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08/2011-09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可疑病变67例,患者72处病灶纳入研究,可疑病变包括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所有病变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结果:72处局灶性病变中,病理组织学证实癌性病变16处(9处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7处病变行手术治疗).非癌性病变56处,为慢性炎症、轻-中度不典型增生.WLE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1.3%、66%、62.5%;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7.5%、98.2%、95.8%.结论: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蓝和卢戈氏碘液双重染色法联合超声内镜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可疑食管病变患者行食管黏膜染色,先用 20 g/L美蓝喷洒,再用30 g/L卢戈氏碘溶液喷洒于病变区观察;对美蓝染色区和卢戈氏碘不染色区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食管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者再次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确诊为食管癌7例,其中早期癌2例;不典型增生14例 (轻度7例,中度4例,重度3例);Barrett食管3例;溃疡8例;炎症36例.双重染色法总阳性率达70.8%.超声内镜对判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浸润深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率达 92.3%(12/13).结论:双重色素法(色素内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食管疾病,特别是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附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病人生存率极为重要。我们自1991年1月至1997年2月在5468例内镜检查中确诊早期食管癌39例,占同期503例食管癌的7.75%。现对其内镜诊断情况作一总结分析,以探讨提高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57例食管可疑病变患者分别接受FICE染色内镜、FICE染色放大内镜、2% Lugol液染色内镜、2% Lugol液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并将内镜检查结果与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CIE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2.6%(25/27),Lugol液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88.9% (24/2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FICE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6.3%(26/27),Lugol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2.6% (25/27),两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556).FICE染色放大内镜可清晰观察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形态并进行分型,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IPCL分型主要为Ⅳ和Ⅴ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食管炎主要为Ⅱ和Ⅲ型,正常食管主要为Ⅰ型;而2% Lugol液染色放大内镜尚不能清晰观察IPCL分型.FICE染色内镜模式下无不良反应发生;2% Lugol液染色内镜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 (33/257).结论 FICE染色放大内镜能准确判断早期食管癌病理分型,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是Lugol液染色内镜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96例可疑食管病变患者进行了美蓝和卢戈碘液双重染色内镜检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卢戈液染色与P53蛋白检测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和活检组织P53检测诊断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78例可疑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卢戈液染色,对粘膜不染色区活检结果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者行P5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P53蛋白阳性的病灶行内镜粘膜切除术。结果 在78例患者,共发现25例患者存在31处粘膜不染色区,其中单纯增生上皮1处,轻度异型增生2处,中度异型增生9处,重度异型增生16处,鳞状细胞癌3处。7例P53蛋白表达阳性的重度不典型增生粘膜行内镜粘膜切除术后,1例被证实为粘膜内癌。结论 卢戈液染色和活组织P53蛋白检测不仅对诊断早期食管癌有帮助,而且对选择治疗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灶行内镜粘膜切除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军 《胃肠病学》2003,8(1):55-56
为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探讨经内镜甲苯胺蓝.复方碘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我科对64例食管病变患者进行了经内镜双重染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999年10月~2002年2月,选取64例来我科作内镜检查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具有高侵袭性,且缺乏典型的早期症状,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时间,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低,而内镜超声的高分辨率使其成为早期胰腺癌最敏感的检测手段,内镜超声下谐波造影增强、弹性成像、细针抽吸术以及液体活检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早期胰腺癌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先用卢戈液染色,再用美蓝染色,比较2次染色后食管病灶着色及范围,大致判断浸润深度,并用超声小探头观察病灶侵犯深度,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手术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共11处癌灶,卢戈液染色后9处较好地显示了病灶范围,表现为正常食管黏膜染为棕色,病灶不着色;加用美蓝染色后,11处均清楚地显示了病灶,表现为正常黏膜不染色,病灶黏膜为水蓝色,边界清晰。1例行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切除,8例手术切除。病理结果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黏膜癌6处,黏膜下癌4处,与其对照,胃镜和超声小探头鉴别黏膜癌和黏膜下癌的准确率均为80%,两者联合的准确率为90%。结论 卢戈液-美蓝染色较单一卢戈液染色,显示早期食管癌病灶及其范围更加清楚,可较准确地判断早期癌的侵犯深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普通内镜、色素内镜、荧光内镜、超声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同时重点评述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或剥离术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和经验,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碘染色和单纯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常规碘染色检查,B组给予NBI结合碘染色,分析2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病变区域的检出率以及单独使用碘染和NBI染色对病变边缘清晰度比较。