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还用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脱氧酶(NADPH-D)组化技术观察了10只Wistar大鼠心神经元回路中的外周神经;心内神经节、胸2~4背根神经节、进走神经结状神经节。结果表明,各节内均存在NADPH-D阳性细胞.在胸2~4背根神经节、结状神经节内的阳性细胞中。有深染和中度着色的细胞,许多大、中、小型细胞被染色,部分染色很深,呈高尔基样着色;深染的细胞占20%左右,无区域性增多现象,其细胞形态多样,多角或不规则形居多;部分中度着色细胞为圆形、卵圆形,与培养的胸2~4背根神经节的NADPH-D阳性细胞数量和着色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部分背根神经切断对猫脊神经节(SG)和 脊髓II板层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显示单侧部分背根切断(切断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后10d的猫L6 SG和L6脊髓II板层NOS的分布及变化. 结果: NOS的阳性物主要分布于SG胞体偏小的神经元和脊髓II板层的神经膨体内.部分背根切断后10d,手术侧SG内胞体偏小的NOS 阳性神经元数量及II板层NOS阳性神经膨体密度均较非手术侧者增多(P<0.05). 结论:部分背根切断不仅致备用SG胞体偏小的神经元NOS表达增加, 且II板层NOS的阳性膨体数量亦有增多.提示由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O)可能在部分背根切断后猫脊髓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一种胃顽固性痛的镇痛方法。方法Wister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按实验设计处理,第3天,取双侧腹腔神经节、T6-9背根神经节、双侧T6-9脊神经前根及脊髓观察阿霉素在上述组织中的荧光表达;第8周末,胃内灌注甲醛溶液,观察各组大鼠的疼痛反应。2h后灌注固定,取脊髓行c-f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脊髓灰质背角c-fos表达;取双侧腹腔神经节、T6-9背根神经节及心脏和胃注射区行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荧光表达:A组各部位均无荧光表达,B组双侧T6-9背根经节均有橘红色颗粒状荧光表达;双侧腹腔神经节内见穿经该神经节的内脏感觉神经纤维外膜有荧光表达;A组呼吸频率、脊髓灰质后角部位c-fos光密度值明显高于B组(P〈0.05);HE染色:双侧T6-9背根神经节部分神经元胞体消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腹腔神经节内神经元胞体未见损伤。结论胃壁注射浓度1%的阿霉素,可有效治疗大鼠胃病,并保持胃交感神经的完整性,有效地保护背根神经节内的躯体感觉神经元,保持了T6-9神经相应分布区的躯体感觉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胃顽固性疼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用酶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对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酯酶(ACbE)阳性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在同一张标本上同时显示AChE阳性神经元LENK神经元,LENK神经元用二盐酸朕苯胺(BDHC)作显色剂。结果发现有三种不同标记神经元:①AChE阳性神经元;②BDHC单染神经元;③双标记神经元。同时,统计了30个肌间神经节,发现平均每个肌间神经节含这三种神经元的数目分别为8.33,0.07和2.40。以上结果表明;LENK不仅可以同Acb共存于经典的胆碱能神经元,而且在大鼠回肠间神经丛内。LENK主要以一种与Ach共存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为说明LENK神经元与胆碱神经元之间的调节关系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ajal细胞与NOS神经在胎儿小肠肌间神经丛的分布模式.方法采用18~26周龄胎儿小肠全层铺片和冰冻切片的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和c-kit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结果胎儿肌间神经丛周围Cajal细胞体为梭形或卵圆形,核周胞质较少,常见2~3个细长的突起,彼此间形成完整的独立细胞网络.NOS阳性神经广泛分布于小肠的肌间神经丛和环肌内,其中,以肌间神经丛最为丰富,构成神经节、节间束及三级神经纤维网的主要神经成分.肌间神经节内的NOS阳性神经元轮廓较清晰,多数为DogielⅠ型神经元,成簇密集分布,每个神经节内含有数个至数10个NOS阳性神经元.NADPH-d和c-kit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未发现NOS阳性神经和Cajal细胞有共存现象,但NOS阳性神经纤维的走行与Cajal细胞及突起间的距离较近.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胚胎发育中晚期,肌间神经丛的抑制性神经递质NO可能已具备对Cajal细胞及胃肠平滑肌调控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及其趋化性问题。方法将2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神经端侧缝合组(端侧缝合组)和对照组,各10只。端侧缝合组切断大鼠胸前神经分支,将尺神经后内侧方外膜开窗,将胸前神经分支和开窗的尺神经外膜做端侧缝合;对照组仅显露胸前神经分支和尺神经。两组1年后均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Fluoro-Gold荧光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和计数胸前神经分支纤维和大鼠脊髓C5-T1前角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结果端侧缝合组有髓神经纤维数、轴突酶染阳性的运动神经纤维数、运动纤维比例、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数目、神经元总数和运动神经元比例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或<0.05)。