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通过对热轧带钢的氧化铁皮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梅山生产汽车结构钢化学成分及热轧工艺制度。采用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钢板的组织性能、氧化层形貌及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所试制的汽车结构钢力学性能良好,且Fe3O4含量超过带钢表面氧化层的90%,可以满足无酸洗工序直接冲压汽车大梁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氧化铁皮厚度、酸洗试验、氧化铁皮的相结构、带钢力学性能等方面,比较了梅山SPHC带钢氧化铁皮在热轧工艺改进前后的差别。结果表明,通过热轧工艺改进,梅钢SPHC带钢产品既能满足供冷轧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和冷轧轧制力,又能明显改善酸洗质量。  相似文献   

3.
卷取后的热轧带钢氧化铁皮显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铁皮的显微结构是决定热轧带钢酸洗性能的本质因素之一。应用SEM、EDS、EBSD技术,分析研究了卷取后的热轧带钢氧化铁皮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卷取后的不同取样条件下,钢卷相同位置的氧化铁皮厚度基本不变,而表面和截面显微形貌、相组成、晶粒度则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卷取后的热轧带钢氧化铁皮显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铁皮的显微结构是决定热轧带钢酸洗性能的本质因素之一。应用SEM、EDS、EBSD技术,分析研究了卷取后的热轧带钢氧化铁皮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卷取后的不同取样条件下,钢卷相同位置的氧化铁皮厚度基本不变,而表面和截面显微形貌、相组成、晶粒度则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热轧带钢冷轧前需要进行酸 去除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推式酸洗是一晨连续式汪槽酸洗工艺,其生产线具有结构简单、设备少、适用于多种品种规模范围、操作简便及易检修维护等优点,所以,非常适宜中、小型冷轧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SAPH系列热轧酸洗板表面氧化铁皮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化学成分、热轧工艺、卷取温度改进方案。优化了热轧酸洗板表面氧化铁皮的形成结构,稳定了酸洗温度及时间,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解决了热轧酸洗板表面发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形成机理,从化学成分、轧钢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氧化铁皮生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普通热轧带钢氧化铁皮及其酸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热轧带钢氧化铁皮主要成分为Fe_3O_4,而水冷的热轧带钢氧化铁Fe_3O_4较空冷者为少,这是由于其卷取温度低,冷却速度快造成的。其中后者较致密,成整体大块状。前者组织疏松,成破碎小块状。氧化铁皮厚度不论空冷还是水冷,带钢头部均比尾部厚,头尾部均比中部厚。总的看,水冷热轧带钢氧化铁皮比空冷者薄,且粘着力小,宜酸洗。盐酸洗热轧带钢比硫酸洗减少酸洗时间53%,铁损减少34.1%;盐酸洗空冷带钢比硫酸洗减少酸洗时间54%,铁损减少22%.  相似文献   

