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永胜 《中外医疗》2009,28(13):144-145
目的 探讨肺内小结节样肺癌与炎性假瘤增强后薄层动态CT上病灶强化程度的表现及鉴别。方法 本文采用CT对常规平扫发现的15例肺内小结节病灶进行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并跟踪,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炎性假瘤增强后动态扫描灶实质部分仅呈轻度强化,前后CT值测定差异不大,在17HI左右。而周围型肺癌其前后CT值差异大于30HU以上,且呈逐渐上升的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良恶性病变强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此法对SPN变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利CT增强扫描CT值改变这一指标进行SPN诊断分析时,应做全面综合的分析,以防产生偏差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atse,TR)检测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结节46例(恶性组),良性结节43例(良性组)。比较两组患者SPN CT征象及血清TR水平,比较CT扫描、TR检测、CT联合TR检测3种方法诊断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恶性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阳性率高于良性组,结节最大长径大于良性组,血清TR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CT检查分别为78.3%、88.4%和83.1%,血清TR水平分别为37.0%、86.0%和60.7%,联合检查分别为82.6%、86.0%和84.3%。联合检查及单独CT诊断SPN敏感度、准确度高于TR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及CT联合血清TR检测对SPN的诊断价值优于TR检测,TR检测可以有效辅助CT扫描对SPN的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良性和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影像科检查的118例良恶性肺结节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和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良恶性SPN患者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良恶性SPN患者CT动态增强CT值比常规平扫CT值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恶性SPN的CT值相比常规平扫CT值变化幅度更大。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于良恶性SPN的鉴别诊断更为有效,可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双能虚拟平扫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49例SPN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常规平扫与双能增强扫描。经软件处理后得到虚拟平扫图、碘分布图和单能量图。比较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SPN直径、钙化检出率、增强强化值、碘图CT值、准确度、能谱衰竭曲线图斜率、碘基值比率及辐射剂量。结果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的CT值、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及SPN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强化值与碘图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实平扫为标准,虚拟平扫图像钙化检出率为93.02%;以虚拟平扫为基线诊断SPN的特异性最高,为92.86%,以碘图CT值诊断SPN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最高,分别为77.14%及71.43%;良恶性能谱衰竭曲线图斜率分别为(0.72±0.34)、(1.02±0.59),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27±0.11)、(0.22±0.08),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双源CT双能虚拟平扫技术对良恶性SPN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10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对比动态CT增强扫描与病理学检测结果,并观察CT值变化情况。结果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率较高,即良恶性肺结节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5.31%、97.50%;本组良恶性肺结节患者CT增强值均显著高于CT平扫值,但是恶性肺结节CT值变化幅度更大(P0.05,P0.01)。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SPN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薄层增强扫描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薄层增强扫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结节边缘、内部结构、大小、特殊征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前后CT值变化及强化规律、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鏊刺价值。结果薄层扫描技术,能更加清楚地显示结节的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恶性结节增强前后的CT值提高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或不规则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在动脉期CT值即升高,80s左右迭强化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增强后CT值上升缓慢,无明显峰值出现,包膜样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8%和90.2%。结论CT薄层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薄层扫描、静脉内对比剂的正确使用以及结节强化CT值的准确测量是肺结节CT检查技术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7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总结79例肺癌患者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为对照,比较螺旋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34例腺癌者CT净增强值为(27.12±5.13)HU,21例鳞癌者CT净增强值为(33.15±8.22)HU,24例小细胞癌者CT净增强值为(22.00±7.96)HU,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CT净增强值存在明显差异性(F=14.39,P0.001);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13%、89.87%、93.67%,明显高于CT平扫68.35%、63.29%、6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例肺癌患者CT平扫病灶直径1.02-5.62cm,41例患者可见病灶呈现不规则形,病灶周围可见"毛刺征";12例患者病灶周围呈现"分叶征",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少数患者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三期增强扫描中,42例患者呈现中度强化,24例患者呈现稍强化,13例患者呈现显著强化;仅9例患者出现胸膜凹陷征。