结论运动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侧方出芽对特定靶器官的趋化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荧光双标记法对狗脊神经节内的轴突双分叉神经元(此种神经元的周围突在胞体附近分成两大支,各支分别随不同的神经分布到内脏、肌肉或皮肤)进行了探讨。分组实验的结果不仅提示膈神经与颈部皮神经内存在来自C_~C_脊神经节的轴突双分叉神经元的分支,而且也证实了狗膈神经内感觉纤维的传入节段为同侧C~C脊神经节,以C_6节内标记神经元的数目最多,占此种标记神经元总数的58%,C节次之。另外,本文对双标记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与双分叉神经元数目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描述和讨论。联系牵涉痛现象,本文也探讨了双标记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内存在的机能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颈神经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中的分布变化,探讨颈神经受压后致颈肩痛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选用直径1 mm硅胶管,纵形切开,于接近背根神经节远端套入颈6脊神经根,以丝线在硅胶管外结扎;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4周后取双侧颈4~7背根神经节及相应节段脊髓,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一氧化氮(NO)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点,并应用图像分析,分析NOS1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颈部背根神经节及颈髓中的分布,比较两组NOS1阳性细胞数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结果:大鼠颈神经受压4周后,实验组背根神经节中NOS1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脊髓背角NOS1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明显增多,细胞以中、小神经元为主,实验组阳性细胞数、阳性神经末梢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始终多于对照组.结论:NO参与外周及中枢水平的痛觉调制,可能与大鼠颈神经受压致颈肩痛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切断L4背根对脊髓Ⅱ板层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背根切断对脊髓Ⅱ板层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采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切断L4背根7天后脊髓Ⅱ板层NOS的分布及变化.结果:NOS主要分布于脊髓Ⅱ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胞浆内.切断背根7天后,手术侧L4脊髓Ⅱ板层NOS的平均灰度较非手术侧明显增加(P<0.05),神经膨体密度则较非手术侧明显减少(P<0.01),表明切断背根可致相应节段脊髓Ⅱ板层NOS含量明显减少.提示由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O)可能在背根切断后脊髓Ⅱ板层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在心脏有关的神经节中,主要观察了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胸2~4背根神经节、心内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国内外研究证实上述各神经节细胞为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反应。近年来我室及国外报道各节内有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11.
大鼠左腓总神经离断后与胫神经端侧吻合,于术后第1至8周取L4~5脊髓和背根节(DRG)做冰冻切片,分别显示前角运动神经元(SMN)AChE活性和DRG神经元NOS活性。结果发现;①正常鼠SMN-AChE活性中-强度阳性反应。实验组外侧核SMN-AChE活性和阳性细胞数,于术后2~3周比正常者明显减低,有的SMN-核周体出现空泡样变性;术后4~8周,SMN酶活性和阳性细胞数渐增,并明显高于正常者。同体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期比较,SMN酶活性相对较弱。②正常鼠部分中-小型DRG神经元NOS活性为中-强度阳性反应。实验组于术后第1~4周,NOS活性和阳性细胞数较正常者明显增高;术后第5~8周其渐趋正常。对照组DRG神经元NOS活性表达较强及与实验组有相应的变化梯度。二组DRG内均见到空泡样变性的神经元核周体。结果提示,坐骨神经慢性损伤所产生SMN-AChE活性增强,可能是轴突再生的反应,并对由NO介导的一级感觉信息传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吗啡戒断大鼠中缝背核FOS、NADPH -d酶表达的变化。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吗啡戒断大鼠动物模型中缝背核FOS、NADPH -d酶表达的变化。结果 吗啡戒断组FOS、NADPH-d阳性神经元、纤维和终末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一氧化氮参与吗啡耐受、依赖和戒断的转导与调控 ;中缝背核可能是介导吗啡耐受、依赖和戒断的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臂旁核(PBN)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是否参与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导过程.方法:给予大鼠2%福尔马林溶液灌胃后,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结合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Fos阳性神经元和NADPH-d阳性神经元及阳性纤维在PBN各亚核内的分布及共存情况.结果:PBN内Fos阳性神经元与NADPH-d阳性产物的分布范围部分重叠:在臂旁外侧核背亚核内,Fos阳性神经元与NADPH-d阳性神经元相互邻接,并可见部分Fos/NADPH-d双标神经元;在臂旁外侧核外亚核内,Fos阳性神经元与NADPH-d阳性纤维终末相互混杂分布.