义特征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某一测试人脸图像进行表情和身份的同步识别。通过在JAFFE国际表情数据库和AR人脸数据库上的对比实验,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罗常伟  於俊  汪增福 《自动化学报》2014,40(10):2245-2252
描述了一种实时的视频驱动的人脸动画合成系统.通过该系统,用户只要在摄像头前面表演各种脸部动作,就可以控制虚拟人脸的表情.首先,建立一个基于肌肉的三维人脸模型,并使用肌肉激励参数控制人脸形变.为提高人脸动画的真实感,将口轮匝肌分解为外圈和内圈两部分,同时建立脸部形变与下颌转动的关系.然后,使用一种实时的特征点跟踪算法跟踪视频中人脸的特征点.最后,将视频跟踪结果转换为肌肉激励参数以驱动人脸动画.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运行,合成的动画也具有较强真实感.与大部分现有的视频驱动的人脸动画方法相比,该系统不需要使用脸部标志和三维扫描设备,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8.
脸部特征检测问题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因为脸部外观和形态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面部特征检测比较复杂。针对现有脸部特征检测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已知图像测量数据后能够推断出真实脸部特征位置的分层概率模型。针对每个脸部子部位的局部形态变化进行间接建模;通过搜索模型的最优结构和参数设置,在更高层次上学习脸部子部位、脸部表情和姿态间的联合关系。该模型综合利用了脸部子部位自下而上的形态约束以及脸部子部位间自上而下的关系约束来推断出脸部特征的真实位置。利用基准数据库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要明显优于目前最新的人脸特征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人脸模型的动态表情合成方法并依据它们内在特点进行分类描述。尽管这个领域已经存在较多文献,但是动态人脸表情合成仍然是非常活跃的研究热点。根据输出类型的不同,分类概览二维图像平面和三维人脸曲面上的合成算法。对于二维图像平面空间合成人脸表情主要有如下几种算法:主动表情轮廓模型驱动的人脸表情合成算法,基于拉普拉斯算子迁移计算的合成方法,使用表情比率图合成框架的表情合成算法,基于面部主特征点offset驱动的人脸表情合成算法,基于通用表情映射函数的表情合成方法和近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表情合成技术。对于三维空间人脸合成则主要包括:基于物理肌肉模型的合成,基于形变的表情合成,基于三维形状线性回归的表情合成,基于脸部运动图的表情合成和近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人脸表情合成技术。对以上每一种类别讨论它们的方法论以及其主要优缺点。本工作有望帮助未来研究者更好地定位研究方向和技术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人脸表情视频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脸表情分析与合成是近年来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不同研究小组使用的数据集各异,不同方法的效果和适用性缺乏统一的测试基础。为此,该文研究了人脸表情分析与合成的问题空间,建立了一个大型人脸表情视频数据库,并制定了一套人脸表情视频数据库技术规范。该数据库采集时采用正面充分光照,从3个不同的视角记录图像数据,内容包括了70个人的1000段脸部表情视频,涵盖了常见的8类情感类表情和中文语音发音的说话类表情,提供了一个中文语音动态视位系统,并对表情序列采用了FACS(脸部动作编码系统)评价。该数据库是我国目前人脸表情研究较全面的基础资源库,可以作为人脸识别、人脸表情识别与合成算法的一个标准测试平台。该文介绍了建立人脸表情视频数据库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并给出了该数据库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