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ney injury,AKI)患者肾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改善肿瘤相关AKI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 年1月至2019 年 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AKI的住院患者 145 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计算 AKI(AK 在肿瘤确诊之后或同时确诊)的发生率,采用 Lngitic 回归模型分析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 AKI 患者肾功能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KI的发生率为1.86%(145/7 856),AKI的病因分布中,肾前性70例(48.28%)、肾性32 例(22.07%)、肾后性I17例(I1.72%)、多病因26 例(17.93%);AK1-1 期84 例(57.93%)、AKI-2 期33 例(22.76%)、AKI-3 期 28 例(19.31%);AK患者28d肾脏预后情况∶有30例(20.69%)完全缓解,26例(7.93%)部分缓解,89例(61.38%)未缓解。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后,AK 分期、少尿、合并多器官衰竭与患者肾脏预后相关,具体表现为∶以 AKI-1 期作为参照,AK-3 期患者肾脏未缓解的风险比 OR为12.884(1.448~102.128),少尿患者肾脏未缓解的风险比OR为6.290(1.789~21.547),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肾脏未缓解的风险比 OR为4.614(1.298~15.897)。结论∶ AK1是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以肾前性 AK 常见,AKI分期晚、少尿以及合并多器官衰竭是 AKI 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 AKI 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病案管理系统筛选 2011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全部患者,对恶性肿瘤相关 AKI 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 型分析影响恶性肿瘤相关 AKI 患者短期预后(住院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恶性肿瘤相关 AKI 的发生率 为 4.26%(679/15 937)、患病率为 0.45%(679/151 632)、住院病死率为 22.68%(154/679)。与前 5 年相比,近 5 年男性患者构成比例明显更高;实体肿瘤患者多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近 5 年实体肿瘤患者构成比增加明显;近 5 年恶性肿瘤相关 AKI 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增加,血液净化治疗的比例明显降低,恶性肿瘤相关 AKI 的患病率持续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转移性实体肿瘤(OR: 8.501,95% CI: 1.493 ~ 38.251,P < 0.001)、多病因所致 AKI(OR: 3.252,95% CI: 1.678 ~ 10.541,P < 0.001)及多器官衰竭(OR: 19.578,95% CI: 3.578 ~ 174.211,P < 0.001)是恶性肿瘤相关 AKI 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 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转移性实体肿瘤、多病因所致 AKI 及多器官衰竭是恶性肿瘤相关 AKI 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原发非Wilms瘤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肿瘤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2例儿童肾脏原发非Wilms瘤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22例儿童肾脏原发非Wilms瘤恶性肿瘤,男性12例,女性10例,中位发病年龄42.5月(4月~173月),肾透明细胞肉瘤10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5例,肾细胞癌4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尤文肉瘤1例,临床表现以肉眼血尿和体格检查发现腹部包块最常见,临床分期:I期2例,II期3例,III期11例,IV期6例,21例患者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随访时间23月(4~80月),2年和5年OS分别为81.3%和69.7%,临床分期IV期OS 和EFS较临床分期I+II+III期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肾脏原发非Wilms瘤恶性肿瘤临床罕见,不同类型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及分子诊断,临床分期IV期与预后不良相关,早期发现、早期多学科联合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肿瘤患者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病及预后情况,寻找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深入认识肿瘤患者CIN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改善肾脏及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院病案信息系统筛选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住院肿瘤患者,选择病史资料完整的CIN患者组成研究队列,回顾性分析CIN的发病率、病因及分布特点、患者及肾脏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IN患者预后和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住院肿瘤患者12 04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IN患者36例,发病率为0.299%。36例CIN患者中有9例自动出院,7例患者死亡,存活的有20例;15例CIN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有16例肾功能不恢复。经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分期影响CIN患者预后,分期越高死亡率越高,且合并低血压者死亡风险更大。经卡方检验提示年龄、AKI分期以及低血压均与CIN患者肾脏预后有统计学意义,但经多因素校正后仅AKI分期与CIN患者肾脏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提示相同结论。结论:CIN在住院肿瘤患者中具有一定发生率,病死率较高。CIN可导致患者预后变差及肾脏功能损伤。CIN患者的AKI分期及低血压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而AKI分期是肾脏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AKI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初诊的MM患者107例,AKI组39例(36.45%),非AKI组68例(63.55%);AKI组在年龄≥60岁比例、糖尿病史比例、利尿剂使用比例、传统化疗药物使用比例、血β2微球蛋白和尿轻链水平均高于非AKI组,而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轻链水平升高(OR=1.189,95%CI:1.061~1.333,P=0.003)、年龄增长(OR=1.072,95%CI:1.020~1.126,P=0.006)、 eGFR减低(OR=0.965,95%CI:0.944~0.988,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24例食管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12例)、非AKI组(112例).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合并症、围手术期指标等.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AK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KI组合并高血压、合并T2DM、术后肾外器官...  相似文献   

7.
