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小鼠血浆中头孢匹胺钠HPLC检测方法,为临床上头孢匹胺钠血药浓度监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样品处理采用25%高氯酸(v/v)沉淀蛋白质。PLATISILTM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三乙胺醋酸(三乙胺14 mL,冰醋酸5.7 mL,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水(10∶0.2∶89.8),1 mol.L-1醋酸调节pH5.38,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所建立方法在0.2~25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6.1%,平均提取回收率为77.7%;日内变异RSD小于5%。小鼠尾静脉给药150 mg.kg-1后1 h血浆头孢匹胺钠浓度为(196.1±11.9)μg.mL-1,24 h血药浓度降至(0.5±1.6)μg.mL-1,采用DAS2.0程序求得药物动力学参数t1/2为3.41 h,MRT为3.24 h。结论:该法准确、灵敏、快速,内源性成分无干扰,适用于血浆中头孢匹胺钠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头孢匹胺钠在25℃下与腹膜透析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头孢匹胺钠加入腹膜透析液中,混合均匀后,在25℃下于0、1、2、4、6h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匹胺钠的含量,同时记录外观变化及pH值.结果0~6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基本稳定,头孢匹胺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鹿瓜多肽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51岁男性患者,因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院。术前1d给予头孢匹胺1.0g,2次/d静脉滴注。术后继续使用头孢匹胺,静脉滴注完毕后,给予鹿瓜多肽24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滴注约20min时,患者突然出现胸闷,面部及颈部潮红,大汗淋漓,血压测不出。心电监护示SaO20.81,HR114次/min。停用鹿瓜多肽,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症状缓解。后未再使用鹿瓜多肽,继续静脉滴注头孢匹胺3d,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头孢匹胺钠在25℃下与腹膜透析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头孢匹胺钠加入腹膜透析液中,混合均匀后,在25℃下于0、1、2、4、6h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匹胺钠的含量,同时记录外观变化及pH值.结果0~6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基本稳定,头孢匹胺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谭蓉  胡晓波  饶丹 《抗感染药学》2009,6(3):185-188
目的:考察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与头孢匹胺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甲硝唑磷酸二钠与头孢匹胺钠(0.915∶1)同溶于9.0mg/mL氯化钠注射液中制得待测溶液,并按相同条件制得含甲硝唑磷酸二钠及头孢匹胺钠的对照溶液,20℃密闭放置0~4h,分别对其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查。在波长273,320,367nm处用紫外分光光计分别测定甲硝唑磷酸二钠与头孢匹胺的质量浓度,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0,0.5,1.0,2.0,3.0,4h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甲硝唑磷酸二钠与头孢匹胺钠回收率分别为99.72%,99.47%,100.06%,99.35%,100.21%,99.84%和100.13%,99.18%,100.19%,99.98%,99.41%,99.09%,对照溶液中所含甲硝唑磷酸二钠及头孢匹胺钠回收率值与配伍溶液中所含二药回收率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与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于9.0mg/mL氯化钠注射液中在实验考察的范围内可配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在五种常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使用剂量,在室温20℃、时间8h内观察头孢匹胺钠与五种常用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以及紫外吸收曲线的变化情况,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8h内五种配伍液的外观、pH值、头孢匹胺钠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紫外吸收光谱近乎重叠。结论头孢匹胺钠与五种常用输液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注射用炎琥宁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注射用炎琥宁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注射用炎琥宁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6 h内不同时间的药物含量,观察溶液的色泽并测定其pH值. 结果 配伍液在室温下6 h内各时刻药物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室温下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注射用炎琥宁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6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在2种输液(葡萄糖和木糖醇)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下,模拟临床用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头孢匹胺钠与葡萄糖、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24h内的质量浓度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8h内配伍液无外观变化,pH值及头孢匹胺钠的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下,配伍后8h内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2种输液(葡萄糖和木糖醇)均可配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孢匹胺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1例细菌性感染患者,采用注射用头孢匹胺钠1.0~2.0g,加入9.0mg/mL氯化钠注射液250mL,q12h,静滴,疗程7~14d。结果:治疗细菌性感染121例患者痊愈78例,显效32例,进步5例,无效6例,平均痊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64.46%,90.91%;ADR发生率为7.44%(9/121),未发现严重ADR。结论:头孢匹胺钠对细菌性感染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民  朱春梅  王小云 《中国药房》2006,17(9):698-699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下放置6h内不同时间的药物含量,并观察溶液的色泽及测定其pH值。