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图像和视频亮度的自动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曝光不足的图像和视频进行亮度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梯度域操作的图像和视频亮度自动调整算法.对于静态图像,算法首先将图像分割为不同的亮度区域;然后分别计算各区域的亮度调整算子;最后通过求解一个梯度约束方程得到结果图像.我们进而将该算法延伸到视频,首先选取若干关键帧并使用上述图像亮度调整算法进行处理;然后对非关键帧进行分割并通过光流算法确定非关键帧上的分割区域与前后关键帧区域的对应关系;最后利用对应关系通过关键帧区域的亮度调整算子以及调整后的亮度指导非关键帧上各区域的亮度调整,并生成结果视频序列.本文算法可以有效处理空间和时间上曝光不足和不均的图像和视频,并能够较好地保持图像、视频的细节纹理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尹丽华  李范鸣  刘士建 《激光与红外》2017,47(11):1438-1445
基于车载的光电系统在采集图像的过程中,载车的随机振动会导致视频序列发生抖动,需要通过稳像技术来消除。为解决传统电子稳像方法中存在帧间跳变、机械性选择参考帧,以及边缘信息丢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的电子稳像方法。首先,自适应地更新参考帧,后续帧与更新的参考帧进行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并通过参数迭代方法求解相对于第1帧的全局运动参数;然后,区分不同的全局运动参数:旋转角度、水平、垂直方向的偏移量,并通过运动滤波从全局运动参数中分离出扫描运动,补偿随机抖动;最后,采用后向映射方式实现运动补偿,并运用图像镶嵌,即利用参考基准帧的信息对校正后图像的边缘信息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稳像后视频序列有很好的视觉稳定效果,且提高了峰值信噪比(PSNR)和帧间变换保真度(ITF)。本文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在不同的视频场景下都可以实现稳像,可以满足稳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道路消失点检测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盲区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消失点检测方法所存在的准确度低、运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载视频图像的道路消失点检测算法。该算法在Harris角点检测基础上优化得分函数检测出图像特征点,减少在跟踪阶段的运算量;通过金字塔光流法和帧差距离对运动特征点进行跟踪,在结束帧上准确获得各特征点的位置;对特征点去除离值点后,通过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聚类算法,得到车载视频图像的道路消失点。最后将算法应用于各种车辆行驶场景进行测试,在较短运行时间内,能准确检测出车载视频图像中道路消失点,证明算法鲁棒性好、运算简单易实现。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子技术》2017,(23):69-72
对于网球运动视频目标丢失点的特征补偿,传统方法有效性不足的缺陷,提出基于帧间差分消除的网球运动视频目标丢失点特征补偿方法。首先构建三维检测目标模型,利用帧间差分消除算法从运动视频图像中提取背景,预测目标运动轨迹,通过希尔伯特变换分析图像前景的轨迹相位差值特性,检测出目标丢失点。通过观察目标丢失点顶点结构,给出目标丢失点补偿措施。实验实测数据表明,所提方法对网球运动视频目标丢失点的分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对丢失点的特征补偿精度更高,并且反应时间有效缩短。  相似文献   

5.
程德强  郭政  郑珍  姜海龙  刘洁 《电视技术》2015,39(15):19-23
为克服矿井车载摄像系统在视频采集过程中的图像抖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IC-Harris角点特征的自适应运动补偿电子稳像算法。首先,提出MIC-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和由粗到精的匹配策略,实现序列中特征点的快速精确提取。然后根据矿井移动车载图像运动特点,构建运动参数估计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实现全局运动矢量的求解。最后,提出自适应相邻帧补偿方法,结合Kalman滤波实现补偿矢量的计算,在滤除高频随机抖动同时保留了车载摄像机低频主动运动,并克服了连续视频序列长时间稳像处理的帧间累积误差问题。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仅融合了MIC运算速度快和Harris准确度高的优点,而且能够实现矿井车载摄像系统的长时间连续稳像处理,具有较好的稳像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鑫  杨棉绒 《电视技术》2015,39(11):41-45
针对传统的三维视频稳定算法计算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兴趣区域内容保护的变形算法.首先,估计每个输入帧特征点的三维信息并确定感兴趣区域;然后,利用基于ROI整帧的图像变形算法和保持显著性的图像变形算法去除输入帧的抖动;最后,利用交叉方法去除ROI边界伪迹.在5个HD视频序列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获得与其他先进算法相同的去抖动性能,且算法执行时间降低了至少14%.  相似文献   

7.
