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AS多见于青壮年,有家族聚集性,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复杂的免疫功能改变,其免疫与遗传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Th)亚群、Th1/Th2平衡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A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AS与Th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男性与女性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霓  王萍 《中国乡村医药》2005,12(10):16-1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慢性脊柱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青壮年,好发于男性,男女发病率既往报道差异很方(14.0~2.8:1)。近年来有人认为两性之间不但发病率不同,而且在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有研究指出与职业、妊娠有关,与性激素、环境的关系尚有争论。本文就有关男性AS(MAS)和女性AS(FAS)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惠敏  赵金彩  刘俊英  何丽英 《河北医药》2010,32(17):2447-2448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类风湿因子阴性,累及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率在炎症性关节炎中占第2位,可引起腰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驼背畸形、外周关节受累、肌腱端炎、足跟痛等关节症状以及前葡萄膜炎或虹膜炎、心血管表现、肺部表现、骨质疏松等关节外症状,是患者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好发于青年男性,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病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累及髋关节是引起功能障碍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因此研究AS髋关节病变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1 A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AS的病因,在五十年代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是将AS作为类风湿性脊柱炎(Rheumatoid Spondylitis简称RS)的临床变型之一;另一种认为是两种各自独立的疾病。1963年美国风湿协会将AS和RS区分开来,将其做为二种病因不同的疾病。至今A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遗传:AS家属的发病率较普通人显著增高,国内徐德义等曾报道一个家族有4例  相似文献   

5.
刘玉琳  刘玉梅  刘玉霞 《河北医药》2011,33(7):1082-1083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发病部位常见于膝关节,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O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年龄增长、过度使用、损伤、肥胖、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刘小玲  穆亚宏  罗改莹 《河北医药》2010,32(17):2402-240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外周关节和肌腱附着点慢性炎症为特征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生与遗传、慢性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对于炎性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趋化和浸润,以及关节炎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立 《安徽医药》2010,14(10):1120-112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病机理复杂,具高度遗传倾向。迄今为止发病机制不明确,既往的研究报道HLA-B27基因与AS的发病强关联,但是HLA-B27阳性的人中只有不足10%发展为AS。大量研究提示除HLA-B27基因外,在非HLA区域同样存在AS的易感基因。近年来在非HLA区域发现了很多新的易感基因,本文就近年来与AS遗传易感性研究方法和非HLA区域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S)病因不明,多发生于15~35岁,多有家族遗传史,骶髂关节是最先发病的部位,因而骶髂关节CT检查对于发现早期AS,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经我院临床诊断为AS的患者5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年龄15~57岁,平均31.4岁,均符合1984年  相似文献   

9.
韩卫红  李国良  王淑霞 《河北医药》2011,33(13):2027-2029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tic,AS)是一种进行性进展疾病,以脂质和纤维成分在大动脉的聚集为特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有多种危险因素,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明确[1,2]。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诸如巨细胞病毒、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等可能参与AS的发生发展及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病。1978年Fabricant[3]用禽类疱疹病毒(marek’s disease her-pesvirus,MDV)在鸡体内成功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而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与MDV同属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l)且具有一定的转化能力,因此国内外学者在HC-MV感染和人AS的关系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并可累及外周关节、肌腱韧带附着点及其他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AS全球范围内的发生率为0.1%~0.9%,我国的发生率约为0.3%,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慢  相似文献   

11.
杨师美 《北方药学》2014,(1):194-195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外周关节的非特异性炎症,可侵蚀滑膜、软骨和骨组织,此时患病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呈进行性破坏,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也尚无治愈的方法,针对AS的病因学说有遗传学说、分子模拟假说、免疫应答基因假说、关节源性致病肽假说、T细胞受体库和超抗原假说等,多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感染、免疫、理化因素有关。本文就2003年至今报道的关于AS针灸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亦逐年上升;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主要通过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表观遗传水平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越来越多研究表明,LncRNA与P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对LncRNA AS Uchl1、AS MAPT、H19、p21、Malat1、Snhg1、HOTAIR、AS PINK等对PD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综述,为P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才迈  江立武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82-198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疾病,以脊柱特别是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部位是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致病情发展,在晚期可带来脊柱强直、关节畸形等严重危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多主张在早期用慢作用药物治疗,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SASP)等。来氟米特(LEF)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我院将其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并与柳氮磺吡啶的治疗效果作了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opudylity AS)是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骼关节,脊柱和脊关节,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  相似文献   

16.
崔鹤仙  李慧娟  刘增辉 《河北医药》2011,33(22):3446-344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HLA-B27相关的慢性炎性疾病。通常早期累及骶髂关节,以后可累及中轴骨骼。外周关节的累及可能是一项重要特征。本病可伴有关节外表现,如急性前葡萄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障碍、肺上叶纤维化、神经系统受累及继发性肾脏淀粉样变性等。AS的原发病理部位在附着点。或肌腱、韧带囊嵌入骨质处。附着点炎所致的改变可解释AS的典型病变:韧带骨赘形成、椎体方形变、椎体终板破坏及足跟腱炎。  相似文献   

17.
张月东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0):725-727
退行性骨关节病(OA)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临床上以膝骨关节炎最常见。随着世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OA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病变以及滑膜改变,最终导致软骨基质降解、软骨细胞死亡和关节结构完整性破坏。OA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增龄、磨损、肥胖以及生化、遗传等因素,这些因素抑制软骨基质蛋白多塘合成,促进蛋白多糖、透明质酸和胶原的降解。另外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免疫因素等都可能与OA的发病有关。细胞外基质(ECM)在OA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日趋受到重视,其中透明质酸(HA)作为ECM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热点,近年来,在其结构、功能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现就HA在关节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OA的治疗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中轴关节,也有外周关节受累和关节外表现。该病病因不明,迄今无根治方法。然而,该病并非不可治疗,通过合理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准确评价患者病情活动度有助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已发现多种生物标志物可能与AS病情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活动度的手段之一,现将目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娜  冉翔 《北方药学》2012,(10):107-10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为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潮湿的环境和感染会诱发强直性脊柱炎。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并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因此对患者进行合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可预防AS的反复发作,减轻疼痛减少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最常见的一种,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早期主要引起骶髂关节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