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菌龄、酶浓度、酶解温度及渗透压稳定剂等因素对酒酒球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确定其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菌龄34h,酶浓度1mg/mL,酶解温度37℃,0.8mol/L KCI为渗透压稳定剂,再生培养基也添加0.8mol/L KCI,在此条件下,其原生质体形成率与再生率之积为10.65%.  相似文献   

2.
研究优化了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JK-15菌株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细胞及再生的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菌龄、破壁酶组成、酶解反应温度及时间、渗透压稳定剂等因素进行了筛选优化。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株JK-15的最适条件为菌丝体菌龄18 h,混合酶组成配比为1.5%蜗牛酶∶1.5%纤维素酶∶0.1%溶壁酶,酶解条件为30 ℃条件下酶解2.5 h,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山梨醇,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中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蔗糖,实验结果为长枝木霉JK-15的育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康氏木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该菌细胞融合和诱变育种提供适宜的真菌状态。对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各因素(菌龄、蜗牛酶浓度、酶解温度和时间、渗透压稳定剂的成分和浓度)进行试验比较。康氏木霉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22h,蜗牛酶浓度2.0%,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h,蜗牛酶溶液中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 NaCl,再生培养基中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8 mol/L蔗糖。可以获得细胞融合和细胞突变诱导所需的原生质体数量。并观察到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有2种:顶端释放和段端位释放;以一种方式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酶的种类、酶的组合、酶液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等因素的研究获得了制备疣孢漆斑菌原生质体的有效条件.采用浓度为0.7mol/L氯化钠为渗透压稳定剂,在pH 6的磷酸缓冲体系中,以15mg/mL溶壁酶、5mg/mL纤维素酶R-10和10mg/mL蜗牛酶的混合酶液处理培养18h的菌丝体,30℃、80r/min振荡酶解6h,原生质体产生量达到最大值为7.83×106个/mL.此外,对原生质体释放的跟踪观察发现,疣孢漆斑菌原生质体释放有顶端、侧端释放2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设计等实验方法,详细的研究了培养基成分、酶系组成、菌龄、渗透压缓冲剂、pH、酶解温度、时间和再生培养方式等多种因素对Fusarium maire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Fusarium maire通过先静止2 d再以180 r/min震摇2 d后,以0.6 mol/L的KCl配制的pH为5的复合酶(3 mg/dL溶壁酶、2.5 mg/dL蜗牛酶1、mg/dL溶菌酶和0.5 mg/dL纤维素酶)中,32℃恒温酶解4 h,原生质体制备产量达3.2×107个/mL;纯化后的原生质体在25℃,以0.6 mol/L的蔗糖配制的YCM再生培养基上单层培养,其再生率达8.9%。为今后的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和诱变研究,构建紫杉醇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解法制备红曲菌9903A原生质体。研究红曲菌菌丝体的菌龄、酶种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稳渗剂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确定酶解最佳条件为:菌龄50h~60h,组合酶(蜗牛酶(0.6%)+溶菌酶(0.4%)+纤维素酶(0.8%)),酶解温度31℃,酶解时间1.5h。研究了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并对红曲菌9903A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山梨醇可促进原生质体的释放;蔗糖对原生质体的再生有促进作用。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的形成为4.24×108/mL,再生率为52%。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的酶解液、茵龄、酶处理的时间和温度、培养方法及其他因素对出芽短梗霉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原生质体制备所需的最佳条件是酶浓度5 mg/mL(蜗牛酶、纤维素酶)、菌龄24 h、酶解温度37℃、酶解时间1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达100%.再生率为64.6%.  相似文献   

