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基于蓝色荧光染料DSA-ph作为发光层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2T-NATA/NPBX/DSA-ph(xnm)/TAZ/Bphen/LiF/Al。通过改变DSA-ph的超薄层厚度,相应器件的性能指标也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在超薄层厚度为0.5nm,驱动电压为4V时,器件的最大发光效率为6.57cd/A;在超薄层厚度为0.3nm时,驱动电压为10V时,器件的最大亮度为5 122cd/m^2。器件的色坐标在(0.17,0.36)附近,属于蓝光发射。  相似文献   

2.
用于薄膜电致发光(EL)器件的 SrS:CeCl_3发光层的结晶性能直接受与其邻近的底层膜的影响。在一种以强立方(111)取向 ZnS 薄膜作为底层的 EL 薄膜器件中实现了明亮的蓝色发射,在5KHz 正弦电压激发下,器件的最大亮度力100nt。根据 x 射线衍射图和发光层的光致发光光谱讨论了 EL特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液晶性质的Pt配合物磷光材料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物掺杂的方式,利用旋涂工艺制备了ITO/PVK:TOPPt/BCP(20 nm)/Mg:Ag(200 nm)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对掺杂浓度为2%(器件A)和4%(器件B)的磷光聚合物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主体材料PVK到磷光客体材料TOPPPt的能量传递机制进行了讨论。实验表明,器件的EL谱谱峰位于625 nm,器件A在25 V时最大亮度为3037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3.15cd/A。器件的EL谱不会随着偏置电压和掺杂浓度而改变,器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EL)器件走向实用化的最大障碍是其稳定性和寿命。文章综述了有机/聚合物EL器件的稳定性问题,并从器件的失效过程、电极材料及其界面对器件稳定性的影响及有机材料本身的稳定性等方面讨论了器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蓝色发光材料—联苯乙烯衍生物(4,4′-bis(2,2′-diphenylvinyl)-1,1′-biphenyl,DPVBi)为发光层,采用MoO3为阳极缓冲层制备了结构简单的非掺杂型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低压启动,效率、亮度和色度俱佳的蓝色发光器件。器件启亮电压为3.4V,最高外量子效率为3.2%,最高亮度达到15 840cd/m2,器件色坐标为(0.15,0.15)。高性能器件的获得归因于MoO3缓冲层的插入在阳极/有机层间形成了良好的欧姆接触。  相似文献   

6.
CdSe/PVK纳米晶薄膜及其电致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巯基乙酸(RSH)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CdSe纳米晶,用表面活性剂将分散在水溶液中的纳米颗粒转移到有机溶剂中,与具有电荷输运性能的有机聚合材料复合。作为电致发光(EL)器件的工作层,得到较强的位于600nm附近的CdSe纳米晶的带边发射,以及较弱的位于420nm附近的来自聚合物的发射。器件EL强度首先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当电压超过26V时,EL强度开始下降。器件的电流-电压(I-V)特性基本符合二极管特性,表明器件是受载流子注入限制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四取代铜酞菁的有机近红外电致磷光器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PBI:(4-tert)CuPc/BCP/Alq3/Al的近红外(NIR)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器件在室温下的发射峰位于1110nm附近,来源于(4-tert)CuPc分子的磷光发射,器件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4wt%。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PBI:(4-tert)CuPc/DCJTB/BCP/Alq3/Al的器件,结果表明,DCJTB层的加入没有改变器件的NIR电致发光(EL)峰位置,而器件的NIR发光强度与没有DCJTB层的器件相比,提高了50%左右,这是由于DCJTB向(4-tert)CuPc进行了有效的能量传输。  相似文献   

