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在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一般性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治愈出院22例(占79%),自动出院3例,死亡3例。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5~18天,每天体重增长5~20 g/kg,治愈者出院时体重1 780~2 240 g,住院时间23~52天,静脉营养时间18~42天。结论: 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综合救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呼吸支持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干预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救治,29例患儿存活,并且生存质量高,仅有2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均未出现视网膜病变及胆红素脑病。结论早期采用综合救治方案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存率,还可以减轻其脑损伤,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生存率 ,避免体格及智力发育落后 ,对 2 5例高危新生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了静脉营养方法。结果体重增加 2 0例 ,无变化 5例 ,无 1例体重下降。说明静脉营养对不能经口喂养的新生儿是提供营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采取恒温箱保暖复温、监护呼吸、控制血糖、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对有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蓝光治疗及营养管理。结果:平均住院32 d,存活出院18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应着重加强保暖,严密监护呼吸,给予合理的喂养及静脉营养,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疗法。方法35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均采用单纯胃肠喂养,并与同期入选条件相似的30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单纯胃肠喂养患儿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胃肠喂养辅助静脉营养支持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各系统功能不成熟,喂养困难,单纯喂养辅助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能更好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静脉营养与传统静脉营养对早产儿出院时体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存活低出生体重或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组应用早期足量静脉营养,对照组应用传统新生儿静脉营养。计算体重下降幅度及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计算经胃肠达到摄入标准的时间,两组患儿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生后体重下降幅度为(5·8±2·4)%,对照组为(14·6±3·1)%,治疗组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时间为(7·6±2·3)d,对照组为(14·5±3·8)d,治疗组每天体重增长为(25·8±4·6)g,对照组为(15·3±4·1)g,治疗组经胃肠达到摄入标准的时间为(12·6±2·4)d,对照组为(17·1±2·8)d,治疗组应用静脉营养的天数为(14·5±3·4)d,对照组为(18·7±4·1)d,治疗组住院天数为(18·7±4·5)d,对照组为(26·9±4·3)d,治疗组80例出院时发生EUGR37例,发生率为46·3%,对照组80例出院时发生EUGR55例,发生率为68·8%,两组以上各观察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足量静脉营养,可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或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为今后实现追赶性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经外周静脉全胃肠道外营养(TPN)和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PN)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应用胃肠道外营养5 d后患儿体重稳步增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期间监测患儿血电解质、血浆蛋白、血脂、BUN均在正常范围,4例出现轻度贫血,5例血糖有波动。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对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的经验教训,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4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孕周31W-36W,体质量1100-1480g,经予以保暖、抗感染、改善呼吸、胃肠道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维持血糖、血压、血气正常等治疗.结果:4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20例,治愈率46.5%;好转出院16例,好转率37.2%;因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转上级医院和放弃治疗7例,占16.3%.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包括保暖、喂养、监护、并发症的治疗、预防感染等,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可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全肠外营养(TPN)和胃肠喂养(EN)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疗效.方法:将35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TPN组20例经静脉给予全营养混台液;EN组15例,经管饲间歇母乳或早产儿配方乳喂养.观察两组患儿7 d内体重变化、血浆蛋白、微量元素、血.脂、胆红素等指标.结果:TPN组3 d~7 d每日热能供给低于EN组,两组患儿7 d后恢复出生体重者分别占53.3%、80%(P<0.05),平均每日体重增长18.5 g/kg±5.7 g/kg、25.5 g/kg±9.4 g/kg(P<0.05).患儿7 d的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及微量元素等均较出生时明显改善,两细.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营养可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提供能量和氮量,但早期胃肠道喂养优点明显,可替代TPNT和部分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救治的经验教训,提高早产儿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自2003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204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3例,孕周28W~34^+4W,体重1100~1500g之间,入院后给予保暖、监护、抗感染、改善呼吸、静脉营养、改善循环、营养脑心肌、维持血压血糖正常等治疗。结果:治愈2例,住院天数17~43天;好转5例,住院天数4~5天,放弃2例,住院1天;死亡4例,住院为1~2天,主要死因分别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结论:本资料VLBWI死亡率较高,医护人员需提高诊治认识,应加强对VLBWI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病变与早产低体重儿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者,早产儿占66.7%(24例),低体重儿占69.4%(25例),足月正常体重儿占30.5%(11例)。早产儿、低体重儿肺出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正常体重儿(P<0.01)。结论 早产儿、低体重是发生肺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营养(PN)在早产儿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抗炎补液基础上行胃肠道外营养,对照组常规补液治疗。结果胃肠道外营养(PN)组出院前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予以PN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云英 《华夏医学》2000,13(1):35-36