8.
游动放线菌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阿卡波糖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阿卡波糖发酵水平,制备了阿卡波糖产生菌犹他游动放线菌ZJB-08196的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考察了甘氨酸的添加方式及浓度、菌龄、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体浓度对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并对再生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较佳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为:菌体一级培养56 h后,转接入含0.4%甘氨酸的菌丝培养基中二级培养22 h,收集菌体并调整菌体浓度为0.2 g/mL,用10 mg/mL溶菌酶35℃水浴酶解4 h后,涂布添加4 g/L L-脯氨酸和0.2 g/L聚乙烯吡咯烷酮的R2YE固体平板,原生质体的再生率达到了15.14%。原生质体经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到1株高产突变株UN-52,阿卡波糖产量达到5 165.2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9.
针对2株米曲霉进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比较了制备材料、菌龄、渗透压稳定剂、复合酶配比、酶解时间以及酶解温度对米曲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宜条件稍有差异,其中米曲霉3.951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是:以菌丝为制备材料,菌龄为14 h,渗透压稳定剂为0.8 mol/L NaCl,复合酶配比为1.0%纤维素酶、1.0%裂解酶、0.l%蜗牛酶,酶解时间为3 h,酶解温度为35℃;米曲霉RIB40的适宜条件是:以菌丝制备材料,菌龄为12 h,渗透要稳定剂为0.8 mol/L NaCl,复合酶配比是为1.0%纤维素酶、1.0%裂解酶、0.l%蜗牛酶,酶解时间为3 h,酶解温度是35℃。在优化条件下米曲霉3.951菌株释放的原生质体达6.43×107个/g,再生率可达23.5%,米曲霉RIB40释放的原生质体可达4.24×107个/g,再生率达22.4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产谷氨酰胺的黄色短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方法 用青霉素和甘氨酸预处理黄色短杆菌后,用溶菌酶酶解,研究菌龄、青霉素和甘氨酸预处理浓度及时间、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条件对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为:预处理处于对数生长早期的黄色短杆菌,青霉素最适浓度0.4 u/mL,甘氨酸浓度2%,预处理时间2h,酶浓度1 mg/mL,酶解时间12h,酶解温度37℃.结论 在最佳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9.71%,再生率达16.52%.  相似文献   

11.
马恒德  郭成金 《中国酿造》2012,31(2):140-144
试验正交设计方法,对啤酒酵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以静置培养12h的细胞,0.6mol/L 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经EDTA-Na2+预处理,在2%蜗牛酶作用下,32℃酶解90min为条件获得最佳制备率,制备率为99%以上;以静置培养14h的细胞,0.6mol/L蔗糖作为渗透压稳定剂,不经过预处理,在1.5%蜗牛酶作用下,30℃酶解120min,涂布于山梨醇为渗稳剂的再生培养基中为条件获得最佳再生率,再生率为65%。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高产L-乳酸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菌株,对米根霉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研究。考察酶种类、酶质量浓度、时间、温度、pH值、渗透压、预处理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得量及再生率的影响,获得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的优良条件:不添加甘氨酸,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的NaCl缓冲液,按1.5mg/mL组合酶质量浓度,蜗牛酶、纤维素酶和溶壁酶质量浓度配比为1:1:1进行混合,35℃、pH6、酶解2h,可获得原生质体制得量最大为2.74×106个/mL,再生率最高为6.8%。  相似文献   

13.
郭成金  赵润 《食品科学》2009,30(5):166-170
采用正交分析方法,对影响冬虫夏草菌株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组合为培养3d 的菌丝体,在2.0% 溶壁酶+1.0% 蜗牛酶的酶液中,0.6mol/L 的KCl 作为原生质体制备的渗稳剂,0.6mol/L 的甘露醇作为再生培养基的渗稳剂,32℃酶解2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得率可达到2.98 × 108/ml,再生率可达到42.09 × 10-2。  相似文献   

