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主要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1]。研究表明,CHB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差于健康人群,且存在焦虑、抑郁、状态[2],而焦虑、抑郁状态等情绪因素会降低转氨酶复常率和病毒学应答率[3]。中医药在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中,能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率,提高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作用,极大程度改善临床状态,截断病情发展[4,5]。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给予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N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在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1]和《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2022年)》[2]中,在提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和界定血清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时,都有提及“需要排除合并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酒精性肝病、NAFLD、药物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脏疾病对血清ALT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据《J Hepatol》2019年3月报道】题:HBsAg血清学清除能够进一步降低核苷类似物治疗后实现病毒完全抑制患者进展为肝癌的风险(作者Yip TC等)在已通过临床治疗获得病毒完全抑制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实现HBs Ag血清学清除达到功能性治愈是否具有额外的临床获益,这一问题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2018-02-05美国Hepatology杂志发表了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于2017-12-04批准通过的《慢性乙型肝炎预防、诊断、和治疗更新:AASLD2018乙型肝炎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旨在补充2016年AASLD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实践指南[1],并更新2009年以来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指南[2-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HBs Ag水平检测在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0例CHB患者在干扰素联合ADV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HBs Ag水平,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V DNA,并以连续监测法监测ALT水平并分析HBV DNA与HBs Ag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30例CHB患者治疗前HBV DNA水平为(7.1±0.6)log10 IU/ml,HBs Ag水平为(3.5±0.4)log10 IU/ml。经干扰素联合ADV治疗3个月后HBs Ag下降,6个月后显著下降(P=0.000);治疗6个月后HBV DNA显著下降(P=0.000);治疗12个月后HBs Ag和HBV DNA均降至较低水平,分别为(2.1±0.3)log10 IU/ml和(2.7±0.3)log10 IU/ml;治疗3个月后ALT水平显著下降,治疗6个月后基本正常;治疗12个月无CHB患者产生耐药;患者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干扰素联合ADV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提高HBe 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定期检测HBs Ag浓度有助于评估ADV联合干扰素治疗CHB的疗效、及时发现耐药及是否需延长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停药后病毒学复发与停药时HBs Ag定量、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济宁市传染病医院门诊经NAs治疗达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订的停药标准计划停药的CHB患者205例。停药前检测HBs Ag定量、HBV DNA载量,其中HBV DNA103IU/ml的采用Roche COBAS Taq Man 480ⅡPCR进一步检测高灵敏度HBV DNA载量。停药后随访1年,HBV DNA载量103IU/ml定义为病毒学复发。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停药1年所有CHB患者的总病毒学复发率为65.9%(135/205)。20%(41/205)患者HBV DNA103IU/ml。HBs Ag定量≤100 IU/ml患者的复发率为23.9%(11/46),100 IU/ml患者的复发率为78.0%(124/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00 1)。高灵敏度HBV DNA载量20 IU/ml患者的复发率为56.4%(62/110),≥20 IU/ml患者的复发率为76.8%(7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P=0.002)。同时符合HBs Ag定量≤100 IU/ml、高灵敏度HBV DNA定量20 IU/ml的患者复发率为14.3%(5/35),余下患者复发率为76.5%(130/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00 1)。结论达到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订的停药标准停止抗病毒治疗后,CHB的复发与停药时HBs Ag定量、HBV DNA载量有一定关系,参考HBs Ag定量和(或)高灵敏度HBV DNA载量作为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指标,如HBs Ag定量≤100 IU/ml、高灵敏度HBV DNA载量20 IU/ml可达到最大的安全停药。  相似文献   

