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微波处理对普鲁兰复合膜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鲁兰、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主要原料制备可食性复合膜,考察不同微波处理功率、处理时间对可食性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液经微波功率450W和时间20s的处理,膜的外观、抗拉强度、阻湿性及阻氧性能均理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波处理改变了膜的空间结构,使膜表面平滑、均匀,使膜横截面变得致密。  相似文献   

2.
利用无机物和多糖制作复合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考察了添加碳酸钙、氧化钙、石英矿粉、磷酸氢钙于壳聚糖/淀粉复合膜。对比了微波处理前后几种添加物壳聚糖/淀粉复合膜的性能,发现:微波处理前后膜机械强度为碳酸钙>石英矿粉>磷酸氢钙>氧化钙。微波中档处理时间20s,4种复合膜微波处理后性能都有一定程度增加。通过溶胀系数考察了其交联程度,实验提供了混合膜的交联依据。通过3种溶剂实验发现:石英矿粉可食性膜交联程度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豆分离蛋白膜可用于水果和肉制品的涂膜保鲜及可食性包装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可食性膜,但与其他可食性膜相比,其阻湿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差,需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来改善。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热、碱处理、还原剂处理、交联剂处理,添加脂类处理,超声波处理,紫外辐射处理,超高压处理,复合膜处理等。其中,复合膜具有复合的几种材料各自所成膜的优点,是可食性膜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加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和微波处理对可食性花生分离蛋白成膜液进行处理,观察不同处理对所制得的蛋白膜的机械性能、阻湿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5℃热处理30 min、功率1 000 W超声波处理3 min和功率500 W微波处理2 min,都能够显著增加膜的抗拉强度和透光性;通过热变性处理和超声波处理能够提高膜的阻湿性能,而微波处理对膜的阻湿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对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膜膜液进行处理,采用浇铸-蒸发方法制备了复合膜。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对复合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系数、气体透过率和透光率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为500 W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TS)达到最大值21.98±0.54 MPa,其断裂伸长率(E)达到最小值13.48±0.01%;当功率为400 W时,其水蒸气透过系数(WVP)达到最小值为0.61±0.05×10-12 g/(cm·s·Pa),氧气透过率(OP)达到最小值为1.95±0.02×10-5 cm3/(m2·d·Pa);当功率为300 W时,二氧化碳透过率(CO2P)达到最小值1.58±0.12×10-5 cm3/(m2·d·Pa);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机械性能及阻隔性能得到了改善,其原因可能是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分子之间产生了氢键或共价键。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膜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声波、微波、紫外光及其协同改性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黑木耳多糖复合膜,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对膜性质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紫外光改性处理可改善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其中超声波微波协同改性作用最明显,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21.67 MPa和78.02%);水蒸气透过系数和氧气透过率达到最小值(1.34×10-12 g/(cm·s·Pa)、0.47×10-2 g/(m2·d))。超声波微波协同改性亦可显著增加膜的亮度和白度,提高膜的透光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复合膜进行表征,表明经过超声波、微波、紫外光改性处理加强了膜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致密、稳定的网络结构,提高了复合膜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王大为  张颖  秦宇婷  张晶 《食品科学》2016,37(10):28-33
