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XG  Zhu XD  Li W  Liu Y  Zou WL  Niu YJ  Wu FD  Guan ZJ  Yue Y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8):628-63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原发性肝癌行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肝癌pTNM分期标准,随访比较不同分期患者12个月的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 术后12个月时,Ⅰ、Ⅱ、Ⅲ、Ⅳ期复发率分别为0、4.8%、40.0%和71.3%(P〈0.01);Ⅰ、Ⅱ、Ⅲ、Ⅳ期生存率分别为100%、95.2%、71.5%和41.7%(P〈0.01)。结论 Ⅰ、Ⅱ期原发性肝癌适合行肝移植治疗,而Ⅳ期肝癌不是肝移植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VEGF与MMP-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Zhong C  Guo RP  Shi M  Wei W  Yu WS  Li JQ 《癌症》2006,25(5):599-603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血管生成及预后有一定关系。VEGF与MMP-9表达对预测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预后的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与MMP-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按是否复发将80例肝癌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及MMP-9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MMP-9及VEGF表达于肿瘤细胞浆中,复发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0.0%(24/48)及87.5%(42/48),未复发组分别为15.6%(5/32)及59、4%(19/3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EGF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6,P〈0.01),并均与复发呈正相关(P〈0.01)。VEGF阴性患者的1、2、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是85.7%、71.4%及66.3%,VEGF阳性患者分别为58.0%、38.9%及33.9%,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9阴性组分别为72.4%、63.8%及55.5%,MMP-9阳性组分别为50.0%、14.1%及14.1%,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肝癌组织中VEGF和MMP-9的表达、术前播散结节及镜下微转移灶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组织中VEGF及MMP-9的表达与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为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与HCC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按是否复发将93例肝癌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VEGF及MMP-2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VEGF与MMP-2在93例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9%与67.74%,复发组(44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8%(30/44)、88.64%(39/44);未复发组(49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8%(19/49)、48.98%(24/49),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术后两年生存率MMP-2(+)与(-)组分别为41.42%、63.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两年生存率分别为48.50%、52.2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表达高的肝癌,转移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对肝癌术后复发应用价值以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患者30例(复发组),同时选取肝癌切除术术后未复发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复发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微波消融,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复发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差异。结果:30例患者经消融治疗后1个月复查,CR患者25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主要为疼痛伴低热、乏力等;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15个月,1年、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00%和22.70%;治疗后CD4+水平为(40.03±6.2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8+和α-L-岩藻糖苷酶分别为(25.59±4.12)%和(25.20±5.11) U/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复发组首次手术肿瘤数量>1个、邻近大血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手术肿瘤数量>1个、邻近大血管是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2.330和3.357,P<0.05)。结论: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数量,是否邻近大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侵袭灶病理与临床因素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肝细胞肝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肿瘤切缘大于1cm,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未发现原发肿瘤周边子灶。通过病理切片阅片及外科医生的手术记录了解肝癌微侵袭灶的距离及相关病理和临床因素。结果:肿瘤微侵袭灶距原发肿瘤灶的距离介于0.5mm-4mm。有微侵袭灶的肝癌患者较无侵袭灶的肝癌患者易出现复发,其复发率分别为44.3%(35/79)、28.6%(20/70)。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4.4%比77.1%(P=0.004)、48.1%比71.4%,(P=0.004)。肿瘤包膜情况、边界范围、镜下癌栓、TMN临床分期、Edmondson—Steiner分级、血AFP值、血小板计数、肝硬化程度以及免疫组化指标VEGF与微侵袭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其肿瘤的侵袭程度有关,侵袭性高的患者易出现肿瘤复发,其生存期较无侵袭者短。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Cheng HY  Xu W  Xu AM  Chen D  Yang YF  Jia YC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0):626-628
