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再生资源》2008,(6):11-12
2006年2月25日,商务部在石家庄召开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此后,各地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本刊特开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巡礼”专栏,旨在宣传各地回收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介绍各地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争取全社会对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煤炭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阐述了如何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设能源管理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了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再生资源》2008,1(3):12-13
2006年2月25日,商务部在石家庄召开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此后,各地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本刊特开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巡礼”专栏,旨在宣传各地回收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介绍各地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争取全社会对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本刊编辑部希望各地踊跃投稿和提供资料,支持我们办好本栏目。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正在重构。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政府监管处于核心位置。本文分析了政府监管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中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环境监管体系的改革框架。研究认为:中长期环境监管体系改革面临新的形势。深化环境监管体系改革,强化国家的监管职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和抓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厘清改革方法论,增强改革系统性、集成性,统筹推进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机构改革、政策工具三个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再生资源》2008,1(4):12-14
2006年2月25日,商务部在石家庄召开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此后,各地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本刊特开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巡礼”专栏,旨在宣传各地回收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介绍各地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争取全社会对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本刊编辑部希望各地踊跃投稿和提供资料,支持我们办好本栏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再生资源》2008,(5):15-17
2006年2月25日,商务部在石家庄召开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此后,各地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本刊特开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巡礼”专栏,旨在宣传各地回收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介绍各地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争取全社会对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本刊编辑部希望各地踊跃投稿和提供资料,支持我们办好本栏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再生资源》2008,1(1):5-6,18
2006年2月25日,商务部在石家庄召开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此后,各地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本刊特开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巡礼”专栏,旨在宣传各地回收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介绍各地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争取全社会对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本刊编辑部希望各地踊跃投稿和提供资料,支持我们办好本栏目。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各方面提出了要求。这是党中央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命题之后,第一个在专业领域印发实施的专项指导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指导意见》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行动纲领,描绘了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蓝图,提出了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方向。下一步要推进制定《〈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配合财政体制等相关改革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推进建立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评价考核机制等完善配套举措来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这将为我国土壤、场地污染防治管理提供基本法律依据,并逐步建成完善的污染场地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其中,监管体系、资金体系和责任体系是污染场地管理体系中的3大重要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各自污染场地管理法律制度体系中,均规定了明确的监管主体,采用了多样化的监管手段,建立了可持续的污染场地专项基金,确定了明晰的责任判定和追究原则,为我国场地污染防治立法和制度设计中监管体系、资金体系和责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为高中化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化学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结构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实施评价、课程效果评价两个方面,对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重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则对高中化学课程评价体系的理念、结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卜伟  陈军 《环境科技》2007,20(3):65-66
建立环境应急机制,要加强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支持信息系统研究,开展危险源及其化学危险品调查,编制重点危险源单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抓紧建立由重点危险源信息库、化学危险品信息库、污染事故预案信息库、专家支持信息库等组成的全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支持信息系统,为全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文章集中阐述了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类型以及具有的基础特性,分析了环境污染事故的严重性与危害性。论述了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的建立,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应急监测的要求,为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人口的密集度、环境风险源类型的逐渐增加,导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为能快速有效地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加快刑事侦查效率,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刑事侦查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2010年-2016年发生的规律以及危害变化的趋势进行揭示,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与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对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体系构建、有效环境问责制的建立、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的公开与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的建立等四方面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化工园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防范与应急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中国不断发生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给环境、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在此以长江三角洲某化学工业园为例,介绍了化工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类别及危害,提出了化工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对策,并指出为减少突发性事故危害,化工园区周围社会和园区内各个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均须建立应急预案,开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综合演习、模拟污染事故,启动应急预案,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有效防控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形式十分严峻。本文阐述了环境应急处置系统的一般特点,处置工作内容与功能需求以及信息需求,并进一步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时所能发挥的重要功能、优势极其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突发性环境应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叙述,阐明树立全过程应急管理新理念,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观点以及全过程应急管理所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环保部门如何打造一支管理有序、装备精良、业务精通的监测队伍。从而在突如其来的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有效完成应急监测任务,为上级部门快速、准确处理污染事故,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质安全预警对于预防水污染事故发生、保障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水质安全预警模型只能对渐变式水环境污染事故或已经发生且有明显征兆显现出的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预警,无法对没有明显征兆的突发式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有效预警。针对这一问题,将Petri网的跃阶思想有效地纳入传统评价指标体系中,实现对模型逻辑拓扑网络的结构性调整,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BP神经网络,构建了可以对突发式水环境污染事故做出及时反应的预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太湖水质安全预警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在将TN、TP、透明度等指标纳入跃阶因子的基础上,模型可对太湖多次发生的水华事件实现准确预警。该结论为研究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这一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突发性污染事故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以及提高对事故处理处置应变能力,已经成为环境保护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其应急监测能力,意义十分重大.环境应急监测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的各个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应急监测已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预防和处置化工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必须从项目建设上注重环境风险评估,科学预测评价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提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在项目建设中落实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施工全程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环境风险管控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要强化现场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和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