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广州部分中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广州中学生常见的伤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归纳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制定中学生伤害预防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以问卷形式调查广州市2所中学668名学生,对其伤害发生情况、伤害的认知及伤害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8名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58.50%,男、女生分别为56.60%和60.11%;常见的伤害类型依次是玩耍或运动受伤(39.67%)、车辆伤(11.70%)、被劫碰伤(8.08%)、宠物咬伤(3.30%)、刀割伤和烧烫伤(5.83%)。玩耍或运动受伤主要由打球和跑步所致,车辆伤由骑自行车跌下所致,碰伤由碰撞到建筑物所致,刀割伤和烧烫伤由做家务事所致。结论 中学生伤害的发生频率高,种类多,但有其分布特点和规律,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相似文献   

2.
邯郸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邯郸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的种类,原因及地点,拟订防治儿童意外伤害的措施。方法采用取多级抽样方法对中小学生过去一学年的意外伤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意外伤害率为10.82%,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伤害人次率居前5位的跌伤(4.31%)、碰伤(3.24)、车辆伤(2.32%)、烧烫伤(1.68%)和刀剪等锐器伤(16.68%)。伤害原因主要是体育运动、骑车、玩耍打架和劳动。结论意外伤害的  相似文献   

3.
皖南地区部分中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探讨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样取皖南地区5所中学的初、高中5个年级共38个班2135名学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7.0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9.02%)、碰伤(37.00%)、交通伤(30.02%)、刀割伤(24.22%)、烧烫伤(20.98%)。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和学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运动、骑车、玩耍及走路;发生形式以自伤为主,其次为他伤。且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有密切关系。结论: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小学生常见伤害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小学生常见伤害类型及原因,为制定小学生伤害预防措施和进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抽样调查哈尔滨市 3所小学学生1年中的伤害发生水平并描述受伤情况。结果:男生伤害发生率(29.85%)高于女生(25.33%)。常见伤害类型的发生率男生为跌伤、碰伤、刀割伤、烧伤、车辆伤和硬物击作;女生为跌伤、碰伤、刀割伤、动物咬伤和车辆伤。对受伤原因、地点、部位、伤后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伤害的原因种种,通过本次调查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努力,伤害的发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皖南地区青少年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青少年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皖南地区5所中学的初、高中5个年级共38个班2135名学生进行1年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7.0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的伤害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伤害低于非独生子女,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9.02%)、碰伤(37.00%)、交通伤(30.02%)、刀割伤(24.22%)、烧烫伤(20.98%)。且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97,自引:4,他引:9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11月,我们调查了江苏省武进市四所中学初二年级25班1194名在校学生入学一年来的伤害情况,结果表明,共发生13种不同类型的伤害,伤害发生率达81.66%,其伤害发生率居顺位前七种的分别为跌伤(39.78%)、刀割伤(37.68%)、骨头卡喉(36.09%)、车辆伤(18.17%)、碰伤(17.08%)、烧烫伤(17.08%)、锐器刺伤(16.83%)。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家庭和学校都应重视做好儿童和青少年伤害的预防工作,开设包括伤害预防的健康教育课程,减少伤害,提高学生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7.
宁夏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导致中小学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11所中学,10的小学的6-19岁在校中小学生7000人在1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20.4%,男生(23.76%)高于女生(16.93%)(P<0.050,中学生(23.19%)高于小学生(17.63%)(P<0.005),回族学生(22.11%)高于汉族学生(19.6%)(P<0.0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8.51%),碰伤(3.38%),刀割伤(1.88%),车辆伤(1.34%)和烧烫伤(0.87%)。意外伤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民族,地区,性格,心理状况,母亲化程度,父母职业,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多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结论 青少年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加强预防研究。  相似文献   

