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羊三木油田经过43年的注水开发,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伴随新钻井投入开发、老井补孔改层、注水井强化注水等措施,优势渗流通道逐步形成,优势渗流覆盖区域内水洗程度高,无效水循环严重,目前整个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为了实现老油田控水稳油,立足油田可持续发展,开展了以精细数值模拟研究为技术支撑的渗流场调控工作,建立了渗流场表征方法,形成了以渗流场调控为基础的"植、补、匀、改"精细注水模式。经过矿场的实践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羊三木油田注采对应率提高到92.6%,油层动用程度提高到80%,自然递减降低到负值。  相似文献   

2.
扶余油田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和井网的多次改造,开发后期形成了许多高渗流通道。这些高渗流通道的存在,导致注入水形成无效循环,无法起到有效驱油作用,严重影响了油藏注水开发效果。针对形成的优势渗流通道以及在生产中的表现,在认识优势通道形成机理基础上,形成了6种识别优势通道技术。通过扶余油田调剖现场应用6个区块55口井,验证符合率达85~90%。  相似文献   

3.
西达里亚油田三叠系油藏上油组属于层状边水油藏,储层物性主要表现出中孔、中渗特征,在前期的开发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供液能力差、间抽生产等开发现象,经过注水开发后,水驱控制储量和采收率等开发指标得到改善,评价目前开发方式效果较好,认为油藏有很大的改善注水潜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大多数油田的油层间、油层内部渗流特征都不同,油田开发的中后期阶段使用混合注水很难保证油田开发的要求,提升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需要对分层注水工艺进行优化,以供应油田压力需要、层间与平面的矛盾调和、控制油层含水升高的技术需求,为提升采油效率提供新助力。  相似文献   

5.
油房庄油田T9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井含水上升,油藏水驱不均,平面、剖面矛盾突出。本文主要从储层非均质性入手,结合动静态资料,分析其注水见效情况及水驱规律,研究认为T9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水驱受效明显;油井见水主要受边水侵入、注入水突进、底水锥进等因素的影响;注入水沿高渗条带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局部水驱不均;为封堵高渗层段、均衡油藏水驱实行堵水调剖、优化注水等开发技术政策,指导油田高效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6.
江浩  马敏 《中国化工贸易》2012,(12):111-111,129
腰英台油田是一个低孔、特低渗油田,早期油井大多通过限流射孔,压裂投产。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油井井底和近井地带地层结垢,油层内部粘士质点的迁移、堆积、膨胀导致油层渗流条件变差,油井表现出长期低液量,注水井表现出注水注不进。为了改善腰英台油田开发效果,近年来在酸化等工艺在腰英台油田未能取得较好效果的条件下,通过精选油水井进行重复射孔技术试验,对目标产层进行重复射孔,综合评价其措施效果。为油田的下一步精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封堵优势渗流通道,解决注入溶液窜流突进及沿优势渗流通道无效循环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以及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数值模拟示踪剂方法研究优势渗流通道的动态反映特征,筛选出影响和标志优势渗流通道存在的主要参数指标并分析其相关特性,制定基于油藏模拟的优势渗流通道判别标准和成果表征,实现定量识别优势渗流通道的方法,对油田开发控水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驰  张保滨  吴桐  张晓娟  杨二龙 《当代化工》2021,50(10):2513-2516
对于特高含水多层砂岩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后,储层非均质特性发生变化的同时流体特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变化流体黏度与初始状态差别较大,而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分层渗流阻力计算结果.因此,为了更精确地制定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方案,在分析层间干扰程度时,不能仅考虑静态参数的影响.基于油藏工程理论、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建立了综合考虑地质参数和原油黏度动态变化的渗流阻力计算模型,明确了基于渗流阻力的特高含水期分层注水界限.  相似文献   