利用微波辅助技术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处理并制备玉米蛋白膜,以玉米蛋白膜的抗拉伸强度为考察指标,选择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搅拌转速为优化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对玉米蛋白膜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微波时间87 s、微波功率300 W、搅拌转速40 r/min时,玉米蛋白膜的抗拉伸强度达到最大,抗拉伸强度由10.23 MPa提高到15.16 MPa。玉米蛋白膜微观形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微波处理后玉米蛋白膜表面呈平整、光滑状。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对蛋白分子结构无明显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魔芋葡甘聚糖(KGM)和普鲁兰多糖(PUL)制备可食性复合膜,研究了KGM与PUL不同配比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GM和PUL分子之间发生了氢键相互作用,有较好的相容性,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阻湿性能和纯膜比较都显著提高。当KGM与PUL复合比为6∶4(w/w)时,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最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分别为77.68 MPa和14.93%,水蒸气透过率较纯KGM膜降低了34%,氧气透过率高于纯KGM膜,但符合食品包装膜的要求。复合膜的性能优于纯KGM膜以及纯PUL膜,适合应用于可食性食品包装膜材料。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由于表面能低,限制了它的应用。试验采用介质阻隔放电等离子体对聚丙烯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表明,只需用较短的时间处理聚丙烯膜就能获得很好的润湿效果,并且处理后聚丙烯膜的吸湿性受放电功率和放电时间的影响。当处理时间为2 s,放电功率从10 W逐渐增到80 W时,经过处理的聚丙烯膜的吸湿性增强;当放电功率100 W,处理时间为1~2 s时,经过处理的聚丙烯膜的吸湿性增强,但当处理时间为2~15 s时,吸湿性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微波功率和时间处理包装大米,并进行品质测定和电镜扫描,系统分析处理后大米的糊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从微观结构的角度探讨RVA谱特征值的改变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降低了大米蒸煮RVA谱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糊化温度和衰减值均随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微波功率(400、640 W)和处理时间(60、90 s)对RVA特征值都有显著影响(p0.05),800 W的微波功率及120 s的微波时间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微波处理对淀粉颗粒的结构和形态有修饰作用,使淀粉颗粒间空隙变大,大米在蒸煮时可渗入更多水分,蒸煮品质得到改善。微波处理可以优化大米的糊化性质,改变大米淀粉颗粒形态和结构,提高大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技术,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膜。以拉伸强度为考核指标,选择超声波功率、微波温度、超声波微波协同作用时间、搅拌转速作为优化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超声波功率180 W、微波温度50 ℃、协同作用时间6 min、搅拌转速300 r/min,在此条件下,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19.98±0.34) MPa。微观研究表明,复合膜的微观形态结构得到改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膜表面平整,颗粒感较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超声波微波协同作用对分子结构没有明显破坏。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为原料经改性制备的巯基化壳聚糖为成膜基质,再添加结冷胶、甘油、氯化钙和纳他霉素,通过流延成膜制备复合膜。以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汽透过率以及透光率为考查指标,对结冷胶、甘油、氯化钙和纳他霉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对膜拉伸强度影响显著的因素以及最佳试验范围。最后以拉伸强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出二次响应预测模型,优化出了复合膜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单一壳聚糖膜拉伸强度为0.928 MPa,但断裂伸长率仅为5.91%;单一巯基化壳聚糖膜拉伸强度仅为0.350 MPa,断裂伸长率为14.47%。当基础膜液中巯基化壳聚糖0.20 g,改性条件为结冷胶0.18 g,甘油1.00 g,氯化钙0.17 g,纳他霉素0.01 g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最大,达到4.986±0.087 MPa;改性壳聚糖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得到显著提高(P<0.05)。本研究结果为改性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复合膜综合性能提高以及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胶原蛋白与壳聚糖复合膜的机械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鮰鱼皮胶原蛋白与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可食用复合膜。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增塑剂种类及添加量、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可食用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和热处理温度对拉伸强度影响较大;甘油添加量对复合膜断裂伸长率影响显著,而热处理时间对复合膜断裂伸长率有较小的影响。最佳机械性能复合膜制备工艺为:胶原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4,甘油添加量(以总溶质计)20%、热处理温度为70 ℃、热处理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复合膜表面光滑无气泡,拉伸强度为(21.98±0.33)MPa,断裂伸长率为(127.35±3.03)%。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新型高性能抗菌包装材料,本文将肉桂醛添加到浓缩乳清蛋白/壳聚糖复合膜中制成抗菌复合膜,采用FT-IR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肉桂醛浓度对复合膜厚度、透光率、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系数、氧气透过率等性质的影响,以及其对复合膜抗菌性能的影响。