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段小敏  陈阁  黎莹  李春璐 《精武》2012,(18):13-14
目的:了解陕西优秀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运动员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珐:采用K-A-P问卷方式对30名优秀运动员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调查。结果:营养知识测试中,营养知识与运动员等级无显著性差异,大部分运动负营养态度端正,但部分运动员饮食行为不一。如:按照口味而不是按营养需要选择食物,不常吃奶制品,常吃零食等。结论和建议:陕西省优秀运动员的营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应注重综合性的营养知识宣传,以提高运动员的营养知识认知水平,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帮助其缩短体能恢复时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重竞技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知识知晓、饮食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合理营养。方法据营养"知-信-行"行为模式,设计营养KAP问卷,对冬训期间湖北省重竞技项目全体在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重竞技项目运动员营养知识平均得分4.23±1.92,营养知识处于普遍缺乏状态;81.6%运动员按自己的口味习惯选择食物,仅有17.1%考虑到营养搭配,2.3%考虑到营养合理;部分运动员不吃早餐,水果、牛奶摄入频次少,饮食行为不规范;但有着较好的接受营养知识教育的态度。结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运动员加强营养知识教育,使运动员的膳食行为健康合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校女大学生有关营养状况,现对在校女大学生营养知识、饮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女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偏食、挑食现象严重,早餐质量也达不到要求。为促进女大学生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增进健康,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不健康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在饮酒、吸烟、饮食营养、网络使用等方面存在的不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建议各高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健康理念已是贯彻当今社会大环境的主题词,而今在青年力量军中,高校学生对于健康的认知渗透还远远不够。了解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女大学生肥胖认知状态及其健康干预的行为,可具体探究并落实健康干预方向及方法,从而改善以女大学生为基数的青年学子对健康深度的认知。通过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发展健康身体行为方法较单一,多元性不够。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广泛的健康教育及促进活动,改善高校女大学生肥胖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高校教师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及健康现状,为今后对高校教师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西柳州师专和南宁师专在校教师110人进行营养KAP及健康现况调查。结果:广西高校教师营养知识得分8.16±3.23,及格率为43.6%,且性别、年龄、学校、学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营养态度分为17.72±2.84,及格率90.9%,柳专高于南专教师,差异显著;营养习惯和行为得分33.26±4.82,及格率64.6%;KAP总体分为59.15±8.26,低于及格水平,柳专教师明显高于南专教师,且差异非常显著;健康分2.74±1.91,及格率46.3%;运动分2.41±1.60,及格率55.5%,且性别、年龄、专业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BMI在标准范围的有65人,占59.1%,体重不足、超重、肥胖45人,占40.9%;营养知识(K)、态度(A)、行为(P)、健康、运动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高校教师饮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日常饮食营养习惯和行为不够合理,运动锻炼时间明显不足,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但饮食营养态度非常积极,应开展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保健知识,为其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设计“K-A-P”调查问卷表,调查1200名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营养行为,测学生的身高、体重,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旨在了解广西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为进一步作好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山大学学生健康意识状况与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山大学326名本科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体现认知、情趣和意志3个方面,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仍然停留在认知层面,对健康的关注和投入与对健康的认知存在不相符合的现状;而且由于性别不同,男女学生的体育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主要有6个主因子:兴趣爱好、项目价值、参与、满足感、个体发展、体育项目认知,这6个因子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作用,决定了大学生的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对广西高校男篮队员饮食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采用调查法对广西高校男篮队员日常的饮食行为以及赛前、赛中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篮球队员对营养学的知识知之甚少,营养摄入不均衡,脂肪摄入含量较高;饮食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对早餐不重视、饮食不规律等。通过对上述现象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建议加强对队员们的营养知识教育,使其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网络上流行的一个名为《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国内外体育教育专家的关注。这份调查报告显示,65.68%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7.57%的大学生不吃早餐,15.44%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体育教育专家指出,当今大学生存在种种不健康行为的部分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这反映出我国早期健康教育的缺失。喝酒、熬夜、饮食不规律、天天泡图书馆……学校早期健康教育缺失是重要原因,还有大学生宁愿节食少吃两顿饭,也不愿意去锻炼半个小时。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吃早餐就上课,考试前整天上自习,考试后通宵泡KTV……这是当代不少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新入学的同学们,你们确定自己可以合理、健康的度过这四年时光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请跟着小编一起来恶补健康安全知识吧。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高考体育加试之前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育考生在考前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仅限于常识,认为考前营养补充对运动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考生考前的饮食行为比较合理,几乎没有体育教育考生使用营养补品。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营养行为下大学生运动量的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市3 300名大学生的营养行为和运动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显示,大学生营养行为不良率约占总体近20%,且男生比例偏多。此外,无论男女,营养行为越好表现出运动量也越高的倾向,说明两者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营养行为习惯,适时的调整运动量,将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方法:编制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以此为调查工具,对成都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8个运动项目450名学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学生食物构成以粮谷类、蔬菜类、肉类为主;能量来源比例不合理,脂肪供能过高、维生素B1缺乏、铁来源不合理,女生锌摄入不足。结论: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动物源性铁、维生素B1和锌的摄入,以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不良率低,肥胖率较高;大学生饮食习惯存在一定问题,且普遍缺乏营养知识;男女生月饮食消费水平不一。建议在高校普及营养知识,加强学习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5.
对华南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活伦  谢志勇  魏平 《体育学刊》2006,13(2):101-103
通过对我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倡“三个自主”的开放型体育课教学,使体育教学活动成为由学生兴趣培养到追求知识技能再到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分析。并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身体活动为基本,追求知识为动力,提高体质为根本,终身锻炼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体育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取决于科学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取决于良好的膳食及营养状况。文章主要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60名高考体育生的膳食及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针对学生饮食中这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膳食,建议学生应提高营养知识,养成良好合理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平衡膳食,以为高考体育生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创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理论课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集中传授大量有关体育与社会、体育保健、体育人文、运动常识等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知识;有效地改变大学生淡漠的体育观念和意识,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体育文化素养.但纵观以往高校体育改革,多注重技术教学而忽视体育理论教学改革.为此,研究结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创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构想,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高校排球选项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目标定向与体育课练习效益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对江西、浙江两所在校的大一、大二共8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两校部分大一、大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任务定向值较高,自我定向值较低;现代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男生中存在更多的是自我定向,而女生中存在更多的是任务定向,这表明现代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能力知觉.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其练习效果与自身参与练习时的心境、流畅状态有着密切关联,练习时的心情、情绪良好,其练习效果则好.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icacy of a school-based exercise and nutrition program with a parent component. Third-grade children (N = 238) from six elementary school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ith three schools randomly assigned to a program group and the other three schools to a control group. The program group received a health-related fitness school-based program and a home program that required parents and children to complete activities and earn points for nutrition and exercise activiti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ir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nutrition education program. 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pre- and posttest scores were completed on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height, weight, body mass index, skinfold, blood cholesterol, mile run, exercise and nutrition knowledge, calories, protein, carbohydrates, total fat, saturated fat, dietary cholesterol, fiber, sodium, percentage of calories from carbohydrates, and percentage of calories from fat. At pretest,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on the measures using schools as the unit of analysis. Girl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 on skinfold and pretest knowledge. At posttest, the treatment group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n exercise and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n total fat intake, using schools as the unit of analysis. There was no improvement in physiological measures, including blood cholesterol.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schools can adjust curriculum to meet some health needs of students and achieve modest changes in exercise and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diet. The family component of the program provided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 behaviors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teach many participants in a crowded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