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玉虹  丛冰 《现代护理》2006,12(10):941-942
目的研究渐进性活动训练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5年8月,将138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训练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实施渐进性活动训练,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结果2组患者小肠梗阻的发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渐进性活动训练可降低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患者小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实施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尿漏、肠漏、肠梗阻、切口和腹腔感染等情况;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膀胱癌行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150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延续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对照组和以往实施的常规护理方法保持一致,延续组又添加延续护理干预,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2个月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UDI-7各条目(丧失信心、影响情绪、影响社交活动、影响外出、影响娱乐、影响活动、影响家务劳动)得分均低于出院前(均P<0.05),且观察组UDI-7各条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护理干预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行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在烟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行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膀胱癌宣传教育和咨询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CGA为指导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CGA纳入临床护理干预路径中,对老年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回肠新膀胱术与传统的回肠膀胱术(B rick术)相比,具有自行排尿、抗反流、无需配戴尿袋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8例膀胱癌患者成功施行了膀胱全切 回肠新膀胱术,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为35~57岁。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2~7个月,经B超、C T、膀胱镜检查均提示为膀胱癌。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为:T2期2例,T3期16例。1.2手术方式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加行回肠新膀胱术。术后当天起经三腔Foley导尿管持续冲洗膀胱;2周更换导尿管,同时拔除双J管,开始膀胱训练,从每1h开放1次尿管,逐步延长至2~3h1次。当贮尿囊可以贮尿到250m l时,拔除尿管,训练患者利用腹压排尿。1.3治疗结果患者均于术后3~4周拔除导尿管及体内双J管,进行排尿训练,随访1~24个月,排尿困难者1例,行尿道扩张后缓解,其余均能自行排尿,2例于术后出现漏尿,术后第18~20天愈合。2护理自1852年Sim on首次报告为膀胱外翻病人作输尿管直肠吻合术的尿流改道以来[1],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8.
膀胱全切是目前治疗浸润型膀胱癌最有效的方法,术后尿流改道或膀胱重建一直是临床治疗面临的重要课题。近10年来,尿流改道术的研究重点体现在保护肾功能的低压膀胱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原位排尿两方面。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不需要配带尿袋,可以自主排尿,相对于其他尿流改道方式而言,新的尿流改道方法为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0月为21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自我管理调查量表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生活质量相关评定量表对92例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全切手术是治疗浸滑性膀胱癌的最有效方法,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术的目的是保护肾功能的低压膀胱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正位排尿。目前临床多采用回肠膀胱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直肠膀胱术等手术方式。由于不同的术式涉及到尿流改道、尿路重建等问题,因而患者术后机体各方面会发生改变,如解剖结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