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米银在预防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穿刺(PICC)穿刺处感染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覆盖穿刺处,对照组使用常规透明贴换药。结果观察组总感染率为1.1%高于对照组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敷料预防PICC穿刺处感染效果好,是预防PICC置管后穿刺处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丁敏  唐丽  刘雨村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13-1314
目的 观察纳米银抗菌敷料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行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的重症监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观察组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料,观察两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及穿刺点局部皮肤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0.00%,局部皮肤阳性率为6.25%;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10.00%,局部皮肤阳性率为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银抗菌敷料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萍  兰大华  张庆 《中国药业》2009,18(17):68-69
目的探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和纳米银创伤贴对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2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消毒后采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治疗组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创面后采用纳米银创伤贴覆盖穿刺点,观察两组患者敷料更换时间、发生局部皮肤反应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结果透明敷料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明显高于纳米银创伤贴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纳米银创伤贴对化疗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PICC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①预防实验,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在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在针眼上方2cm处沿静脉走向予水胶体敷料粘帖;对照组直接给予无菌透明贴膜固定,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②治疗实验,选取行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0例,实验组在患处给予水胶体敷料覆盖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50%硫酸镁湿敷后用新癀片和喜疗妥交替外敷,连续使用3d后评价疗效。结果在预防实验中静脉炎发生率实验组为4%,对照组为36%,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治疗实验中实验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68%,且痊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水胶体敷料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预防PICC静脉炎效果明显,治疗PICC静脉炎较其他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解痉活血酊外敷预防PICC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73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置管后,观察1组用自制解痉活血酊外敷于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上;观察2组采用安普帖薄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三组病例的换药方法均遵照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常规进行,观察时间均为自穿刺日后4周.观察三组病例的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1组发生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炎1例(1.8%),观察2组2例(3.4%),对照组8例(13.8%).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痉活血酊对PICC静脉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软聚硅酮保湿敷料在PICC穿刺局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患者共计120例,按置管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置管后予以棉球压迫并予软聚硅酮保湿敷料覆盖,对照组置管后予以棉球压迫并予透明敷贴覆盖。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软聚硅酮保湿敷料应用于PICC穿刺局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联合纱布敷料包扎在PICC置管后反复接触性皮炎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广州新海医院收治的60例PICC置管后反复接触性皮炎合并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对照组加用透气贴膜,观察组加用纱布敷料联合水胶体敷料.对比分析两组...  相似文献   

8.
杨弟芳  郑颖 《中国药业》2011,20(17):64-65
目的观察安信纳米银创伤贴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经腹部手术后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以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使用安信纳米银创伤贴覆盖,对照组以75%医用酒精消毒伤口后盖上普通无菌敷料,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90例(100%)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红、肿、痛、分泌物,未培养出化脓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安信纳米银创伤贴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面比常规无菌敷料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敷料应用于外科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及机理探讨。方法将96例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切口敷料)和观察组48例(纳米银抗菌敷料),观察组以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后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覆盖,对照组以碘伏消毒切口后使用常规无菌敷料覆盖,对照两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时间、感染情况、切口换药频率、切口细菌培养数量、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疤痕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时间(10±0.8)d、感染率(5例;10.41%)、切口换药频率(2±0.5)、切口周围细菌浓度(18±2cfu/g);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时间(6±0.2)d、感染率(0例;0%)、切口换药频率(1±0.2)、切口周围细菌浓度(5±0.11cfu/g);及切口周围细菌培养率;术后1年回访对照组疤痕发生率(3例,6.25%);观察组疤痕发生率(1例,2.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敷料可以大大促进外科手术部位伤口甲级愈合时间、增加愈合程度,并减少切口感染及瘢痕化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严伟 《中国药业》2013,(21):86-87
