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祺  缪晓辉 《上海医药》2003,24(9):399-402
全球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者约 3.5亿人 ,国内有近 10 %的人口感染过HBV ,感染者逾 1.2亿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 30 0 0万 ,每年有近 3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由于HBV在体内持续复制可引起肝脏病变的持续活动和发展 ,甚至演变为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HBV药物有α -干扰素 (IFN -α)、核苷类药物、苦参素和免疫调节剂等。1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1 .1 IFN -α[1 ,2 ]IFN -α具有抗病毒、抑制或阻断肝脏纤维化、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和免疫…  相似文献   

2.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最根本的治疗方法,目前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IFN)类和核苷(酸)类似物.自1998年拉米夫定在全球上市以来,迄今已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共4种核苷(酸)类似物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抗HBV治疗.相对于干扰素,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具有方便有效的优点,但该类药物只有长期治疗才有望实现持久应答,使得HBV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最后10年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抗病毒治疗地位的确定以及干扰素的应用,改善了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史和预后。但现有的抗病毒治疗尚存在两个问题:难以根除病毒、病毒耐药性发生率增加。临床业已证明,将具有不同作用机制和方式的现有药物联合应用,可收到比单一药物更好的效果。我们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3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主要通过作用于HBV的聚合酶区发挥抗HBV疗效,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磷酸化为三磷酸盐或二磷酸盐形式,然后取代HBV复制过程中聚合酶链延长所需的结构相似的核苷,从而终止链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我国1.2亿人为HBsAg携带者,携带率约10%,其中3000万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现症病人。这3000万人中有1/4可发展为肝硬化等晚期肝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尚没有一种理想的药物,目前主要采取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以及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由于病毒持续复制是肝病进展的根本原因,所以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在抗病毒药物中,除了α干扰素疗效较为肯定外,核苷类药物是近几年研究的一个热点。核苷类药物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已有20余年的历史,老一代的核苷类…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高发地区它的流行性可达10%,在美国也有125万人被感染。在出现核苷类似物以前,α干扰素一度是惟一治疗途径,干扰素治疗需要严格选择病人。拉米夫定是研究最多的一种核苷类药物,对大多数病人来说,拉米夫定会都会产生对HBV DNA的抑制,但长期用拉米夫定会产生在DNA聚合酶的YMDD区域有碱基对取代的特异性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新的核苷类似物和免疫调节治疗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肝癌(HCC)是预后极差的肿瘤,在我国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诱发HCC的最危险的因素;通常抗病毒治疗是慢性HBV感染的基本疗法,其中核苷(酸)类似物(NAs),包括拉夫米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都已广泛用于抗HBV感染;在治疗HCC的不同方案(如,手术、动脉导管栓塞、射频消融及肝移植等)中,应用NAs能防止HBV活化,改善肝功能,减少HCC复发。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5):339-340
乙型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对其治疗方法仍是一个尚需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主要为干扰素(interferon),近年诸多报告用核苷/核酸类似物治疗CHB取得较好效果。现就新近报道的CHB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干扰素 干扰素仍为治疗CHB的主要药物,亦是不少国家唯一批准用于治疗CHB的药物。目前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为干扰素α,可分为天然及其基因重组干扰素(CIFN)。最近的口服及长效干扰素也正引起肝病学者们的兴趣。 目前人们重视的主要还是干扰素治…  相似文献   

9.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近年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目前是人类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机制是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目前,对免疫耐受状态下的慢性HBV携带者的治疗已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我们从2006年3月起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携带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目前所确定的A~E5种肝炎病毒中,可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是HBV、HCV及其与其他型病毒的共同感染。HBV及HC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及慢性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预后更差,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郑金国 《河北医药》2000,22(5):323-324
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α干扰素和不断新开发的核苷类药物。另外,包括反义核酸、核酶及DNA疫苗的基因治疗研究也呈现出良好的前景。1 α干扰素干扰素与同种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系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激活细胞的干扰素激活基因,编码合成抗病毒蛋白(2’,5’寡腺苷酸系统、蛋白激酶等)。抗病毒蛋白能够降解病毒RNA,中止逆转录过程,使HBVDNA复制停止及病毒蛋白合成受阻,从而达到某些抗原消失和病毒酶活性降低的目的。α干扰素适用于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增高,HB…  相似文献   

13.
王美  刘林月  李传举  刘俊  贾海永 《药学学报》2022,(10):2972-298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慢性乙肝感染能够导致肝硬化、肝代谢失常和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已有的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药物不能彻底清除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和整合的HBV基因组DNA,因而无法实现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目前,一系列靶向于HBV生命周期的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综述回顾了慢性乙肝的治疗现状,以及直接抗病毒候选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在高度流行区,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的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是最严重的人类健康问题.目前控制慢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如α干扰素(IFN-α)及lamivudine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疫苗接种将成为低成本、高效益的治疗方法.选择性HBV包膜或核壳疫苗在T、B细胞应答缺陷的HBV携带者中是否具有诱导或扩大T、B细胞应答的免疫原性,目前正在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Interferons)。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是干扰素α,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治疗病毒性肝炎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队列研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白蛋白(Alb)及胆碱酯酶(Ch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以及HBV DNA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病毒复制,促使HBeAg转阴。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多,对CHB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HBeAg阴性CHB的治疗进展,目前临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治疗药物主要是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干扰素在我科80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将纳入我科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试验,治疗组给予α-2b干扰素5MU肌内注射,1次/日,1月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1年;对照组治疗相同,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的ALT复常率、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我们在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中,接受干扰素疗程长的治疗组4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和随访6个月时与对照组疗效比较,ALT、HBeAg和HBV D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合适的患者给予延长干扰素疗程能获得更好的综合应答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致病。目前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为干扰素,其疗效肯定。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CHB临床治疗方案,进行对比观察,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d-2a治疗CHB68例,总结出完整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郭辛  潘剑英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0):736-737
目的:前瞻性评价国产α-1b干扰素(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28例CHB患者,每次α-1b干扰素500万U,每日1次肌肉注射,1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连用3个月为1疗程,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超过2/3的HBeAg阳性患者阴转,超过1/2的患者HBV DNA清除。随访结束时,HBeAg和HBV DNA转阴2例,HBeAg转阴3例。结论:α-1b干扰素具有后续抗HBV作用,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