9.
作为低渗砂岩储层开发的主体开发技术,注水工艺运用频率越来越多。低渗砂岩储层的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天然能量不足以及压敏性强等特点,这些决定了注水工艺与中高渗油田不同,技术要求更高。为了高效开发低渗砂岩油藏,本文着重研究了注水时机和超前注水倍数,并利用容积法建立了超前注水倍数与地层压力升值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结合低渗储层两相渗流特征,分析了超前注水倍数对两相渗流的影响;另外从岩石力学模型出发,研究了超前注水对地层应力和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最后,通过低渗砂岩油藏实例注水开发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巴喀油田西山窑组储层精细研究,裂缝是低孔特低渗性储集砂岩的主要渗流通道,裂缝的复杂分布特征严重影响了巴喀油田的开发效果,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大地构造主应力方向,选取了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相对较完整的井,分析了研究区内裂缝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以及裂缝发育所形成的重点表征特征。研究表明该区砂岩储层中的裂缝主要为挤压应力下形成的剪切裂缝,其倾角多大于30°,走向则主要为NWW向和NNE向,另外局部地区还有NW向和NE向两组次要裂缝发育。受现今地应力影响,NWW和NW向裂缝开度大,为主要的渗流方向。受岩性、构造部位、层厚和沉积微相等不同的影响,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发育特征差异很大。应根据裂缝的主渗流方向、砂体展布等特征来完善注采系统,进而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问题,首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生产特征及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技术对策,为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生产量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对于低渗透油田而言,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会呈现出非达西流、方向性以及产能低等三大特征,注水开发主要受孔隙特征、附加渗流阻力以及渗透率变化等的影响,因此,油田企业需要从减小不易流动带、扩大易流动半径两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低渗透油田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马春芳 《当代化工》2016,(6):1270-1272
中高渗透砂岩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由于储层存在天然高渗透带,以及后期注入水长期对储层的冲刷,形成油水井间注水无效循环条带,即优势流场,降低开发效果,因此,研究优势流场的分布规律,划分低效无效循环条带,是此阶段油田开发调整阶段的重点,在目前优势流场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中,以定性或半定量法研究居多,笔者主要在储层精细地质建模、数模的前提下,通过油藏井间示踪剂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化进行优势流场的分布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辽河滩海油田海南3断块是一个层状边水岩性构造油藏,经过8年的注水开发,开发矛盾逐渐显现。针对滩海油田海南3断块东营组薄层砂岩油藏实际和不同地质特点反映出的水驱特征,开展多元化注水研究与实践。在新的构造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小层沉积相、水井示踪剂监测资料、吸水剖面测试资料、油井产液剖面资料和油水井生产动态,对各主力油层进行了剩余油评价。根据不同井区生产特点将区块划分为7个分析单元,针对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制定针对性措施,研究结果将区块由原来的常规面积注水方式增加了周期注水、低部位行列注水、点对点注水、层对层注水,调整产出剖面也由原来的单一的层位调整增加了压裂引效、注采吞吐。多元化注水大大提高了区块的水驱开发效果,使油藏自然递减率下降13.8%,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强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改善水驱效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的主要伤害体现在注入水与地层岩石不匹配和注入水与地层流体不配伍方面上,且注水层渗流通道易受损害的部位是吼道。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储层特性发生变化,注入水的长期水洗和冲刷会提高储层渗透率,改变储层的润湿性与孔隙结构,并使注水开发后期储层的微观复杂度增大。针对安塞油田长5的低渗、低压、低产的典型油藏,应在注入水中加入粘土防膨剂以及粘土稳定剂,并严格控制水中机械杂质的含量。以孔隙结构与喉道中值为依据控制水中的固体粒径,并对注入水进行过滤处理。在注入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强亲水性的岩石转为弱亲水,有利于油在渗流通道中的流动。。  相似文献   

15.
陈沛  周研  刘泽民  烟春义 《清洗世界》2022,38(2):148-150
低渗透砂岩油是我国低渗油田中的主要构成物质.这种低渗类型的油田通常分布在中深层中,该地层处于高温和高压环境,底层的孔隙很少,孔隙度较低,储集层的物理性质较差.本文对于低渗油田储层保护技术进行探究,分析注水过程中对储层的损害,观察不同储层保护技术的效果,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加强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锦99块杜家台油层为一普通注水稠油油藏,采用大套合采方式生产。进入开发中后期后,注入水沿渗流阻力小、水洗严重的高渗层突进,形成水流优势通道,注水效果差。为缓解开发矛盾,开展了区域细分层系、轮替采油的先导实验。通过有目的的分阶段开采一套层系,形成单独层系的有效注采井网,降低层间干拢,并使其它动用层系油水关系得到重新分布。实现了稠油注水区块开发中后期有效开发,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宝贵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分层注水是解决油田开发中的层间矛盾,实现有效注水,保持地层能量,维持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提高水驱动用储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各向物性差异、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十分突出,注水过程中的单层突进和层间干扰现象十分明显,实施分层注水,油藏吸水剖面明显改善,水驱动用程度增加,递减降低,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过几年的开发实践,葡南扶余油层区块具有总体开发效果欠佳的特征,其主要原因是低孔特低渗透的扶余油层动用程度相对较低。参照低渗透油田的渗流特征与常规开发对策,发现在扶余油层开发中存在着孔隙、油层、井网、油田注水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油层保护、热采与笼统注水及井网调整试验、点源开发技术兼顾开发葡萄花油层等方法,对有效解决葡南扶余油层动用难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层状砂岩油藏采用分层注水能够有效提高开发效果,通过国内多个油田分层注水开发现状,总结了分注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分注效果的评价内容包括:分注合格率是否有提高;吸水剖面是否得到改善;含水上升速度是否减缓;注水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注水利用率是否提高;产量递减速度是否减慢;水驱动用程度是否得到了提高等。分注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动态开发指标评价、水驱指标评价、监测指标评价和经济指标评价等。最后以华北油田同口地区Y63断块为实例,对分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实施分注后水驱开发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特低渗透油层流体渗流是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以及油层具有弹—塑性形变等特点,在长期的合理开发方式探索过程中,长庆油田提出了一种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注水开发模式,即超前注水。本文根据长庆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实践,采用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手段,研究了在超前注水开发模式下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等注入量二源速度场与压力梯度场以及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的合理注水井距,得到不同渗透率和注水井井底流压下合理注水井井距理论图版。实例分析结果与油田开发实践基本一致,说明建立的理论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