目的:探讨我院产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1996年7月至1998年6月在产科出生的226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早产儿、样儿)、头水吸入、胎膜早破和胎头吸引等是主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国2012-2016年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方法 以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使用Ucinet6.0及Netdraw绘制可视化网络,展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536篇文献,共35个高频关键词,处于核心地位的研究对象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临床表现、生长发育、肠内/肠外营养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临床学者关注的焦点.结论 目前国内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预防和干预治疗措施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而对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生物学指标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无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5.
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对早期微量喂养的耐受情况及疗效。方法 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微量喂养组(EMF)和传统喂养(CF)组。EMF组生后12h内给予微量喂养,每天小于(10~20)mL/Kg新生儿奶粉,平均分成6~8次,经口管饲喂养,有吸吮、吞咽反射后改经口喂养,能耐受逐渐加量,至完全肠道营养。CF组生后禁食,72h后给予微量喂养,喂养方法同EMF组。结果观察EMF组同CF组在胃泌素水平、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头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胃肠营养时间、胎便排净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泌素水平,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促进胎便排净,缩短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加快生长发育,是对VLBW儿安全有效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戴萍华  雷淑珍  李莉梅 《当代医学》2010,16(27):122-123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体重儿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1例早产低体重儿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全科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因抢救及时,精心护理,严密观察,降低了死亡率。结论为今后治疗护理同类患儿提供了经验,增加了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妊娠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新生儿生后健康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87例母亲为妊娠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别将母心功能Ⅲ、Ⅳ级的室间隔缺损产妇的新生儿与母心功能Ⅰ、Ⅱ级的新生儿进行比较;将母亲孕前未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与进行过修补手术产妇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Ⅲ、Ⅳ级产妇的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高于心功能Ⅰ、Ⅱ级产妇的新生儿,有统计学差异;孕前进行过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产妇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低于孕前未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产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功能Ⅲ-Ⅳ的产妇新生儿窒息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较高;孕前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产妇较未手术产妇,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产期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母婴间的垂直传播及对受感染儿的远期影响。方法:用套式PCR技术对280位临产妇、28例新生儿(母亲UU阳性)进行UU检测。结果:产妇中UU的感染率为10%,母婴间垂直传播率为35.71%(10例)。产妇感染UU与胎儿早产、出生低体重有相关性;UU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者中母婴垂直传播率高于正常足月儿;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受感染新生儿今后呼吸道系统疾病的感染率高于未受感染儿。结论:产妇UU感染易出现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窒息新生儿易被UU传染;受UU母婴垂直传播新生儿易发生呼吸道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9.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有关的因素。②方法 对 79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和75 0例正常对照组婴儿进行相关因素调查 ,并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法对影响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③结果 母亲年龄大于 35岁、吸烟饮酒、胎膜早破、阴道流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产前检查次数 ,父亲吸烟和文化水平及家庭收入等因素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有关 (OR =0 .5 90~ 1 5 .82 5 ,P <0 .0 5~0 .0 0 1 )。④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重度妊高征524例(其中先兆子痫410例,子痫114例)。其低体重儿62例,发病率为11.83%。围产儿死亡总数28人,死亡率为53.44‰。以早产及原发性高血压并妊高征者围产儿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