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明PTT/PET双组分短纤与棉混纺织物的弹性性能,对其拉伸性能、定伸长和定负荷反复拉伸弹性回复性能、折皱回复性能分别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定伸长和定负荷反复拉伸条件下,棉/双组分短纤混纺织物的弹性回复性能优良,弹性回复率接近于棉氨包芯纱织物和棉/XLA包芯纱织物;其折皱回复性能良好,优于棉氨包芯纱织物,与棉/XLA包芯纱织物相近。  相似文献   

2.
对大豆蛋白、棉和涤纶纤维的氨纶包芯纱的条干、强伸度和蠕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纤维的氨纶包芯纱的性能特点。结果发现:豆/氨包芯纱的成纱条干明显优于棉/氨包芯纱,但较涤/氨包芯纱差;豆/氨包芯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低于涤/氨包芯纱,但高于棉/氨包芯纱;豆/氨包芯纱的塑性变形大,弹性恢复率最差。由此认为涤氨包芯纱成纱的质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对大豆蛋白氨纶包芯纱弹力针织物、大豆纤维氨纶添纱组织弹力针织物及棉氨高级弹力针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纤维氨纶包芯纱弹力针织物具有较好的强伸性、耐磨性、手感挺括、抗皱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大豆氨纶针织物手感柔软、悬垂性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及其成纱质量和产品开发情况,测试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摩擦性、悬垂性和舒适性,并与真丝、棉、毛织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湿热舒适性和悬垂性,其风格总体上与天然纤维织物风格相似。  相似文献   

7.
对大豆纤维氨纶包芯纱针织物和棉氨包芯纱针织物的保温性、透湿性、透气性和润湿性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纤维氨纶包芯纱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穿着舒适。  相似文献   

8.
文摘荟萃     
正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纯棉织物性能对比研究棉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50∶50)混纺织物基本服用性能。测试了棉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50∶50)混纺针织物的顶破强力、透气性、刚柔性、透湿性、悬垂性和耐磨性,并与纯棉针织物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织物悬垂性、柔软度、透  相似文献   

9.
探讨芯丝材料对成纱性能及织物保形性的影响。分别以XLA纤维和氨纶为芯丝,棉纤维为外包纤维,开发了两种包芯纱、3种织物;测试了XLA纤维和氨纶的性能、纱线的性能及织物的相关性能,研究芯丝材料对纱线性能及织物保形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弹性纤维的弹性、初始模量影响包芯纱的弹性恢复性;纱线弹性和初始模量为影响织物抗皱性能的重要因素;纤维的弹力与沸水收缩率影响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纤维材料的吸湿性、织物的缩水率和其湿态下的折皱回复性对织物免烫性产生影响;XLA纤维包芯纱织物平挺度等级最高,手感柔软,具有与纯棉织物相当的舒适性。认为:XLA纤维包芯纱织物的保形性最好,可用于开发低弹舒适性防皱棉型面料。  相似文献   

10.
依据大豆蛋白纤维的特性,选择了大豆蛋白纤维纱/涤纶丝/棉(毛、麻)纱作经,大豆蛋白纤维纱作纬,织物组织采用单层与经二重并列而成的联合组织。开发了三个不同原料组合的三组分大豆蛋白织物,并对工艺及性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棉甲壳素纤维混纺抗菌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粘胶基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开发生产了抗菌针织纱,针对纤维的性能特点,以棉/甲壳素纤维(70/30)18.5tex为例,探讨了纺纱工艺和关键技术,指出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对混纺纱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粘胶基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双面异性针织物工艺研究及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种性能差异明显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纱和毛纱为原料,分别用于纬编针织物的工艺正面和反面,采用双孔喂纱梭嘴机件编织和空气层组织编织2种工艺,研究开发出双面异性针织物.通过对织物正反面的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抗勾丝性和悬垂性等性能的研究,运用大量实验数据对织物正反两面多种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正反两面具有不同的服用性能.因此开发双面异性针织物可以在充分体现舒适性等要求的同时兼顾外观风格,从而进一步满足服装设计对于面料多功能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织物抗折皱性能的测试,分析研究纱线混纺比、捻度、线密度和纱线结构与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织物性能的关系,确定体现大豆蛋白纤维产品优良性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后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锦棉弹力闪光织物的染整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细姣  冯松高 《印染》2002,28(9):19-20
锦棉弹力闪光交织物经向为棉纶有光丝,纬向为棉氨纶包芯纱。前处理前应先经预定形,以减少皱印;采用冷轧堆前处理、中性/直接混纺染料或活性染料一浴法染沟;定形温度不宜高,或两次定形。整个染整加工宜采用松式或低张力工艺,以确可产品的质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抗紫外涤纶纤维/玉米纤维/棉的混纺织物的特点与性能,着重介绍了混纺织物的纺织加工技术关键及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羊绒混纺针织物易起毛起球的特点,选用4种整理方法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并优选出最佳工艺.研究表明:采用单面给液的整理方法对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是有效的,并且得到了提高大豆蛋白纤维/羊绒(80/20)混纺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最佳工艺.此工艺的主要特点是构造出织物正反两面纤维摩擦性能的差异性,阻止正面纤维相互缠结,阻碍反面纤维从布面拔出.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纤维/棉(50/50)混纺纱为原料,在电脑横机上开发出空气层组织织物.然后以其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法和正交分析法,对经过前处理的织物的染色工艺进行研究,得出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18.
介绍飞机救生系统降落伞用单向弹性绸织物的设计及生产工艺。该织物采用高强锦纶丝为经纱,锦/氨双包丝为纬纱;以平纹组织为地,以重平和方平组织加筋,外观呈格子状;织物的纬向弹性良好,具有随气流冲击载荷作用的变化产生变形来调节透气量大小的性能,在130、1 500、3 000 Pa压差下透气量分别为289、2 577、5 015 L/(m2.s);织物的其他物理机械性能也都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完全满足飞机救生系统用降落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采用14.6 tex天丝/PBT混纺弹力纱与14.8 tex天丝纯纺纱按1:4间隔排列,利用凸条组织与平纹相结合,使布面形成局部泡泡和凸条,开发出一种天丝/PBT色织弹力绉织物.简要介绍了PBT纤维性能与应用特点;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纱线染色、整经、浆纱、织造及后整理等工序的关键生产技术要点作了全面分析与介绍.织物经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