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导师制”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IT业对软件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在多年的校企合作"3+1"办学人才培养实践经验中,建立了以"双导师制"为模式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导师指导的课程实验、暑期项目实训和兴趣小组等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了与企业导师指导的上岗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能力,为培养实用型软件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梁荣幸  严纲 《网友世界》2013,(20):148-149
在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并探索性地实践“双导师制”这一新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形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补充,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实施专业导师与德育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孙承庭  张家超 《福建电脑》2009,25(4):196-196
介绍了导师制下的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特长学生培养模式,内容包括导师队伍与制度建设、特长学生的选拔培养模式、培养效果,导师培养过程编写的教材、发表的论文,并总结导师制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科生导师制支持和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本科生的学业指导工作,导师和本科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为目标群体,讨论了以软件项目为课外实践导向的导师制的任务和目标,设计导师制框架和实施路线,给出导师学生混合式考评机制,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设模式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李曼 《网友世界》2014,(23):107-107
导师制是当今高等教育背景下,由导师指导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制度。本文探讨本科“导师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实施方案和重要意义。通过加深师生对导师制的认识,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多种交流平台、交流体系等方式,切实落实导师制。  相似文献   

6.
导师制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阐述了在学分制下实施本科导师制的意义,并就本科导师制建设,从导师制的目标、导师的选聘、导师的职责、导师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中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立双导师制进行了分析,在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双导师制”,并且实施“双导师制”怎么才能够使其长期有效的发挥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相关的运作机制、激励措施以及保障机制等,为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高教普遍存在的导师赋责过重、生师比过高等问题,提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耦合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分析紧耦合本科生学术导师制的特点和导师职责,以保密管理专业和密码管理专业为例介绍实施紧耦合导师制的过程,通过4年教学实践成果,说明本科生学术导师制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 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都是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少把企业真实的IT 工作任务和岗位模拟引入课堂中。本文提出通过实施“企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法,优化传统课程体系结构,同时对“企业导师 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阶段性监督评价,总结经验,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源规模适度扩大,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型大学所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双导师制度的研究,结合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成果,提出了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国内外双导师制,并初步拟定了该制度的实施模式和步骤。探索初显成效,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导师制度已经历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由于缺乏成熟的典范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仍需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总结。文章对本科导师制度的定位和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从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和完善教育体制4个方面细化本科导师制的作用,强调本科导师制真正服务于高等教育,真正有益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弥合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鸿沟,在校企共建课程过程中,提出“校内理论和技术型导师+企业业务和应用型导师”的“双导师”新模式,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与网易云共建的创新实践课程为例,介绍校企共建课程设计和“双导师”创新实践实例,并说明该模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实习在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中的日益普及,企业和企业研究院正逐渐成为"第二校园"。为总结评价学生在IT企业的实习效果,文章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接受"双导师"制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对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经历进行调研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对大学校园学习与企业研究院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导师制是高校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化学分制改革的重要配套举措,是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引导和激励学生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本科生导师定位、师资素质、管理层面重视力度三方面指出了理工科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的不足,从细化监督制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完善理工科人才建设、提高理工科导师制教育特色四方面完善理工科本科生导师制提出了一些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如何实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进行研究,基于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技术中心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2、3年级学生试行导师制的实践,探索适合于本科2、3年级学生的导师制工作形式和办法,给出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本科导师制与其他教育模式的结合建议,提出相关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鹏  金瑜  刘宇  何亨 《现代计算机》2014,(3):40-42,57
高校中的本科生导师制在本科生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特点,创新地推行导师制项目制度,由学生在学习阶段直接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设计项目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和系统编码、撰写科研报告,并探索导师制项目在毕业设计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为校内其他专业及校外推广这项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师范院校现有培养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以"多导师"制为支撑,培养"教师+IT工程师"的新型培养模式,并详细描述该模式的内涵和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在该模式的指引下,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东软词典     
《程序员》2001,(6):32-32
新员工一进入东软.就会感受到特有的“导师制”的关怀。“导师制”创意起源于大学里的导师制和体育运动中的教练制。大学里的导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重要环节的引导以及交互式的讨论指导学生完成学业:体育运动的教练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思想体能状态的调节帮助运动员夺得良好的成绩。东软的“导师制”把这两种方式统一起来.以良好的提问.倾听和沟通协调为主要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本科教育模式。文章从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对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意义和必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证,并介绍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导师制执行情况及对执行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建立更加健全有效的IT类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提出构建与完善课上+课下全方位育人机制,阐述如何引入课下思政育人、健全班导师指导机制,以形成有效的反馈与评价机制,介绍课上+课下育人实践,最后通过育人效果说明育人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