9.
热轧奥氏体不锈钢带钢酸洗工艺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华  邵远敬  贺立红 《钢铁》2014,49(10):58-61
 详细分析了热轧奥氏体不锈钢带钢的表面氧化皮形成机理、退火对氧化皮特性的影响机理、酸洗工艺机理。结论是:热轧奥氏体不锈钢带钢表面氧化皮外层主要以铁氧化物为主,内层主要以交替分布的Cr2O3和FeCr2O4层为主;退火后,氧化皮结构变得疏松多孔,且易脱落,贫铬层厚度增加,带钢更加容易酸洗;酸洗时,带钢表面的氧化皮主要通过机械剥离作用去除。分析结果对热轧奥氏体不锈钢带钢酸洗技术的改进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责 《鞍钢技术》1989,(3):44-60
3 冷轧板带生产工艺3.1 热轧带钢的酸洗热轧带钢表面有一层硬而脆的氧化铁皮,它对冷轧有害,故必须清除。氧化铁皮的结构如图22所示。最外层是 Fe_2O_3,中间层是 Fe_3O_4,最内层是FeO。在575℃以上时,铁与氧作用,生成氧化铁皮,三层氧化铁皮的厚度对热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酸洗模拟等方法,研究了高强IF钢HC250IF表面条带缺陷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氧化铁皮沿带钢宽度方向的不均匀分布以及拉矫破碎效果不充分导致了带钢边部比中部更容易发生过酸洗。在磷元素表面富集和晶界偏聚作用下,基体晶界处优先发生选择性侵蚀,侵蚀裂纹沿晶界从表面向内部扩展,形成具有厚度差的多孔区和粗糙区结构。冷轧过程中,缺陷部位变形撕裂,产生了大量表面微裂纹,增大了局部粗糙度差异,进而在带钢边部形成条带缺陷。以优化匹配热轧和酸洗工艺参数、改善热轧带钢表面状态为基础,通过控制酸洗进程、提高酸洗质量均匀性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这类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CSP生产的700 MPa级高强钢板卷上表面氧化层进行了研究.发现钢卷沿卷长方向头部、中部氧化层主要由Fe+Fe3O4共析组织构成,而尾部则主要由Fe2O3层和Fe3O4层双层组织构成.沿板宽方向,边部的氧化层较厚,离边部越远,氧化层越薄.从边部到板宽中心,Fe2O3层和Fe3O4层的比例逐渐减少,Fe+Fe3O4共析组织逐渐增加,到距边部300 mm时氧化层几乎全部由Fe+Fe3O4共析组织构成.相较于CSP生产的SPHC钢,前者氧化层厚度对板卷厚度变化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酸洗模拟等方法,研究了高强IF钢HC250IF表面条带缺陷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氧化铁皮沿带钢宽度方向的不均匀分布以及拉矫破碎效果不充分导致了带钢边部比中部更容易发生过酸洗。在磷元素表面富集和晶界偏聚作用下,基体晶界处优先发生选择性侵蚀,侵蚀裂纹沿晶界从表面向内部扩展,形成具有厚度差的多孔区和粗糙区结构。冷轧过程中,缺陷部位变形撕裂,产生了大量表面微裂纹,增大了局部粗糙度差异,进而在带钢边部形成条带缺陷。以优化匹配热轧和酸洗工艺参数、改善热轧带钢表面状态为基础,通过控制酸洗进程、提高酸洗质量均匀性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这类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成刚  单文超  刘怡私  杨名  王皓  曹光明 《钢铁》2021,56(9):129-135
 针对热轧生产流程实际工况,系统研究了热轧、卷取阶段的三次氧化铁皮演变规律,旨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热轧生产工艺控制氧化铁皮结构,利用热轧后生成的氧化铁皮作为防护屏障,提高钢材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轧制温度下,三次氧化铁皮结构从外到里分别为Fe2O3、Fe3O4和FeO,由于FeO中的阳离子空位密度大,导致其比例最大,并且随着轧制温度增加,氧化铁皮中的FeO层厚度逐渐增厚,并且其比例也逐渐增加。通过模拟连续冷却试验发现氧化铁皮结构转变关系呈现出“C”曲线的形式。在450~550 ℃温度范围内卷取时,FeO发生共析反应程度达到峰值,同时可以看出在高温下卷取可以有效抑制共析转变的发生。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获得以先共析Fe3O4为主的完整氧化铁皮的结构类型,是有效提高热轧钢材耐蚀性的主要控制方向。因此在国内某钢厂热连轧生产线进行了基于氧化铁皮控制的耐蚀性工艺试轧试验和盐雾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铁皮完整致密,并且其结构类型主要为先共析Fe3O4,因此利用轧制工艺调整改变钢板表面氧化皮结构,钢材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车彦民  章华明  陈其安  朱涛 《中国冶金》2006,16(8):27-29,45
研究了CSP热轧SPHC单张板和板卷的氧化皮厚度,并与传统热连轧产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从CSP板卷宽度中心至边部氧化皮厚度逐渐增加,且中心到1/4宽处的增加趋势比1/4宽到边部的强;单张板的氧化皮比板卷的厚;下表面的氧化皮比上表面的厚;CSP板卷厚度(h)与氧化皮厚度(x)间呈x=3.95695+2.09607h关系,而传统热连轧产品则呈x=8.152+3.132h;CSP板卷的氧化皮较传统热连轧的薄,其厚度对板厚也不太敏感。应以板卷下表面的氧化皮性状作为制定酸洗工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杰  孔宁  王一博  宋玉玮 《钢铁》2023,58(1):125-132
大梁钢板热轧生产后直接用于汽车零件的冲压成型,其表面氧化铁皮的控制直接关系到冲压过程的稳定性及车间环境,因此开展汽车大梁钢粉状氧化铁皮剥落定量评价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针对大梁钢氧化铁粉剥落严重的问题,通过工业试验,开展了不同热轧终轧温度及卷取温度下氧化铁粉剥落量检测与成分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氧化铁皮的层状结构与致密度,并定量研究了610L大梁钢热轧卷氧化铁皮中Fe3O4、FeO含量与氧化铁皮剥落的关系,得到氧化铁皮中Fe3O4质量分数为80%且FeO质量分数为3%左右时,610L钢的氧化铁皮最不容易脱落,形成不掉粉、高塑性的“黑皮钢”特性。针对后续冷加工过程中氧化铁皮剥落问题,通过三点弯曲试验进行了FeO含量与氧化铁粉剥落特性关系研究,发现FeO含量高的氧化铁粉在塑性弯曲的小变形阶段,其剥落多于FeO含量少的样品,但在大变形情况下,氧化铁粉剥落少于FeO含量较少的样品,其剥落质量差呈现出“先负后正”的特点。随着弯曲位移的增大,氧化铁皮剥落逐渐增多,且受压面氧化铁皮剥落多于受拉面。受拉面...  相似文献   

