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rteriography,CTPA)是由外周浅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造影剂经腔静脉回流,以首次通过的方式使肺动脉显影,通过CT扫描而成像的方法。CTPA通常应用螺旋CT机(spiral CT,SCT)或电子束CT机(electron beam CT,EBCT)进行扫描。由于CTPA检出肺栓塞敏感性与特异性可达95%,多数学者认为,CTPA可以作为急性PTE临床一线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一老年病例,讨论发生大量肺栓塞后之检查和治疗。该例急诊胸片呈现双侧肺血管纹影减少,心电图胸前导联有新出现的RBBB伴T波倒置及明显SlQ3图型,频繁室早。床旁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显示左肺血流甚少,右肺有灌注缺损。有条件时,应进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以确定肺动脉阻塞的P位及范围;可用20—30毫升造影剂注入(左)肺动脉,这比注入肺总动脉安全,同时,经桡动脉插入Swan—Ganz导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冠状动脉造影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常规诊断技术.国家保健技术中心最近报告,1980年全国共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近30万次,耗费6~9亿美元.冠状动脉邻近心脏,并随之活动,形成造影剂选择性注入动脉和清晰摄片记录等困难,因而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远远落后于肢体动脉、主动脉和肾、脑、肺动脉的选择性造影.1945年Radner S首次报告直接主动脉弓穿刺,经导管快速注入造影剂到升主动脉,造影结果不满意.1950~1960年企图用短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应用于老年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对可疑肺动脉栓塞而进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256层螺旋CT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图像质量、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平均扫描时间、肺动脉平均CT值及造影剂使用剂量等.结果 两种检查设备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0%;其中39例患者为多发栓塞,包括双侧多发29例,右侧多发6例,左侧多发4例.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影像,256层螺旋CT扫描时间和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64排CT(P<0.05).结论 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中,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相比较,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能够明显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患者屏气时间,降低放射剂剂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不需造影剂、无电离辐射的新技术,可以发现肺动脉高压,对病因的了解及病情的判断均有价值,而且可测定右室功能,为目前最佳代替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评价肺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诊断肺栓塞(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集的高度怀疑为PE的患者84例,收集时间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行CTPA检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进行CTPA检测,对比两组各肺动脉段的CT值、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碘摄入剂量等参数。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对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叶、肺动脉段、肺亚段动脉检测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D、SNR、CN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TDIvol、DLP、ED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在CTPA诊断肺栓塞具有与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进行CTPA检查相当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不需造影剂、无电离辐射的新技术,可以发现肺动脉高压,对病因的了解及病情的判断有价值,而且可测定右室功能,为目前最佳代替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评价肺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正常肺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采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剂量扫描,而观察组则运用低剂量造影剂扫描,对两组的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观察组的图像质量优秀率较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上腔静脉伪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的肺动脉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静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中,相比较常规剂量而言,低剂量造影剂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2心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剂的选择 识别高危人群非常重要。了解造影剂物理化学反应发生的高危情况: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骨髓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脱水状态、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镰状细胞贫血、嗜铬细胞瘤、婴幼儿、老年人、极度虚弱或恶病质者、复杂病变造影剂用量大者。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事先做好充分的效益/风险评价,以决定是否进行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54例次心室造影术中造影剂注入心腔内瞬间的心电图改变,认为:1.注入时如出现房速、房早和/或P波形态改变,而无通常出现的短阵室速或室早,提示导管于注入瞬间退回心房;2.注入瞬间内通常出现的短阵室速、室早等均可于注射后自行消失,其本身并无重要临床意义;3.注入后即刻出现明显的ST-T改变,应警惕造影剂射穿心室肌.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0graphy,DS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影像诊断技术。此法是将x线影像转换成二进制数构成的数字影像,并由计算机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应用这种技术能大大提高对低浓度造影剂的检测能力(可检出2%的碘浓度),并能同时获得形态和功能信息,为心脏的影像诊断提供了一种侵入性小的方法。其在心血管形态学检查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对心功能的检测在近年也备受重视,本文对此方面的近况作一介绍。 1检查方法按造影剂注入途径不同分三种。①外周静脉法:从肘静脉注入,造影剂用量40~50ml,注入速度要求10~15ml/秒以上(可同时行双例肘静脉注射,以加快注入速度),延迟3~5秒取像。②中心静脉法:从肘静脉或  相似文献   

12.