结果:配伍液在常温下各时刻药物含量、pH值和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可在配伍后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两药配伍后6h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在配伍后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临床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按临床两药配伍习惯,将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按比例配制的待测溶液,于20℃密闭放置0、0.5、1、2、4 h,对其进行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查,并在波长273 nm、320 nm、359.5 nm处,应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的含量.结果 在0~4 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在本次实验观察的范围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头孢匹胺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腾  余锦芬 《中国药师》2006,9(9):832-833
目的:考察头孢匹胺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使用剂量,在250 ml的木糖醇注射液中加入2.0 g头孢匹胺钠,室温下(25℃)观察6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0-6 h内头孢匹胺钠与木糖醇注射液的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头孢匹胺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在室温条件下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4.
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考察配伍前后溶液外观、不溶性微粒和pH值的变化情况;采用HPLC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5,25,35℃,避光、室内光照、紫外线照射条件下,8 h内配伍液中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的含量变化,并考察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在配伍液中有关物质的限度。结果 在混合4 h内,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紫外线对配伍液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在4 h内可配伍使用,应尽量避免日光照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家兔眼房水中头孢匹胺钠的方法。方法将给予头孢匹胺钠后抽取的兔眼房水经去蛋白处理后,采用RP-HPLC分析。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溶液(0.05mol/L)-甲醇(73:27),检测波长254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结果头孢匹胺钠在0.12~2.5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4.30±0.96)%,RSD4%。结论本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眼房水中头孢匹胺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临床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按临床使用两药配伍习惯,将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按比例配制的待测溶液,于20℃密闭放置0,0.5,1,2,4,6h,对其进行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查,并在波长273、320和357.5nm处,应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头孢匹胺与奥硝唑的含量。结果 在0~6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头孢匹胺与奥硝唑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本次实验考察的范围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临床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两药配伍习惯,将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按比例配制的待测溶液,于20℃密闭放置0、0.5、1、2、4h,对其进行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查,并在波长273nm、320nm、359.5nm处,应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的含量。结果在0~4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在本次实验考察的范围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双空白对照平行实验考察两种药物理化性质方面配伍合理性评价的方法。方法:注射用头孢匹胺钠1.0 g溶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制得配伍溶液,注射用头孢匹胺钠1.0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及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同为空白对照溶液,于20℃密闭放置0~4 h时,分别对其进行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查,在波长273、320和357.5 nm处,用紫外分光光计分别测定其中头孢匹胺与奥硝唑含量,所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0~4 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空白对照溶液中所含头孢匹胺钠及奥硝唑的相对百分含量与配伍溶液中所含两药的相对百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双空白对照平行实验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在本次实验范围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头孢匹胺致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支原体肺炎给予头孢匹胺1.0 g,2次/d静脉滴注.用药第1天患者右侧面颊出现电击样痛,向左侧颜面部及额部放射,每10 min 发作1次,每次持续10 s.13 d后患者皮肤出现数十个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停用头孢匹胺,改为克林霉素,2 d后面部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市售产品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头孢匹胺钠的质量及稳定性.方法 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留样试验,考察市售产品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头孢匹胺钠的稳定性.结果 注射用头孢匹胺的质量较好,产品较稳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的质量较差,稳定性留样颜色、聚合物、有关物质、含量变化均有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匹胺产品的质量稳定,有利于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