目的 观察纳米银创伤贴预防阑尾炎切除手术伤口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阑尾炎切除手术后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清创后使用纳米银创伤贴覆盖,对照组以医用酒精消毒后使用普通无菌敷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和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红肿,无分泌物,未培养出化脓菌,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纳米银创伤贴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面比常规无菌敷料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喜辽妥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经PICC置管术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PICC置管成功后及24h换药时,在穿刺点上方血管走向2~15cm处涂抹喜辽妥,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使用喜辽妥外涂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44%,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1.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喜辽妥可以有效的预防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喜辽妥涂敷在预防小儿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6例PICC术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PICC置管24 h后,从静脉穿刺点上方 3~4 cm 处沿血管走向连续7 d预防性涂敷喜辽妥,而对照组不使用,观察两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结果 治疗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为2.6%,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2.8%.结论 PICC置管后预防性使用喜辽妥涂敷可有效降低小儿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化换药流程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11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使用普通换药包遵循常规换药流程,观察组改良换药包及细化换药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结果 两组导管局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导管平均置管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导管病原学送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检出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采用细化换药流程,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PICC导管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鼻咽癌患者行B超引导PICC置管穿刺口渗血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B超引导PICC置管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加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PICC穿刺口有无渗血、渗血程度。对两组PICC置管穿刺口渗血发生率、渗血程度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渗血发生率36.6%(11/30),观察组13.3%(4/30),观察组置管后穿刺口渗血发生率、渗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B超引导PICC置管鼻咽癌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穿刺口渗血的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痊愈妥薄片对预防经外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CV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PICC、CVC穿刺点感染情况,依据穿刺点护理操作不同分为观察组(痊愈妥薄片组)和对照组(常规贴膜组)各30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和隧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留置时间、患者经济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痊愈妥薄片覆盖深静脉穿刺点可预防或减少深静脉穿刺点和隧道的感染,延长深静脉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16.
邬祖霞  左琼  朱小玉 《安徽医药》2017,21(3):578-580
目的 探讨海藻盐敷料应用于血液病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重度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 血液科PICC置管发生穿刺点重度感染病人127例,其中,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海藻盐敷料的病人81例为观察组,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普通敷料的46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穿刺点护理.结果 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2例,观察组无一例非计划性拔管;观察组病人穿刺点愈合时间(8.15±2.09)d明显短于对照组(12.16±3.85)d(t=7.536,P<0.05),而观察组的SAS评分(32.78±4.80)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8.86±6.35)分(t=6.148,P<0.001),并且换药次数及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海藻盐敷料在血液病病人PICC穿刺点重度感染治疗过程中能够明显加速愈合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同时降低病人焦虑情绪以及经济负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21-222
目的探讨应用3M透明敷料用于腰大池穿刺置管术后固定的效果。方法 100例行腰大池引流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传统宽橡皮膏胶布和3M透明敷料固定腰大池体外引流管。观察两组置管后敷料脱落、局部皮肤过敏症状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于行腰大池穿刺置管术的患者,穿刺术后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体外引流管的固定方法较采用传统宽橡皮膏胶布固定的效果更佳(P<0.01)。结论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腰大池引流术后体外引流管,增强引流管的固定性,并发症少有利于预防穿刺点感染同时医护人员可以直观引流管周围的皮肤状况,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纳米抗菌敷料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8月治疗的6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2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观察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消毒步骤的基础上,应用纳米抗菌敷料预防感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加用纳米抗菌敷料换药安全、方便,并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部早期运动联合多爱肤敷料外贴和TDP治疗仪照射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PICC置管后即给予手抓小球运动,辅以多爱肤敷料外贴和TDP治疗仪照射置管侧肢体;对照组:置管后用喜疗妥软膏外涂皮肤.结果:对照组3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其中Ⅰ度24例,Ⅱ度5例,Ⅲ度2例,观察组有1例出现1度静脉炎.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部早期运动(运用握小球的方法)、多爱肤敷料外贴、TDP治疗仪照射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PICC置管早期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7,(9):1753-1755
目的:评价目标性监测配合抗菌药物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效果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肿瘤科收治的PICC患者106例资料作为观察组,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治疗和目标性监测综合护理治疗;另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PICC患者98例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发生率用其对治疗的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发生CRBSI,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发生CRBSI 4例(4.0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感染的总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为10.20%(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科PICC患者,采用抗菌药物和目标性监测综合干预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PICC患者CRBSI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置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