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检测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患儿血清人β-肌动蛋白(β-actin, ACTB)、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SA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重症HFMD患儿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ACTB、SAA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重症HFMD患儿血清中ACTB、SAA表达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HFMD患儿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中ACTB、SAA表达水平对重症HFMD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DH、AST、CK、CK-MB、BUN、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升高(P均<0.05),并出现发热、皮疹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嗜睡、惊厥、头痛、躁动症状,70%以上患儿CRP>8 mg/L,Cox A16阳性11例(26.19%),EV 71阳性31例(73.81%)。试验组血清ACTB、SAA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重症HFMD患儿血清ACTB与SA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65,P=0.00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CTB、SAA水平偏高是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患儿血清ACTB、SAA联合检测诊断重症HFMD的AUC为0.862,敏感度为75.2%、特异度为91.6%。结论 重症HFMD患儿血清ACTB、SA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是影响重症HFM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早期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危重型HFMD 66例(观察组),同期住院重型HFMD 132例(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差异,探讨重型HFMD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3岁、精神差、嗜睡、频繁惊跳或抖动、呕吐(〉3次/d)、循环不良、白细胞升高(〉15×109/L)、血糖高、肺部渗出性改变为主要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5.617、1.842、1.072、7.916、6.743、10.385、4.952、3.127、2.86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岁、频繁惊跳或抖动、呕吐(〉3次/d)、循环不良、白细胞升高(〉15×109/L)为重型手足口病进展为危重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3岁、频繁惊跳或抖动、呕吐(〉3次/d)、循环不良、白细胞升高(〉15×109/L)与重型手足口病进展为危重型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水通道蛋白4 (AQP4)、β-肌动蛋白(ACTB)表达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该院治疗的120例重症HFMD患儿为重症组,120例轻症HFMD患儿为轻症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重症组患儿预后是否发生死亡分为生存组95例和死亡组25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AQP4、ACTB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HFMD患儿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QP4、ACTB对重症HFMD患儿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重症组、轻症组患儿血清AQP4、ACT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死亡组患儿血清AQP4、ACTB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QP4、ACTB高表达均是影响重症HFMD患儿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QP4评估重症HFMD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77 (95%CI:0.798~0.721,P=0.000),截断值为26.076μg/L,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93.7%;血清ACTB水平评估重症HFMD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 (95%CI:0.721~0.907,P=0.000),截断值为4.139 ng/ml,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69.5%;血清AQP4、ACTB联合评估重症HFMD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 (95%CI:0.832~0.982,P=0.000),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78.9%。结论血清AQP4、ACTB水平在重症HFMD死亡患儿中均显著升高,其水平对重症HFMD患儿不良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且二者联合检测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儿童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高危因素。方法对683例住院的重症HFMD患儿进行调查,根据临床分期将其分为普通型(535例)和重症型(148例)。分析重症HFMD患儿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重症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683例HFMD患儿中有148例重症HFMD患儿,发生率为21.67%。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体温、呼吸困难、抽搐、精神状态差、颈抵抗、神经反射异常、外周WBC、EV71核酸等(P<0.05)。以患者是否发生重症HFMD为因变量(普通组=0,重症组=1),将单因素筛选有意义的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筛选,影响重症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热、抽搐、精神状态差、颈抵抗、神经反射异常、外周WBC升高、EV71核酸阳性等。结论重症HFMD患儿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其发病的高危因素较多,应根据以上高危因素早期对重型病例进行识别和诊断,以便早期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B型脑钠肽(BNP)、血糖(Glu)、氧合指数(PaO2/FiO2)在重症手足口病(HFMD)早期识别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四川省都江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96例HFMD患儿,将患儿分为普通HFMD组42例和重症HFMD组54例.检测两组血气分析、血浆BNP、心肌标志物、乳酸(Lac)、Glu和白细胞计数(WBC)并进行比较.将有统计学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筛选对预测重症HFMD有意义的变量.结果 重症HFMD组的BNP、Lac、WBC、Glu高于普通HFMD组,PaO2/FiO2低于普通HF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93、4.65、5.27、3.92、7.83,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lu、BNP和PaO2/FiO2为预测重症HFMD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价BNP、Glu、PaO2/FiO2对重症HFMD的诊断效能表明:BNP、Glu和PaO2/FiO2联合应用,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65%、98.36%和87.35%.结论 BNP、Glu和PaO2/FiO2联合检测对重症HFMD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高,对重症HFMD早期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谢湘平  唐特  杨侃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126-112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脑钠肽(BNP)改变的l晦床意义。方法将本院儿科120例HFMD患儿按卫生都《手足El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分为普通组(78例)和重症组(42例),选择同期本院60例健康体检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对象血清BNP水平,比较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d后的BNP水平变化情况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BNP水平高于普通组及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组患儿血清BNP水平稍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中治疗2d后BNP水平仍升高者住院时间长、呼吸机例数及预后逊于BNP下降组(P〈0.05)。