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建立工作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探讨模型建立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研究心脏移植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1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实验科完成。供心完全停跳后,下腔和上腔静脉分别结扎离断,切断主、肺动脉,切开左心耳,供心肺动脉与左房端侧吻合,钝性游离出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并阻断,供心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连续缝合,左室血液经供心主动脉吻合口进入受体腹主动脉,从而模型的左右心室均有输出功能,进行预实验96只,正式实验20只。结果:116只SD大鼠纳入结果分析。①预实验96只和正式实验20只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6%和90%。预实验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8%,主要并发症包括麻醉意外、吻合口出血及狭窄、截瘫、供心保护不良、休克、内环境紊乱、术后早期供心失活。正式实验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②吸氧状态下,吻合口前后的氧分压分别为(20.4&;#177;1.9),(11.2&;#177;1.3)kPa,差异极显著(P〈0.01);未吸氧状态下吻合口前后的氧分压分别为(9.9&;#177;1.2),(6.7&;#177;1.2)kPa,差异极显著(P〈0.01),吸氧后吻合口前氧分压较未吸氧明显升高(P〈0.01)。结论:针对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预防、处理,可使工作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达到稳定的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啮齿类动物心脏移植模型分为工作模型和非工作模型,非工作模型相对于工作模型,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其中以Heron法最为显著.目的:对Heron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建立更合理、符合实验需要的心脏移植模型,以利于后续实验研究.方法:对Heron法进行改良,将受体右颈外静脉套管插入供心右肺动脉,右颈总动脉套管插入供心主动脉,环扎固定,供心左肺动脉结扎,从而快速、高效地建立改良的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大鼠移植成功率,并发症、总手术时间、受体血管套管准备时间,供心摘取时间,颈部移植时间及供心冷缺血时间.结果与结论:单人操作连续进行正式实验25次,移植成功24次,成功率96%.全组无吻合口漏血、血液回流障碍,术后受体无死亡.每例手术总时间需50~60 min;受体血管套管准备时间为(18±3)min;供心摘取时间为(10±1)min;颈部移植时间为(6±1)min;冷缺血时间为(16+1)min.结果表明,改良Heron法建立心脏移植模型,无需显微外科操作,是一种冷缺血时间短,更合理、实用、稳定可靠和易于复制的器官移植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供心保存研究中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索心脏移植中供心保护快速可靠的研究方法。方法 快速摘取供体心肺,采用离体供心灌注停跳;在松弛的状态下结扎静脉,将其胸主动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肺动脉与受者的下腔静脉端侧吻合,采取间断+连续的缝合方法;开放血流时,先开放远心端再开放近心端,同时按摩心脏。结果 预实验组(n=20)成功14只,动脉吻合口出血2只、心脏复跳失败2只、吻合口狭窄2只;正式实验组(n=20)成功18只,2只死于吻合口出血。预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70%,正式实验组为90%(p>0.05)。结论 (1)快速摘取心肺,然后再进行离体心脏灌注保护,操作简单,热缺血时间很短,灌注效果肯定,对供心的保护效果好。(2)离体心肺组织结扎静脉,对心房、冠脉影响非常小。(3)采取间断+连续的缝合方法,因吻合口狭窄造成手术失败的可能性很低,(4)合理定位,避免吻合完毕供心动脉扭曲,从而影响复跳。(5)注意受体鼠的保温、消毒及血容量丧失非常关键。(6)利用心外膜起搏导线获得了供心的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方便、稳定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将供心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肾血管上方的主动脉和左肾静脉用连续缝合技术行端侧吻合。术后受体和移植心存活≥3d视为手术成功。同期建立改良Ono模型与之比较。姑果。新术式组完成异位心脏移植40例,改良Ono术式组完成异位心脏移植20例,成功率分别为92.5%和75%。两组间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新术式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改良Ono术式组明显降低。结论:新术式方便、可靠,并发症与死亡率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异位心脏移植的大动物模型,以供心脏移植进行药物研究、抗排斥反应等相关研究应用。方法:6对杂种犬,其中6只供体,6只受体。将供心取出后,保留肺动脉全长至左右肺动脉分支和升主动脉,结扎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将左或右肺动脉(选长度合适者)与髂外静脉和主动脉或其分支无名动脉与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排出心腔及各血管内气体,开放阻断钳,恢复心脏供血。结果:6只犬心中5只自动复跳,1只10瓦秒电击1次后复苏,均为窦性心律,其中 2只因吻合口出血在术后4h内停跳,2只在术后第2、3天停跳,1只活到第5天,1只活到第7天。病理检查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表现为淋巴细胞聚集、心肌纤维断裂、空泡变化等。存活时间越久,排斥反应越重。结论:该模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可用于免疫反应的观察,抗排斥治疗的效果以及各种药物的研究。[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的技术改进及移植心功能监测。方法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方法对120只小鼠进行腹部心脏移植术。术后采用腹部触诊的方法 ,监测移植心功能。结果手术成功率91.67%(110/120)。供心修取时间(13.4±1.1)min,受体手术时间(40.2±2.8)min,其中吻合时间(25.6±2.5)min。同系异基因组移植心平均存活时间为7天(MST=7天),而同系同基因组移植心均长期存活(MST100天)。结论改进的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技术稳定可靠,并可通过腹部触诊的方法评价移植物功能,适用于移植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鼠腹腔内心脏移植模型制作成功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手术操作改良方法及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采用Ono创建的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制作方法,并作部分改良,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供心缺血时间。结果 预实验30次,成功率36.7%。正式实验100次,成功率达到87.0%,正式实验手术总时间为60±5min,供心热缺血时间为5±1min,供心冷缺血时间27±5min,心脏复跳时间为1.5±1.0min。结论 成功完成实验的关键因素是:严格的动物选择;清洁手术器械;适度的麻醉;缩短供心热缺血时间;准确的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8.
