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58岁,绝经13年,阴道少量流血半个月,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癌不能排除.于2007年5月27日入院,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病理诊断:子宫内膜腺癌(图1A),内膜样型,高分化.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47岁,主因"普查发现子宫肌瘤6~7年,阴道出血1年"于2013年2月1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24天,量多,痛经阳性,无进行性加重。6~7年前妇科普查发现子宫肌瘤,超声提示肌瘤直径1~2 cm,无临床症状,未定期复查。近1年阴道淋漓出血,2012年10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行分段诊刮术,术后病理回报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口服妇康片,8片/次,2次/d,持续至今;期间仍有间断阴道淋漓出血。2013年1月28日北京协和医院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增至7.4 cm×5.8 cm×5.9 cm大,建议手术治疗,于2013年2月1日入我院。合并高血压病5年,17岁初潮,25岁结婚,孕2产2,初次分娩发现双子宫双宫颈。外阴已婚经产型,单阴道,少量暗红色血,双宫颈,左侧宫颈上唇见增生组织,未触及明显双宫体,子宫整体增大如孕12周,表面  相似文献   

3.
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意外发现子宫恶性肿瘤很少见,容易漏诊和救治不及时。本文回顾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及北京天坛普华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从900例因盆腔器官脱垂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中发现的4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例,总结其一般情况、手术情况、随访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发现这4例患者分别为围绝经期阴道出血女性诊刮漏诊子宫内膜癌1例、绝经后无症状女性子宫内膜增厚诊刮漏诊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不能根据现有诊疗规范完全避免的漏诊子宫内膜癌2例。由此可见盆腔器官脱垂治疗过程中根据现有的临床手段及诊断流程不能完全避免漏诊子宫恶性肿瘤,甚至无法通过目前的诊断方法来改善,因此对于盆腔器官脱垂选择保留子宫的手术病人应特别谨慎。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施行腹腔镜下鞘内子宫切除术102例,患者均无生育要求,36~52岁,平均40岁,有盆腔手术史20例,无1例中转开腹.术前患者均常规行全身检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40岁以上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术前分段诊刮,排除子宫恶性病变,术前诊断子宫肌瘤85例,子宫肌腺症4例,顽固性功血13例,子宫大小在孕12~14周以下.  相似文献   

5.
女患,32岁。因阵发性腹痛伴呕吐2天,于1995年6月5日入院。7年前曾有剖腹产史。患者2天前晨起跑步中突感下腹部疼痛,初为阵发性,后渐呈持续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为胃容物,不发热,无阴道流血,但感腹胀。妇科检查在子宫左侧似可扪及一包块,边界不清。疑诊卵巢囊肿蒂扭转  相似文献   

6.
7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收集198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70例,其中低度恶性47例、高度恶性23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结果7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45岁,其中50例(71%)表现不正常阴道出血,46例(66%)子宫增大,17例(24%)为宫颈口或阴道内的赘生物。21例行诊刮术、阳性率为91%,术前诊断26例(37%)。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平均随诊时间56个月,无瘤生存期低度恶性为43个月、高度恶性为15.5个月。结论本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子宫肉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诊断性刮宫可能提高术前诊断率;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手术方式与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贾灵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4(12):I0008-I0008
患者,女,33岁。孕4,顺2,人流2。因反复阴道流血2月余入院。无血尿等其他伴随症状。在当地医院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明显,最高达7962.8IU/L。多次检查子宫附件,B超均无异常发现。遂行子宫诊刮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纤维样组织,部分为增生样宫内膜。住我院妇产科后查HCG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生长于子宫腔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病变和症状,发生于肠道少见。2014年1月我院收治1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合并化脓穿孔患者,经治疗痊愈,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因"排便习惯改变伴便血11 d"于2014年1月15日入院。既往有"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应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42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采用日间手术模式中的过夜模式,即入院当日手术,当晚留院观察,次日出院,观察住院费用,术后疼痛、阴道流血等手术效果。结果 42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顺利完成。2例因腹痛腹胀明显伴有阴道流血多而延长住院时间;1例术后恶心较重而延长住院时间。除3例延迟出院外,39例均在住院24 h内手术并安全离院,住院费用(3685±338)元。1例术后第5天病理回报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再次住院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39例24 h内出院中,除2例失访和1例不典型增生,余36例对日间宫腔镜手术模式疗效满意。结论日间手术模式应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9岁。因绝经6年,阴道少量流血3月,于2004年1月21日入院。该患者结婚多年原发不孕。入院时盆腔B超,CT检查均提示子宫偏大,余无殊。即日行宫腔镜检查,见宫腔后壁有一3mm×3mm增生组织,似菜花样,予以活检,快速病理报告:(子宫后壁)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伴粘液分化。于1月25日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宫颈,阴道,会阴和腹部手术切口。与剖宫产手术相关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较常见的盆腔外内膜异位症,而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并不多见。我院于2006年2月收治1例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报告如下。患者,女,31岁,因“肛旁肿痛伴流血水反复发作4月余”由门诊拟“肛旁肿物”收治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因肛旁肿痛,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肛瘘”,给予手术治疗(切开旷置),切除组织未做病理切片检查。术后切口未愈合,伴少量血性分泌物自切口外溢,月经期切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性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曼月乐)在子宫内膜增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使用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共42例,进行临床资料研究并进行随访。观察主要指标是上环后临床症状(阴道出血量)改善程度,以及带环3个月、6个月以及16个月子宫内膜病理逆转情况。结果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病例共42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患者2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EIN)患者15例。EH患者治疗前均有阴道出血多于月经1倍以上的症状,治疗后症状改善率为81.4%;而AEH/EIN患者治疗前有2例是因不育行诊刮时发现内膜病变,并无阴道出血增多症状,另13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4.6%,与EH患者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中、重度AEH/EIN患者阴道出血多的症状全部得到改善。轻、中、重度AEH/EIN患者在随访3个月时病理逆转比例为50%、33.3%及67%;随访6个月时为75%、100%及67%;随访至16个月时,中、重度AEH/EIN全部病理逆转,而有一例轻度AEH/EIN患者病变持续,无一例病情进展患者。结论曼月乐环能改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阴道出血多的症状,使AEH/EIN患者内膜得到逆转,是除手术及口服药物以外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另一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行腹腔镜手术,1例行腹腔镜+阴式手术。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诊最长2年,完整切除病灶者预后良好,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症状、病灶持续存在。结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痛经、肛门坠痛、性交痛、慢性盆腔痛、腰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必须进行三合诊和阴道超声检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腹腔镜或腹腔镜+阴式的手术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后并发症的宫腔镜诊治价值。方法 2011年8月~2014年3月,因月经过多行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350例次,术后因各种并发症行宫腔镜检查9例,包括异常阴道排液2例,异常阴道流血1例,月经淋漓不尽3例,阴道出血多1例,月经量多1例,腹痛1例。结果 9例宫腔镜检查均发现异常,包括宫腔坏死组织残留2例,单纯宫腔积血1例,子宫瘢痕憩室1例,宫腔积血合并宫腔粘连4例,宫腔粘连合并黏膜下肌瘤1例。6例行诊刮或清宫术,3例宫腔镜术后辅以药物治疗。8例症状消失,1例腹痛者拒绝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够有效诊断和处理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宫腔镜下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其中息肉电切除术88例,子宫内膜息肉钳夹+诊刮术10例,活检钳钳除+诊刮术4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5.5(10-40)min,平均出血量36.5(5-50)ml,平均住院天数3(2-5)d。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无感染、大出血、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周围脏器损伤、过度水化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病例。10例有生育要求者5例已妊娠。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治疗首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相似文献   

