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在沙门氏菌感染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在沙门氏菌入侵部位存在,并具有从上皮细胞组织向次级淋巴器官迁移的能力,加之具有激活幼稚型T细胞的功能,DC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们在启动针对沙门氏菌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将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DC在沙门氏菌感染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对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在体内广泛分布,特别是病原体容易侵入的部位.iDC通过胞饮及吞噬的机制摄取周围的抗原,并在适当的炎症信号刺激下,逐渐成熟,细胞表面上调表达MHC分子及淋巴细胞辅助刺激分子,并向淋巴组织迁移.iDC在严格的控制和调节下完成抗原的摄取、加工、呈递及成熟、迁移及辅助刺激分子的表达,最终有效的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机体快速产生并维持特异性免疫应答,最终消灭病原体.而最近的研究却发现DC能够被HIV-1利用并协助其进行感染[1].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 ( DC)对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不成熟树突状细胞 ( i DC)在体内广泛分布 ,特别是病原体容易侵入的部位。i DC通过胞饮及吞噬的机制摄取周围的抗原 ,并在适当的炎症信号刺激下 ,逐渐成熟 ,细胞表面上调表达 MHC分子及淋巴细胞辅助刺激分子 ,并向淋巴组织迁移。i DC在严格的控制和调节下完成抗原的摄取、加工、呈递及成熟、迁移及辅助刺激分子的表达 ,最终有效的将抗原呈递给 T细胞 ,使机体快速产生并维持特异性免疫应答 ,最终消灭病原体。而最近的研究却发现 DC能够被 HIV-1利用并协助其进行感染…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 (DC)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重要调节剂。DC的一重要特征是通过交叉呈递使外源性抗原进入MHCⅠ类途径 ,从而将外源性的蛋白质抗原呈递给CD8+ T细胞 ,以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CTL。本文从主要的交叉呈递细胞DC入手 ,阐述了影响交叉呈递的因素 ;交叉呈递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交叉呈递的最终结果交叉激活和交叉耐受。对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疫苗研制和维持外周耐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C)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重要调节剂。DC的一重要特征是通过交叉呈递使外源性抗原进入MHC I类途径,从而将外源性的蛋白质抗原呈递给CD8^ T细胞,以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CTL。本文从主要的交叉呈递细胞DC入手,阐述了影响交叉呈递的因素;交叉呈递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交叉呈递的最终结果交叉激活和交叉耐受。对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疫苗研制和维持外周耐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C)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重要调节剂。DC的一重要特征是通过交叉呈递使外源性抗原进入MHCⅠ类途径,从而将外源性的蛋白质抗原呈递给CD8+T细胞,以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CTL。本文从主要的交叉呈递细胞DC入手,阐述了影响交叉呈递的因素;交叉呈递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交叉呈递的最终结果交叉激活和交叉耐受。对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疫苗研制和维持外周耐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DC)不但参与天然免疫,而且是启动获得性免疫的关键因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DC与NK细胞之间存在相互作用。DC可通过分泌IL-12和IL-18等细胞因子与细胞间直接接触而影响NK细胞功能。NK细胞不但可通过死亡受体途径促进DC凋亡溶解,还可通过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DC的成熟,其作用结果取决于NK/DC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陈月  陈政良 《现代免疫学》2004,24(6):514-516
T、B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介导者 ,然而其功能却受控于天然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 (DC )。DC是目前发现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是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本文综述DC免疫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9.