8.
基于ZnS/SiO2量子点的EL器件及宽谱发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将ZnS/SiO2量子点与PVP在甲醇溶液中充分混合作为活性层材料,通过匀胶方法制备了ITO//ZnS/SiO2∶PVP//Al结构的电致发光(EL)薄膜器件。器件的EL光谱由510~560nm波段的绿光发射和相对较弱的蓝紫光(400nm左右)发射组成,通过对发光光谱的分析发现,上述两个区域的发射均来自ZnS的缺陷能级。其中,绿色发光峰来源于较低能态的缺陷能级;而高能区域的蓝色发光则是由于高能态的缺陷能级俘获电子的几率增大,在这过程中,PVP形成的能级阶梯有效增加了高能态缺陷能级俘获电子的几率,提升了高能波段的发光效率,相应地,器件的色坐标也随之从(0.37,0.42)变化到(0.30,0.34),趋于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9.
蒽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改进传统的方法合成了三种9,10-二取代蒽衍生物蓝色荧光材料.比较了用这三种材料作发光层所制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谱特性、电流-电压-亮度关系,并探讨了三种蒽衍生物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方法合成的上述蓝色荧光材料具有原料易得、产物得率高、所制备器件性能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这些器件是由多层有机薄膜构成的。我们把这些器件分成三类,并从发光层电学性能的角度出发优化了 EL 器件的结构。三种 EL 盒中发射区的位置是由掺杂方法确定的。我们还介绍了与高亮度有机 EL 器件有关的两个重要的发光机理。我们认为,发光层内电荷载流子和分子激子的限制使 EL器件具有高亮度。此外,在双异质结构中,在分子尺寸的区域内,有效地实现了对电荷载流子和分子激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芴与咔唑交替共聚合物材料的电致发光(EL)特性,制备了2种不同结构的器件,分别为indium-tin-oxide(ITO)/polymer/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um(Alq3)/Mg:Ag和ITO/polymer/bathocuproine(BCP)/Alq3/Mg:Ag.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发射绿色光,为Alq3的本征发光,聚合物起空穴传输层(HTL)的作用;后者发射蓝色光,EL谱与聚合物材料的光致发光(PL)谱一致,说明这种共聚物除了可用做空穴传输材料外,本身亦可做为优良的OLED蓝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2.
1、引言自 Tang 和 Van Slyke 的研究报导以后,人们对有机材料 TFEL 器件的研究日趋重视。这类 EL 器件通常由有机发光层和有机载流子输运层构成,前者的作用是电致发光,后者则有选择地输运电子或空穴,并将其有效地注入到发光层内。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一种含Sc(DBM)3bath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界面激基复合物发光,器件结构为ITO/TPD/Sc(DBM)3bath/LiF/Al,其中TPD和Sc(DBM)3bath分别为空穴和电子传输材料。这种电致发光(EL)发射主峰位于597nm,最高亮度接近200cd/m2,这种发射来自于TPD和Sc(DBM)3bath界面处两个功能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激基复合物。同时该LED在紫外光照射下还表现出明显的光伏特性。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具有多层有机薄膜的电致发光(EL)器件。其基本结构由一个空穴输运层和一个发光层构成。空穴输运层为非晶二胺膜。在该层中,唯一可迁移的载流子是空穴。发光层由基质材料8-羟基喹啉铝(Al_q)构成,该层主要输运电子。在低于10V的电压驱动下可获得较强的光输出。与未掺杂的器件相比,在Al_q层中掺入具有强荧光的分子可以使器件的EI效率提高近2倍。具有代表性的掺杂物是香豆素(Coumarin)和DCM。掺杂器件的EL量子效率约为2.5%光子/电子。选择不同的掺杂物以及改变掺杂物的浓度可以容易地把EL器件的颜色从蓝绿调节到橙红区。在掺杂体系中,电子空穴复合和辐射区能被限制在距空穴输运界面50附近。在未掺杂的Al_q器件中,激子的扩散使其EL辐射区变得很大。多层掺杂的EL器件提供了一种直接测量激子扩散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磷光材料Ir(ppy)3制备了高效率顶部发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结构为:ITO/Ag/NPB/Ir(ppy)3(5wt%):TPBI/TPBI/LiF/Al。研究发现与传统的无微腔结构器件相比顶部发射器件的性能有大幅度提高,其最大效率为18cd/A。通过使用F-P腔,器件的电致发光(EL)寿命由7.6μs降低为7.1μs,有效地缓解了效率随电流密度增大而下降的问题。顶部发射器件EL共振的主峰位于505nm处,发射光谱半峰宽(FWHM)窄化为23nm,色纯度为(x=0.122,y=0.671),发射光随探测角度变化较小。最后,分析了其瞬态光电性能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6.
BCP的厚度对OLED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设计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结构:ITO/NPB(50nm)/BCP(x)/Alq3(50mm)/LiF(0.5mm)/Al(120nm)。在实验中改变BCP的厚度,调整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平衡,控制发光层(EML)。研究发现:当BCP的厚度为0nm时,器件为典型的双层OLED结构,光谱为绿色的Alq3特征光谱;当厚度为8nm或8nm以上时,发光区完全基于NPB层,器件为蓝色发光;当厚度在1nm到8nm时,NPB层和Alq3层对发光都有贡献,EL谱线包括蓝光发射和绿光发射。BCP层起到了调节载流子复合区域和改变器件发光颜色的作用,因此控制BCP的厚度可以改善器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实现全色平板显示器,人们对薄膜电致发光器件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是缺少蓝色发光器件。作为一种蓝色发光的 EL 器件,人们对 Tm 掺杂的 ZnS 薄膜进行了研究,但是这类器件所能达到的最大发光亮度很低(10—12cd/m~2)其次,ZnS:Tm EL 器件的发光颜色也不合  相似文献   

18.
0100168不同电极对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刊]/李枫红//发光学报.—2000.21(3).—265~268(E)利用高真空多源型有机分子沉积系统分别制备了不同负电极为 Al、LiF/Al 和 Mg:Ag 的有机小分子多层电致发光器件,比较了不同负极对以五苯基环戊二烯(PPCP)为发光层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以 LiF/Al 作负极的器件在综合性能上优于其它器件。其中器件 ITO/TPD/PPCP/Alq/LiF/Al 蓝光发射的最大发光亮度达2375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0.261m/W。参9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多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有源层,人们对稀土掺杂碱土硫化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 CaS:Eu 和 SrS:Ce,它们分别是红和蓝色 EL 器件的最佳材料。为了得到多色 TFEL 器件,人们对制备条件等问题,例如衬底温度、沉积速率和硫共蒸发等进行了研究。但器件的电致发光亮度仍不适应于  相似文献   

20.
用具有良好电子传输/空穴阻挡性能的BPhen(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作基质,Eu(DBM)3pyzphen(pyzphen=pyrazino-[2,3-f][1,10]-phenanthroline,DBM=Dibenzoylmethane)作发射材料,成功制得了高效率、高亮度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为2.5%,最大电流效率为5.3 cd/A,最大亮度为1 320 cd/m2.在亮度为200和1 000 cd/m2时,器件的色坐标分别为(0.66,0.33)和(0.65,0.34).深入研究了该器件的发光机制,发现在电致发光(EL)过程中,载流子直接被Eu(DBM)3pyzphen陷获是主要的发光机制,同时在BPhen与Eu(DBM)3pyzphen间还存在着有效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