崔少辉  郭晓冉  方丹 《半导体光电》2014,35(2):325-329,339
针对存在动态前景目标的抖动视频序列,提出了一种以块匹配为基础的块差分平方前景目标去除的电子稳像方法。首先,将图像分成大小为16×16的特征块,通过设定阈值筛选出具有足够梯度信息来估计运动矢量的特征块,从而减少参与计算的特征块数量以提高处理速度;然后,采用归一化互相关(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NCC)匹配算法和迭代搜索策略来完成特征块的匹配;最后,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仿射变换模型下的帧间运动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完成运动补偿,实现图像序列的稳定。实验表明,算法成功地去除了视频序列中动态前景目标的干扰,对存在平移及旋转运动的视频序列,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抖动,获得稳定的视频序列。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2017,(7):70-73
定点航拍图像序列不仅包括目标物的运动信息,同时包括外界环境干扰或自身抖动信息。针对航拍图像序列的背景抖动,对前后帧进行Fast特征点检测匹配,并对当前帧进行仿射变换至前帧的参考坐标系中;针对航拍图像序列中的运动目标,采用Kalman滤波来预测运动信息,设置置信度区间减少Meanshift目标检测迭代的次数。仿真表明:结合Fast特征点的背景运动补偿与改进的Meanshift目标跟踪方法,可有效地补偿外界扰动或自身抖动对航拍图像序列的影响,并对目标物进行快速的跟踪。  相似文献   

9.
杨雨辰  毋立芳  简萌  赵博煊  刘旭 《信号处理》2020,36(11):1829-183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手持设备拍摄视频表达自己或社会问题等,这类视频常存在抖动现象,如何消除视频序列中的随机抖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面向视频去抖动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Savitzky-Golay滤波和L1范数优化相结合的视频稳像算法。首先基于帧间配对特征点进行运动估计;然后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进行路径平滑处理,去除运动路径中的高频抖动分量,避免了噪声对后续生成稳定路径的影响;进一步,对平滑后的有效路径信息进行基于优化的L1范数优化算法拟合,得到最终的稳定路径;最后对原始视频图像序列进行运动补偿,生成稳定的图像序列。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稳像效果优于原始L1范数优化算法,算法速度快于目前效果较好的二维稳像算法。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背景参考帧受前景污染严重,以及传输背景参考帧导致的码率突增等问题,针对背景较稳定的监控视频,提出一种以图像块为基本单元的渐进式背景参考帧生成方法。所提方法建立了基于聚类的图像块码本模型,利用基于感知哈希的码元匹配,将视频序列中处于同一位置的图像块进行聚类;利用背景图像区域特性准确检测背景码元;利用码本模型从不同帧中检测出背景图像块生成完整的背景参考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编码效率相比标准HM16.20在亮度分量上提升17.89%,有效提升了背景参考帧生成质量,且时间复杂度满足视频实时性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红外图像的车辆检测,结合梯度方向直方图(HOG)特征与监督保局投影(SLPP),提出单帧图像车辆检测算法。首先,为增强特征描述能力、提高检测性能,在不增加特征维数的情况下,利用图像分割将区域的轮廓信息、灰度信息融入HOG特征中;其次,针对传统HOG特征维度过高,影响车辆检测效率以及准确率的问题,采用SLPP对提取的SHOG特征进行降维;最后,利用极限学习机(ELM)对样本图像的低维特征进行训练得到ELM分类器,实现车辆检测。本文以实拍红外图像作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显示:针对红外图像的车辆检测,本文算法的检测性能较好,与原始HOG特征相比,本文所提SLPP-SHOG特征的特征维数由1764降至30,检测准确率升高16.03%,F1-measure提高了8.79%,检测时间由5.7 ms降至2.6 ms。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微小型飞行器由于机械振动、气流扰动等原因引起的图像高频抖动,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该平台的稳像算法。采用基于生物视觉的匹配方法估计帧间运动矢量,建立了图像参数传递的数学模型;结合微小型飞行器的运动特点,提出了带约束的交互式多模型卡尔曼滤波方法(CIMMKF),针对绝对帧位移曲线和旋转角度滤波,引入硬约束条件减小模型不准确性产生的误差,再通过软约束平滑硬约束带来的局部跳变求得图像合适的校正量。最后,给出了一种新颖的微小型飞行器平台稳像算法性能的评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稳像算法能够适应飞行器多种状态的交替改变,有效减小滤波延迟,去除高频抖动,保留主动运动,使稳定后图像质量满足观察要求,具有图像信息保留程度高、速度快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微小型飞行器实时视频稳定。