结论BNP可作为HFMD病情判断的客观指标,动态观察BNP水平有助于更好地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5.0模型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下简称C5.0组合模型)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合并脑膜脑炎重症化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整群抽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河南郑州某医院收治的324例HFMD患儿,应用SPSS 21.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0建立C5.0模型,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C5.0组合模型,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重症化危险因素结果分别为:C5.0组合模型显示心率≥ 140次/min、血糖升高、手足抖动与烦躁不安是其危险因素;C5.0模型显示心率≥ 140次/min、血糖升高、意识障碍、手足抖动和呕吐是其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心率≥ 140次/min、手足抖动、血糖升高、呕吐、烦躁不安、中性细胞比率升高是其危险因素。三种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如下:C5.0组合模型依次为95.7%,94.2%,0.90,0.946;C5.0模型依次为80.7%,88.3%,0.69,0.845;Logistic回归模型依次为98.0%,70.0%,0.68,0.840。结论 C5.0模型结合单因素Logistic回归在预测HFMD合并脑膜脑炎重症化危险因素方面价值优于C5.0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对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预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普通手足口病(普通组)、重症手足口病(重症组)及危重症手足口病(危重症组)患儿各40例,分别检测3组患儿NT-pro BNP、血糖及白细胞水平,统计各组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转归,并记录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结果危重症组NT-pro BNP、血糖及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P0.05);危重症组心功能分级在Ⅲ~Ⅳ级患儿所占比例高于普通组和重症组,0级患儿所占比例低于普通组和重症组(P0.05)。危重症组患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于重症组和普通组(P0.01);此外,危重症组患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75.0%、22.5%)高于重症组(45.0%、5.0%)和普通组(15.0%、0),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 BNP测定对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HFMD患儿130例为研究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组,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ghrelin、D-乳酸、内毒素、前降钙素(PCT)水平,进行胃肠功能评分(GIF评分),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ghrelin、D-乳酸、内毒素与PCT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ghrelin、D-乳酸、内毒素、PCT对HFMD的临床诊断价值,对可能影响HFMD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清ghrelin显著低于健康组(t=17.764,P<0.05),GIF评分、血清D-乳酸、内毒素、PCT水平较健康组均显著升高(t=26.112、14.324、15.491、23.433,P<0.05);危重症组、重症组患儿血清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组,危重症组患儿血清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重症组(F=105.761,P<0.05);危重症组、重症组患儿GIF评分、血清D-乳酸、内毒素、PCT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危重症组患儿上述指标显著高于重症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患儿血清ghrelin与GIF评分、D-乳酸、内毒素、PCT均呈显著负相关(r=-0.549、-0.563、-0.667、-0.581,P<0.05);ghrelin、D-乳酸、内毒素和PC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67、0.750和0.8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hrelin、D-乳酸、内毒素与PCT均是影响HFMD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儿血清ghrelin与HFMD严重程度及胃肠功能指标密切相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圳市盐田区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随机选取HFMD患儿628例为HFMD组,另选取98例同期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法分析该地区小儿HFMD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MD组家族HFMD病史、饭前便后不洗手、10d内接触过HFMD患者、一周内去过人口密集场所、流动人口、皮疹病史、低于3岁、非母乳喂养等的患儿比例均较高(P0.05),可能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χ~2分析结果显示,HFMD病史、洗手习惯、10 d内接触过HFMD患者、一周内去过人口密集场所、流动人口、皮疹病史、年龄、母乳喂养等均为HFMD发病的相关因素。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洗手习惯、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去人口密集场所、流动人口、皮疹病史、母乳喂养等该均为地区小儿HFMD的相关因素。结论深圳市盐田区小儿HFMD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洗手习惯、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去人口密集场所、流动人口、皮疹病史、母乳喂养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少去人口密集场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具有皮疹病史小儿进行密切观察和干预、采用母乳喂养等均有利于深圳市盐田区小儿HFMD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探究CatBoost模型在预测重症手足口病(HFM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郑州市某医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住院部诊治的2 983例HFMD患儿,使用R 3.4.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构建CatBoost模型和其他普通模型,评估Cat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最终构建的CatBoost模型,预测正确率可达87.6%,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位居第二(83.8%),其他(决策树、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贝叶斯网络)模型预测正确率<80%。CatBoost算法模型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高(分别为0.866、80.80%、92.33%),其中居前3位的预测变量依次为呕吐、肢体抖动和病原学结果。结论 CatBoost模型可以用于预测重症HFMD,相比于其他传统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测正确率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8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年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以及病原体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龙岗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5 116例,发病率为311.45/10万。2018年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期为5—11月,全年高峰出现在5月。各街道均有病例报告。男女性别比为1.52∶1,发病人群中以5岁以下幼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23%。病原体疫情监测显示阳性标本中以其他EV阳性率最高,占41.28%,其次为Cox A16型,占15.12%。结论 2018年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保持夏秋季节高发的特点,发病人群以0~5岁年龄组为主,病原体流行趋势为其他EV阳性率增加。因此,须加强手足口病监测,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或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贺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贺州市手足口病疫情和实验室检测资料,统计分析3年同期的发病率、发病人群特征、病例地域分布特征、流行消长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008年5月-2010年5月,发病逐年上升。