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友波  李长俊杨静 《河南石油》2005,19(2):55-57,i005
在多相管流中,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管径、管路粗糙度、气液相流量等,影响持液率的因素主要有压力、管径、气液相流量等。针对高粘原油用不同的计算模型,编制了压降和持液率的软件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具体的算例对压降和持液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多相管流中,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管径、管路粗糙度、气液相流量等,影响持液率的因素主 要有压力、管径、气液相流量等。针对高粘原油用不同的计算模型,编制了压降和持液率的软件进行了计 算,并结合具体的算例对压降和持液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油气混输管流中压降和持液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气两相管流中,压降和持液率的计算在工艺计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实例计算通过曲线图的方式研究了影响压降和持液率的主要因素,表明:对于低粘度原油温度、管径、管路粗糙度、气液相流量等对压降和持液率的影响都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前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较多,且大多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相关式,持液率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已有不同实验条件下持液率实验数据的筛选分析,得出管径、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黏度、压力、温度等6个影响持液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ACE算法建立了水平管道持液率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已有的持液率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于ACE算法建立的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能够对各影响因素对持液率的潜在影响行为进行描述,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广,可为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前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较多,且大多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相关式,持液率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已有不同实验条件下持液率实验数据的筛选分析,得出管径、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黏度、压力、温度等6个影响持液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ACE算法建立了水平管道持液率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已有的持液率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于ACE算法建立的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能够对各影响因素对持液率的潜在影响行为进行描述,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广,可为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较多,且大多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相关式,持液率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已有不同实验条件下持液率实验数据的筛选分析,得出管径、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黏度、压力、温度等6个影响持液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ACE算法建立了水平管道持液率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已有的持液率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于ACE算法建立的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能够对各影响因素对持液率的潜在影响行为进行描述,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广,可为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输气管道内凝析液对流动参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然气的输送过程中,当天然气的水露点或烃露点高于管线埋设处的最低地温时就会有凝液析出。凝析液的存在不仅会增加通球扫线的次数,而且还会影响到管输效率。在有凝析液存在的气液混输管路中,凝液量、管径、流量、管线倾角等都会对压降产生影响。为此,利用HYSYS的流程模拟功能建立模型,分析了凝液量、含水率、管径、管线倾角、流量等因素对压降的影响;并以中原油田文柳线630管线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对比了凝析液存在与否对压降的影响,并计算得到了管线内的积液量。利用该方法可对管线的清管作业提供指导,并根据管线的运行情况给出合理的清管周期。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开采压力低、产量小,且常含有大量液态水,集输管道上坡段容易产生管道积液,使得摩阻增大并出现段塞流,引起压力骤降,不利于集输管道安全运行。本文利用模拟软件OLGA分析入口流量、管径、气液比和出口压力对煤层气集输管道持液率的影响,得到了煤层气集输管道各管段持液率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比较了基于管道持液率、流型、压降和排液点个数的4种排液点设置方案。结果表明,煤层气集输管道压力骤降段均出现在上坡段,出口压力对管道持液率影响最为显著,入口流量和气液比对管道持液率影响规律相似,不同管径下管道持液率在流动方向上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设置排液点后,管道持液率明显下降,管道积液情况得到改善,且方案比较表明,当排液点设置在管段低洼处时,管道持液率最低,且各管段均无段塞流出现,管道压降最小。  相似文献   

9.
井筒流动是一种沿井筒不断有流体流入的变质量流体流动,因此其压降计算有别于常规管流。在混合损失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动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了新的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分层流型压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较全面地考虑了井筒流动各方面的参数,将井筒压力损失划分为摩擦损失、加速损失、重力损失和混合损失等4部分,其中加速损失主要源于径向流入引起的加速损失,以及由于持液率的变化引起气、液流速变化而导致的加速损失。计算实例表明,水平井筒气液两相流动中的井筒压降均随着管壁入流量和轴向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入流角对井筒压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混合损失占井筒损失的比例随入流角的增加而增加;新的水平井筒压降模型与油藏渗流相耦合,可为水平井产能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冷模试验装置中对气液并流上行式反应器中两种分配器的压降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对分配器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基准气液分配器和新型气液分配器时,分配器压降都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条件下新型气液分配器的压降高于基准分配器。针对两种气液分配器分别建立压降模型,压降计算值包括气液分配器的下部入口压降、中部上升管压降和顶部出口压降三部分,模型计算及验证结果表明:基准气液分配器压降中顶部压降占比最大,下部压降和中部压降占比较小,而中部压降中重力压降占比最大,加速压降可忽略不计;压降的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随液相流量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相同条件下压降的计算值大于试验值,且二者的偏差随着液相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其原因是实际分配器中气液两相的流型会发生变化,导致模型计算值偏差变大。  相似文献   

11.
海洋平台加挂井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通过在海洋平台上加挂井槽增加调整井的技术在海洋油田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旅大10-1WHPA平台工程应用实例,对内挂井槽和外挂井槽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外挂井槽的最终方案,分两期实施。提供的结论可供今后类似项目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基建工程中对承包商的HSE管理是企业HSE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承包商的HSE管理过程就应包括:招标前对承包商的资格预审;招投标的HSE管理要求;合同中对承包商的约束;开工前对承包商的HSE管理培训;开工后对承包商的监督检查和竣工后对承包商的验收评价。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成品油销售系统正在推行的“升”交接办法,分析了油品从油库到用户所经历的过程和体积、温度的相应变化,认为统一标准温度是关键,建议以零售油品的温度为标准温度,将交接过程中的不同体积均转换为这一标准温度下的体积,标准温度可以以地(市、州)为单位,以季度甚至日平均温度为依据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相似理论搭建了斜拉索管桥的模型实验系统,进行了斜拉索管桥的静力学分析实验,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管桥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用模型实验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比斜拉索管桥在空载、集中载荷以及拉索断裂等工况下的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分析得出模拟数据的最大偏差在11%以内,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性良好,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来解决斜拉索式管桥工程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整体式甲烷燃烧催化剂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Co、Cr、Mn、Fe和Ni的单一或混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整体式催化剂在甲烷燃烧反应中的活性。整体式催化剂直径为 10mm ,长 15mm ,测试温度范围为 30 0 - 70 0℃。结果显示 ,单一氧化物中Co、Cr和Mn的活性较好 ,Fe和Ni的活性较差 ;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但以含Co、Cr、Mn的 3组分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为更佳。同时考察了空速、烷氧比、稀释气、温度等因素对甲烷燃烧反应的影响。在烷氧比为 1:4,稀释气含量约为 6 0 % ,反应温度 6 5 0℃ ,大空速下甲烷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影响金属低温韧性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低温条件下,金属设备或构件脆性破坏的一些分析结果,认为破坏的根源在于金属设备或构件的低温韧性。为此,较为全面地讨论和阐述了一系列影响金属低温韧性的因素,为一定条件下,改进低温设备设计质量,改善低温设备工作状况,有效防止其脆性破坏,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互联网上有许多与腐蚀防护有关的网站,文章主要介绍了部分著名站点的登录地址和网站内容,并详细介绍了NACE(美国国家腐蚀工程师协会)网上电子邮件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石家庄炼化公司一联合装置,通过在员工中贯彻安全辨识管理理念的实践,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安全和责任意识,使员工在进行任何作业前,养成了先进行安全辨识的良好习惯,不仅使联合装置实现了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方守川  于素君 《物探装备》2003,13(4):266-270
在简单介绍高程系统的基础上,对影响GPS高程精度的几何水准联测误差、卫星分布不对称、星历误差、多路径误差等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还对高程拟合使用的稳健估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