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长链酚、醛和低分子多元胺为原料通过曼尼斯反应合成了酚醛胺固化剂,并与聚醚胺及固化促进剂进行复配制备了一种黏度低、可在水下快速固化的柔韧性环氧树脂堵漏材料。研究了反应条件及原料配比对酚醛胺固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固化剂体系中各原料配比及用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2)℃下反应3 h,酚、醛、胺的摩尔配比为1∶1.1∶1.1时合成的酚醛胺固化剂性能最佳;酚醛胺、聚醚胺、固化促进剂1、固化促进剂2的质量配比为80∶10∶5∶5,A、B组分质量配比为2∶1时,环氧树脂浆液能在水下180 min内快速固化,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硫代硫酸钠脱氯特性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经氯消毒后采用硫代硫酸钠脱氯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氯消毒后初始余氯为10mgCl2/L的条件下,当反应时间为60min、硫代硫酸钠投量由理论投加量的100%增加至500%时,余氯去除率由41.2%增加到95.5%。硫代硫酸钠脱氯过程为分步反应:在最初的1min内,余氯脱除速率最快;反应1min后,自由氯脱除呈现零级反应,一氯胺、有机氯胺为一级反应;自由氯脱除速度快于一氯胺和有机氯胺,无机氯胺和有机氯胺是硫代硫酸钠脱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当以硫代硫酸钠作为脱氯剂时,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需通过提高硫代硫酸钠投加量来实现快速脱氯,而采用生物脱氮工艺且硝化效果良好的污水处理厂只要保证足够的脱氯反应时间即可实现很好的脱氯效果。  相似文献   

3.
消毒是保证污水再生利用水质安全的必要措施,氯消毒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在氯消毒过程中,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与氯反应会生成有毒有害的有机氯胺。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对有机氯胺的研究,而国内对有机氯胺的关注较少。有机氯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自然水体中长时间稳定存在,部分有机氯胺在脱氯时不易被亚硫酸钠脱除。有机氯胺一般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而且一些有机氯胺也是致癌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质,对水中的生物以及人体健康会产生毒害作用。消毒过程中有机氯胺的生成不仅会降低消毒效果,而且也会影响水体中余氯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6)
烯烃的胺羟化反应是合成β-氨基醇衍生物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已知的方法主要是分子内的烯烃胺羟化反应,这就严重阻碍了烯烃胺羟化反应的广泛应用。本文利用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的氧化性,在无金属催化剂,室温条件下,实现了烯烃和糖精及m-CPBA三组分之间高选择性的胺羟化反应,合成了系列新颖的β-氨基醇衍生物。这种新颖的三组分反应为烯烃的胺羟化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灌缝胶性能不足的问题,采用环氧树脂和聚氨酯预聚体改性基质沥青,制备反应型改性沥青灌缝胶,并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酚醛胺可提升体系反应活性,而适当加入聚醚胺D2000和聚氨酯预聚体能延缓聚合反应的进行,保证足够的施工窗口。常温固化过程中,灌缝胶性能随时间逐渐提升,24h后达到普通型灌缝胶的技术要求。完全固化后,反应型灌缝胶表现出微弱的松弛行为,说明形成了聚合物交联网络,且交联密度会影响松弛速度。固化后与传统灌缝胶相比,交联网络的柔性及与裂缝壁面的粘结性赋予了反应型灌缝胶更优异的抗嵌挤性能及低温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分子多胺、多聚甲醛与长链酚的曼尼斯反应合成酚醛胺,再配以聚醚胺和促进剂制备柔韧性环氧树脂固化剂,同时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一种柔韧性环氧树脂堵漏材料。研究了活性稀释剂、增韧剂和固化剂含量对环氧堵漏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配方的优化,得到了可灌性好、性能优异的堵漏材料。  相似文献   

7.
袁永钦  许刚  余健  王军 《城镇供水》2009,(5):19-21,35
通过烧杯实验,以南方某水厂炭滤后出水为原水,采用氯胺为消毒剂,研究氯胺在水中衰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机物浓度、NO2^-、水温、pH值对水中氯胺衰减影响显著,初始氯浓度对衰减速率影响不大。可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模拟氯胺在水中的衰减情况,其相关系数〉0.96。在综合分析各个因素对水中氯胺衰减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水中氯胺衰减模型,并进行了验证,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
通过三甲基氯硅烷(TMCS)在聚丙烯接枝苯乙烯-二乙烯苯(PP-ST-DVB)纤维上的氯甲基化及胺化反应制得一种强碱离子交换纤维新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与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各步产物结构与功能基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重点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甲基化PP-ST-DVB纤维中的氯质量分数达12.62%,经胺化所得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的交换容量可达2.7mmol/g。这种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的绿色合成工艺具有反应温和及环境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刘静  叶劲  谢海英 《供水技术》2011,5(5):12-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自由氯、氯胺和二氧化氯在不同剂量下对水中粪肠球菌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自由氯、氯胺和二氧化氯对水中粪肠球菌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当消毒剂投加量为1 ~4 mg/L,接触时间为30 min时,粪肠球菌的灭活率基本在99%以上;自由氯的消毒反应速率最快,其次是二氧化氯,氯胺的反应速率最慢.  相似文献   

