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通过微乳液膜法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搅拌强度、乳水比、运行时间、油相回用次数等因素对除酚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pan80为表面活性剂、P204为载体的微乳液膜处理含酚废水,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废水含酚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该法不仅传质速率快,除酚效率高,油相可重复使用,而且工艺简单,运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混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了苯丙乳液.结果表明,当m(St):m(MMA):m(BA):m(AA)=9∶26∶61∶4,复合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时能够得到乳液粒径较小,稳定性较好的乳液.将制备的一系列乳液应用于瓦楞纸的抄纸试验,并讨论了苯丙乳液各影响因素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伟 《当代化工》2005,34(6):400-402
蜡乳液作为特种蜡的一个重要类别,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发展潜力巨大.从乳液发展、乳液分类、乳液稳定性等几方面进行了考察,阐述了蜡乳液的应用前景,对蜡乳液的研发工作提出了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铅笔板制造工艺采用烤板法加蜡,利用铅笔板本身的余热,石蜡被熔化并渗入木板中。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铅笔板中石蜡分布不均,铅笔仍会发生活芯或膨胀变形等问题。采用石蜡、C5石油树脂以及氧化蜡等为原料,制备铅笔板乳化蜡,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确定了铅笔板用乳化蜡微乳液的配方,考察了乳化条件对制备微乳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石蜡、C5石油树脂、氧化蜡的质量比为1∶0.6∶0.4,乳化时间为30min,乳化温度为90~95℃,搅拌速度为1100r/min时可制得性能稳定的铅笔板专用防护蜡乳液。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非石棉纤维的种类,介绍了无石棉垫片材料的制备工艺,同时阐述了无石棉胶乳抄取工艺的现状,对无石棉胶乳抄取板的性能表征做了描述,同时提出了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涂料》2017,(1):73-75
乳液粒径及分布是表征聚合物乳液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过程中,探究阴离子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取种量、聚合物T_g对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增加釜底乳化剂的用量,可以有效减小乳液粒径;取种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改变乳液粒径;而聚合物T_g值对粒径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乳液及技术已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和工程的重要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五种类型的有机硅乳液:聚硅氧烷乳液、硅微乳、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共混乳液、共聚乳液及复合乳液。阐述了各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对各种乳液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有机硅乳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混合环氧树脂,采用外乳化工艺制备出快干型水性环氧乳液.使用快干型乳液制备适合湿碰湿施工工艺的双组分水性快干环氧防锈底漆,喷板测试漆膜的相关性能,并探讨了不同颜基比、不同种类固化剂对最终漆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性乳液—聚氨酯系粘合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兰萍 《粘接》1989,10(4):21-24
水性乳液——聚氨酯系粘合剂为单组份反应型热固性体系,是木材工业用理想粘合剂,特别适用于复合层压板制造、木质装饰膜的复合和颗粒板压制。本文介绍了聚乙烯醇水溶液——聚氨酯系粘合剂和聚乙烯醇水性乳液——聚氨酯系粘合剂的组成、配方举例、贮存稳定性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种新型的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确定了稳定的CTAB/正丁醇/正己烷/水四元反相微乳液体系,研究了影响微乳液法制取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最佳pH值和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x-射线衍射仪、TEM、SEM和IR对羟基磷灰石颗粒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分散均匀,呈球形,粒度为30m左右,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改变HAP的分散性和粒度大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制取阳荷性天然胶乳的稳定剂,直接把天然胶乳与这种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混合,制取阳荷性天然胶乳,拓宽了天然胶乳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低蛋白天然胶乳的发展、制备方法、热降解性能和应用,并对低蛋白胶乳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和低蛋白硫化胶乳胶膜的力学性能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以自制丙烯酸胶乳为高分子附聚剂,以粒径300nm聚丁二烯胶乳(PBL-0700)为起始胶乳,采用高分子附聚法制备了500~600nm超大粒径聚丁二烯胶乳(目标胶乳),考察了附聚剂加入量、放置时间、后稳定剂的加入、附聚温度等因素对目标胶乳粒径的影响,确定了高分子附聚法超大粒径聚丁二烯胶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介绍天然胶乳手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天然胶乳检查手套、外科手套、织物浸渍防护手套、家用手套、工业手套的用途、规格、特点和表面形式,指出因天然胶乳手套存在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的不足,促进了合成胶乳手套和人造胶乳手套的发展。