田乐  于雷 《中国肿瘤》2020,29(6):476-480
摘 要:[目的] 分析胃腺癌合并急性非手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特征,分析化疗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2018年收治的胃腺癌合并急性非手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信息,专人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库建立和分析,生存分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82例患者,中位年龄59岁(29~86岁),男女比例2.15∶1。淋巴结转移70例(85.4%),Ⅲ~Ⅳ期71例(86.6%)。初次诊断胃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48例(58.5%),化疗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9例(35.4%)。出血后接受手术切除31例(37.8%)。82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 survival,OS)12.0个月,化疗中出血OS差于非化疗中出血者,3年OS率分别为3%和21%(P=0.039)。年龄≤40岁患者生存差于>40岁者,中位OS分别为6.5个月和12.0个月(P=0.034)。出血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明显优于未行手术者,根治术、姑息术和未手术患者的3年OS分别为50%、9%和2%(P<0.001)。化疗中出血和出血后未接受手术切除是影响胃癌合并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化疗中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胃癌患者预后差,化疗中应积极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合并急性非手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胃癌,如果为潜在可根治性切除病变,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血液系统双原发恶性肿瘤(DPMN)的认识。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3例血液系统DPMN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文献讨论。结果2例为血液系统异时性双原发恶性肿瘤(MDPMN),分别为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在第二恶性肿瘤明确诊断后,经标准方案化疗后均未缓解后死亡,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另1例为血液系统同时性双原发恶性肿瘤(SDPMN),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骨髓增殖性肿瘤,经6个周期化疗后至今完全缓解。结论对血液系统DPMN患者进行长期、规律的随访,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状况。方法选择42例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双侧肾手术治疗者29例,单侧手术治疗者8例,未进行手术治疗者5例,采用WHOQOL-100量表做为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的标准。结果患者3年生存率为83.3%,双侧肾手术治疗与未行双侧肾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和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手术方式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行双侧肾脏手术者WHOQOL-100量表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未行双侧肾手术治疗者(P<0.05)。结论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的治疗应以双侧保留肾单位的肾切除术为主,手术方式及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肿瘤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化疗科住院的所有肿瘤患者及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析高尿酸血症肿瘤患者的肿瘤类型、TNM分期及转移部位。结果3 116例肿瘤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88例(603%),男性患病率为881%(147/1 669),明显高于女性的患病率283%(41/1 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比例最高的是依次是声带癌、上颚癌、下咽癌和膀胱癌(3333%)、肝癌(1471%)、卵巢癌(1092%)。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非常低的是宫颈癌(175%)、胰腺癌(182%)、乳腺癌(251%)和子宫内膜癌癌(357%)。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肿瘤患者TNM分期以Ⅳ期患者最多(124例,659%),Ⅰ期、Ⅱ期、Ⅱ期患者分别为15例、24例和25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食管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率最高(643%),肺癌发生骨转移率最高(273%)及脑转移率最高(182%),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率最高(439%),妇科肿瘤发生腹盆腔转移率最高(500%),乳腺癌发生肺转移率最高(333%)。结论不同肿瘤类型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卵巢癌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比例高于乳腺癌患者。高尿酸血症更多见于男性肿瘤患者及晚期肿瘤患者,可能与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MUC1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MUC1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临床意义及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55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中MUC1基因的mRNA表达。其中多发性骨髓瘤(MM)10例、白血病21例、淋巴瘤24例,对照组外周血和骨髓各10例。结果 10例MM患者MUC1mRNA阳性表达率8/10(80 %)和1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阳性表达率7/12(58.3 %)均高于对照组1/10(10 %)(P<0.05)。