背景: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目前有颈部移植和腹腔移植.由于颈部空间狭窄,颈总动脉相对细小,移植心脏易于周围组织粘连,限制移植心脏搏动,不利于移植物长期观察.腹主动脉相对较粗,易于吻合,且长期血管通常率高,能够对移植心脏长期观察进行慢性移植物血管病变研究.目的:对小鼠腹部心脏移植的技术方法进行改进,为进行移植免疫学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方法对小鼠进行腹部心脏移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3组,同系移植组为同种同基因C57→C57,同种移植组为同种异基因Babl/c→C57,抗CD45RB mAb组为抗CD45RB mAb200 μg腹腔注射Babl/c→C57.以供心搏动有力,且小鼠存活72h以上视为移植成功.设移植后40d为观察终点.结果与结论:共实施手术36例次,受体存活30只,成功率为83.3%.其中受体准备时间为(15±2)min,供心摘取时间为(8±1)min,血管吻合时间为(33±2)min.抗CD45RB mAb腹腔注射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同种移植组明显延长(P=0.001).提示所建立的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移植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抗CD45RB mAb可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小肠移植成功率仍不高,简化血管重建的操作,减少供肠的热缺血时间和受体血管阻断时间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目的:在大量前期的基础上,拟建立一种存活率高、手术时间短、稳定实用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同时设计一种灵活可靠的输液系统,用于移植后大鼠营养支持.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8/2007-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Wistar大鼠160只,共行小肠移植手术80例次.将80只受体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单纯小肠移植组和小肠移植加腔静脉置管组,每组40只.方法:简化的异位小肠移植术动脉吻合采用供者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段两端与受者的腹丰动脉袖套吻合,静脉吻合采用供者的门静脉与受者的左肾静脉袖食吻合,即二袖套吻合法,移植小肠的近端结扎、远端造口.小肠移植加腔静脉置管组在小肠移植基础上加行腔静脉置管术,静脉输液系统采用腔静脉置管,用肝素帽、套管针、头皮针制作旋转部分.主要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大鼠小肠移植手术各阶段耗时及移植成功率,观察营养支持装置中留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单纯小肠移植组于术耗时(135±24)min,其中动脉吻合用时(5±2)min,静脉吻合用时(2±1)min,移植成功率87.5%.②小肠移植加腔静脉置管组手术耗时(158±27)min,显著长于单纯小肠移植组(P<0.05).移植成功率85%,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论:三袖套血管吻合法可简化大鼠小肠移植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同时建立的营养支持模型应用简单,安全可靠,大鼠能够自由活动,不影响输液用药正常进行,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是研究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的理想模型,由于显微血管吻合的技术问题,限制了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目的:应用Tail-cuff技术改良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选用Balb/c→Balb/c小鼠进行同系心脏移植,C57BL/6→Balb/c小鼠进行同种心脏移植.将24G和22G静脉内导管制作成带有尾巴的套管(Tail-cuff),在受体血管准备时,Tail-cuff通过右颈外静脉或右颈总动脉近心端后,用显微血管夹一起固定其近心端和Tail-cuff管的尾巴,翻转血管并固定后分别与供心肺动脉主干和升主动脉连接固定.结果与结论:共36例次正式实验,12例次同系移植,24例次同种移植,移植成功率为100%.应用改良技术后总操作时间和心肌缺血时间分别缩短为(49.6±7.4)min和(28.8±4.2)min,尤其是血管翻转和与供心连接时间明显缩短.结果提示应用Tail-cuff技术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