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茂名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2—2014年我院西药房所调剂的处方共2 205张,对其中存在差错处方的数量、类型及原因等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我院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药品品种差错、药品数量差错、错发患者、用法与用量差错及用药禁忌差错。调剂差错原因类型主要有同种药品不同规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名称相似、药师或医师对于用药禁忌不熟知及患者和环境因素等。从总体看来,我院西药房近3年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针对我院近年来在西药房调剂处方方面出现的问题,应加强门诊药房管理,增强医师、药师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责任心,完善处方审核制度,提高处方调剂的质量,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根因,探究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防范对策,以提高门诊药房处方调剂质量,降低处方调剂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2019—202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门诊药房调剂的处方698 990张,对导致处方调剂差错的因素和原因进行根因探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调剂差错发生率,持续改进。结果 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药品数量有误、药品名称相近、药品包装相近、药品剂型差错、一品双规等。2019年、2020年、2021年门诊药房处方数分别为268 744张、217 064张、215 182张,各年份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208‰、0.240‰、0.169‰,因2020年开始本院实行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职工轮转,差错处方调剂发生率较2019年高,通过根因探究及持续改进后2021年差错率明显下降。结论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根因涉及药品、环境、人员等,针对差错的根因,应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加强药品货位维护,提高药师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的原因,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我院门诊药房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1077例内部差错进行分析;结果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主要有三大类型:数量差错557例,占51.7%,品种差错363例,占33.7%,用法差错157例,占14.6%。结论通过对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的分析,采取防范措施和规范调剂流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提高药师专业技能,减少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药房的调剂工作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述我院门诊药房处方差错的常见原因以及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1年全年门诊药房的差错处方363张,分别进行药品调剂差错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差错的原因分析.结果 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较多,其中单一品种数量差错率最高(46.3%);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差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中中剂量过量处方比例最高(62.2%).结论 针对门诊药房处方差错的原因,加强药师的知识学习和责任心,严格四查十对,同时医院方面做好配套的硬件设施等,共同将门诊药房处方差错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蒲海翔  何文 《北方药学》2015,(2):152-152
目的:研究门诊药房中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策略。方法:统计门诊近年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共51例,通过查看记录方式了解出现差错的原因以及具体类型,计算各差错出现比例,找出主要因素。结果:差错原因中,70.59%为门诊药房药师因素、19.61%为门诊医师因素、9.80%为患者因素,药房医师比例显著高于另两者(P<0.05)。差错类型上,主要为药品数量错误、规格剂型错误、用法用量错误、发错取药对象、药物配伍错误这几类。结论:药房药师应加强工作责任心,门诊医师注意药房配伍的准确性,对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予以重视并针对性地在日后工作中加以改进,降低差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门诊药房98例处方调剂差错记录,提出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结果门诊药房处方调剂错误出现主要原因为医师处方开具错误或书写不规范;门诊药师责任心不强;门诊药师因药品品名,外包装相似等原因配错药物;门诊药师未严格按照处方核对程序完成调剂;门诊药师缺乏临床专业知识;门诊药师配发药品时交代不清;门诊药房药品摆放不规范或药品质量问题;门诊药房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等。结论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出现严重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通过增强医生及门诊药师责任心,提高门诊药师专业素质,严格处方调剂流程及差错登记制度,规范药房药品摆放,同时改善调剂环境,有效减少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出现,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院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现状并分析产生原因。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出现的调剂差错6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对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有工作人员身心状态的影响;药品种类多且名称相似易混淆;相关知识缺乏,特别是临床基础知识缺乏;调配程序不明。结论针对差错,加强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  相似文献   

8.
