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白血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5例,其中肺曲霉菌病10例,白色念珠菌病2例,隐球菌感染3例,分析、总结其肺部病灶的CT征象,包括病灶的数目、分布、形态、动态变化等。结果儿童白血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灶中,数目以多发常见;病灶呈多灶性,多分布在肺野中外带,隐球菌病结节可呈簇状分布;形态呈多样性,大部分病灶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大小不一,伴有特殊征象,包括晕征80%、空气新月征46. 7%、病灶内小空洞40%,空洞内小条索影33. 3%,空洞内小气泡影33. 3%等;病灶动态变化明显,短期复查变化较大。结论 CT检查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莉  贺兰  李淑明  黄晨   《放射学实践》2014,(3):292-29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在诊断真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45例具有完整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及CT检查资料的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常规CT图像、薄层图像及MPR图像的CT征象。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12例,曲霉菌感染14例,隐球菌感染8例,毛霉菌感染5例,放线菌感染3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3例。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如下:空洞为主型15例,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肺叶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空洞性病灶,部分空洞周围见“晕征”,部分空洞内呈典型“鸟巢征”;肺炎样实变或支气管肺炎样变16例,呈小片状或大片状阴影,见支气管充气征及周边密度趋淡即“晕征”;结节或肿块8例,结节或肿块可伴有空洞、“晕征”、毛刺或分叶征;曲菌球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并可见“新月征”。薄层CT图像结合MPR图像在显示“晕征”、磨玻璃影、网格、线样影及小结节等cT征象明显优于普通cT(P〈0.05),其余征象无明显差异(P〉0.05),但薄层cT结合MPR图像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结合MPR图像有助于肺真菌感染的诊断,真菌性肺炎有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掌握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表现,以期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调整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2010年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52例,所有病例按照临床现行通用标准进行确诊,并分析其CT图像.结果 52例患者中,CT表现为结节、肿块影27例,空洞影11例,晕征(halo)16例,空气新月征(air-crescent sign)9例,曲菌球形成4例,粟粒样影2例,不规则渗出、实变影23例,胸腔积液4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当病灶表现为结节、肿块影、尤其出现特征性的空气新月征及晕征时,高度提示曲霉菌感染存在的可能;若呈磨玻璃样等间质性肺炎的改变,则难以与肺部其他类型的感染鉴别.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及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继发于恶性肿瘤的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0例恶性肿瘤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感染白色念珠菌者最为常见,占34例(68%)。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常为多种类型影像的混合存在,磨玻璃样影及片状阴影为最常见CT表现,分别占31例(62%)、29例(58%),结节影20例(40%),“空气新月”征2例(4%),肺纹理增粗7例(14%),肿块影1例(2%),“树枝发芽”征5例(10%),空洞3例(6%)。结论恶性肿瘤继发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无法从影像学上与其它肺炎鉴别,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力低下患者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及进展期的CT征象。资料与方法分析符合免疫力低下继发肺部感染的72例患者的CT资料,其中32例为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40例为肺部常规细菌感染。将曲霉菌感染者作为研究组,常规细菌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应CT征象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筛选出对诊断免疫力低下肺部侵袭性霉菌感染的早期及进展期有统计学意义的CT征象。结果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及进展期表现一般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CT征象。最多见者为晕征+枝果征,占73.4%,其次为肺段性楔形实变+晕征+枝果征,占64.6%,再次为毛玻璃征+晕征+枝果征,占58.3%。对诊断早期及进展期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有显著性影响的CT表现依次为晕征、枝果征、病灶数目多发及空气新月征。结论免疫力低下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早期及进展期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重症肝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50例重症肝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对肺部真菌感染的类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组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50例重症肝病患者中肺部真菌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者占16%(8例);CT表现主要为实变影34例,单双侧分布均有;磨玻璃影24例,常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结节41例,双侧分布多见;结节的数目、分布形式和实变影在曲霉菌和念珠菌组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肝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与其他免疫低下类型相比,其不具特征性。CT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血病肺浸润的64层螺旋CT表现,评价64层螺旋CT在白血病肺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经临床确诊的21例白血病肺浸润患者胸部CT表现特点,探讨其对于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表现主要为肺间质性的改变,病变呈多样性,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及外周支气管血管间质增厚、小结节影、毛玻璃样改变及斑片影。结论 64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白血病肺部浸润的影像特点及范围大小,对白血病肺部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提高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经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 结果 25例中CT表现为肺炎性浸润实变、结节型8例,炎性浸润实变、肿块型2例,炎性浸润实变、结节、肿块型4例,多发结节型6例,结节、肿块型5例;其中12例出现"晕征", 2例有"含气新月征"; 7例合并空洞,9例有楔形实变影.病灶在肺内的分布无特殊性. 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为病变呈多灶性、多态性,真菌感染的"晕征"及楔形实变影是早期肺部真菌感染的较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肺部感染性并发症特征性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HSCT后伴肺部感染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肺部CT检查及治疗后复查资料。结果 70例中56例获得明确的病原学诊断,病毒感染31例(31/56,55.4%),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18/31,58.1%),支原体及细菌感染19例(19/56,33.9%),真菌感染6例(6/56,10.7%)。病毒性肺炎表现为多发或弥漫性磨玻璃影(GGO),多发小片状实变,多发结节、线状、网状影,以GGO最多见。细菌性及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片状实变及磨玻璃影。真菌性肺炎主要是肺曲霉菌病(IPA),主要表现为伴或不伴晕征的多发结节和空洞性病变,空气新月征是典型征象。移植后1~5月发生率最高的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6个月后真菌感染增多。结论综合分析CT表现结合术后时间及临床实验室资料,有助于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结果:MSCT表现为小结节影(1~3cm)14例(73.6%,14/19),大结节或团块影(>3cm)6例(31.6%,6/19);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8例(42.1%,8/19),磨玻璃影3例(15.8%,3/19);6例(31.6%,6/19)合并CT晕圈征,5例(26.3%,5/19)合并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影,2例(10.5%,2/19)可见中心低密度征,5例(26.3%,5/19)合并胸水。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主要征象是单发或多发的结节伴空洞形成及肺段或亚段的实变,而出现结节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时,则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