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与常规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选取于本院检查的SPN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平台型强化CT增强平扫)和对照组(行常规CT增强),绘制CT值时间-密度曲线,通过观察曲线形态及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对2组患者SPN诊断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容积分割法体素指数(VI)评估观察组患者SPN诊断CT阈值范围,并比较2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中肺癌45例、炎性结节11例、肺结核14例,增强平扫64 s及124 s CT值及最大净增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45例、炎性结节10例、肺结核1例TDC曲线呈台阶型(Ⅰ型),1例炎性结节呈双峰型(Ⅱ型)、13例肺结核呈平坦型(Ⅲ型),三者TD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敏感度为42/45(93%)、特异度为23/25(92%)、符合率为65/70(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在SPN诊断上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但平台型强化CT增强扫描方案在足够显效的时间内即给药1 min内即可满足SPN的鉴别诊断要求。结论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SPN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CT平扫和动态增强CT检查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良、恶性将60例经病理证实为SPN的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西门子16层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行平扫+动态增强后不同时间点扫描,比较各组多期的动态增强参数,CT征象,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恶性SP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而良、恶性肺结节在动态增强后120s的CT值、20min廓清值和廓清率和廓清线性斜率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2、3型TDC中良、恶性SPN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1),而余下各型TD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796,其敏感性为61.7%,特异性为86.5%;运用CT征象诊断恶性SPN,则ROC曲线下的AUC为0.964(P0.01),其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88.7%;动态增强参数联合CT征象诊断SPN性质时,ROC曲线下的AUC为0.975(P0.01),其敏感性为99.3%,特异性为90.5%。结论与CT平扫相比,动态增强CT扫描可同时观察SPN的形态学特征和强化指标,联合运用动态增强参数和形态学特征,可有效提高恶性SPN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肺结节术前薄层CT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总结薄层CT征象及定量参数与病变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100例,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术后取得病理结果。比较恶性SPN患者与良性SPN患者一般临床特点、薄层CT征象及定量参数,并分析人工智能(AI)辅助薄层CT对SPN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SPN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恶性59例为恶性组,良性41例为良性组;恶性组吸烟史比例(45.76%)高于良性组(24.39%),年龄大于良性SPN患者(P<0.05);征象中,恶性组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位于肺上叶比例在恶性组中的发生率较良性组高,空洞征比例低于良性组(P<0.05),量化参数中,恶性组分叶征象>3比例、毛刺数>3比例、结节直径8 mm 相似文献   

11.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多参数联合评估孤立性肺结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J  Song W  Jin ZY  Xu Y  Wang 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6):750-754,I0006
目的使用动态增强CT评估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和灌注特征的差异,探讨多参数联合评分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使用bodyperfusion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定表面渗透性(P)、血流、血容积、patlak血容量、patlakR方程(PRS)、patlak残余指数、峰值等灌注参数,绘制灌注曲线及伪彩图。对良、恶性肺结节的灌注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有显著性差异的观察指标构成多参数联合评分,运用多参数联合评分鉴别良、恶性结节。结果良、恶性肺结节在注射造影剂开始20、22、24、25、26、28、30、34s时的强化值差异具有显著性。34s时斑片状全强化和边缘型不全强化在良、恶性肺结节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RS、Ⅰ型和Ⅱ型灌注曲线、均匀低型或外高内低型P伪彩图及均匀低型PRS伪彩图等参数在良、恶性肺结节间差异具有显著性。以多参数联合评分>0.5分作为诊断恶性的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3%、41.2%。结论多参数联合评分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肺孤立性结节患者行螺旋CT检查,分析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螺旋CT能较准确地对肺孤立性结节作出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别无显著性(P〉0.05)。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与病理检查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57%。【结论】根据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可以对肺孤立性结节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节样肺癌与结节样肺炎的定性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3例SPN患者,先行薄层(3.0-5.0mm)平扫,再静脉注射对比剂(优维显)100mL后,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并对其中47例行三维表面重建。结果肺炎性结节以重度强化为主,净增值〉60HU,动态曲线呈持续上升型;肺癌性结节以轻。中度强化为主,净增值为20-60HU,动态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三维重建成像显示:恶性结节以Ⅰ、Ⅱ型血管异常为主;良性结节以Ⅳ型血管异常为主。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中追加三维重建对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分析三种类型结节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使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对病理类型已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区别和联系。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性为85.00%;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走势存在差异;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强化峰值(PH)、孤立性肺结节强化峰值和主动脉强化值之比(SPH/PPH)与良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的PH、SPH/PPH与炎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确诊率。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传明 《中外医疗》2016,(34):189-191