1数字减影术(DSA) 本法是常规X线血管造影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通过探测到的X线影像信息输入计算机后,经数字化和减影处理后,再成像而显示血管系统影像。本法可通过外周静脉(多数由肘或股静脉),也可通过中心静脉如上下腔静脉或右房入口处注入造影剂,以显示动静脉疾病。动脉和心腔数字减影术与一般动脉造影和心腔造影相似,只是所用造影剂较少,即可获得清晰度更高的心血管影像。 静脉数字减影术主要适用于下列疾病的诊断:①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或梗阻性病变及各型动脉瘤的诊断。②肺血管疾病,如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与低渗性造影剂肾毒性的不同,从而确定造影剂相关肾病(CIN)的预测因素,意大利学者McCullough等对16个双盲、随机、对照的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试验中的患者分别接受动脉内注入等渗造影剂(1382例)或低渗造影剂(1345例),共计2727例。患者按照有无慢性肾病(CKD)、糖尿病(DM)或两者均有(CKD DM)进行分层。观察指标为造影剂应用后血清肌酐升高的最大值及CIN的发生率。研究结果发现,在造影剂应用后3d内,碘克沙醇组患者血清肌酐升高的最大值明显低于低渗造影剂组(0.06mg/dL比0.10mg/dL,P<0.001),尤其在CKD患者…  相似文献   

14.
朐膜腔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胸膜腔,在X线下观察胸膜腔内解剖结构关系及相应肺脏病变部位的一项特殊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右下肺动脉造影房间隔穿刺定位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X光透视下对心房双重影欠佳时,采用手推5~10ml造影剂经右下肺动脉造影法,当造影剂经右下肺静脉流入左心房时,左心房下缘影即可清晰显露,从而方便进行房间隔穿刺定位。临床应用26例,全部成功,无任何并发症。此法简单、安全、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电子束X线断层扫描(EBCT)在经静脉冠脉造影术中的应用,是近来兴起的一项非侵入性冠脉狭窄的检查手段。经肘前静脉以4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Iopromide Schering)10ml,并连续拍摄20幅X线断层照片,显示造影剂通过主动脉的全过程。从造影剂注入到主动脉的最高强度显影的时间称为经过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压和不同浓度造影剂在CT肺动脉成像(c TPA)的效果及低管电压联合低浓度造影剂在CTP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68例临床怀疑肺栓塞(PE)的患者(体重<80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为低剂量组,管电压80 k V,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 mg/ml,60 ml;对照组为常规组,管电压120 k V,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70 mg/ml,60 ml。测量肺动脉干及各亚段肺动脉CT值,计算平均CT值。以胸骨前空气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CT实际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m Sv),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图像评分、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TDIvol、DLP、ED分别为(6.86±0.89)m Gy,(219.05±1.88)m Gy×cm,(3.06±0.54)m Sv;对照组CTDIvol、DLP、ED分别为(11.34±1.58)m Gy,362.76±2.38)m Gy×cm,(5.07±1.12)m Sv。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40%。对比剂碘摄入量减少19%。结论利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造影剂在CT肺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双源CT扫描方法,以便更直接准确地显示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部位、形态。方法13例临床上疑诊肺动脉栓塞,后经双源CT确诊的患者,采用先常规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快速薄层扫描,并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技术对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图像,显示肺动脉血栓栓塞累及血管共74支,其中发生在肺动脉主干4支,肺叶动脉22支,肺段动脉血栓者31支,亚肺段及亚亚段肺动脉血栓者17支。栓子表现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腔内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肺动脉造影是一种快速地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安全、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栓塞是常见的临床问题,每年发生人数高达65万;肺动脉造影是肺动脉栓塞的极为精确的诊断方法。为了估计肺动脉造影危险性的大小,作者回顾分析了1434例肺动脉造影病例,除外明显造影剂过敏反应者,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共30例(2.1%);其中突发性心绞痛3例,急性呼吸窘迫5例,心律失常(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5例,心跳骤停6例,急性肺心病死亡2例。全部被检查者,388例原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5Kpa(>40mmHg)],发生严重并发症者6例(1.5%).2例死亡者除原有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9Kpa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16岁。生后平卧时易哭闹、气喘,四个月时发现心脏杂音,临床诊断为法乐氏四联症。X线平片示肺血偏少,肺动脉段瘤样膨凸,左右肺动脉明显扩张,心脏及右心房室增大,心胸比率为0.58(图1)。肺动脉至右室测压:6.92/0.27~11.57/1.06~15.69/0.80kPa(52/2~87/8~118/6mmHg)。右室及肺动脉造影示肺动脉瓣环处轻度环形狭窄,未见肺动脉瓣负影,肺动脉造影时大量造影剂反流入右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