肉桂醛与浓缩乳清蛋白/壳聚糖复合膜有很好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随着肉桂醛浓度的增加,膜的透光率和抗拉强度减小,当肉桂醛浓度为0.3%时,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最小,为1.15×10-13 g/(cm·s·Pa),当肉桂醛浓度为0.4%时,膜的厚度和氧气透过率最小,氧气透过率为1.1×10-5 cm3/(m2·d·Pa),当肉桂醛浓度为0.5%时,膜的断裂伸长率最大,为57.5%,膜的抑菌效力随着肉桂醛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该研究可为肉桂醛/浓缩乳清蛋白/壳聚糖复合抗菌膜的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谭靓  胡长鹰  王志伟  李忠  张琼 《食品科学》2022,43(21):265-274
为探究紫外光(ultraviolet,UV)照射对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 (butylene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PBAT/纳米ZnO和PBAT/纳米TiO2复合膜的性能及纳米成分在UV照射前后向3 g/100 mL乙酸溶液迁移的情况,并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表征并分析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未经UV照射时,两种纳米颗粒的加入对复合膜阻隔性的影响较小,纳米ZnO使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下降22.88%~40.99%,断裂伸长率下降至纯PBAT的86.07%~90.98%,最大迁移量为11.82 mg/kg。纳米TiO2的加入对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断裂伸长率下降至纯PBAT的73.48%~87.18%,未检测到其迁出(方法检出限为0.009 mg/kg)。随UV照射时间延长,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均逐渐降低,但相同照射时间下,PBAT/纳米ZnO力学性能的下降程度低于纯PBAT和PBAT/纳米TiO2。在UV照射2 d后,复合膜的透氧系数显著增大(P<0.05),透湿系数变化较小;纳米ZnO的最大迁移量为16.66 mg/kg,而仍未检测到纳米TiO2迁出;且复合膜酯键断裂,结晶度降低,表面变得粗糙,产生破裂的孔洞。综上,UV照射破坏了PBAT纳米复合膜的结构,使其性能降低,纳米ZnO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复合膜力学性能的下降,但其迁移量会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鱼皮胶原纤维尺寸及其添加量对鱼皮胶原纤维-淀粉复合膜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醋酸预处理鱼皮(3、6、9、12 h)获得了不同尺寸的胶原纤维(CF3、CF6、CF9、CF12),考察了不同类型胶原纤维及其添加量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鱼皮胶原纤维后,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均增加,溶解性降低;当CF3和CF6添加量分别为7.5%和10%时能增强复合膜的抗拉强度,而且以10% CF6制备的复合膜抗拉强度性能最好,添加CF9和CF12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呈降低现象。对添加10% CF6制备的复合膜和纯淀粉膜进行表征,发现胶原纤维与淀粉相容性良好,在成膜过程中,胶原纤维交错在淀粉膜中,两者之间形成了氢键,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PI)材料的耐水性能与力学性能,扩大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本研究以SPI和蒙脱土(MMT)为原料,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制备SPI/MMT复合膜,并对其物理力学性能及水阻隔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MMT和EGDE的加入均能够有效提高复合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当SPI复合膜中同时添加MMT和EGDE(20%)时,各项性能最佳,复合膜拉伸强度为14.95 MPa,比纯SPI膜增加了239.77%、弹性模量增加88.98%、含水率降低16.12%、吸湿性降低31.07%、总溶解物降低39.68%、水蒸气透过率降低35.85%。EGDE与MMT的协同增强作用,提高了SPI复合膜的物理力学性能与水阻隔性。  相似文献   

18.
紫外辐照对蜂胶/纳米SiO2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拉伸强度(TS)、断裂伸长率(E)、透光率(T)、溶解度(S)、水蒸气透过性(WVP)和氧气透过性(OP)等为品质指标,研究了紫外辐照对蜂胶/纳米SiO2复合膜品质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复合膜的TS和S先升高后降低、E和OP先降低后升高、T和WVP先降低后逐渐趋于不变,且紫外处理12 h复合膜的TS达到了最大值,较对照组提高了3.07 MPa,当辐照时间达到16 h时,S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提高了5.68%,E、T、WVP和OP均在16 h时达到最小值,分别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88%、4.33%、2.13 g/(cm·s·Pa)和0.5 cm3/(m2·24 h·0.1 MPa)。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多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当辐照时间为16 h时,复合膜的综合得分最高,即此时复合膜的综合性能最好,这与单因素实验结果一致,因此,可以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确定紫外辐照改性蜂胶/纳米SiO2复合膜的最佳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