17.
热轧硅钢断面轮廓对冷轧横向厚差有重要影响,尽可能减小热轧硅钢边降有利于减小冷轧成品横向同板差。为了改善热轧硅钢边降较大、轧制周期短的问题,在1 580 mm精轧机下游F5~F7机架尝试使用大凹辊辊型,总结了大凹辊辊型应用前后热轧硅钢断面板形指标、冷轧横向同板差和工作辊磨损改善情况,分析了大凹辊辊型对硅钢边降和轧辊磨损的影响。实践发现使用大凹辊辊型可有效延长轧制千米数,减小轧制末期硅钢边降,改善冷轧成品横向同板差。  相似文献   

18.
隋亚飞  邓之勋  赵如  齐江华 《钢铁》2021,56(4):44-51
 为了提高CSP产线热轧酸洗板的洁净度与综合性能,研究了CSP工艺下QSTE500TM(汽车结构用热轧酸洗板)冶炼过程和热轧卷中的夹杂物。冶炼过程中夹杂物的变化路线是Al2O3-SiO2-MnO→Al2O3→MgO-Al2O3-CaO-CaS→Al2O3-CaO-CaS。LF钙处理前到中间包阶段,钢液中夹杂物总量基本不变,约为200 μm2/mm2。热轧卷中夹杂物总量约是钢液中的2倍,组成主要是较大尺寸的MgO-Al2O3-CaO-CaS、小尺寸的TiN析出物以及中等尺寸的Al2O3-CaO-TiN复合夹杂。随着氮含量的增加,热轧卷中夹杂物总量增加、小尺寸夹杂物分布均匀,10 μm以上的夹杂物在卷宽1/4处分布最多。由于选分结晶的作用,复合夹杂中TiN的质量分数在10%~100%之间变化,随着TiN含量的升高,夹杂物尺寸逐渐变小。CSP工艺下热轧卷中第二相析出物更均匀,有利于产品最终的力学性能。综合考虑过程控制能力和产品性能需求,建议CSP热轧酸洗板严格控制连铸保护浇铸,氮质量分数小于0.006 0%。  相似文献   

19.
双相不锈钢2205热轧钢带氧化铁皮显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惠恺  臧涛  靳塞特 《钢铁》2015,50(5):59-62
 应用OM、SEM、XRD技术,分析研究了双相不锈钢2205热轧钢带氧化铁皮显微结构特征,这是决定钢带酸洗效果的本质因素之一。结果表明:热轧后钢带表面氧化铁皮存在大量的裂纹以及局部伴有氧化铁皮部分脱落,有利于酸洗;氧化铁皮厚度一般为10 μm左右,但是存在局部区域氧化层增厚以及氧化铁皮向基体内部的嵌入;氧化铁皮中含有难以酸洗的铁橄榄石(Fe2SiO4)和尖晶石结构的Cr2O3·FeO等物相,增加了钢带表面氧化铁皮酸洗去除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王昆鹏  王郢  廖家明  徐建飞  姜敏  王新华 《钢铁》2022,57(2):101-108
针对超深拉拔类线材(钢帘线、切割钢丝和金刚线母线等用钢)的夹杂物控制,选取3种不同控制思路的超深拉拔用钢,即夹杂物低熔点化、夹杂物玻璃化和夹杂物低弹性模量化,借助扫描电镜研究了SiO2、SiO2-Al2O3-MnO、SiO2-CaO-Al2O3-(MgO)和SiO2-CaO-MgO-(Al2O3)4类典型氧化物夹杂在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