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双燃料化油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石油资源有限和汽车尾气是破坏人类环境的一大公害,不少国家纷纷出台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法规,使汽油汽车越来越难达到排放标准,按我国计委公布将抗议使用乙醇汽油这一比较洁净的能源的要求,大胆设想了种甲(乙)醇汽油双燃料化油器,在启动发动机和重载爬坡时,以汽油为主,在超车加速时加喷汽油外,在其它工况运转时,则以醇类为主,能自动根据工况控制燃料转换供应。  相似文献   

2.
鉴于石油资源有限和汽车尾气是破坏人类环境的一大公害,不少国家纷纷出台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法规,使汽油汽车越来越难达到排放标准.按我国计委公布将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这一比较洁净的能源的要求,大胆设想了种甲(乙)醇汽油双燃料化油器,在启动发动机和重载爬坡时,以汽油为主,在超车加速时加喷汽油外,在其它工况运转时,则以醇类为主,能自动根据工况控制燃料转换供应.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排放及汽油中VOCs成分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利用现场采样并将分析结果归一化处理后确立了以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LPG)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以及汽油蒸气和液体汽油的VOCs源成分谱。研究显示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的排放特征相近,而LPG车尾气以4个碳以下的烷烃、烯烃为主。汽油蒸气中,C5以下的化合物占较大比例,而液体汽油中则是以大于C6的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4.
时同琴 《科技资讯》2013,(28):58-58,60
汽油发动机尾气排放值与发动机的工况以及各系统故障有着密切联系.当发动机各系统出现故障时,尾气中某种成分会偏离正常值,通过检测发动机工作时尾气中不同气体的含量,可快速分析发动机故障类型,结合故障码数据漉判断发动机故障所在部位.本文通过对汽车尾气中的CO,HC,CO,和0,等主要排放值分析,介绍汽油发动机因燃烧不良所引起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考察和比较了汽油汽车加速工况瞬态排放与双怠速稳态排放的共性与差别.采用移动检测方案获得汽油汽车升挡加速瞬态排放,双怠速方案获得汽油汽车稳态排放;采用体积分数、面积量和符号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Shannon熵"评价汽油汽车排放.汽车加速工况瞬态排放与双怠速工况稳态排放的共性是转速越低、空气过量系数λ越小、排放越大;差别是前者的排放均大于后者高怠速时的排放,前者的燃烧紊乱程度均高于后者;在双怠速工况下获得的汽油汽车排放量不能反映升挡加速工况的排放量;随着汽车加速工况挡位升高,其瞬态排放量上升而燃烧紊乱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孙功甲 《科技资讯》2009,(8):124-125
汽车尾气污染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家正在执行越来越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以甲醇、乙醇为主的醇类含氧化合物燃料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添加到汽油、柴油中。实践表明,含氧燃料的使用能够明显降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颗粒污染物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功率、稳定工况全负荷特性、道路和尾气排放试验研究汽车燃用低比例M15甲醇汽油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外排放特性。结果表明:M15甲醇汽油的动力性、加速性能、总有效功率以及最低燃油消耗率(发动机转速2000~3200 r/min)与普通国标93#汽油相当;汽车燃用M15甲醇汽油的油耗略高于普通93#汽油,与国标汽油的替代比约为1.02;燃用M15甲醇汽油汽车尾气中未燃尽氢碳化合物的排放量比燃用普通汽油下降了12%~61%,CO的排放量下降了18%~75%,起亚、金杯车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增加了1.0%~12%,而帕萨特车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减少34.1%;汽车尾气中非常规排放物甲醛略低于燃用普通93#汽油,这与车型、车况、M15甲醇汽油添加剂技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DMS500型快速颗粒分析仪对一台自然吸气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分布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运行工况(负荷、冷却水温和点火时刻)以及喷油策略(喷油时刻、喷油压力)对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及其微粒数量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颗粒物的氧化活化能.结果表明: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呈现出双峰变化特征,在30℃水温时,低负荷下以生成积聚模态颗粒物为主,高负荷下以生成核模态颗粒物为主;较低的冷却水温会增加排放的颗粒物数量;点火时刻的推迟能够减少颗粒物的生成;在不同负荷的喷油时刻都存在一个最佳的颗粒物排放点;喷油压力越高,生成的颗粒物数量越少,核模态颗粒物的比例越高;随着负荷增加和冷却水温降低,颗粒物的起燃温度升高,颗粒物的氧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硫化催化裂化(FCC)汽油吸附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化催化裂化(FCC)汽油吸附脱硫工艺是一种将FCC汽油中的硫吸附脱离出来,从而降低其硫含量的技术.目前,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的主要污染源都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同时,就资源来说,世界上硫含量大于0.5%的原油占原油总量的75%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硫含量低的清洁油品,从源头解决汽车尾气污染显得尤为重要,而吸附脱硫法是FCC汽油脱硫工艺中成本较低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生产清洁油品的技术.笔者总结前人的成果,简要介绍了几种吸附脱硫工艺的工作流程及其优缺点,并借此说明了FCC汽油吸附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将一台TY1100柴油机改装为缸内直接喷射汽油机,当发动机运行在不同负荷工况下,采用不同的混和气浓度分布,实现了部分负荷采用分层燃烧以获得发动机的经济性,全负荷采用化学计量比混合气,实现了均质预混和燃烧以获得发动机的动力性.台架试验表明,燃油消耗量能降低6%,UBHC排放能降低31%,NOx排放能降低10%.  相似文献   