结论:大鼠PBN内NOS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扬子鳄嗅球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乙酰胆碱脂酶(AChE)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方法: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和亚铁氰化铜法,观察扬子鳄嗅球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特征,并作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扬子鳄嗅球内有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分布,神经元主要集中分布在嗅球的僧帽细胞层,形态为中小型细胞,胞体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梭形,突起较短。结论:扬子鳄嗅球内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均有分布,提示一氧化氮(NO)和乙酰胆碱(Ach)在扬子鳄嗅觉信息的传导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抗氯化物酸性磷酸酶(ERAP)作为感觉神经元的化学标志物,同时结合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小肠壁神经结构进行了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发现了三种不同染色的神经元:(1)ACHE阳性神经元,(2)ERAP单染神元;(3)ACHE-FRAP双染神经元。这提示大鼠肠神经系统内不仅存有感觉神经元,而且,部分感觉神经元可能是胆碱能性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的投射,为阐明一氧化氮(NO)在中缝背核与伏隔核的纤维联系中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 d)法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观察大鼠中缝背核内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的投射。结果:在中缝背核内观察到HRP/NOS双标记神经元,所占比例为5%。结论:中缝背核内有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投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扬子鳄纹状体的分布。方法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方法,观察扬子鳄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扬子鳄纹状体含有NOS阳性神经元,呈散在分布,腹侧部较密。结论 扬子鳄纹状体有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为比较神经解剖学积累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TheamygdalawasconsideredasthemostimportantnucleusinvolvedinthegenerationandpropagationoftonicclonicseizuresinducedbysystemicorintranuclearinjectionofsomanandpersistingrepetitiveseizuresresultedinadelayeddeathoftheneuronsoftLhearnygdalaL'~3:.Themechanismofseizure-induceddeathofamygdalaneurons.'remainsairlyunderstand.Cab infltixmediatedthroughNMDAreceptorswasdemonstratedtoplayanimportantroleinexcitatoryneurotokicity"~'1.ActivationOfnitricoxidesrpthase(NOS)andinductionofc-foSsh~thecommonupst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部分背根切断后不同时相备用背根节(DRG)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成纤维细胞神经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变化。方法 15只猫分正常组、单侧部分背根切断7d及14d组,每组5只。分别于术后7d、14d处死动物,取正常组一侧、模型组手术侧L6DRG,用兔抗GDNF、FGF-2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计数DRG内两因子阳性总细胞及阳性大、中小细胞的数量。结果 GDNF在正常猫DRG大、中小细胞均有分布;去部分背根后,两时相备用DRG GDNF阳性神经元总数均有下降且呈进行性递减。DRG阳性中小细胞数亦为术后两时相进行性下降,DRG阳性大神经元术后两时相均较正常组显著减少,但术后14d与术后7d组无显著性差异。FGF-2在脊髓DRG大、中小细胞亦有分布;去部分背根后7d,FGF-2阳性神经元总数下降,14d时又恢复至正常,中小细胞亦表现为先减少后上升的趋势,而大细胞则术后两时相与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去部分背根手术可致备用DRG中GDNF阳性神经元总数进行性下降,FGF-2表现为术后7d下降,14d时恢复。  相似文献   

20.
Swallowingisacomplexnervereflex.Pharyngealmusculatureistheimportantmuscleofswallowing.Themotorneuronsinnervatingthepharyngealmusculaturewerelocatedinthesemicompactpartofthenucleusambiguus(NA)[l.21.TheefferentfibersfromtheraphenucleiprojecttotheNAandnucleusofsolitarytract(NTS),andmodulatethefunctionofvisceralorgans.Theraphenucleihavebeenshowntocontainsomatostatinergicfibersandcellbodiesinadditiontoserotoninergicones[3].Besidestheimportantregulationoftheendocrines,somatostatinergic(SOM)al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