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急性肺水肿药物预防的可能性,将大鼠(雄性160~240g)分为三组实验:戊巴比妥钠麻醉后1.静注0.1%肾上腺素(NA0.1ml/100g)造成急性肺水肿。2.先静注654-Ⅱ(3mg/100g)作为预防,再按上述剂量注入NA。3.先注入川芎嗪(12mg/100g)再注入NA。实验结果1.肺  相似文献   

2.
肺水肿是常见的危重急症。本文观察静脉注入肾上腺素(0.3mg/kgBW)造成肺水肿前、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动脉血气的变化及654-2和川芎嗪的预防作用。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0只,体重230~300g,分三组:1).肺水肿组(n=7),静注肾上腺素后即刻PCWP由0.98±0.09升至4.04±0.28kPa((?)±SE,P<0.01),颈动脉压(CAP)升高了10.1±0.4kPa(P<0.01),  相似文献   

3.
山莨菪硷及川芎嗪对大鼠肺水肿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在肺水肿发生机理中,肺泡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是中心环节之一。静脉注射Evans蓝后,先注射肾上腺素造成肺水肿,用山莨菪硷或川芎嗪进行预防,应用本实验方法测定肺脏浸泡液中Evans蓝含量及肺泡支气管洗涤液中Evans蓝含量并算出通透指数。按正常组、肺水肿组、山莨菪硷组、川芎嗪组次序结果为:肺脏浸泡液中Evans蓝含量为6.3±2.6、23.6±7.5、11.3±9.3、15.8±11.0(pg/ml);支气管肺泡洗涤液中Evans蓝通透指数为0.26±0.06、19.1±3.8、1.46±0.56、1.66±1.40,肺水肿组与其他三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说明,肺水肿时肺—毛细血管及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山莨菪硷和川芎嗪能抑制这种增高。  相似文献   

4.
已知山茛菪碱(654-2)及川芎嗪对肾上腺素造成的大鼠肺水肿有明显预防作用。本实验研究这两种药物预防作用中肺动脉压的变化,以期为临床防治肺水肿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重在300克左右,分成3组,每组10只,1、肺水肿组:静脉注入肾上腺素(1mg/kg)造成急性肺水肿。2、山茛菪碱预防组:静脉注入山茛碱  相似文献   

5.
氯气中毒引起肺水肿的机制仍未彻底阐明,目前倾向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本实验中我们采用麻醉剂戊巴比妥钠、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及抗组织胺H_1受体制剂非那更等药物处理动物,观察它们在氯气中毒性肺水肿发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氯气中毒性肺水肿的发生机制,为临床防治氯气中毒性肺水肿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小自鼠90只,雌雄兼有,随机分为下列六组,每组15只。1.单纯氯气中毒组(单氯组),吸入氯气造成中毒。2.麻醉+氯气中毒组(麻氯组),事先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0.6mg/10g后吸入氯气。3.异丙肾上腺素+氯气中毒组(异氯组),事先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索0.01mg/10g后吸入氯入。4.酚妥拉明+氯气中毒组(酚氯组),事先腹腔注射酚妥拉明  相似文献   