7.
朱银芳  严志涵  俞萍  王栋  顾锡炳 《肝脏》2014,19(1):80-81
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是《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的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1],HBeAg阳性者,HBV DNA≥105拷贝/mL(相当于20 000 IU/mL);HBeAg阴性者,HBV DNA≥104拷贝/mL(相当于2000 IU/mL)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而HBV DNA载量低于上述水平的CHB抗病毒治疗尚无共识,本研究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低病毒复制的疗效、病毒耐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不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损伤,持续性引发炎症,造成肝纤维化,若未能有效治疗,则会发展为肝硬化[1]。肝硬化难以逆转,在代偿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随着病程进展为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并引发各种并发症[2]。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预后更差,5年病死率高达44%[3]。目前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指南(2010年版)》]。《指南(2010年版)》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的最新证据,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流行和诊疗状况,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病势迁延,病情反复缠绵,日久可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现代医学运用核苷(酸)类似物(NAs)、干扰素(IFN)等抗HBV及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尽管确切有效,但无论单药还是联合用药等治疗都难以达到临床治愈,且长期使用易产生交叉耐药、毒副作用及停药后反跳等不良后果[1,2]。中医药治疗CHB具有显著疗效和优势,国医大师对CHB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临证辨治思路新颖,遣方用药独特,临床获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SHPT导致患者血液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升高,诱发钙磷代谢及骨代谢紊乱,影响预后生存[2]。近年来临床主要应用帕立骨化醇对SHPT进行治疗,相比传统药物骨化三醇,帕立骨化醇可显著降低iPTH水平,且对钙磷代谢影响较小[3]。目前帕立骨化醇存在两种给药方案,即美国指南推荐方案:起始剂量按照0.04 μg/kg给药,欧洲指南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不断进展,一般患者的治疗逐渐趋于规范,而CHB特殊患者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不足、相关指南无统一的推荐意见等原因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为进一步规范并优化这些特殊患者的治疗,2010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临床肝胆病杂志》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并发表了《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近4年来,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研究数据不断增加,对CHB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亦有提高;因此,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对上述最新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以下简称共识)。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分会于2010年12月10日发布了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在2005年版指南的基础上,本指南吸收了近年国内外有关乙型肝炎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全面修订了有关推荐意见。为帮助广大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本指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标和适应证部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简称《指南》)与2010年版《指南》[2]的一个显著差异,是关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目标.前者提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而后者删去了"消除HBV"的提法.记得在2005年版《指南》起草过程中还在讨论究竟用"清除(eradication)"还是"消除(elimination)"的表述,而现在较为保守的"消除"也删掉了,可见专业学术界对关于CHB抗病毒治疗疗程的看法更加趋于延长[1].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7年1月发布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随后在2月连续发布了《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这三个文件为安宁疗护在我国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1]。伴随着安宁疗护不断推进和蓬勃发展,临终患者即患有终末期器官衰竭和失智等慢性不可治愈疾病的患者及晚期癌症患者(预估照护生命期≤6个月)的生存期预测备受关注[2]。对于临终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群中的临终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国内外有关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4]都将血清HBsA g清除或血清学转换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的理想终点。2015年,我国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提出了"临床治愈"的观点:即"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 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相似文献   

17.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关键。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兼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停药后可使30%~40%患者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许多研究表明HBs Ag定量可作为PEG-IFN抗HBV疗效预测指标,以及停药后持久免疫控制的预测指标。综述了PEG-IFN在CHB抗病毒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时HBs Ag水平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以阐明HBs Ag定量监测对PEG-IFN治疗CHB的意义,更好的指导和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5年12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以来,国内外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相关慢性肝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亚太肝脏学会(APASL)、欧洲肝脏学会(EASL)及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陆续发布了各自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指南及共识。  相似文献   

19.
<正>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者总数估计为4570万,但目前仅有28.8%的患者得到明确诊断[1]。目前哮喘诊断主要依照《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及《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3],以肺功能检测、支气管舒张实验、支气管激发实验等为金标准。但由于支气管哮喘具有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单次诊断实验可表现为阴性,需要随访并重复实验,增加了确诊难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长期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后序贯派格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以青岛市多家医院2018年—2021年收治的CHB患者共1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派格宾治疗至少48周,且在派格宾治疗前经过了1年及以上的NUC治疗。根据派格宾治疗48周时是否实现HBsAg阴转将入组患者分为功能性治愈组(79例)和未治愈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相关变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变量的预测准确度。结果 功能性治愈组患者的基线HBsAg显著低于未治愈组[21.63(3.33~157.60)IU/mL vs 794.70(336.10~1 185.34)IU/mL,Z=-8.869,P<0.001],派格宾治疗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