24例淋巴瘤患者阳性表达率13/24(54.1 %),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阳性表达率11/21(52.4 %),霍奇金淋巴瘤(HD)阳性表达率2/3(66.7 %),均高于对照组0/10(0)(P<0.05)。MUC1高表达与AML患者的髓外浸润呈正相关,与淋巴瘤患者的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MUC1mRNA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为MUC1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从mRNA水平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IA方案诱导治疗不同预后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初治AML患者应用IA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预后良好组12例,完全缓解(CR)率83.3 %(10/12),部分缓解(PR)率16.7 %(2/12),总有效(OR)率100 %(12/12);预后中等组26例,CR率73.1 %(19/26),PR率19.2 %(5/26),OR率92.3 %(24/26);预后不良组22例,CR率59.1 %(13/22),PR率13.6 %(3/22),OR率72.7 %(15/22);三组患者O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随访2年,预后良好组无复发生存(RFS)率100.0 %,预后中等组53.8 %,预后不良组45.5 %,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未见严重的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预后良好组AML使用IA方案诱导化疗OR率和2年RFS率高,可作为首选方案,而预后中等、不良组RFS率较低,应尽早考虑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a,GTN)合并肾上腺转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收集2006 年1月至2018年 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 GTN 合并肾上腺转移患者9例,并对其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合并有肺转移。除肺转移外,1个部位转移 1例,2 个部位转移2 例,3 个部位转移6例。9 例患者人院后均接受了多药联合化疗,包括 FAV、FAEV、EMA/CO、EMMEP等.4 例脑转移患者同时接受甲氨蝶呤鞘内注射化疗。4 例患者接受化疗的同时接受手术治疗,包括肺切除3例次,肾上腺切除2 例次,子宫切除 2 例次。6 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完全缓解,1 例部分缓解,2 例疾病进展。结论∶GTN 合并肾上腺转移罕见。由于肾上腺转移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肝、脑等多器官转移,通常预后较差。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部分患者经过化疗后可达到治愈。对于耐药患者,手术切除耐药病灶可明显改善预后。对于难治性 GTN 患者也可考虑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合并真菌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因素,建立基于列线图的评价体系,为临床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合并真菌血症的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次从血液中分离出真菌后30天内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利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及Stepwise算法筛选,明确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列线图并进行评价。  结果  在纳入病例中30天粗病死率为38.4 %,主要感染菌种为白色念珠菌54例(48.2%),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6例(23.2%)、热带念珠菌13例(11.6%)、近平滑念珠菌12例(10.7%)等非白色念珠菌;肾功能障碍(OR=6.818,95%CI:2.244~23.310)、ICU入住>5天(OR=8.737,95%CI:2.918~28.543),肿瘤远处转移(OR=6.384,95%CI:2.067~21.647)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列线图,其C指数(C-index)为0.89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98(95%CI:0.839~0.957),当临界值(cutoff value)为28.7分时,其假阳性率为21.7%,敏感度为88.4%。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列线图,能够较好地预测合并真菌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植物血凝素(PHA)、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和rhIL-2共同诱导的PHA-CD3AK(PHA-CD3McAb actinated killer cell)细胞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及其对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选取陕西省友谊医院肿瘤生物诊疗科 53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宫颈癌9例,肺癌6例,肾癌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肝癌5例,胃癌7例,食道癌5例,恶性黑素瘤5例,直肠癌5例),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PHA、anti-CD3McAb、rhIL-2体外诱导制备自体 PHA-CD3AK细胞。质量控制检测细胞数量和活细胞比例、细胞毒活性、内毒素和感染源,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将检测合格的自体PHA-CD3AK细胞静脉回输至患者体内,每 2 d 回输 1 次,每疗程6 次,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 制备的 PHA-CD3AK细胞符合预期免疫活性细胞质控的各项要求。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 细胞和 CD16+56+细胞(NK 细胞)比例分别为(49.36 ± 9.21)%、(34.85 ± 4.35)%、(29.20± 5.12)%和(21.15± 6.50)%,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 P<0.05)。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全身症状明显改善(43/53),其中完全缓解 6 例、部分缓解14 例、微效10 例、稳定14 例、进展9例,总有效率达566%,临床受益率达83.0%。所有患者治疗后相关化验指标均未出现异常变化,也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毒性反应。 