6.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造成大鼠致死性肺水肿,这种水肿类似临床上的中枢性肺水肿,属于混合性肺水肿。既有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又有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用中药山莨菪碱进行预防效果十分明显。电镜观察提供了这种预防效果的超微结构基础。水肿组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膨隆,水肿,部份细胞从基底膜脱落,基底膜裸露或断裂。间质腔及肺泡腔充满富含蛋白的水肿液。而预治组病变明显减轻,水肿液明显减少。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基本正常。间质、肺膈增宽,结缔组织增生。这是由于动物存活半个月,炎症被吸收有关。实验表明,山莨菪碱可以明显抑制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严重烫伤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探讨NO在严重烫伤中损害BBB的机制.方法:实验SD大鼠分为烫伤组和L-NAME组后又各分为烫伤后1~24 h等5组.检测大鼠脑组织伊文蓝(EB)含量及脑百分含水量;观察BBB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烫伤组与正常组比较,脑EB含量明显增高,具有显著差异.用L-NAME治疗后在1~12 h均可见明显的疗效,脑EB含量与同组比较明显下降.电镜显示:烫伤3 h以后脑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空泡化,内皮肿胀,基底膜厚薄不均;经L-NAME治疗后脑毛细胞血管基本恢复到正常.结论:严重烫伤可导致脑BBB通透性增高,早期应用L-NAME能明显减轻烫伤对脑BBB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废用状态及废用后再负荷对大鼠比目鱼肌钙蛋白酶(calpain)活性和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大鼠后肢骨骼肌废用模型,将48只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CON)、正常运动组(CON+T)、吊尾2周组(TS)和吊尾2周后运动组(TS+T),每组12只。用伊文思蓝(Evansblue,EB)作为示踪物,检测细胞膜的通透性;用酪蛋白酶谱法检测calpain的活性。结果:CON组和CON+T组细胞间隙充满EB,肌细胞内则未见,TS组极少量肌细胞有EB进入,TS+T组有部分细胞内充盈EB。TS组calpain水解条带与正常组相比吸光度呈增加趋势,并且有自激发条带出现,TS+T组calpain水解条带更加明显,calpian水解活性明显增强。结论:大鼠在经历2周吊尾后的再负荷,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calpain水解肌细胞膜上的骨架蛋白有关;由calpian介导的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加速可能是导致废用后再负荷骨骼肌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EA)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单纯电针(EA)组、缺血(MCAO)组及电针预处理(EA+MCAO)组,每组24只。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120 min再灌注48 h后处死取脑。分别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动物脑水含量,伊文斯蓝(EB)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TJP)及MMP-9表达水平,同时明胶酶谱法检测MMP-9活性。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脑水含量及EB含量增多(P0.05),缺血侧脑组织TJP水平下降(P0.05),MMP-9表达及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MCAO组大鼠比较,EA+MCAO组脑水含量及EB含量减少(P0.05),缺血侧脑组织TJP水平升高(P0.05),同时MMP-9表达及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通过抑制缺血后脑内MMP-9的表达及活性,维持BBB完整性,有效改善脑缺血后的脑水肿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敏感的荧光方法,定量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采用伊文思蓝(EB)荧光定量的方法,分别观察了再灌注2 h、3 h、9 h、24 h和48 h时BBB的通透性。结果:再灌注3 h时,缺血侧纹状体EB的含量开始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再灌注9 h时,缺血侧新皮层EB的含量开始增加(P<0.01)。而再灌注2 h时纹状体EB的含量和再灌注2 h、3 h时新皮层EB的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别无显著(P>0.05)。结论:脑缺血2 h再灌注2-3 h时,纹状体的BBB通透性开始增加。再灌注9 h时,新皮层的BBB通透性增加。纹状体BBB较新皮层更易受损。EB荧光的方法可精确定量地反映BBB通透性,是研究BBB通透性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波联合微泡开放兔血脑屏障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定量研究大分子药物靶向释放脑组织确定较大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30±0.43)kg;分为定量分析组和荧光观察组,各5只。经兔耳缘静脉匀速输入微泡(0.5 mL/kg)的同时两组均用诊断超声波(1.75 MHz,MI 1.9)经颅骨连续辐照兔脑10 min。伊文思蓝(EB)示踪法对照观察靶区脑组织的通透性。结果诊断超声波联合微泡能够促EB跨兔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表现为辐照靶区脑组织蓝染,靶区组织EB含量[(32.25±5.85)mg/kg]明显高于非辐照区脑组织中EB含量[(3.00±5.85)mg/kg](P<0.001)。结论微泡介导下诊断超声波能够增加兔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新西兰大白兔有可能用于促大分子药物跨血脑屏障转运的自身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BP预处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以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评估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实时PCR检测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明显增加,MMP-9和TIMP-1表达均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丁苯酞预处理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MMP-9表达显著减少,TIMP-1表达明显增加,丁苯酞预处理中、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可通过调节MMP-9/TIMP-1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发挥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缺氧-缺血(H/I)大鼠脑水肿和血脑屏障(BBB)影响。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氧-缺血组(H/I)和Sal治疗组(Sal),利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处理制备H/I模型,Sal组大鼠于术前7 d连续给予Sal处理,通过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损伤程度,利用检测大脑含水量评估各组大鼠脑水肿程度,伊文思蓝(EB)渗透实验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H/I大鼠神经功能严重受损(P 0. 