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作用的差别。方法将74例经双源螺旋CT血管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分别给予普伐他汀20mg,/d和洛伐他汀20mg/d口服,12个月后复查冠脉CTA观察斑块变化。结果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治疗后分别下降31.5%、4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发现175个粥样斑块,导致126支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治疗组脂质斑块、纤维斑块、混合癍块引起的冠脉狭窄分别减少23.7%、15.4%、12.5%,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钙化斑块引起的冠脉狭窄分别下降3.6%、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胆固醇,能明显逆转冠脉粥样斑块.降低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
刘伟英  刘双喜  张建国  刘丽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35-2236,223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9例在近期出现过TIA发作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有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中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测定颈动脉粥样宽块大小、粥样斑块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和血脂、C反应蛋白(CRP)。【结果】35例患者经辛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颈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以软斑最明显,混合斑次之,硬斑不明显,粥样斑块从IMT(1.42±0.45)mm降为(1.03±0.42)mm,下降幅度为2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降低LDL-C,拮抗炎症反应,可以稳定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3.
王敏  谭茗月  赵水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333-2335,2339
【目的】评估依普利酮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235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氯沙坦组(n=118),(2)依普利酮组(n=117)。分别接受氯沙坦和依普利酮治疗,治疗4周后,若血压未达标,药物剂量加倍后继续治疗4周;若血压达标,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①依普利酮组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14.09±7.84)mmHg,收缩压下降(19.77±10.89)mmHg,氯沙坦组分别下降(12.87±8.04)mmHg,(18.63±9.66)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普利酮组及氯沙坦组平均坐位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7.6%和73.50%,降压显效率分别为65.5%和56.6%,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82.3%,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普利酮能有效降压,疗效与氯沙坦相当,且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张丽波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302-1304
【目的】比较海捷亚和苯那普利分别联合氯噻嗪对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10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为155~180mmHg,舒张压为95~110mmHg)经过1周安慰荆洗脱期后被随机分为海捷亚组(氯沙坦加氯噻嗪)和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与氯噻嗪),每日服药一次,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99例完成了本研究。舒张压下降到正常或下降10~19mmHg以上为有效。【结果】两组病人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海捷亚组降血压疗效有效率80%,与苯那普利组有效率77%相似,但苯那普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多见,耐受性差。【结论】海捷亚降压效果肯定,安全性、耐受性好,依从性强,副作用少,对代谢的影响小,尤其适用于老年轻、中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分别与复方阿米洛利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痛的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02例50~79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起始治疗A组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2.5mg/d)+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含阿米洛利1.25mg,氢氯嘧嗪12.5mg;B组给予氨氯地平+替米沙坦(40mg/d)。二周后根据血压调整剂量,随访治疗一年,观察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幅度、血压控制率、不良反应以及对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后A组与B组血压均显著降低,分别从(157.1±12.0)/(91.1±9.4)mmHg降至(128.1±10.3)/(76.6±8.0)mmHg和(156.4±13.6)/(91.2±9.5)mmHg降至(131.5±12.3)/(77.3±9.2)mmHg,P〈0.05;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7.1%和76.5%(P=0.024);B组血肌酐较治疗前降低[(85.15±21.25)μmmol/Lvs.(82.70±20.21)μmmol/L,P=0.001]。【结论】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均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初始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压控制率;联合方案中配伍替米沙坦可能提供降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下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方法】对86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勺型(60例)及非勺型(26例)高血压,分别选择于7:00及19:00给左旋氨氯地平2.5mg;2周后,若坐位血压≥140/90mmHg,将其加量至5mg;8周后复查24h动态血压。【结果】左旋氨氯地平对勺型组及非勺型组有效率分别为90%(54/60)、88.5%(23/26).差异无显著性(P〉0.05)。勺型组及非勺型组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有17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转变为勺型。【结论】在动态血压监测下左旋氨氯地平对勺型及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能24小时平稳降压.且有利于恢复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为有意义病变组,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为无意义病变组;有意义病变组中显示为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有一支病变则为单支病变组,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有两支或两支以上病变或单纯左主干病变则为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中冠脉狭窄≥75%为重度狭窄组,冠脉狭窄50%~75%为轻中度狭窄组。【结果】有意义病变组 H RV指标均低于无意义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支病变组H RV指标均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狭窄组 H RV指标均低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对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进行 HRV分析,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评估病情和诊治变异性心绞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加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和治疗组各30例、31例和31例,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丹参(冻干)粉针注射液和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参(冻干)注射液加阿魏酸钠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结果】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94%,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分别为54%、55%、74%,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各组应用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即治疗组较两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改善(P(8)0.05)。【结论】丹参(冻干)粉针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单用一种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彭学军  朱灿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10-171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及抗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选择92例CHF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厄贝沙坦75~150mg,1次/d,美托洛尔6.25~50mg,2次/d,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压(BP)、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6%,且心功能改善、血压下降、左室缩小及血浆Ang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率减慢、血浆NE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可明显阻断神经内分泌异常,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脂动态变化评价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脂动态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怀疑冠心病首次住院病人,所有病人均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检查,同时行血脂检查。依据CTA结果分4组,对照组(冠脉无狭窄);轻度(狭窄〈50%);中度(50%≤狭窄〈75%);重度(狭窄≥75%)。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总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TC、LDL—C在异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G、HDL—C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LDL—C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因素,TG、HDL—C影响冠脉狭窄程度,在粥样硬化演进中可能起主要作用。动态分析血脂变化对评价冠心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17例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阿昔莫司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昔莫司,250mg,每天2次;联合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昔莫司,每天2次,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并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6个月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血脂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较血脂下降、颈动脉斑块消退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血脂变化、颈动脉斑块消退治疗后最为明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能够更有效地消退颈动脉斑块,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或阿昔莫司。  相似文献   

12.