结果:单纯碘染与NBI检查病变轮廓清晰度比较2分、4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部位的早期检出中NBI结合染色内镜检查与染色内镜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染色内镜具有操作方便、图像清晰、检出率高等优点,值得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微探头联合卢戈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非隆起性可疑病变,首次病理检查均提示慢性炎症。对可疑病灶行卢戈氏碘染色,微探头超声引导下对卢戈氏碘不染色区、浅染区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61例患者确诊为鳞癌10例(16.4%),其中早期食管癌6例,3例病理诊断为食管炎,微探头超声高度怀疑食管癌,后再次取活检(1~3次)证实为食管癌;不典型增生18例(29.5%),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9例,中度不典型增生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慢性炎症33例(54.1%)。结论超声微探头联合卢戈氏染色对食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对微探头超声高度怀疑食管癌而活检阴性的病理需多次活检,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新联合内镜诊断模型在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就诊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中高发区多家医院疑诊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患者共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癌组和炎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对比超声内镜(EUS)、碘染色素内镜及放大电子染色内镜(ME-NBI)在早期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建立多种联合内镜诊断模型,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种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依次为93.6%、83.2%及73.6%;特异度分别为37.0%、25%及55.6%;准确度分别为86.4%、82.0%及72.8%。单因素分析显示各内镜下表现(浸润深度、IPCL分型、碘染情况、草席征)对早期食管癌有鉴别意义(P<0.05)。在校准年龄、性别、病灶位置等因素后,纳入上述影响因素的联合内镜诊断模型诊断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6%、89.1%和80.6%,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结论多种内镜联合诊断明显优于单一的内镜检查方法,结合EUS、ME-NBI、碘染色素内镜的联合内镜诊断模型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超声微探头联合黏膜染色,选择适合内镜切除的早期食管癌患者13例,经内镜微探头超声判断癌浸润深度,11例癌组织浸润黏膜层,2例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上1/3,均无淋巴结转移。使用双腔电子胃镜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观察疗效。结果13例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均成功,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时间超过2年无复发。结论早期食管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上1/3为EMR的适应证,治疗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白光模式、窄带成像技术(NBI)及卢戈染色方法对食管病变进行内镜观察,比较这3种模式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均行白光模式、NBI模式及卢戈染色内镜检查共103例患者125个病灶,包括食管炎症病灶16个,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灶44、25、22个,早期食管癌病灶18个。对所有NBI阳性及卢戈染色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3种模式对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应用χ^2检验,病变NBI分级及卢戈染色分级与病理结果比较应用χ^2检验。结果 (1)103例患者内镜检查共发现125个病灶,其中白光模式下、NBI模式下及卢戈染色后分别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85个(68.0%)、105个(84.0%)、109个(87.2%);NBI模式下和卢戈染色对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光模式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低于NBI模式下和卢戈染色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2,P=0.003;χ2=13.255,P=0.000)。(2)NBI模式下及卢戈染色诊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均为100%(40/40),均高于白光模式下的85.0%(34/4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均=4.505,P均=0.026);NBI模式下及卢戈染色诊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敏感度分别为94.2%(65/69)、100%(69/6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均高于白光模式下诊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敏感度73.9%(51/6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9,P=0.001;χ^2=20.700,P=0.000)。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期食管癌病灶NBI分级、卢戈染色分级均多为Ⅰ级[90.0%(36/40)、95.0%(38/40)],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病灶NBI分级、卢戈染色分级均多为Ⅱ、Ⅲ级[均为94.2%(65/6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3、23.736、39.371、39.371,均P=0.000)。结论 NBI模式和卢戈染色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范围和大小,有助于更精确的活检,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且两者对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相似,均明显优于白光模式。NBI模式和卢戈染色可作为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互补手段。  相似文献   

17.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疾病检出时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食管癌预后很好,然而进展期食管癌预后却不容乐观.因此,疾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近年来,内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涌现了荧光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和电子染色成像技术诸如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比色技术、I-Scan技术等多种诊断方法.然而,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尚待确定.本文就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联合超声小探头在早期食管癌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原宿迁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106例高度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NBI-ME检查及NBI-ME联合超声小探头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所...  相似文献   

19.
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