目的评价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对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设TACE治疗组和对照组(非TACE治疗组)。治疗组987例,均为在我院行肝癌切除术及第1次预防性TACE治疗后无明显复发,但其后在不同时间内出现复发的患者;对照组643例,为在我院行肝癌切除术后未进行TACE治疗的患者。分析TACE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的复发时间及其与TACE治疗和非TACE治疗间的关系。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在6个月内分别为22.2%(219例)和61.6%(39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83,P〈0.01),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治疗组;12个月内分别为78.0%(770例)和74.7%7%(48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43,P〉0.05);18个月分别为88.6%(874例)和80.1%(51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38,P〈0.01),治疗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TACE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和及早发现微转移灶和治疗未能切除干净的微小残癌病灶,在6个月内预防效果较好;在不能确定肝癌是否为单中心还是多中心发生时,以及在不能确定术后是否存在残癌灶和微小转移灶时,术后TACE仍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局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间,入选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奥利沙铂联合亚叶酸钙化疗,治疗组患者根治术中局部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1000mg,术后化疗方案同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24个月内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近(23.1%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局部复发率(2.6%)和远处转移率(2.6%)均低于对照组(17.1%和8.6%),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4个月内分别死亡5例(12.8%)和8例(22.9%),两组患者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2±5.7)%和(83.7±6.8)%,死亡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3±2.9)个月和(16.7±3.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区域性缓释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局部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介入化疗栓塞在肝移植(LT)后肝细胞性肝癌(HCC)复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5例原发性HCC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且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患者接受1次或多次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通过影像学资料判定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生存率。结果:15例中2例(13.33%)肿瘤完全消退,10例患者(66.67%)肿瘤体积缩小≥50%。随访期间有11例(73.33%)出现了肝内或肝外新发病灶。移植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6.3%、57.5%和48.5%;复发后0.5、1、1.5、2年生存率分别为70.2%、55.7%、47.2%和38.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化疗栓塞是肝移植后肝癌复发且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可以选择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可一定程度地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9.
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施行的781例以肝细胞癌行首次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各项临床及病理指标对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移植术后6个月、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85%、74.87%、63.36%和56.67%。术后肝癌复发或转移后1年生存率为26.27%。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术后肝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最大直径、数目、双叶分布、血管侵犯和术前甲胎蛋白.研究发现。存在肉眼癌栓的患者术后HCC复发转移的风险是无癌栓患者的9倍,存在镜下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可达5倍。结论: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可以有效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精准肝切除理念下的中央型肝癌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中央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共有72例中央型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精确肝切除组47例(精准组),传统肝切除组25例(传统组)。结果:精准组与传统组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20±145) ml和(313±246)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0.6%(5/47)和28.0%(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3%(10/47)和24.0%(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3±2.6) d和(12.6±2.4) 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精准组和传统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3个月、45 个月和28个月、37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有无包膜(P=0.002)、脉管有无瘤栓(P=0.000)、切缘状态(P=0.009)是影响中央型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在切缘阴性前提下,切缘宽度(>2 cm,1~2 cm,0~1 cm)对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886)。