11.
汽油车的尾气污染问题在现今已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人将其称为“汽车灾难”。本文从汽油车尾气对我国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现状出发,分析了汽油车尾气污染造成的侵权问题的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侵权法的冲击,以此唤醒大家对汽油车尾气污染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甲醇汽油在汽车发动机上的使用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汽油机为研究对象,从发动机的功率、扭矩以及油耗率等外特性方面对添加了特殊性剂的M58甲醇汽油和90#无铅汽油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在发动机的中低转速下M58甲醇汽油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完全可以满足车辆正常行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时,影响其燃油消耗的因素较多且烦琐;目前的油耗模型不能全面反映油耗随工况的变化规律。由于汽车在坡道路面行驶的坡度阻力对油耗影响显著,采用回归分析法构建了上坡和下坡工况速度、加速度和坡度同时变化的比功率综合油耗模型;并通过典型路段验证模型。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工况中,理论油耗与实际油耗的相对误差较低,构建的理论回归方程可以反映典型路段比功率对油耗变化规律;且具有较高的油耗预测精度,为车辆油耗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高速列车风洞侧风试验的模型选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不同模型以200km/h速度运行时,在不同侧向风速下的气动力和流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侧向风速下,不同的高速列车缩比模型对头车的气动力系数影响不大,可以采用更短编组长度的高速列车模型即1.2车模型(头车+0.2节尾车)代替3车联挂模型对头车的气动特性进行风洞试验研究;考虑到尾车结构对头车末端区域的流场结构和压力分布的影响,高速列车风洞侧风试验中,不建议采用更短编组方式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轿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排放特性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和环保是新世纪人类急待解决的两大主要难题 由于轿车在全球汽车保有量中占有 80 %左右的比例 ,开发新型节能传动系统和清洁燃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被认为是目前解决节能和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在介绍总结传统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最小化形式轿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介绍了其结构原理和控制策略 ,建立了最小化形式轿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排放特性的数学模型 利用编制的计算机仿真程序 ,对最小化形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轿车的排放特性进行了仿真 仿真结果显示 ,最小化形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16.
韩雨  张喜 《山东科学》2012,25(4):69-72
正确预测城市机动车耗油量,对科学评估城市交通环境污染及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造了城市机动车耗油量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并将影响燃油消耗量的内、外部因素一并考虑加以量化,提出了消耗量预测模型。最后运用Vensim仿真软件,对北京市小汽车燃油消耗总量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市场需求、排放法规、燃油经济性、客户满意度和成本是影响车用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与汽油机相比,现代柴油机在上述方面大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现代柴油机技术已成为乘用车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乘用车柴油机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亟需突破包括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管理及标定技术等技术难点。建议自主开发低油耗、低污染物排放的高效清洁乘用车柴油动力,以满足我国未来乘用车大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高速列车的转向架区域是气动减阻研究的重点.通过样条曲线方法建立了高速列车底部结构的7参数化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及超拉丁立方抽样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底部结构参数对高速列车气动阻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底部结构参数对于三车总阻力、头、中、尾各节车气动阻力的影响分别为27%、37%、39%和22%,三车气动阻力对裙板高度、排障器厚度、舱前缘倒角最为敏感.但头、中、尾车影响规律不同于三车,有必要考虑对头、中、尾三车底部结构分别进行气动设计,以达到最优的减阻效果.底部结构参数主要影响列车底部平均流速改变底部结构所受气动阻力,进而影响高速列车气动阻力.  相似文献   

19.
尽快增加货运车辆的数量,己成为铁路扩能的急需。要增加可投入运用的货运车辆的数量,不仅要有货运车辆绝对数的增加作保证,更需要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运用效率。实行货运车辆的有偿运用制度,是提高车辆的运用效率,实现车辆运用过程中自我约束的保证。货车的有偿运用制度包括货车折旧费、货车使用费、货车占用费和欠排空费等费用的征收及有关指标的考核办法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客车在高速行驶时,气动阻力急剧增加,耗油量增加的问题,针对某国产大型客车的简化模型及改进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和方法对模型的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种客车模型的表面压力分布、速度矢量分布以及气动阻力系数等气动特性.对比分析表明:增大前围与顶部的圆角可以降低客车气动阻力,但是对后部流场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