10.
胺化接枝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条件下,以聚丙烯酰胺为主链,用甲醛和二乙烯三胺与支链上的酰胺基发生胺化接枝反应,制得一种多胺型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XPAM).通过试验研究,对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液pH值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XPAM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如下:物料配比PAM:甲醛:二乙烯三胺为1:0.7:0.84,反应时间T1为1h、T2为3h,反应体系的pH值控制在9左右,温度为45 ~ 50℃.然后利用XPAM对含铅废水进行絮凝处理试验,得到该絮凝剂处理含铅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絮凝剂用量为2 mL、沉降时间为20 min、溶液pH值为3~6.在最佳处理条件下,对含铅废水中铅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11.
氯胺消毒给水管网中的硝化作用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氯胺消毒管网中的硝化作用及其控制方法。研究表明,在采用氯胺消毒的给水管网中,存在着硝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硝化作用会造成出水亚硝酸盐含量升高、消毒剂含量降低、异养菌繁殖等危害,水中的氨氮是引起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国外对氯胺消毒管网中硝化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硝化作用与水质的相互影响方面,但对硝化作用成因的研究还不系统,部分研究的结论还属于推断性结论。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给水管网中已经出现硝化现象,但还没有对氯胺消毒产生的硝化作用进行系统研究,指出在我国开展给水管网中硝化作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磺胺甲基异噁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检测水中磺胺甲基异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SMZ通过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和0.1%的甲酸水溶液(配比为30:70),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同时用荧光检测器(FLD)和紫外检测器(VWD)进行测量,得到FLD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00 ng/L和1 μg/L,VWD为1 μg/L和3μg/L.采用该方法对自来水进行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在91%以上.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之前用荧光胺对SMZ进行荧光胺衍生化以增敏SMZ的荧光强度,试验结果表明,SMZ-荧光胺体系的荧光强度随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体系pH等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使用荧光胺进行衍生化,应该严格控制衍生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FS-1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系以聚醚、蓖麻油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聚氨酯预聚体,再以多元醇和多元胺混合扩链,构成聚氨酯弹性防水涂料。本工艺采用部分化工废液为原料,既变废为宝,又降低了成本,是一种理想的防水涂料。  相似文献   

14.
针对紫外/氯胺工艺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高毒性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风险,考察了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的生成行为和机制,并提出了控制策略。结果表明,相比单独氯胺体系,紫外/氯胺体系可使3种氨基酸的二氯乙腈生成量下降26.6%~46.7%,但会显著促进15种酚类物质的二氯乙腈生成势;两种工艺中3种腐殖质的二氯乙腈生成量基本相当。氮同位素(15N)溯源分析表明,紫外/氯胺体系处理氨基酸时生成的15N-二氯乙腈占总二氯乙腈的70%以上,说明氯胺是二氯乙腈的重要氮源,而非水中含氮有机质;并证明了紫外/氯胺体系中的二氯乙腈主要通过“醛途径”生成。以酪氨酸为例,鉴定得到了一系列醛类和腈类中间产物,进而解析了紫外/氯胺体系中二氯乙腈的生成路径。在紫外/氯胺工艺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建议对酚含量较高的水体进行预处理,并尽量延长紫外/氯胺处理时间、缩短后氯胺接触时间、调节pH为碱性条件,以减少二氯乙腈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尽管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如何区别非典型抑郁与其他抑郁亚型仍然含糊不清。多种证据均支持非典型抑郁作为学术和临床相关症状的不同类型,包括不同的激素反应、大脑半球的偏侧性、心理形象和精神疾病共病性及对不同治疗的反应,但特定的情绪反应性作为非典型抑郁诊断标准的主要特性得到肯定。本文综述非典型抑郁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三环类抗抑制剂(TCAs)及其他抗抑郁药治疗非典型抑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4):499-503
以L-脯氨酸为原料,与不同的手性胺基醇及脂肪胺反应合成了6个手性酰胺化合物,并考查了它们在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及炔酯与三甲基铝的不对称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6个化合物均有一定的催化效果.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熔点测定和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7.
提供了一种纯度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地制备出药用级来那度胺的工艺。此工艺是以3-氨基哌啶-2,6-二酮盐酸盐和2-溴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两者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以三乙胺为缚酸剂缩合反应成3-(7-硝基3-氧代-1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再用钯炭常压还原得到来那度胺粗品,粗品再精制一次得到来那度胺成品。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上海临江水厂紫外/氯胺组合消毒供水系统,研究了紫外关闭前后,紫外/氯胺组合消毒和单氯胺消毒对供水系统中微生物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氯胺组合消毒对出厂水微生物的消毒效率比氯胺消毒更高。目前工艺条件下,组合消毒可做到对可培养细菌的100%灭活,单氯胺消毒只能达到97.71%~99.98%。单氯胺消毒下,管网异养菌平板计数均值相对紫外/氯胺组合消毒增加128.78%,二次供水异养菌平板计数均值相对增加8.94%,紫外/氯胺组合消毒相对单氯胺消毒可改善管网微生物生长水平,但不能改变管网微生物生长变化规律。二次供水的微生物水平仍明显高于供水管网。二次供水模式中,直供水模式的水质相对最好,水池+水箱供水模式的水质相对最差。相同供水模式下,组合消毒比单氯胺消毒对二次供水微生物的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潼深4井胺液的发泡现象进行分析,分别对新胺液(未使用的胺液)、旧胺液(贫液泵进口的贫液)、压裂液残留物进行发泡试验。得出贫液中的固体颗粒、贫液中的油污、压裂液残留物是造成胺液发泡的原因。提出胺液发泡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东建材》2005,(1):4-4
最近,国防科技成果办公室推出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技术及其产品。该产品是以二聚酸为基料通过脂肪胺反应制得的合成树脂,用它与环氧树脂等辅料制成性能优良的环氧树脂聚酰胺涂料,具有附着力强、耐老化、耐海水及化学品腐蚀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