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在某小学流行的原因和防控措施.方法 对该流行性腮腺炎小学的基本情况、流行强度、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结果 该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总发病率为2.42%(29/1 200),男女生之比为1.2:1;接种腮腺炎疫苗和未接种腮腺炎疫苗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1,P<O.01).结论 人口聚集的学校易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要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及时隔离患者,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易感者,以减少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腮腺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茂冬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28-129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在某小学流行的原因和防控措施。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总发病率为2.42%,男女生比为1.2∶1.0,接种腮腺炎疫苗和未接种腮腺炎疫苗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1,P〈0.01)。结论:人口聚集的学校易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要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及时隔离患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者,以减少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部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疫情发病特点为起病急,潜伏期短,临床症状相似,病例集中发生在1个连队,罹患率为0.5%。经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确定本次部队人群发病是一起由随军家属感染发病传入而引起的暴发疫情,建议家属和官兵在随军或入伍时,接种腮腺炎疫苗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某中学一起水痘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以后更好地处置水痘爆发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0月—12月40例水痘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在40例中,罹患率5.7%(40/707),患者年龄介于14~15岁。有水痘免疫接种史的27例,占67.5%,水痘疫苗接种组与未接种组间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31,P<0.05)。结论:提高学校晨检质量,及时发现并隔离水痘病例,相对隔离发病班级,加强消毒及健康教育,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发病学生返校须有医院开具的证明,这些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征,总结其预防措施,为更好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点19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春冬季发病较多,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临床症状多为腮腺肿痛、发热和头痛等。结论对易感人群接种腮腺炎疫苗、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及健康教育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措施,有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6.
2008年鄂伦春旗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鄂伦春旗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总结流行性腮腺炎控制经验。方法对鄂伦春旗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监测系统数据和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18.8/10万,为近年来较高水平。本地人口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10~15岁学生为主,占82.6%(19/23),流动人口中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1.4%(10/14),未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每年对人群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加强流行性腮腺炎主动监测、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工作,是今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边远山区天峨县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5-2011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及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的接种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该县过去的7年中共发现流行性腮腺炎420例,年均人群发病率为37.5/10万,超过国家22.8/10万的年均人群发病率水平。②该县全年均有腮腺炎病例出现,高峰期在4~6月份,占全年病例数40.5%;小学生入学前后三年即4~10岁儿童人群发病率占总数的67.6%;男女之比为1.76∶1。③2005-2007年该县未进行人群MMR接种,而2008-2011年MMR接种率为0.3%~2.1%,远低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结论该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而MMR接种率低,需进一步加强儿童MMR接种及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李宏  吴宏翔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230-2231
目的:了解腮腺炎爆发疫情的原因和传播特征,为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起发生在学校的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采取免费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加强免疫接种、疫情监测和卫生监管,发生疫情时争取当地政府重视,采取以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赵庆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83-684
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分析,为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在校274名学生中,发病58例,罹患率20.3%,其中男生29例,女生29例,最大年龄12岁,最小年龄6岁,病例主要集中在7岁组27例,占47.37%。结论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及季节性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赵庆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97-698
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分析,为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在校274名学生中,发病58例,罹患率20.3%,其中男生29例,女生29例,最大年龄12岁,最小年龄6岁,病例主要集中在7岁组27例,占47.37%。结论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及季节性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地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原因和流行趋势,为当地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该地区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疫情数据,对该地区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地区2011年中有三所小学暴发流行性腮腺炎,共涉及107名学生。患者多集中在低年级,一年级尤其明显,共37例,占总发病人数的34.58%。结论该地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危害的认识程度很低,调查的三所小学中只有极少数学生接种了腮腺炎疫苗。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学校和青少年儿童关于流行性腮腺炎危害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管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3.0软件对管城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网络直报病例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管城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5.66/10万。每年的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15岁,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结论小学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小学和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管理的力度,在中小学及托幼机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西双版纳2015-2019年共报告2 452例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1.87/10万;男、女性报告发病率比为1.16:1.00;夏冬季为高发季节;0~1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154.39/10万);总病例的64.23%为学生,7次暴发疫情均发生于学校。2015-2019年共接种136 433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其中104 133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其余为腮腺炎疫苗。结论 2015-2019年西双版纳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建议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做好学校晨检工作,加强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和流行性腮腺炎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4.
2008-2011年呈贡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呈贡区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呈贡区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71例,年均发病率为88.82/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年的5月、11月至次年的1月为发病高峰月:发病年龄高峰出现在5-9岁组,年龄〈15岁组共报告发病754例,占86.57%;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共报告785例,占90.13%。结论儿童、青少年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在高发季节,应针对该群体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 对暴发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首例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11年4月20日至7月12日,男女性别比例为1.14:1,最小4岁,最大40岁,5~10岁病例占71.11%;病例分布在紧密相连的两个自然村;患者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和相关治疗后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南华县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动态,遏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法,对南华县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南华县共登记流行性腮腺炎143例,占法定传染病的12%。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城乡之比0.43:1,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时有多发、爆发的倾向。在143余例病例中有发热113余例,腮腺肿大116余例,颌下腺肿大39例,并发症有67例,其中前3位为脑炎37例(55.22%),脑膜炎13例(19.40%),胰腺炎炎10例(14.9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率为2:1,以16岁以下人群发病为主,占该病的96.09%,78.34%的病例集中在6-12岁的年龄组,62.47%的患者是小学生。结论 6-12岁的儿童,尤其是农村此年龄段的儿童是实施腮腺炎疫苗或联合疫苗免疫接种控制该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7至2009年周口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8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0/10万,3年发病率依次为:10.45/10万、19.78/10万、17.76/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流行特征为3~7月为发病高峰,占总数的57.22%;3~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67.92%;发病以学生(占68.46%)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15.86%)和幼托儿童(10.60%)。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仍为学龄儿童,应加强对3~9岁儿童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某市2007年1~4月份流行性腮腺炎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某市2007年1~4月份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87/10万.其发病特点是:该段时间均有发病,无性别差异,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和儿童.结论:加强监测和主动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重要手段,针对商危人群、偏远地区及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庆东  钟澈  李淑玲  郑文涛  黄鸣涛  香晓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655-1656,F0003,F0004
目的对东莞市横沥镇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判定高危人群,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至2013年东莞市横沥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至2013年该镇共报告流腮病例31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56/10万,发病率在年份间的波动呈现双峰的特征;全年发病高峰为4—7月;男女性别比为2.05:1,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发病人群主要是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流动人口发病率显著高于户籍人口。结论应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管理,进一步落实人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起小学甲型流行性感冒暴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汉菊  魏金溪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72-1474
目的:探讨学校流感暴发原因,为今后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贵州省镇远县大地乡小学流感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结果:这起暴发主要是通过学生密切接触所致.该校学生共发病69例,罹患率为19.33%.首发病例是5月26日发病,随后病例数逐渐增多,以5月31日~6月4日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4.06%.78.26%的病例为8~12岁学生.住校生流感罹患率明显高于非住校生(P<0.01).结论:要有效预防和控制流感暴发流行,首先要改善学生学习和居住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管理和疾病监测工作,严格执行晨检和因病缺课追踪制度,积极推行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