结论: PHA-CD3AK细胞制剂质量控制指标切实可行,其对恶性肿瘤的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庄晶  杜恒  陆晨 《现代肿瘤医学》2020,(6):1015-1019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MM合并AKI患者68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硼替佐米、马法兰和泼尼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VVH联合H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损伤及其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8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N、SCr、β2-MG及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M 蛋白水平和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VH联合HP能够提高MM合并AKI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肾功能损伤,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6202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按照是否并发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在T2DM之后或同时确诊)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2DM并发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部位依次为:消化系统210例(44.87%)、呼吸系统112例(23.93%)、女性生殖系统75(16.03%)、泌尿男性生殖系统19例(4.06%)、血液系统16例(3.42%)、内分泌系统14例(2.99%)、其他22例(4.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968)、高龄(OR=3.039)、糖尿病病程长(OR=4.383)、合并心血管疾病(OR=5.229)、胰岛素治疗(OR=2.492)是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较高,以消化道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男性、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治疗是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恶性肿瘤形成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胰岛素抵抗程度在抗癌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程度与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27例,食管癌21例,肺癌17例,结肠癌11例,胃癌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1)恶性肿瘤患者IRI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2)不同部位恶性肿瘤IRI值相同;(3)晚期较早期IRI值高;(4)在手术切除后IRI值下降;(5)疗效差,复发转移者,IRI值高;(6)IRI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其OR值为2.9。结论:胰岛素抵抗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恶性肿瘤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肿瘤分期,治疗疗效,有无复发转移有关,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诊断,判断抗癌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雪飞  黄伶  李勇  黄挺 《肿瘤学杂志》2008,14(4):305-306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凝集定性试验检测了8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及35例健康受试者血浆DD水平(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DD阳性率为44.44%,显著高于对照组(x^2=22.56,P〈0.05);且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阳性率为22.5%,明显低于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患者(65.85%,x^2=15.41,P〈0.05);化疗后DD阳性率为59.26%,高于化疗前(44.44%),但两者无差异(x^2=3.56,P〉0.05);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CR+PR)血浆DD阳性率(35.48%)明显低于化疗未缓解者(SD+PD)(74%,x^2=11.76,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作为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疗效判定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合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的诊断、机制、治疗、临床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为局限期SCLC 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SIADH(血钠水平低于130 mmol/L)患者31例为观察组,血钠水平正常者3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经化疗后,其中21例血钠水平恢复正常,10例血钠水平未恢复正常,对患者的ADH水平、血钠水平和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低钠程度采用不同方法纠正低钠血症,同时进行原发病治疗。结果 化疗前观察组ADH水平[(15±1.5)pg/ml]与对照组[(1±0.5)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期与ADH值(×1)呈负相关(r=-0.610,P<0.01)。血钠水平恢复正常与未恢复正常患者化疗后ADH水平[(0.8±0.5)pg/ml、(9±1.2)pg/ml]及化疗有效率(89 %、30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5,χ2=7.35,均P<0.05)。结论 局限期SCLC患者常合并SIADH,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通过化疗低钠血症可缓解,ADH水平与疗效相关。化疗后血钠和血ADH水平的变化与化疗缓解率相关,并可作为疾病进展、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