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图像识别算法对疲劳驾驶检测精度差、准确率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人脸图像特征提取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首先将实时采集到的车辆驾驶员面部图像进行预处理,借助Dlib检测出图像中的人脸区域并进行人脸图像特征点的标注,然后使用基于眼睛纵横比(Eye Aspect Ratio,EAR)的方法进行图像中人眼疲劳特征的识别,基于嘴唇纵横比(Mouth Aspect Ratio,MAR)的方法进行图像中嘴部疲劳特征的识别,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将两种特征融合起来进行疲劳驾驶检测。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特征点,疲劳检测的识别率达84.29%,可以有效地识别出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4.
程全  樊宇  刘玉春  王志良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7):726003-0726003(6)
针对运动车辆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自然场景下车辆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图像差分技术对目标车辆的显著特征进行统计学习,并将学习所得目标局部特征以及图像进行编码,根据以上两个信息实现目标车辆的显著性检测。其次针对车辆运动的复杂性,采用分块投影匹配方法进行全局运动估计和补偿,并利用差分技术进行运动特征检测。然后将目标车辆的显著性特征与运动特征进行融合,从而获得更精确的候选目标区域。最后对候选区域进一步使用视觉显著特征进行目标判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目标判别性能,能较好地解决自然场景下运动车辆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杜恩宇  张宁  李艳荻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8):817008-0817008(8)
针对在全景相机获取到的高交通信息量的复杂场景下传统Canny算子很难实时且鲁棒地提取车道线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abor滤波器的最优方向区间快速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同心圆环近似展开法将全景图像展开成矩形图像,然后对展开图像进行不同相位角的Gabor滤波处理,快速得到使车道线边缘清晰度达到最高的方向区间。在Canny算子检测边缘过程中,只对处于该区间内的边缘点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及进一步处理,实现车道线的快速检测。最后算法在实拍的500帧视频样本上进行测试,识别率优于94.2%。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易受复杂环境影响,可用性强,有效地提高了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实时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尹丽华  李范鸣  刘士建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9):926004-0926004(10)
车载红外全景扫描成像系统具有每列单独成像、360全方位视场覆盖的特点,从而导致传统的电子稳像算法无法直接适用,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分割与融合的全景稳像算法。首先,通过局部列偏移调整方法对图像预补偿。接着,以车头前进方向为基准,对全景图像进行区域分割,即前端、右端、后端、左端区域。然后,根据各区域的成像特点,选择不同的稳像模型进行稳像,其中,运动估计环节采用滑窗策略缩短运算时间,运动补偿环节采用未定义区重构方法弥补边界缺失信息。最后,利用局部区域扩展、渐入渐出加权平均融合方式对重叠区域进行区域拼接、融合,保证全景图像无缝拼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解决了车体行进过程中红外全景扫描系统的稳像问题,稳像关键指标帧间峰值信噪比(PSNR)可以提高14.7%,运行时间可缩短为传统算法的1/10,基本满足了工程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SAR图像中舰船目标稀疏分布、锚框的设计,对现有基于锚框的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的精度和泛化性有较大影响,因此该文提出一种上下文信息融合与分支交互的SAR图像舰船目标无锚框检测方法,命名为CI-Net.考虑到SAR图中舰船尺度的多样性,在特征提取阶段设计上下文融合模块,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融合高低层信息,结合目标上下文信息...  相似文献   

18.