谭莉莉 《黑龙江医药》2012,25(5):704-705
目的:总结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09年9月间门诊药方198例处方调剂差错记录,提出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结果:门诊药方调剂错误出现主要原因为医师处方开具错误或书写不规范;门诊药师责任心不强;门诊药师因药名品名,外包装相似等原因配错药物;门诊药师未严格按照处方核对程序完成药剂;门诊药师缺乏临床专业知识;门诊药师配发药品时交代不清;门诊药房药品摆放不规范或药品质量问题;门诊药房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等。结论:门诊药方处方调剂差错的出现严重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通过增强医生及门诊药师责任心,提高门诊药师专业素质,严格处方调剂流程及差错登记制度,规范药房药品摆放,同时改善调剂环境,有效减少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出现,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院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品调剂自动化对医院药房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影响。方法:结合我院门诊药房调剂自动化工作,将现有自动化模式与传统手工模式从处方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取药时间、人员安排、实时药品管理项目、物流差错率六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其中数量差错减少61.9%,品项差错减少86.3%,患者差错减少100%。结论: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调剂自动化、药品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医院药房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5):999-1002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为探讨减少差错的对策,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门诊药房调剂的处方,分析与比较2014年和2015年的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率。结果:2014年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处方差错的发生率为0.014‰,其中外观相似占40.00%,药名相似占16.00%,发错患者占16.00%,品种差错占12.00%,数量差错占8.00%,标签差错占4.00%,品规差错占4.00%;2015年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处方差错的发生率为0.010‰,其中数量差错占26.32%,品种差错占21.05%,药名相似占15.79%,品规差错占15.79%,发错患者占10.53%,外观相似占5.26%,标签差错占5.26%;2015年与2014年门诊药房的调剂处方差错原因比例相比较,外观相似大幅下降,发错患者和药名相似等外部因素均有降低,数量差错、标签差错、品种差错和品规差错等均有升高。结论:医院门诊药房的调剂处方差错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致,故应采取措施从人员、环境、流程、设备软件和制度上加以改进,从而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处方的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罗灿  刘冰花 《中国医药科学》2012,(11):140-141,156
目的为了保护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安全用药,儿科门诊药房应该在医院的网络环境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或杜绝处方的调配差错率。方法文章介绍了网络环境下调配差错的分析方法、造成几种常见的调配差错的原因以及可有效预防出现这些处方调配差错的方法。结果网络环境下儿科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通常发生在药品名称、规格、剂量、数量、用法用量、药品张冠李戴、禁忌证和药品配伍等方面,医院可通过建立完善的门诊药房工作制度、升级信息系统和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来预防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结论在网络环境使医院药房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处方调配差错的出现完全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降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率,提升医院药剂科服务水平.方法 将品质管理圈(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减少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中,分析处方调剂内差的主要表现及引起差错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处方调剂内差件数明显降低,下降比例超过50%;提升了药师对服务品质管理手法的认识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结论 提高了药房服务的品质,降低了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件数,保证了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分析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探讨防范措施,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2年5月至6月的调剂内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总量为81533张,存在调剂内差162张(占0.20%),内差包括品种差错、数量差错、规格差错及品种遗漏,其中品种差错79例,占48.77%。上午10:00~12:00是差错多发时段。结论加强药房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药学人员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以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内差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由复核药师在《中心药房口服摆药调配差错记录本》登记的资料,运用PDCA方法,分析调剂内差原因,针对数量差错和药品破损进行优化和改善,对改善前后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口服摆药调剂内差差错率显著降低,由改善前的0.166%降低至0.034%,目标达标率为135.766%,进步率为79.674%。药师在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和团队凝聚力等无形成果方面较改善前有很大的提高。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使发药差错问题得到不断纠正和解决,保障了我院住院患者的口服用药安全与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15.
我院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减少药房调配差错的具体措施,提高药品调配工作质量。方法 对我院住院药房2009年1月~2011年12月《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记载的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总。结果 3年内共发生调配差错101例,其中药物数量差错28例,药物品种差错20例,包装相似差错12例,药物剂量与剂型差错11例,生产厂家差错11例,划价差错6例,退药差错5例,医师处方差错4例,发错科室2例,位置相近取错药2例。结论 我科逐步建立了药材科调剂标准化体系,建立了调配工作各个环节标准操作规程,辅以药师定期的业务培训,交流学习及季度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住院药房药师的处方审核能力,有效地预防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少配置差错的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归纳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发生的差错,并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371742份输液中发生审方差错13份,内部差错112份,漏错14份,差错2份。常见的差错类型有药师溶剂贴错、摆药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药学知识,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加强药师、护士配置查对工作,将明显减少配置差错,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提高门诊药学服务质量,降低处方调配内差件数。方法:开展以提高门诊药房处方调配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处方调配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的对策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件数明显降低,由活动前的66件/周降为37.5件/周,下降比例达43%以上;圈员在品管圈工具方法的认识、团队精神、学习积极性、荣誉感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内差件数,促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提高了门诊药学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9.
黄琼  张灵  董一曼  吴国翠  吴华 《中国药房》2014,(29):2717-2720
目的:提升药房药学技术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从提升药学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药品调剂差错管理、药品质量管理及多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等方面介绍我院药房的精细化管理。结果与结论:通过人员操作规范化、加强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开展五常法和品管圈活动、加强药师人文素质培训,提升了药师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对内部差错进行登记与分享,对已发生差错进行深层次分析,减少了发药差错(内部差错件数由134件下降到64件);通过加强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等,强化了药品管理质量;通过落实处方审核、充分运用药品定位系统、设置用药咨询专窗、制作用药交代标签等方式,提高了用药合理性、工作效率(患者候药平均时间从5 min降为3 min)和患者满意度(从80%上升至94.9%),保障了用药的安全、合理。我院实施的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药房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