结论:精准肝蒂解剖法可以达到和传统的肝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最小切缘的距离不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杨光  杨奕  何东风 《陕西肿瘤医学》2011,(10):2036-2038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前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否能够降低术后复发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100例术前辅以介入治疗(介入组),另外100例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介入组和未介入组1、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1、2年生存率(83%、62%)亦高于未介入组(47%、33%),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肝、肾毒性或影响手术的不良反应。结论: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术前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接受肝移植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6个月以上,对术后患者存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8例肝移植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54例存活至今,最长无瘤存活已达65个月。小肝癌复发率为2.2%(1/46),大肝癌复发率为54.5%(12/22),其中肝内门脉分支有癌栓者复发率为66.6%(4/6),门脉主干有癌栓者为100%(3/3);小肝癌患者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大肝癌(P=0.000)。此外,肝癌肝移植术后及早停用类固醇激素,并维持抗排斥药物在较低的药物浓度也可能有助于减少肿瘤术后复发。结论:原位肝移植是治疗肝癌特别是小肝癌的有效手段,对于门静脉主干无癌栓的中晚期肝癌也能起到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干预对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所致张口困难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丹  蒋明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11):1008-101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人工干预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5年3月接受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患者157例,从放疗开始即进行人工干预,放疗结束后继续自行训练。根据放疗后2年的问卷,能完成训练的患者纳入人工干预组,其余为对照组,在放疗后6个月和2年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齿距进行测量。结果:人工干预组放疗后6个月和2年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5.7%、43.12%,对照组分别为34.5%、6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干预组门齿距缩小的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放疗后6个月时与放疗前的门齿距之差分别是(0.44±0.52)cm和(1.13±0.71)cm(P〈0.001),放疗后2年时与放疗前的门齿距之差分别是(0.59±0.43)cm和(2.06±0.56)cm(P〈0.001)。结论:人工干预可有效的降低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张口困难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术( microwave ablation,MWA)联合或者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细胞癌( HCC)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9例2006年10月至2009年7月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直径≤5cm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MWA联合TACE组(n=44)或者单独MWA组(n=45)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 RF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随访时间为7-62个月,随访结束时联合组患者死亡15人,微波组死亡23人。联合组、微波组分别有16人、25人出现疾病进展。1年、2年、3年OS分别为86.4%,74.4%,61.8%和77.4%,63.6%,50.0%。对应的RFS为72.4%,61.6%,45.8%和61.7%,52.2%,39.8%。联合组的OS以及RFS高于单纯微波组(风险比率HR为0.323,95%CI为0.295-0.351,P=0.002;风险比率HR为0.258,95%CI为0.230-0.286,P=0.02)。研究过程中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分配、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是OS相关预后因素,治疗分配、肿瘤大小是RFS相关预后因子。结论:MWA联合TACE术治疗病灶≤5cm的HCC患者疗效优于单独的MWA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采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平台Cyber Knif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近期毒副反应。方法: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了射波刀治疗,T,期5例,T2期31例,T1期37例,T4期7例。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45例,B级29例,C级6例。50例为首程治疗,30例曾接受过手术、介入治疗、氩氦刀等至少一种治疗手段后失败。GTV为CT和MRI增强影像显示的病灶,胛V为GTV外放3—5mm。肝脏病灶治疗均采用金标追踪与呼吸同步追踪技术(synchrony),CT定位前1周经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2—4粒到肿瘤内或肿瘤旁3cm内。处方剂量:总剂量38—45Gy分割3—5次。处方剂量线范围为70%-82%。结果:完全缓解(CR)15例(18.7%),部分缓解(PR)51例(63.8%),稳定(NC)8例(10.0%),进展(PD)6例(7.5%)。随诊2年,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是96.3%(77/80)、82.5%(66/80)和45.0%(36/80),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毒副作用较轻。结论: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使肿瘤局部得到精准的高剂量照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为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纳米球(C-Fe@CN-CN)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靶向治疗效果.方法 将24只移植性肝癌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注入0.9%NaCl溶液,为对照组;B组注入卡铂0.9%NaCl溶液;C组注入C-Fe@CN-CN 0.9%NaCl溶液分散液,肿瘤部位不施加磁场;D组注入C-Fe@CN-CN 0.9%NaCl溶液分散液,肿瘤部位施加磁场30 min.开腹行肝动脉插管给药,给药后第7天,再次开腹,完整切除肿瘤,测量肿瘤质量和体积,计算瘤重抑制率.留取肿瘤标本,观察肿瘤病理变化和纳米球沉积情况.结果 移植性肝癌大鼠接受不同剂型卡铂治疗后,肿瘤质量和体积的增长均被显著抑制.A、B、C、D组的肿瘤质量分别为(0.85±0.12)、(0.61±0.10)、(0.48±0.09)、(0.33±0.0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28.9%、43.4%、61.7%.A、B、C、D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1.06±0.24)、(0.72±0.10)、(0.50±0.07)、(0.28±0.05)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6只大鼠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肿瘤组织重度坏死,坏死组织中有C-Fe@CN-CN相互聚集;C组5只中度坏死,1例重度坏死;B组4只中度坏死,2例轻度坏死;A组6只均为轻度坏死.