3年病例分别覆盖81.36%、81.36%和93.22%的乡镇。农村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4.22%。3年发病高峰期徘徊在3~7月份。4 285例手足口病病例中,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3.23%。发病男性高于女性,为1.69~1.84:1。散居儿童发病(含聚集性病例)明显高于托幼儿童,为3.64~5.32:1。实验室标本检测以EV71阳性为主,占24.10%;CoxA16阳性16例,占19.28%。结论 3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发病比重大于城镇,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疫情高发地区次年发病会有下降,而发病率低的地区次年发病会有所上升。3~7月为流行高峰。散居儿童发病明显高于托幼儿童,防控难度增大。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手足口病发病是否具有性别易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贺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为EV7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来宾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变迁,为有针对性地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来宾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Real time 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来宾市6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8238例,年均发病率为294.78/10万;重症206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0.14%,发病高峰为4—7月,以3岁及以下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轻症、重症及死亡病例中EV7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44%、50.4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97,P<0.001),重症及死亡病例与EV71感染高度相关。结论来宾市手足口病流行危害严重,主要危害3岁及以下散居和幼托儿童;主要病原体逐年变迁;EV71是导致重症及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宁市城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院门诊和住院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1年南宁市所辖六城区均有病例报告,共9 280例,兴宁和西乡塘两区发病较多,占77.84%,呈全年散发,发病高峰期为3~7月,男女性别比为1.65∶1,主要侵犯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两者占97.37%,病原体检测显示以EV71、CoxA16为主,高发年龄6个月~3岁,占84.67%,6月以下发病率相当低,仅占2.22%;发病后3 d内就诊率高达95.13%,轻症病人门诊治疗占84.94%,住院治疗占15.06%。 结论 2008-2011年南宁市城区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或CoXA16引起,六城区均有发病,夏季高发,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男性高于女性,6月以下婴儿可能存在保护性抗体,绝大部分轻症患儿门诊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8-2012年麻江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麻江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18例,发病率为11.93/10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其中杏山镇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4-7月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婴幼儿占94.92%,1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并随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降低。2008-2012年全县共检测手足口病例标本53份,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5.28%,其中EV71阳性率为11.32%;CA16阳性率为16.9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6.98%。结论:麻江县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年份、地区、季节、年龄差异,流行毒株以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和降低流行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沙湾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沙湾区2008-2011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沙湾区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74/10万,2009年发病最多,共发病142例,年发病率为75.24/10万,占4年总发病数的41.16%;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之间4个年龄组,合计发病303例,占发病总数的87.83%,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45∶1,男性病例明显多余女性病例;季节分布呈双峰型,发病高峰期是6月和10月;地区分布以城区为主;流行毒株以EV71为主。结论 2008-2011年沙湾区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中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所幼儿园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幼儿家长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识讲座、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折页等干预实验,对照组不采特殊干预方式,仅为学校正常的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1个月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幼儿家长均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卫生行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时间、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51.77%、77.75%、52.81%和92.48%,对照组上述4项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9.90%、62.34%、36.66%和80.55%,经比较,两组人群间该4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91、24.36、22.35和23.17,P0.01);干预后人群对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3项知晓率分别从70.89%、66.74%和64.03%提高到79.00%、76.09%和77.75%(χ2分别为7.99、9.86和21.28,P0.01);干预组家长认为儿童不吃生冷食物的卫生行为形成率干预后提高到81.50%,与对照组相比(69.8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5.78,P0.01)。结论在幼儿园中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纠正幼儿卫生行为形成率的改变有较大改善。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作为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脏超声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脏功能状况。方法:将21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脏彩超结果与80例正常组小儿心脏彩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腔大小改变,心功能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脏彩超结果提示患儿心脏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手足口病预测的应用,为手足口病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2008年5月1日-2018年6月30日的发病数,利用SPSS 22. 0建立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变量选择"发病数",分类变量选择"发病年""发病月"指标,协变量选择"前1周同期发病数",比较实际发病与预测值的差异,用平均误差率(MPAE)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构建的神经网络最优模型为24-9-7-1,即模型输入层含24个神经元,隐藏2层,分别含9个和7个神经元,输出层含1个神经元。手足口病预测发病数的自变量重要性依次是"前1周同期发病数""发病月""发病年",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r=0. 99,平均误差率(MPAE) 13. 37%。结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有一定的可行性,能提供预测指标的重要性权重,"前1周同期发病数"是预测较好的指标,但预测指标合理选择和结果准确性方面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