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场类电视节目的定位究竟该立足于求职服务功能还是转而向娱乐化的真人秀发展?本文认为,在当今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职场类电视节目应当在立足于专业性的基础上,采用更加新颖、灵活的策划和宣传手段,打造求职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本文以职场类电视节目《职来职往》为例,探索如何通过凸显节目专业水平,服务节目内外受众,来打造求职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邹帆 《新闻世界》2014,(3):58-59
职场类电视节目的定位究竟该立足于求职服务功能还是转而向娱乐化的真人秀发展?本文认为,在当今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职场类电视节目应当在立足于专业性的基础上,采用更加新颖、灵活的策划和宣传手段,打造求职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本文以职场类电视节目《职来职往》为例,探索如何通过凸显节目专业水平,服务节目内外受众,来打造求职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宁迪?  都成 《今传媒》2011,(9):89-90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加剧,面对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群,2010年12月,中国教育频道与江苏卫视联手打造了一档全新的电视求职栏目——《职来职往》。本文将从电视节目制作方面以及传播学的角度对《职来职往》节目的创新手法进行客观的解读,分析该节目尚存的一些不足,进一步探求我国电视求职节目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洁意 《报刊之友》2012,(12):92-93
真人秀节目相对于传统电视节目,需具备四大要素:纪实性、戏剧性、游戏性、参与性。职场真人秀节目的这四个要素与其他类型真人秀节目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形成节目独特优势和看点。本文结合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予以思考和梳理。  相似文献   

5.
张洁意 《今传媒》2012,(12):92-93
真人秀节目相对于传统电视节目,需具备四大要素:纪实性、戏剧性、游戏性、参与性。职场真人秀节目的这四个要素与其他类型真人秀节目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形成节目独特优势和看点。本文结合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予以思考和梳理。  相似文献   

6.
真人秀节目相对于传统电视节目,需具备四大要素:纪实性、戏剧性、游戏性、参与性。职场真人秀节目的这四个要素与其他类型真人秀节目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形成节目独特优势和看点。本文结合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予以思考和梳理。  相似文献   

7.
张萍 《声屏世界》2012,(8):53-54
2011年10月广电总局"限娱令"颁布后,各卫星频道的娱乐节目纷纷调整内容及形式,加大符合"限娱令"要求的旧节目改版及新节目研发。至此,内地电视台正式步入对过度娱乐化进行矫正的"后娱乐时代"。①电视节目如何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加大创新力度,成了"后娱乐时代"各家电视台新的竞争点。创新思维是基石逆反创新。逆反创新的关键是要清楚某类节目的常规元素与形态是什么,然后大胆地摒弃常规形成节目特色。深圳卫视于2012年全新推出的选  相似文献   

8.
李倩 《今传媒》2015,(2):94-95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是国内首档科学类真人秀节目,从2014年1月3日到3月28日播出的三个月中,因其独特的形式和价值创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收视率和美誉度节节攀升。在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节上荣获最佳电视文艺作品奖。文章通过对节目的形式、内容以及表现手法来分析《最强大脑》的创新之处,从而探讨它对国内科学类电视节目和娱乐类电视节目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亚茹 《今传媒》2011,(12):66-67
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有多种结构方式,通过节目形态结构方式的互相借鉴和创新,会产生更多优秀的节目形式。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结构方式。本文试图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对于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节目形态的成功嫁接为例来阐述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王兵 《军事记者》2010,(7):49-50
军事电视文艺节目作为军事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电视文艺节目娱乐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成为影响国内电视传媒发展路径和格局的大环境下,其内容与制作手段也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在运用娱乐元素、丰富节目形态方面做了积极而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3,(12):69-69
高端娱乐:电视娱乐求真、趋善、向美的内容实质。节目创新要坚守“品质、品味与品格”,提高文化内涵,但电视传播又绝非简单的思想灌输,必须有真正能够打动和吸引社会大众的力量。节目的品质化,意味着节目不仅要具有深度和品位,还要求这种深度和品味必须具有超凡魅力。电视节目在题材、嘉宾、选手等节目元素选择上应尽可能极致化、个性化,从源头上保障节目的品质和收视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激烈竞争的今天,电视节目的形态创新尤为重要,因为无论面对何种收视需求,都必须转化成相应的电视节目形态,才能为观众所接受。目前,与国外的电视机构相比,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太少,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在其形态的开掘和创新上相对欠缺。本文探讨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凯  冯锐 《声屏世界》2012,(2):21-22
社教类电视节目是以电视传播的形式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文化教育的一类节目样式。它曾经与新闻、文艺共同组成了我国电视节目的三大板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新闻类节目不断改革,文艺类节目也日趋走向娱乐化,而社教类节目却陷入了尴尬的处境。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现代观众的口味,社教类电视节目也纷纷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宏观媒介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娱乐电视节目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节目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应认识到"边际效益递减"与"口红效应"对节目市场的引导作用;要谨防节目在消费社会与商业文化中"娱乐至死";应依靠三网融合推动节目在应变中升级。  相似文献   

15.
李滨  王云峰 《现代传播》2013,35(8):63-66
后娱乐时代,追求高品质已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焦点话题。本文以《我是歌手》作为主要个案,同时结合当下其他高品质节目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阐明了这些节目在当下电视创新中的指向性意义,并进一步指出高品质路向的基本内涵,即电视传播对真善美的清新呈现,包括高端的娱乐内容、清新自然的表现形式和对艺术感染力的多维挖掘。  相似文献   

16.
形式多样化是电视社教节目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近年来,创作人员结合电视社教节目传播特点和新情况,积极探索,大胆引进新闻、娱乐、服务等节目的表现技巧和手段,不断进行形式创新,为电视社教节目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形式多样化是由电视社教节目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电视社教节目是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进行社会教育的一种节目形态,其特点也就决定了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电视社教节目是借助电视进行社会教育的一种节目形态。因此在节目制作中,既要突出电视自身的特色,使用流畅的叙述语言,并配以简洁的声音和必要的文字;又要根据社教节目的传播特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激烈竞争的今天,电视节目的形态创新尤为重要.因为无论面对何种收视需求,都必须转化成相应的电视节目形态。才能为观众所接受。目前,与国外的电视机构相比,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太少。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在其形态的开掘和创新上相对欠缺。本文探讨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宏观媒介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娱乐电视节目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节目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应认识到“边际效益递减“与“口红效应“对节目市场的引导作用;要谨防节目在消费社会与商业文化中“娱乐至死“;应依靠三网融合推动节目在应变中升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宏观媒介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的娱乐电视节目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节目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应认识到“边际效益递减“与“口红效应“对节目市场的引导作用;要谨防节目在消费社会与商业文化中“娱乐至死“;应依靠三网融合推动节目在应变中升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50年来,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发展阶段.在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从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与模仿中获得滋养;在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形式探索,90年代的观念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特征和艺术特征;在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进行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产生了较高的效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节目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