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机制,但两者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是固有免疫系统中两类非常重要的细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不仅能够活化获得性免疫以促进机体对病原的清除,还能够诱导免疫耐受,维持免疫稳态。树突状细胞在不同免疫器官的定位及迁移是其发挥免疫功能和维持机体稳态的基础。外周的未成熟DC摄取病原体后成熟活化,上调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由淋巴结基质细胞所分泌的趋化因子CCL19/CCL21作用于DC表达的CCR7,促进DC向次级淋巴器官的T细胞区迁移,启动并调控T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应答。CCR7信号触发一系列胞内信号通路,并受到胞内骨架系统、代谢通路及表观修饰等多种层面的调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C迁移的紊乱可能导致DC在炎症部位的过度聚集及活化,引起组织过度炎症,甚至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DC迁移过程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γδT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细胞免疫应答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抗感染和清除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重要作用.根据TCR两条肽链构成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αβT细胞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γδT细胞由于其分布特点和应答的非MHC限制性,在固有性免疫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也逐渐被揭示.γδT细胞是具有原始受体的第一线防御细胞和进程效应细胞,它在微生物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就γδT细胞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含有不同的异质性亚群,在获得性免疫的启动、定向激活及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DC的自身发育分化及功能性成熟受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构成的复杂网络调控.近期研究发现,microRNA (miRNA)通过抑制蛋白翻译或降解mRNA转录本来调控基因表达,调节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许多miRNA在B、T淋巴细胞、DC、巨噬细胞及其他类型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存活及功能成熟起到重要作用,部分DC相关的miRNA如miR-155和miR-146a同时参与其他免疫细胞的调节.本文综述了DC亚群的功能,靶向不同DC亚群的免疫后果及细胞表面受体的种类;同时也总结了miRNA在DC由髓系前体细胞发育并分化为特异性亚群过程以及其在DC特异性功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IL-21是近几年来被发现和关注的细胞因子,由活化的T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通过激活NK细胞来发挥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IL-21还可对T、B细胞和DC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可能在促进天然免疫向获得性免疫转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郭靖  王震平  梁华平 《免疫学杂志》2006,22(Z1):108-110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降解必需氨基酸色氨酸的限速酶,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和细胞,在感染或炎症期间其表达量明显增高.而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IDO在其内的表达可影响DC的表型和功能,进而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研究IDO和DC的关系对深入理解IDO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开发新的免疫调节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携带AFP基因慢病毒载体制备并感染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携带AFP基因的慢病毒, 并体外感染树突状细胞(DC) , 制备AFP-DC疫苗.方法:以人HepG2肝癌细胞cDNA为模板PCR 扩增出AFP基因片段, 将该片段克隆入慢病毒载体, 构建成Lenti-AFP慢病毒载体.其后, 用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 包装慢病毒表达载体.通过酶切、 PCR对Lenti-AFP慢病毒载体进行鉴定.包装好的慢病毒体外感染DC, 制备AFP-DC疫苗, 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率, 免疫荧光、 RT-PCR 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表达.结果:酶切、 PCR鉴定证实, 慢病毒载体插入片段为AFP基因.包装的慢病毒具有良好的感染性, 可以在293T细胞中形成病毒颗粒, 携带A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DC, 经免疫荧光、 RT-PCR法及电化学发光法证实DC能够表达转染基因AFP, 并且不会影响DC表型, 感染率高达78.91%.结论:成功构建携带A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 感染树突状细胞后表达AFP, 为DC疫苗在肝癌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携带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嵌合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外周血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后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Ad-HSP70-HBsAg感染刺激后.在含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培养液体中体外诱导培养DC;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RT-PCR、流式细胞仪(FACS)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试验对人外周血来源的DC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 Ad-HSP70-HBsAg感染后的DC能够有效表达示踪蛋白GFP和转录基因HSP70-HBsAg,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的DC在细胞形态、DC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和刺激同种异体的人外周血幼稚型T细胞增殖能力的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 Ad-HSP70-HBsAg可有效转染DC,感染后的病毒对DC的生长和生物学特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沈浩 《现代免疫学》2011,(3):182-183
免疫记忆是机体内可与神经记忆功能相媲美的复杂性过程,它具有精确、快速识别并迅速清除再次感染病原菌的能力,是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核心成分.CD8+T细胞作为机体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主要执行者,在完成免疫应答后能进一步分化为CD8+记忆性T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干细胞样自我更新能力并在体内长期存在,能在病原体再次侵入时快速应...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细胞(NK)分别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就DC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而言,前者可以通过膜表面分子直接激活静息的NK细胞,也可以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将NK细胞招募至炎症部位或次级淋巴结,通过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促进NK细胞活化、增殖,增强产生IFN-γ的能力,提高细胞毒活性,进而增强其抗病毒、抗肿瘤等效应.DC对NK细胞功能调控的研究在感染、肿瘤和免疫排斥等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IL-6、TNF-α对登革病毒感染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6和TNF-α对登革病毒感染人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中常规分离单核细胞,以GM-CSF和IL-4诱导成DC并进行形态学特征、细胞表型和淋巴细胞刺激能力的鉴定。用不同浓度的IL-6、TNF-α作用于Ⅱ型登革病毒(DV2)感染的DCs,于感染后6、24、48、72、96h收集上清,采用甲基纤维素微量病毒空斑法检测病毒的滴度,以MTT比色法测定IL-6和TNF-α对DV感染DC及正常DC数量的变化。结果:中、低浓度的IL-6对DC中DV2的增殖均有增强作用;高、中浓度的TNF-α对DC中DV2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L-6和TNF-α对DV感染DC及正常DC数量无明显影响。结论:IL-6和TNF-α通过对DC的影响在DV2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 (DC)是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虽然DC与某些细菌、原虫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可促使病原体增殖、播散和机体免疫抑制 ,但在大多数病原体的感染中可以有效地摄取、提呈抗原 ,诱导机体对病原体的特异性保护免疫。以DC为基础的主动性抗感染免疫治疗对于有DC数量和 /或功能缺陷的细菌、原虫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