目的:探究各种CT征象联合应用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_2016年8月期间于邳州市中医院接受检查的80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结节强化程度分为高强化与等低强化结节,将高强化CT征象对于良性结节和腺瘤样结节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与阴性预测值与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高强化良性结节22个,恶性结节1个;等低强化良性阶级79个,恶性结节43个。高度强化于甲状腺良恶性诊断中存在不同,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强化常见于良性结节中,等低强化常见于恶性结节中。高度强化对于良性结节存在高度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对于腺瘤样结节存在高度敏感性与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结论通过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的高阳性预测值与特异性,和腺瘤样结节的高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特异性的研究分析;得到的结果证实强化CT征象为甲状腺恶性/良性结节甄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旺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27-12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征,动态增强联合应用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7例肺部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在常规扫描基础上,首先行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根据获得图像资料行动态增强扫描,根据高分辨率扫描所得肺结节形态学特点,增强后的最大净增值,对病变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肺结节高分辨率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对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如把两者扫描相结合,对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1%,86.4%,79.3%。结论:高分辨率扫描与动态增强CT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磨玻璃结节(GGN)良恶性及侵袭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为GGN的480例患者,共540个GGN。根据病理分为良性组、非侵袭组与侵袭组,其中良性组57个、非侵袭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310个、侵袭组(浸润性腺癌)173个。记录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发病部位)、磨玻璃成分占比、形态、边界、分叶、毛刺、空泡征、支气管异常征、内部血管征、胸膜牵拉征、最长径、最短径、平扫CT值、增强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强化程度ΔCTA-N(CT值动脉期-CT值平扫)、ΔCTV-N(CT值静脉期-CT值平扫)。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Pearson χ2检验评估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测量重复性。分别以结节良恶性及结节侵袭性为因变量,以有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的诊断指标评估(包括临界值、灵敏度及特异度)。 结果 良性组、非侵袭组、侵袭组之间各结节定性及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良性组与非侵袭组、侵袭组之间各结节磨玻璃成分占比、内部血管征、平扫CT值及ΔCTV-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ΔCTV-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灵敏度为0.747,特异度为0.877;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各结节最长径、分叶、边界、血管异常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最长径AUC为0.851,灵敏度为0.746,特异度为0.813。 结论 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结节良恶性及侵袭性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GGN强化程度ΔCTV-N对良恶性的预测效能更高,最长径对侵袭性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垂杨柳医院医联体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并统计纳入患者CT表现差异及病理学诊断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计算64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结果 64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甲状腺结节的部位、直径、形态、边界、钙化及囊变情况,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在形态、边界、钙化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良性结节患者均匀强化(50.00%)、完整环形强化(41.07%)、瘤周强化残圈(0)、半岛样强化(3.57%)与恶性结节患者(4.35%、6.52%、45.65%、34.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结节58例,恶性结节44例,特异度为92.86%,灵敏度为86.96%,准确度为90.20%.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CT定量分析对肺部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肺部结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双源CT对患者进行平行扫描及增强扫描,根据CT影像数据观察分析患者肺部结节病灶检出情况(敏感度、特异度)、结节影像学特征、病灶强化情况及肺部结节谱曲线斜率(K)、病灶钙含量(Ca)、标准化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Eff-Z)值变化。结果CT扫描技术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敏感度为96.88%,特异度为97.37%,准确率97.13%;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肺部结节圆形及类圆形、形态不规则、磨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央可见空腔和细胞坏死,肺细胞癌影像图边界清晰,伴分叶征,腺癌影像图表现为分叶状或圆形的孤立结节,且边缘呈毛刺状;结节病灶矢状位CT平扫图显示,右肺上尖叶存在小块清晰均匀阴影,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肺部病灶轻、中度强化;恶性结节组K、NIC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结节组Ca、Eff-Z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CT定量分析对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可进一步鉴别肺内小病灶,对肺部结节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