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羊三木油田经过43年的注水开发,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伴随新钻井投入开发、老井补孔改层、注水井强化注水等措施,优势渗流通道逐步形成,优势渗流覆盖区域内水洗程度高,无效水循环严重,目前整个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为了实现老油田控水稳油,立足油田可持续发展,开展了以精细数值模拟研究为技术支撑的渗流场调控工作,建立了渗流场表征方法,形成了以渗流场调控为基础的"植、补、匀、改"精细注水模式。经过矿场的实践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羊三木油田注采对应率提高到92.6%,油层动用程度提高到80%,自然递减降低到负值。  相似文献   

2.
以胡状集油田X区块中渗流非均质为例,利用多种方法实现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及描述,对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剩余油挖潜工作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扶余油田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和井网的多次改造,开发后期形成了许多高渗流通道。这些高渗流通道的存在,导致注入水形成无效循环,无法起到有效驱油作用,严重影响了油藏注水开发效果。针对形成的优势渗流通道以及在生产中的表现,在认识优势通道形成机理基础上,形成了6种识别优势通道技术。通过扶余油田调剖现场应用6个区块55口井,验证符合率达85~90%。  相似文献   

4.
针对渤海A油田存在的油井含水上升快,日产油量递减快的现状,利用纳米微球调驱剂开展了水平井注水开发油田的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结果表明:经纳米微球调驱后,注水井井口压力、注水井压降与充满度、霍尔曲线及井组油井含水均有下降,纳米微球调驱能有效封堵水平井之间的水驱优势渗流通道,使后续液体产生液流深部转向,提高了水平井的波及效率,改善了水平井水驱开发效果。纳米微球调驱技术在海上水平井注水开发油田的控水稳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层状砂岩油藏主要表现为层间非均质性强,油水系统复杂等特点。此类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主要表现出层间矛盾突出(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压力分布状况等差异明显且相互制约),加之注采井网不完善,工作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生产过程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1],整体注水开发效果变差。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需要开展优势渗流通道的针对性研究,研究其展布规律,并加以抑制。本文以PB油田1S区块为例,展示优势通道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此研究为海上层状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驱开发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油田后期开采难度加大,为实现油田的保产稳产需要进行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研究从而实现油田进一步的挖潜。采用流管法以实现油田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一注一采以及反九点法井网概念模型,结合B-L方程求解,绘制了相应概念模型的渗流模板,说明了运用渗流模板进行水驱开发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分别分析了一注一采以及反九点法面积井网概念模型饱和度场,与床用数值模拟软件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说明流管法进行油田数值模拟研究的可行性。选取某实际区块进行流管法数值模拟研究并且与传统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流管法在进行油田开发剩余油分布分析方面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化学堵水发展现状和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特点,基于海上油田稳油控水的需求与实践,剖析海上油田化学控堵水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尚有战  梁磊  张朋辉 《辽宁化工》2012,41(7):729-732,735
裂缝是岩石中失去结合力的一种地质界面,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它既是油气储集空间,也是渗流通道,因此,对裂缝的研究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史家畔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属于致密砂岩油藏,具有低孔、低压、低渗特点,给开发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天然裂缝的存在对致密砂岩油藏经济开发意义重大,研究其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对储层压裂改造及注水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致密砂岩油藏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孔喉小、物性差、渗流阻力大等特性。由于目前油田开发方向转向致密砂岩储层,因此合理分析致密砂岩生产压差因素对油田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目前而言,很多优势渗流通道中所进行试井识别的解释方法都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来说,对渗流通道进行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测井的对比方法、岩心的分析方法、降压的测试方法等等,对于优势渗流通道来说,试井解释方法是最常见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识别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石井模型,然后对其渗透率、储存容量比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再通过数学曲线模型对其进行模拟运算,这样可以科学地对渗流通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识别,所以这种试井的解释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油田增产措施中堵水调剖技术有机械化堵水解剖技术、超声波解堵装置、化学式堵水技术、注水井方面的调剖技术、油水井的堵水调剖技术等,在油藏优势渗流通道形成机理研究、化学调剖堵水材料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浅谈了油田增产措施中堵水调剖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w油田N2^1超低渗储层岩心进行单相油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在低速渗流时,非线性渗流特征明显,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水敏性低渗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明显更高。w油田N2^1水敏性低渗储层原油渗流能力差,一般油相渗透率不大于气测渗透率的2%。  相似文献   