16.
患者,61岁.因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3周余于2010年2月入院.胸部X线片:双肺中外带见散在多发类圆形高密度影,双肺门影不大,提示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灶可能性大.盆腔超声检查:子宫前倾位,大小约5.9 cm×3.9 cm×2.4 cm,子宫内膜厚约0.4 cm,前壁见2.2 cm×2.5 cm×2.0 cm低回声团,边界清楚,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注意子宫内膜厚度.盆腔MR:平扫时阴道上段近宫颈部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呈低信号,直径约5.0 cm,边界清楚;子宫前壁肌层可见一圆形结节影,直径约1.8 cm,呈低信号改变;阴道上段及子宫前壁肌层结节未见明显强化;诊断为阴道上段近宫颈部占位,子宫前壁肌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绝经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诊治并经腹腔镜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年龄平均(55.39 ± 5.81)岁,距离绝经时间平均(5.67 ± 5.32)年(95% CI 3.56~7.77)。4例既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史,其中3例行手术治疗。该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就诊主诉包括发现盆腔包块29例,腹痛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1例。结合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超声等检查可诊断。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r-AFs分期:Ⅰ~Ⅱ期11例,Ⅲ~Ⅳ期20例。术后病理证实合并卵巢肿瘤7例(其中卵巢癌3例),合并子宫腺肌症3例,合并子宫肌瘤5例。其中有26例患者得到随访,未见复发者。 结论绝经期卵巢EMs患者的病灶很可能在绝经前已存在,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漏诊;根治性手术是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5 mm微切口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5 mm微切口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患者为52岁女性,因发现宫腔占位入院,诊刮术后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伴不典型增生,行5 mm微切口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结果手术成功完成,手术总时间155 min,术中未增加其他通道,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约50 ml。患者术后1 d即恢复肠蠕动,术后2 d拔除尿管后即恢复排尿功能。脐部切口为Ⅱ/甲愈合,无明显瘢痕。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5 mm微切口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应用于部分条件适合的患者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轻创术后的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或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共237例,其中行子宫内膜轻创术者220例为研究组,未行轻创术者17例为对照组,并根据诊刮后标本病检结果将研究组再分为正常月经期内膜组、分泌反应欠佳组和子宫内膜息肉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差别.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诊刮后标本病检结果虽然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无明显差异,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活产率明显低于月经期内膜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轻创术能显著提高IVF-ET周期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子宫内膜异常的病理学改变是导致活产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例基于5G技术的相隔4000 km的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2岁,牧民,因“不规则阴道出血1年,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入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宫腔镜检查+诊刮病理提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性激素六项提示卵巢功能衰退。因居住偏远,就医困难,患者要求子宫切除手术。术前诊断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卵巢功能衰退。经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会诊,决定施行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网络连接与保障通过公共5G无线网络(中国电信)和5G客户端设备(CPE)连接医生控制台与患者手术平台,然后通过5G核心网将数据从该站传输到目的站。北京电信和皮山电信通过在北京医生控制台上方和皮山县人民医院手术间均安装室分基站(华为)来增强信号质量,保障5G网络信号传输。现场由两地电信人员术中实时监测和保障网络信号,测试信号覆盖率100%,驻留比100%,空口时延20 ms。北京端网络带宽下行177 Mbps,上行101 Mbps,新疆端网络带宽下行282 Mbps,上行145 Mbps。2023年6月21日,由位于北京市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的医师,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