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牙颌面畸形外科治疗的术前术后正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牙颌面畸形外科治疗的术前术后正畸傅民魁张丁当代正颌外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进行外科手术矫治的同时,需要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配合,以达到高水平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正颌外科有别于单纯的整形颌骨,而且,牙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应由口腔颌面外科医师...  相似文献   

2.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牙颌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牙颌畸形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牙颌畸形患者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矫治,并与同期未进行术前、术后正畸的64例正颌手术病例比较,观察矫澡后的颌面外科、咬合关系及疗效稳定性。结果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组治疗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率为62.6%,畸形复发率为2.2%;单纯正颌手术组咀嚼功能改善率为42.2%,畸形复发率为7.8%  相似文献   

3.
许沐馨  程杰 《口腔医学》2014,34(6):464-466
传统正颌正畸治疗成人骨性牙颌面畸形包括术前牙齿矫正、正颌手术和术后牙齿矫正,具有适应证范围广、治疗效果明确可靠等优点。然而,这一传统治疗方式也存在治疗周期较长和因术前去代偿所致的暂时性面容丑化等不足。近年来,“手术优先”正颌正畸治疗理念(即先进行正颌手术然后进行正畸治疗)被学者提出并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该文就其基本理念、临床应用及优缺点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手术优先方法(SFA)治疗牙颌面畸形,初期的正颌外科手术即可令患者的面部畸形得到明显的改善,缩短疗程,而后期的正畸治疗也变得经济和有效.SFA治疗激活了骨组织中相应的破骨和成骨活性,加速了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加速了骨改建.相对于传统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SFA不仅省掉了术前正畸治疗,且在模型外科和正畸设计方面亦有不同.虽然SFA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面形,缩短疗程,但其前瞻性研究和动物试验却相对较少.对于SFA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长期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也相对匮乏,特别是在术后骨愈合阶段,不稳定的咬合妨碍上下颌骨处于理想位置而影响其稳定性,从而可能使复发率增加.SFA能否取代传统的正畸-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是一时的流行还是正颌外科领域中的一种模式转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牙颌面畸形常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以纠正颌骨位置不调和咬合错乱.治疗流程分为经典的正畸先行模式和近几年逐渐发展的手术先行模式,后者因可快速改变面型而更符合患者期望,然而一些不足使手术先行模式尚未被广泛接受.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手术先行模式的不足正逐渐被改善.本文将对手术先行模式的发展作一阐述,并介绍我们在"精准牙-骨...  相似文献   

6.
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完成后行安氏、、类牵引的重要性予以讨论分析。方法:24例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后进行了安氏、、类牵引。结果:经术后安氏、、类牵引后,术后3~6月手术效果稳定,为术后正畸进一步的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论: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后,由于功能和肌张力的改造往往落后于畸形的改造,易致畸形的复发,术后牵引可帮助肌肉系统的改建,建立新的平衡机制,确保美观和功能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正颌正畸治疗重度小下颌伴偏颌畸形患者下颌骨严重发育不足及咬合关系紊乱的疗效。方法:对2例继发于儿童时期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小下颌伴偏颌畸形患者采用牵张成骨技术进行治疗。手术行双侧下颌角处截骨,安置牵引器,延长下颌升支及下颌体。第二期在拆除牵引器后进行正畸治疗,继而采用正颌外科方法进一步矫正颌面畸形及咬合关系,术后正畸治疗矫正咬合关系,排齐牙列。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下颌骨最小牵引距离25 mm,最大牵引距离30 mm,牵引区成骨良好,SNB角由术前平均67°增加到术后80°,小下颌及偏颌畸形得以矫治。联合正颌外科及正畸治疗后,面形及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经过2年6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联合应用牵张成骨和正颌外科技术并配合正畸治疗是矫治成人重度小下颌不对称性牙颌面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牙颌面畸形手术治疗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的牙颌面畸形,尤其是因颌骨因素造成的牙颌畸形,用正畸治疗方法虽可以矫正其关系,但无法矫正颌骨畸形及由此引起的面容畸形,常需作正畸与正颌手术的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者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牙科学院进修期间,参加了22例患者正颌外科的手术治疗,现报道?..  相似文献   

9.
髁突吸收是下颌骨髁突体积不可逆性缩小的一种临床现象,常继发牙颌面畸形。目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同时,根据髁突吸收的严重程度,常结合关节手术或以药物、颌板为主的保守治疗。本文从髁突吸收继发牙颌面畸形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选择及其预防作一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0.
骨性畸形在牙颌面畸形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许多患者要通过正颌手术治疗.通常患者首诊到正畸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正颌外科).是否要行正颌手术治疗往往要取决于正畸科是否能通过代偿正畸治疗解决问题.若代偿矫治的结果能使患者和医生都满意,则患者可以避免更复杂、风险更大的正颌手术治疗;若患者的要求很高(可能是美观方面)或畸形非常严重,单纯正畸治疗已不能很好地解决患者对颌面部美观和功能恢复的要求,正颌手术就是惟一正确的选择、目前,在正畸和手术联合治疗开展比较好的医疗单位,是否手术以及手术如何设计几乎是由正畸医生主导.所以,这就要求正畸医生除了要全面掌握骨性牙颌面畸形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理论和临床技能外,还要比较透彻地了解各种正颌手术术式、手术的最大限度、术前术后正畸、(牙合)板制作等方面知识.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际,就几个正畸和手术联合治疗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重点在各种畸形正颌手术的术式选择策略,正畸和手术联合治疗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