13.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受地层非均质性影响,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波及中低渗透层程度低,水驱开发效果差。对注水井的吸水剖面进行调整,可改善开发效果。针对孤东油田储量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稳产难度大的严峻形势,系统开展调剖技术提高采收率的研究。选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注水井组GO7-22X3255,以颗粒、凝胶、颗粒和凝胶为调剖剂,通过对调剖剂注入的质量浓度,注入速度和注入量进行调剖方案设计,比较了三种注入方案下的软件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效果,得出对井组GO7-22X3255以注入颗粒质量浓度为3 mg/L时效果最理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Design of Experiments to predict water and oil percolation thresholds of a microemulsion using dynamic viscosity data as a function of water volume fraction. One-factor and historical data were the two investigated design type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models were validated and maximized. The predicted water and oil percolation thresholds using historical data design were close to their experimental values. The oil percolation threshold could be predicted more precisely using one-factor design than historical data design while one-factor design can cap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ponse and design factor with fewer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5.
周志军  周福 《当代化工》2016,(4):756-758,762
根据敖南油田M区块的开发特征,对比分析了各种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优缺点,开展了M区块高含水期的空气泡沫驱技术研究。针对现场应用参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缺乏参数定量值等问题,本文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对比方案进行预测,首次以增油量和投入产出比作为评价指标,对敖南油田M区块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敖南油田,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气液比起泡剂浓度注气速度≈起泡剂注入量。注入参数最优方案为气液比为3:1;起泡剂浓度为0.3%;注气速度为40 m~3/d;起泡剂注入量为0.5 PV。对敖南油田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的制订及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厚层特稠油油藏汽驱井组蒸汽超覆严重、厚层底水普通稠油油藏底水快速突进、薄层边水特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薄层特稠油油藏边部储量难以有效动用、火山岩裂缝性底水稀油油藏底水突进严重5类不同类型油藏中存在的开发矛盾,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以水平井技术为依托开展对老油田挖潜。共部署了71口水平井,实施55口,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地质储量326.66×104t,预计提高采收率7%以上,为老油田"二次开发、深度开发、多元开发"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田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开采难度很大,因此,在低渗透油田开发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结合低透油藏渗流理论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单井产量、平均地层压力、合理井距、注水见效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microemulsion systems composed of water/sucrose laurate/ethoxylated mono-di-glyceride/peppermint oil were formulat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The solubilization capacity of water in the oil is dependent on the surfactant mixing ratio. A static percolation phenomenon was observed in these systems and the water volume fraction percolation threshold was determined. A progressive transformation of water-in-oil to bicontinuous microemulsions, occurring upon dilution with water was revealed for equal amounts of sucrose laurate and ethoxylated mono-di-glyceride in the microemulsions. The periodicity, that is a characteristic length for the domain size of the microemulsions,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water volume fraction, whereas the correlation length, that is also a characteristic length for the domain siz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water volume fraction up to a certain value then decreases.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水驱开发效果较差。油藏一般采取"调驱+水驱"方式取得了较好增油降水效果,但也存在药剂费用投入较高和配注工艺复杂等问题。对于强碱或者弱碱三元的复合体系中普遍存在采出液乳化和结垢的问题,优先选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复合而成的二元体系,并采用室内物理模拟的方法,对比不同浓度聚/表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黏度、驱油效果进行研究,发现聚/表二元体系可以实现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而且聚/表二元体系的黏度也比较大,通过室内非均质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聚/表二元体系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效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塔河底水缝洞型油藏投入开发以来,每年因含水上升导致产量递减占65%左右,如何做好控水工作是开发中的重要任务。针对塔河油田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静、动态资料和测试手段,在相关地质研究成果和开发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备类缝洞单元的储集体发育、含水变化规律、天然能量等方面的研究,深化塔河油田缝洞型储集体的认识,结合注水替油井现场生产动态数据及监测资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缝洞型储集体水锥风险,及早提出预警方案。生产实践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水锥风险预警方法具有一定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油田开发生产管理可以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