蔡仁昊  程宁  彭志勇  董施泽  安建民  金钢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12):20220253-1-20220253-11
伴随高速飞行器的不断发展,目标检测识别作为精确制导的关键一环,需要更高实时性、高准确性地进行目标定位和识别。当前,针对装甲车辆、车辆阵地等时间敏感目标精确检测识别的需求日益迫切,深度学习算法在特征提取及分类器设计上具备优势。文中以特定复杂背景下的小尺寸红外车辆目标为研究对象,针对样本数据少、平台资源受限、实时性要求高、检测精度高等需求,开展基于红外弱小车辆目标检测识别的轻量化深度学习算法研究。项目基于YOLOv5算法进行轻量化剪裁,减小模型的结构,提高实时性;提出了混合域注意力机制模块EPA,该模块通过不降维的局部跨信道交互策略使算法更快速有效地关注重要通道,抑制无效通道,并将通道注意力机制与空间注意力机制结合,使得算法更关注与目标相关的像素信息。提出了残差密集注意模块(RDAB),该模块由密集残差块与注意力机制EPA构成,通过密集卷积层来提取充分的局部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获取更有效的通道与像素信息,可以使得算法以较小的模型结构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运用设计的网络对数据增广后的小尺寸红外车辆目标数据进行检测识别,并与多种典型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文中提出的JH-YOLOv5-RDAB网络检测识别效果优于其他网络,权重大小仅为6.6 MB,仅为YOLOv5s算法模型权重的一半,但算法检测效果更优,与93.7 MB的YOLOv5l算法的检测效果接近,mAP50达到95.1%。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在红外弱小车辆目标检测上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电力开关柜状态灯及仪表具有布局高密、异位同像的特点,从而对边端图像处理技术中的目标形貌、色度对比等基础特征检测能力以及轻量识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此该文提出一种Ghost-BiFPN-YOLOv5m(GB-YOLOv5m)方法。采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BiFPN)结构,赋予特征层不同权重以传递更多有效特征信息;增加一个检测层尺度,提升网络对于小目标的检测精度,解决状态灯高密布局引起的小目标识别难问题;利用Ghost-Bottleneck结构替换原主干网络的Bottleneck复杂结构,实现模型的轻量化,为在边端部署模型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图像增强技术对有限样本进行状态灯和仪表传递特征的扩充,并通过迁移学习实现算法高速收敛。经10 kV开关柜实测,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柜体状态灯及仪表共16类目标识别准确率高,均值平均精度(mAP)达97.3%,fps为37.533帧;相较于YOLOv5m算法,在模型大小缩小了37.04%的基础上,mAP提升了10.2%,说明所提方法对灯体与表体的检测能力大幅提升,且轻量识别效率提升明显,对于开关柜电力状态的实时核验与数字孪生信息交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偏振光反射信息可直接反演目标本征特性,且在传输过程中具备较强的抗干扰特性,因此偏振成像技术可适用于多种复杂环境中的智能监控、交通监察领域。近年来使用深度学习判读图像检测目标的方法迅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的各个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图像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行人、车辆多目标检测算法YOLOv5s-DOLP。首先,通过实时获取到偏振图像进行偏振信息解析,获取目标偏振度图像。其次,为增强偏振度图像中检测目标与背景存在高对比度的特性,在主干网络中引入通道注意力与空间注意力,提升网络特征进行自适应学习的能力。此外,使用K-means算法对目标位置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加快网络在偏振度图像的学习速度,提升目标检测精度。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结合了偏振成像和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的优势,对于低照度复杂场景中的车辆、行人目标检测效果好、检测速度快,对于道路车辆的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