十天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0d序贯疗法根除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并与标准三联疗法作比较。【方法】将本院200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0例。A组:疗程10d,前5d埃索美拉唑(2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后5d埃索美拉唑(20mg,每天2次)+克拉霉素(500mg,每天2次)+替硝唑(500mg,每天2次);B组:埃索关拉唑(2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克拉霉素(500mg,每天2次),疗程7d;C组:治疗方案与B组相同,疗程10d;D组:治疗方案与B组相同,疗程14d。所有患者治疗结束4周后进行胃镜和Hp复查,并评估患者对各种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安全性。【结果】A、B、C、D四组Hp根除率按意向治疗分析(ITT-)分别为92.0%、72.0%、76.0%、88.0%,按完成治疗分析(PP)分别为95.8%、73.7%、79.2%、95.2%,四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8%、16.3%、16.7%、19.6%。【结论】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明显优于7d及10d标准三联疗法,在费用一效益分析及病人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14d标准三联疗法,而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消化门诊及住院共82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1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早、晚餐前各1次,黛力新10.5mg,早、中餐后各1次;B组41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早、晚餐前各1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通过症状记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A组显效率为73.17%,总有效率为93.68%;B组显效率为41.46%,总有效率为75.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是治疗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的NERD患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邹雯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727-1729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5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在前7 d应用兰索拉唑30 mg、阿莫西林1 000 mg,每日早晚两次口服,在接下来的7 d中,应用兰索拉唑30 mg、左氧氟沙星500 mg、替硝唑500 mg,每日早晚两次...  相似文献   

15.
长期应用比索洛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英杰  崔燕  陈翔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0-12,16
【目的】评估长期应用比索洛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经过超声检查有颈动脉斑块患者100例(男62,女38)例,年龄(65±15)岁,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疗程共2年。每6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性质、数目的变化以及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治疗6~12个月,两组间及治疗组前后在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流参数,斑块性质、数目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至治疗18~24个月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比索洛尔长期应用疗效确切,有减轻内-中膜厚度及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牛世泰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87-168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84例(发病时间〈6h)随机分为溶栓组("-34)和对照组(n=50)。溶栓组用rt—PA0.9mg/kg,溶栓12h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2次/d,连续应用7d;对照组不使用rt—PA,其他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监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颅内出血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1个月及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d后Barthel指数开始明显升高,治疗后7d、1个月及3个月溶栓组的Bar—the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x2=8.57,9.84;P〈0.01);两组Fib水平治疗后12h明显降低(P〈O.05),治疗后48h及72h两组Fib水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杨春  杨艳萍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38-1339,1342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86例CHF伴快速Af(心功能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毛花洋地黄甙组(B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首次剂量给予150mg胺碘酮缓慢静注,随后0.5-1.0rag/rain微量泵维持;B组首次剂量给予毛花洋地黄甙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12h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30、60、90min转复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心电图表现: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基础心室率下降分别为17例(占39.53%)、24例(占55.81%),8例(占18.60%)、19例(占44.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比毛花洋地黄甙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的干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A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A组)、辛伐他汀(B组)、瑞舒伐他汀(C组)各30例;对照组(D组) 30例不予任何降脂治疗,仅予饮食控制(低脂饮食)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情况.[结果]治疗前A、B、C、D四组TC、TG、HDL-C、LDL-C、hs-CRP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降脂治疗6个月后A、B、C三组血TC、TG、LDL-C、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HDL-C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在常规剂量时三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J76例平均(68.1±8.3)岁的老年冠心病CHF患者分为观察组(LC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C3.0g/d,静脉滴注,疗程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及胸闷症状缓解情况。【结果]LC组治疗后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总和及ST段压低〉0.5rflrfl的导联数均明显降低(P〈0.05),LVEF值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