结论 C-Fe@CN-CN在体内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优越的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单纯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与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比,来研究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原发肝癌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5月对确诊的57例中晚期原发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介入组及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组。介入组30例,联合组27例。介入组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及栓塞,经皮股动脉穿管,根据肿瘤部位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左、右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包括5-FU、顺铂、丝裂霉素、蒽环类药物等,灌注后使用碘油栓塞,4-6周重复,共3-6次。联合组先TACE治疗2次后再局部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一般在第二次介入后一周左右开始放疗。放疗为1次/日,2-2.5GY/次,5次/周,放疗总剂量为Dt52GY-62GY。治疗3个月后影像学复查疗效。结果:介入组CR 0例,PR 20例,NC 8例,PD 2例,CR+PR为有效,有效率为66.7%;联合治疗组CR2例,PR18例,NC6例,PD1例,有效率为74.1%,P=0.049。远期观察:介入组及联合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53.3%,43.3%;88.9%,70.7%,55.5%(P=0.023)。所有病例均顺利治疗结束,未出现治疗中断退出。结论: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能提高中晚期原发肝癌疗效,没有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紫杉醇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ta-109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按两因素析因设计试验,并应用MTT法观察单用吉非替尼、紫杉醇及联合应用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按单因素影响设计,建立裸鼠人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分为4组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紫杉醇组、吉非替尼组及吉非替尼+紫杉醇联合组。经过不同处理4周后,切除瘤灶,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MTT法结果显示,药物干预72h后,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吸光度A值均减小,吉非替尼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72±0.27)μmol/L,紫杉醇的半数抑制浓度为(5.27±0.88)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4组G0/G1、S和G2/M期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ca-109细胞的凋亡率为(9.69±1.42)%,紫杉醇组为(12.41±2.75)%,吉非替尼组为(22.0±4.26)%,吉非替尼+紫杉醇联合组为(33.1±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肿瘤体积为(1.56±0.16)cm3,紫杉醇组为(0.81±0.15)cm3,吉非替尼组为(1.35±0.08)cm3,紫杉醇+吉非替尼联合组为(O.54±0.1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紫杉醇合用对体内外食管癌Eta-109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强于药物单一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癌患者乙肝病毒活动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对患者乙肝病毒活动状态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检测81例乙肝标志物阳性HCC患者TACE术前、术后HBVDNA定量及肝功能变化。结果:81例患者行TACE术后,32例出现HBV激活,激活率为39.5%(32/81);TACE术前HBVDNA定量为(4.2±0.6)×10^4copies/ml,低于术后(5.8±0.3)×10^5copies/ml(P〈0.05);激活组32例中75%出现明显肝损害,高于非激活组40.8%(P〈0.05)。结论:TACE治疗将引起HCC患者HBV激活,可能加重肝功能损害,应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慢病毒干扰载体(RSK4-RNAi—LV)干扰RSK4基因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的表达,研究RSK4基因被干扰后对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将转染了siRNA(RSK4-RNAi—LV)的MCF-7细胞组(实验组)、转染了siRNA(NC—GFP-LV)的MCF_7细胞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MCF-7细胞组(空白对照组)分别接种至裸鼠乳腺脂肪垫下,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每纽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组移植瘤组织中RSK4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3纽裸鼠内脏转移情况。结果:实验纽的移植瘤平均体积为(2264.08±367.47)mm2,明显大于阴性对照组(843.67±318.13)mm。及空白对照组的(720.45±241.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425,P=0.02;实验组瘤体平均体质量为(1.44±0.25)g,明显重于阴性对照组(0.73±0.20)g及空白对照组的(0.70±0.2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54,P=0.01。实验组裸鼠移植瘤肺转移6只,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各1只。实验组肿瘤组织RSK4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40±0.843,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000±0.000(P=0.008)和空白时照组的0.878±0.689(P=0.005)。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RSK4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138±0.023、0.532±0.032和0.465±0.05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1,P=0.003;实验组RSK4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6)和空白对照组(P=0.012)。结论:慢病毒干扰MCF-7细胞中RSK4基因表达能促进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