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基于BIM技术在桥梁设计中应用,其首要问题就是选取一款能够满足桥梁骨架线平滑程度和局部构件精度的三维建模软件.因为CATIA软件自身拥有强大的曲线、曲面和空间结构设计能力,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用于桥梁设计阶段的三维建模.依据相应桥梁工程项目中特定要求选取法国达索公司的CATIA软件作为BIM技术的操作平台,以蝴蝶型拱桥的基本组成部分:基础、拱肋、桥面系、拉索以及支座构建桥梁三维模型的骨架,结合桥梁局部参数化的构件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同时,根据三维模型的数字化、信息化和可模拟化等特点,对桥梁工程项目在其施工阶段进行分析与指导.从而提高桥梁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和桥梁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虚拟仿真技术在大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编程语言创建集成操作系统平台,将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像动画等进行有机结合,引入到钢结构桥梁工程中.深入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型复杂钢结构桥梁整个施工过程的应用,建立了具有操作性强、人机交互便利、操作界面友善的平台,为我国大型钢结构桥梁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对先进施工技术手段进行虚拟仿真和预演,提供桥梁从设计、制作、安装全过程的动态可视化虚拟现实模型和工程动画,指导工程施工和方案优化,大大降低了施工新技术推广的应用风险和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3.
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是结构动力计算和抗震分析的基础,也是桥梁健康状况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建立了312国道上的一座公跨铁立交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桥梁的动力特性,同时通过环境振动测试获得了桥梁的实测动力特性,然后在灵敏度分析和优化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一组设计参数,对桥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桥梁的动力特性,可用于检测桥梁在复杂外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能更好地为后期的损伤识别和健康评估服务.  相似文献   

4.
BIM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钢结构在BIM中的应用也早已被引入多年.本文通过BIM相关软件Tekla对钢框架结构的建模,参数计算,施工图输出,实体模型的建立,对钢结构在BIM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及实际模型制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桥梁建设的深入发展、桥梁设计施工运维的一体化和运营管理的精细化发展趋势,对数据存储、计算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云计算技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从基于云计算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桥梁大数据处理和物联网技术以及基于云计算的桥梁 BIM 和协同设计等方面对近年来桥梁工程中的云计算应用进行了总结,对桥梁云计算可能的研究及应用的重点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摘 要: BIM 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但用于钢桁架桥梁时缺乏统一的设计交付标准, 不利于项目的参建人员在交付模型上的统一和信息的共享。以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为工程背景, 通过对相关工程行业信息模型交付标准的研究, 结合重庆市山地城市公轨两用桥项目的特点, 对钢桁架桥梁模型的元素及深度进行项目级定制, 初步编制了钢桁架桥梁的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包含模型拆分原则、 交付内容、交付深度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BIM技术为基础,全面阐述了BIM协同设计在当前机电工程项目中的运用理念.通过Revit在建筑模型构建中的运用以及Navisworks在管线综合设计中的运用,将复杂的二维平面图转化为直观的三维空间图,避免了因管道碰撞而引起的二次设计,缩短了设计和施工时间,反映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设计、施工、运维阶段中具有降低项目总投资成本、提高收益率等潜在价值.最后对BIM后期的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变电站的施工管理水平,引入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以某典型的220 kV变电站施工为实例,运用Revit软件建立变电站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4D仿真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BIM技术在变电站施工中的实施路径和框架.考虑到变电站主要设备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所建立的BIM变电站模型对变电站噪声的影响,并对变电站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优化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传统钢结构工作流程常常会造成信息的缺失,在项目各个阶段造成高成本返工,降低效率.BIM技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中心文件的形式共享应用各阶段模型信息,使流程各阶段紧密结合、信息互通,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对BIM技术理解的基础上,开发了钢结构三维设计软件SteelGate,通过构建面向对象的参数化族数据库,建立以设计模型、分析模型、制作模型为一体的钢闸门设计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建筑业界的广泛认可,其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建设项目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合同管理,BIM的运用为项目合同管理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对BIM技术特点及应用BIM所能带来的益处分析,结合项目合同管理内容、方式,探索BIM技术在项目合同管理中的应用及需解决的问题,为BIM技术在项目合同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筑信息模型(BIM)被视作CAD之后工程设计的第二次革命,是推进整个土木工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但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尚不多见,相关研究和应用仍有待加强。为此,从三方面:1)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和应用指南;2)基础研究和软件开发;3)工程应用,对2020年桥梁工程BIM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为桥梁工程BIM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精馏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际工业生产装置为对象,研究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精馏过程模拟问题.建立过程非平衡级模型,引入分离效率函数,对模型进行求解.模拟结果与工业生产数据吻合良好,成功地解决了复杂反应精馏过程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完整实用的仿真软件.软件对碳酸二甲酯的反应精馏塔的工艺设计、操作过程分析和参数调优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GQM下凹式立交桥区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CAD文件数据为基础,应用InfoWorks ICM建模软件,模拟GQM下凹式立交桥排水系统。通过基础数据整理、一维管网模型、二维地面模型的建立以及旱天、雨天模型校核,建立GQM桥区InfoWorks ICM内涝模型,为其他下凹式立交桥数学建模提供参考。通过模型结果的分析以及桥区现况的勘察可知下凹式立交桥的积水原因主要有桥区雨水口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管道、泵站设计标准偏低等,为规划改造下凹式立交桥区排水系统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BIM管线碰撞技术尚不能根据碰撞位置给出管线的优化方案问题,利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IFAHP)建立了一种BIM管线碰撞优化模型。首先,依据建筑管线施工规范,从施工成本、施工难度、施工安全性和施工美观度四个方面建立了管线碰撞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碰撞点位置状况,依据IFAHP构造出不同的直觉模糊判断矩阵,建立相应的直觉模糊决策模型,进而给出不同管线碰撞点的管线优化方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BIM管线碰撞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BIM的强大项目管理能力和高度可视化功能,工程建设施工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结合BIM的基本理论,以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通过对该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各类BIM三维模型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了BIM技术在建设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初步应用。同时,在三维模型为基础上采用Navisworks Manage2015软件,建立了该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标准层4D施工进度模型,并对该楼施工过程进行了进度模拟,研究了采取基于BIM的4D虚拟建造技术进行进度管理的优越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通过Revit软件建立模块化的部品三维模型,将材性、耐火、尺寸、安装等关键信息赋予模块化部品;分类编码后形成信息化的BIM族库,并且族库中的部品可对接有限元软件进行力学分析;基于模数化网格的构造方式和区带方法,建立部品相匹配的混合模数网格.该设计建造方法可提高部品预制与装配的精度,实现部品的信息化管理,快速地实现住宅功能化组合.案例分析验证了族库和模块化部品组合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建造方法在现代轻型木结构建造与管理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在BIM平台上利用Dest软件对模型建筑的自然室温进行模拟,引入正交试验的结构体系,建立自然室温参数与建筑设计要素参数之间的数据通道。通过自然室温的优化和选取,驱动和指导建筑设计要素参数的优化和选取,根据多种方案设计模拟得出夏季逐时自然室温及空调冷负荷的变化趋势,并得出自然室温下最优的建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优化设计理论的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桥梁有限元建模的精度,降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采用模型修正技术对建立的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利用桥梁模态参数识别结果,以频率残差和实测自由度上振型分量残差加权和最小为优化计算目标,无须振型扩阶,避免了由此引入误差的影响.依据工程经验对修正参数和频率变动施以约束条件,将有限元模型修正问题归结到约束优化问题.问题的求解采用基于梯度下降的优化迭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修正后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接近.可以应用于动力实验模型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