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应用手术方式对患有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滑脱远期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患有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比较后路腰椎管减压固定并后外侧植骨与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组),A组26例,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后外侧植骨;B组21例,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对两组术后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JOA评分和术前、术后X线片,评价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植骨融合率。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A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1%,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骨融合率为87%,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和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术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的骨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是手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常用的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其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我们采用腰椎后路固定后椎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邹四华 《当代医学》2011,17(27):95-96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行椎体间融合组(观察组)34例和后外侧融合组(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融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融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对照组行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以及骨愈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7.4±18.2)min、(517.5±101.3)m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2.86%(26/28),对照组为89.29%(2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率为92.86%(26/28),对照组为96.43%(2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与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近期疗效及骨融合率均基本接近,但采用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短,平均术中出血量较少,且融合率要高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与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组15例(A组)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组17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X线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随访1~5年。结果: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86.7%,骨融合率78.2%。13组临床疗效优良率88.2%,骨融合率94.2%。结论:后外侧植骨融合与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8月间经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的2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14.6±17.2) min;术后滑脱椎体完全复位15例,原位固定9例;随访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Prolo功能、症状评分分别增至(3.34±0.62)分、(3.84±0.75)分,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良率87.5%。结论经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功能,加强脊柱前、中、后柱强度,避免椎间假关节形成,提高融合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自体椎板与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棘突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棘突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实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自体椎板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625%,对照组有效率为8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两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均良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吕志华  邹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151-15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椎间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9年6月收治66例伴有明显双下肢神经症状的成人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椎体融合方法的不同分成治疗组36例(椎间植骨)和对照组30例(后外侧植骨),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椎体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后路充分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髂骨植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赵宇  李战宁  马丁  刘勇军  佘江  张健  贺西京 《中外医疗》2014,(8):73+75-73,7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1与研究组2,两组患者均给予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然后进行植骨融合术,研究组1给予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研究组2给予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研究组1患者,有21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40例研究组2患者,有19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腰椎滑脱症患者先进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进行PLIF与PLF,可有效提高提高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继锋  王晓 《中原医刊》2011,(7):50-51,54
目的评价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自体骨椎间打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全部采用后路去椎板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4~28个月,进行术前、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结果随访14~28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2.3%。结论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不同植骨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60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后路内固定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行内固定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时治疗组椎体Cobb角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率及内固定失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椎间植骨融合术结合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内固定失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 方法: 31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14例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A组),17例减压后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B组).手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进行评价,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术中出血A组平均150 ml,B组平均280 m1;手术时间A组平均100 min,B组平均170 min.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37个月(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同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以及植骨融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减压后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术都能有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与后者比较,前者手术方法简单,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惠煊 《河北医学》2014,(7):1079-108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对照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侧后方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植骨融合率进行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虽然其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但是其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均高于侧后方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两种后路脊柱融合方法治疗腰椎不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与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54例腰椎不稳患者分为横突间植骨融合组(A组)25例,椎体间植骨融合组(B组)29例.两组年龄、病程、术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相近似.A组大部分进行了后路椎板减压,B组全部进行了后路椎板减压,两组均进行了椎弓根钉系统复位与固定.结果 A组手术时间平均187 min,出血量平均640 mL,B组组手术时间平均250min,出血量平均980mL,两组慢性下腰痛均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骨融合率A组84%,B组96.5%(P=0.014);优良率A组88%,B组93.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横突间植骨与椎体间植骨是目前两种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症疗效确切的方法.两者治疗腰椎不稳的疗效相近,椎体间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低,但手术创伤较大,失血较多.对没有神经根症状或神经根受压行"开窗"或半椎板切除的患者,横突间植骨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植骨融合方式.对严重不稳定型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行全椎板切除患者,建议行椎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骨后路椎间融合术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来安徽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腰椎滑脱症患者21例, 采用自体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临床症状体征, 术后随访观察滑椎复位情况及椎间植骨是否融合.结果 12例优, 8例良, 1例可, 优良率为95.2%;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滑脱椎体全部复位;812月后椎间植骨基本融合;术后1周、3个月及1a腰椎滑脱率均显著低于术前 (P<0.05) ;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 ;滑脱角度均显著低于术前 (P<0.05) .结论 自体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满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谭峰 《求医问药》2014,(3X):4-5
目的:比较用椎间植骨术与用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抽取法将此100例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两组。A组患者应用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应用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96%)虽然高于B组患者(85%),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思(P>0.05)。同时,A组Ⅱ度峡部裂性滑脱和退变性滑脱患者(共9例)的植骨融合率(100%)高于B组Ⅱ度峡部裂性滑脱和退变性滑脱患者的植骨融合率(75%),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A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4%。B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8%。A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虽然高于B组患者,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椎间植骨融合术与用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差不大,但针对>Ⅰ度的退行性滑脱或真性滑脱患者来说,其应用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器( Cage )植骨与椎间单纯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 Cage组)或椎间单纯植骨融合(椎间植骨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Cage组植骨融合率为95.6%(43/45),椎间植骨组为93.0%(40/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age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3.3%(42/45),椎间植骨组为90.7%(39/4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间,Cage组椎间隙高度丢失(0.52±0.10)mm,明显少于椎间植骨组的(2.2±0.9)mm(P<0.05)。结论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采用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与椎间单纯植骨治疗相近,但术后维持椎间隙高度优于椎间单纯植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经后外侧植骨融合(PLF)与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7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不同术式分为TLIF组(40例,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和PLF组(36例,经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 〉0.05);TLIF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PLF组(P 〈0.05);TLIF组术后1月、12月的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PLF组(P 〈0.05)。结论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显著,优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8例;其中腰椎峡部裂性滑脱29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0例;按照Meyerding分度标准:Ⅰ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26例。对照组49例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其中腰椎峡部裂性滑脱30例,腰椎退行性滑脱19例;按照Meyerding分度标准: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2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9.80%)高于对照组(63.26%),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腰椎评分标准(JOA)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 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