丁腈胶乳检查手套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成为天然胶乳检查手套的主要竞争者;低蛋白无粉天然胶乳外科手套、氯丁胶乳外科手套和聚异戊二烯胶乳外科手套成为对天然胶乳过敏症医护人员的选择;在非医疗领域,合成胶乳手套和人造胶乳手套适用于特殊领域的防护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N41丁腈橡胶乳液时,考察了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测定了乳液的粒径、黏度、表面张力和机械稳定性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化率的升高,乳液的粒径、黏度和表面张力逐渐升高,机械稳定性逐渐降低;当转化率为80%时,乳液的各项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高强  沈慧芳 《精细化工》2012,29(2):182-18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眯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引入亲水性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功能性单体丙烯酰胺(AM)〔m(DMC)∶m(AM)=1∶1〕来制备用于可再分散乳胶粉的阳离子苯丙乳液。探讨了聚合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种子单体用量、阳离子单体用量等对乳液及可再分散乳胶粉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为:聚合反应温度为(80±2)℃、DMC添加量为2%(以主要聚合单体质量计,下同)、CTAB用量为2%(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AIBA用量为0.53%(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种子单体用量为10.0%(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在该工艺条件下,合成的阳离子苯丙乳液粒径大小和分布适中、性能稳定,由其所制得的可再分散乳胶粉含水率低、平均粒径小、再分散性优良。  相似文献   

17.
Agglomerating agents were synthesized in a latex form utilizing a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to get high solid content NBR latex without exhibiting excessively high viscosity and unstability in the concentration process. An agglomerating agent synthesized with ethylacrylate in the core part and methacrylamide as the hydrophilic monomer in the shell effectively increased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NBR base latex when it was mixed with the NBR latex and settled for about 2 h. The NBR latex, treated with the proper amount of an agglomerating agent, could be concentrated up to 60.5 wt % solid, while an untreated NBR latex could only be concentrated to 45.0 wt % solid due to the viscosity buildup.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4: 276–282, 2002; DOI 10.1002/app.10325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讨论了影响乳胶漆外观品质的因素,从颜填料细度、乳液、乳胶漆助剂和生产工艺四个方面分析了它们对乳胶漆外观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乳胶漆外观品质的控制方法,只有搭配好乳胶漆配方中乳液、颜填料、助剂等诸要素和使用正确的生产工艺,才能生产出好的外观品质的乳胶漆,这对于乳胶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品质控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用过硫酸铵水溶液改性炭黑,制备亲水性炭黑悬浮液。采用乳液共混法,将制备的改性炭黑水溶液直接加入天然胶乳。结果表明:改性后炭黑表面亲水性含氧基团增多,粒径减小;与传统干法混炼炭黑,天然橡胶胶料相比,乳液共混改性炭黑/天然胶乳复合材料炭黑分散粒径小且分散均匀,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核壳型乳胶粒子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常用的表征手段,详细说明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核壳型乳胶粒子结构的两种情况,即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普通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免染色法和选择性染色法),并给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适合表征所有类型的核壳型乳胶粒子,免染色法只适合表征乳胶粒内各组分对电子束散射能力差别较大的体系,选择性染色法适合于染色试剂能够使乳胶粒子的某一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相关的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研究体系的具体情况和表征手段的条件,选择用哪种方法来表征乳胶粒子的核壳结构.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者准确地证明乳胶粒子是否确实具有核壳结构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