05),脑水肿明显(P 0. 05),EB漏出增加(P 0. 05),occludin和ZO-1的表达下降(P 0. 05);在经过Sal预处理的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 0. 05),脑水肿减轻(P 0. 05),EB漏出减少(P 0. 05),occludin和ZO-1表达明显升高(P 0. 05)。结论:Sal通过改善H/I大鼠BBB完整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静脉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引起肺水种,症状典型、剧烈,动物全部迅速死亡,其机理类似于临床上的中枢性肺水肿[1,2],为一种混合性肺水肿,此类肺水肿时肺动脉压[3]及肺楔压明显增高(以后者为主),肺泡通透性也明显增高[4],肺间质腔及肺泡腔内充满含有大量蛋白的水肿液.为进一步了解此类肺水肿发病机制,探讨儿茶酚胺与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释放的关系,我们对肺水肿及采用文献报道对肺水肿具有良好预防作用的硝普钠(NP)[2]、川芎嗪(TMP)[3]预防时大鼠血浆中的ET-1、NO含量及二者的增高倍数进行了测定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影响。方法选取18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60只),缺血再灌注组(I/R,60只)和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ATRA,60只),每组又细分为1d、3d和7d三个亚组。采用Zea 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claudin-5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claudin-5 m RNA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EB含量在1d时最高,3d时开始逐渐下降,而与相同时间点的I/R组相比,ATRA组EB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脑组织claudin-5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与相同时间点的I/R组相比,ATRA组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全反式维甲酸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可能与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laudin-5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影响。方法选取18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60只),缺血再灌注组(I/R,60只)和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ATRA,60只),每组又细分为1d、3d和7d三个亚组。采用Zea 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ZO-1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ZO-1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EB含量在1d时含量最高,3d时开始逐渐下降,而与相同时间点的I/R组相比,ATRA组EB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脑组织ZO-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与相同时间点的I/R组相比,ATRA组大鼠脑组织ZO-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全反式维甲酸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通透性可能与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ZO-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是颅脑创伤、脑血管病变、高原缺氧等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急剧凶险.在我国没有引起临床与基础应有的重视。我们用大量注射肾上腺素造成致死性肺水肿,病理过程与NPE+分相似,而程度上更剧烈,具有动力性与非动力性双重机制,既有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又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用山莨菪碱与川芎嗪进行预防,绝大部份动物不形成肺水肿并长期存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1次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家兔急性感染,观察血浆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与多器官损害指标BuN,G.P.T,CPK-MB,CPK-BB之间的关系。18只家兔,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分二组;Ⅰ组:15只,静注内毒素2mg/kg。二组:3只,静注等量生理盐水作正常对照。注射前及注射后间隔60分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ST36)穴对烫伤大鼠小肠黏膜血流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与胆碱能神经通路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烫伤+电针足三里组(足三里组)、烫伤+电针非经非穴组(非经非穴组)、迷走神经切断+烫伤+电针足三里组(迷切+足三里组)和迷切+烫伤+电针非经非穴组(迷切+非经非穴组),每组16只。用沸水(96℃,15s)造成大鼠背部3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伤后20min开始,足三里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30min,强度为2mA、2~100Hz;非经非穴组采用相同强度和时间刺激足三里外侧旁开0.5cm处皮肤;两迷切组先手术切断双侧腹腔迷走神经后再烫伤。各组大鼠于伤后4h和6h用激光多谱勒测定空肠黏膜血流量;然后处死,取空肠组织,应用改良伊文思蓝(EB)渗出法测定肠组织EB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肠组织含水率。结果:与其余3组相比,伤后4h和6h足三里组空肠组织EB和含水率均显著降低;黏膜血流量显著增加(P均0.05)。与非经非穴组相比,两迷切组EB含量和含水率显著增加,黏膜血流量显著降低(P均0.05)。迷走神经切断后电针足三里无明显治疗作用,两迷切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显著抑制烫伤大鼠空肠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组织水肿、增加肠黏膜血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神经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ndothelial monocyte activating polypeptide-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通透性中的作用。方法 荷瘤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C每组8只):对照组、EMAP-Ⅱ组、H7+EMAP-Ⅱ组。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渗透性实验评估实验各组BTB通透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和H7+EMAP-Ⅱ组相比较,EMAP-Ⅱ组BTB通透性显著增高,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EMAP-Ⅱ的作用受到PKC抑制剂H7预处理的显著抑制。结论 信号分子PKC在EMAP-Ⅱ增强BTB通透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