14.
酱油曲霉孢子原生质体的制备与紫外诱变育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1株分离、纯化自曲精的酱油曲霉的分生孢子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紫外诱变,得到7株中性蛋白酶活提高幅度较大的紫外突变株U系,中性蛋白酶活最高的1株达到6 197.4U,为出发株的1.94倍。对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选取孢子生长旺盛的新鲜斜面培养物(培养5 d左右)制备孢子悬浮液;采用25 mmol/L-巯基乙醇+5 mmol/L Na2EDTA体系预处理20 min;酶解条件是:1%溶菌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山梨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0.6 mol/L,pH6.88),酶解温度33℃,酶解5 h;再生培养基为0.6 mol/L NaCl高渗透压豆汁培养基,涂布法再生。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阿魏菇为材料,研究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液对阿魏菇菌丝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渗透压稳定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6 mol/L KCl稳渗剂条件下,菌龄为8 d阿魏菇菌丝体(0.1 g)在0.8 mL混合酶解液中(1.5%离析酶+0.5%纤维素酶+2%溶菌酶)制备原生质体,35℃酶解3 h获得原生质体达5×106个/mL。原生质体再生结果显示,在0.8 mol/L蔗糖稳渗剂下,原生质体再生时间为16 d,其再生率可达0.6%。该文通过对阿魏菇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条件的研究,旨在从细胞水平上探索一条食用菌育种新途径,为发展和完善食用菌新菌株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高效快速的分离纯化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使用DEAE-52纤维素静态法,分别研究了静态吸附过程中多糖的样品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吸附振荡转速等因素对多糖吸附量的影响及解吸过程中洗脱时间和洗脱液量对多糖解吸量的影响,确定了多糖分离纯化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多糖浓度为40 mg/mL时,在30 ℃,120 r/min转速下吸附处理90 min,此时DEAE-52纤维素对多糖吸附效果最好。而分别以12倍体积的去离子水洗脱90 min后,采用11倍体积的0.2 mol/L NaCl溶液洗脱60 min时,能达到最好的解吸效果,其中去离子水洗脱多糖浓度为0.56 mg/mL,0.2 mol/L NaCl洗脱多糖浓度为0.38 mg/mL。静态洗脱出的两种多糖组分均为分子量均一分布的多糖组分,与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效果一致。因此采用DEAE-52纤维素静态法分离纯化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灵芝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高产漆酶突变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一株产漆酶活性较高的灵芝(Ganoderma.lucidumKarstNo.1)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株漆酶活性比对照菌株提高2.83倍的突变株G301。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以蔗糖为稳渗剂,采用4%(W/V)溶壁酶与2%(W/V)蜗牛酶等体积混合酶液,在30℃、pH6.0下,对液体培养48h的灵芝菌丝体酶解1h;同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诱变的适宜条件为:30W紫外灯距离40cm照射30s。  相似文献   

18.
针对2株米曲霉进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比较了制备材料、菌龄、渗透压稳定剂、复合酶配比、酶解时间以及酶解温度对米曲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宜条件稍有差异,其中米曲霉3.951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是:以菌丝为制备材料,菌龄为14 h,渗透压稳定剂为0.8 mol/L NaCl,复合酶配比为1.0%纤维素酶、1.0%裂解酶、0.l%蜗牛酶,酶解时间为3 h,酶解温度为35℃;米曲霉RIB40的适宜条件是:以菌丝制备材料,菌龄为12 h,渗透要稳定剂为0.8 mol/L NaCl,复合酶配比是为1.0%纤维素酶、1.0%裂解酶、0.l%蜗牛酶,酶解时间为3 h,酶解温度是35℃。在优化条件下米曲霉3.951菌株释放的原生质体达6.43×107个/g,再生率可达23.5%,米曲霉RIB40释放的原生质体可达4.24×107个/g,再生率达22.41%。  相似文献   

19.
红曲霉M9x的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红曲霉M9x用混合酶制取原生质体及原生质体再生条件进行了探索。其原生质形成和再生最佳条件为:以豆芽汁培养液为菌丝培养基,采用60h菌龄的菌丝体,以0.6mol/LMgSO4作为渗稳剂,用1.5%混合酶(蜗牛酶:纤维素酶=7:3)在30℃处理2h,原生质体形成数可以达到1.61×107个/ml,再生率为8.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