8.
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目的:了解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的11所中学,10所小学的6-19岁在校的7000名回,汉族中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宁夏回,族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0.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x2检验,P<0.01),回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P<0.0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9.27%),碰伤(4.55%),刀割伤(2.99%),车辆伤(2.00%),及烧烫伤(1.66%),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24.11%,其次为高中生22.15%,小学生最低为17.63%,对受伤原因,地点,部位,伤后处理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结论:中小学生面临意外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铁路局所属的六所中学的初一、二年级的28个班的1 314 名在校学生一年来的伤害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的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发生13 种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为83.33% 。依其伤害的发生率居前七种的分别是:跌伤(40.03% );刀割伤(38.66% );骨头卡喉(37.52% );车辆伤(19.63% );碰伤(18.19% );烧烫伤(17.50% );锐器刺伤(17.20% )。家庭是中学生受伤害的主要场所(占55.67% ),手和上肢是伤害发生的主要部位(占66.87% )。因伤害而引起缺课的为2 816 人次(占69.77% )。结论 伤害已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331名职业中学学生伤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艳  许能锋 《中国校医》1999,13(5):356-357
目的对福州市331名职业中学学生作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现场回顾性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7.5%,发生率从高到低列前五位的分别为跌伤、刀割伤(各占14.5%)、碰撞伤(10.3%)、车辆伤(8.5%)、烧烫伤(6.9%)。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生活环境中存在不安全隐患。结论针对相应的年龄特点和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伤害的舆论宣传和社会干预措施,对危险因素严格控制和管理,将会减少饬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02~2003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现况,为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3年全市中小学生伤害进行监测,每发生1例伤害即按“学生伤害个案卡”内容调查登记核实。结果1a内伤害发生率为0.32%,伤害的发生比例在地区、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中心城区(0.40%)高于非中心城区(0.25%),男生(0.48%)高于女生(0.15%),初中学生(0.35%)高于小学(0.31%)和高中学生(0.25%);主要伤害原因为碰撞、跌倒、锐器伤、交通事故、砸伤和烧烫伤等,主要伤害死因为交通事故、溺水、中毒、自杀等;主要伤害场所为学校、家庭和上学途中。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多发,应根据学生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中小学生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基于学校的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体系,对2012-2016学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到的学生伤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地点以校园内为主(74.2%),高于校园外(25.8%).校园内、外伤害均以无意自伤(校园内69.7%,校园外74.5%)或无意他伤(校园内27.4%,校园外23.8%)为主.校园内伤害以轻度(60.3%)为主,校园外伤害以中度(52.0%)为主.校园内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38.2%,25.9%,22.7%和9.7%;校园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46.1%,13.9%,13.7%,11.7%和5.5%.小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伤害多发生在娱乐玩耍时(43.9%和49.7%),初中、高中和职中学生校园内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活动时(52.2%,67.4%,63.1%),校园外伤害主要是骑车/坐车(46.5%,29.4%,51.2%)和走路(18.6%,23.4%,19.5%).结论 小学阶段在校园内外应以预防学生在娱乐玩耍导致的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为重点;中学阶段在校园内主要加强运动伤的防范,在校园外以预防出行中发生的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订儿童青少年伤害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2011-2015学年"上海市学校因病缺课缺勤网络直报系统"中中小学生因新发伤害缺课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上海市2011年9月~2016年6月中小学生共报告伤害事件26 061例,以男生(71.3%)为主,超九成伤害事件发生在6~10岁(41.8%)和11~15岁(48.8%)年龄组,小学一年级、初中预备班、高一年级伤害事件所占比例高于同学段其他年级,4、5月和9、10月为伤害事件多发月(54.7%)。骨折(48.1%)、脱拉/扭伤/拉伤(19.7%)和擦伤/挫伤(15.0%)是最常见的三种伤害性质,且以单一性质为主(97.1%)。各伤害性质在不同性别(χ2=193.474,P<0.001)、学段(χ2=1 349.245,P<0.001)、月份(χ2=290.992,P<0.001)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发生骨折(49.8%vs.44.0%)、开放性伤/出血(9.6%vs.7.8%)的比例高于女生,女生发生脱拉/扭伤/拉伤(22.0%vs.18.7%)、擦伤/挫伤(16.1%vs.14.4%)的比例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长,骨折、擦伤/挫伤、开放性伤/出血、烧/烫伤、挤压伤占比逐渐下降;脱拉/扭伤/拉伤、肌肉肌腱劳损的构成比逐渐上升;创伤性脑损伤的构成比稳定在1.3%左右。结论 伤害的发生及其性质在不同性别、年级、月份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应根据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鄞县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县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及常见的意外伤害种类和原因,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11所学校10568名中小学生在过去1年中的意外伤害情况。[结果]1年内有1207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1757次,总发生率为16.63%,发生率以跌伤(5.95%),碰撞伤(2.55%),刀割伤(2.40%)为高;初中生发生率最高,男生高于女生;意外伤害主要在运动和玩耍时发生,有39.04%的病例去医院门诊,1.35%病例住院治疗,平均每例需休息3.24天,活动受限4.53天,缺课0.91天。直接医疗经费约149元。其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子女伤害发生率有一定关系。[结论]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常见,多发,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近5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跌倒/坠落伤害发生情况, 为减少中小学生跌倒/坠落伤害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中2016-2021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中小学生跌倒/坠落伤害发生率的研究文献, 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 估计中小学生跌倒/坠落伤害发生率, 对性别、学校类型、城乡和病例定义标准进行亚组分析, 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价。结果符合入选标准文献共30篇, 总样本量为431 054人, 跌倒伤害人数发生率和人次数发生率分别为8.03%和9.61%。亚组分析显示, 跌倒/坠落伤害人数发生率男生(7.50%)高于女生(6.20%), 农村(8.12%)高于城市(3.94%), 采用1996年版伤害标准(9.42%)高于2004年版伤害标准(7.56%), 不同学校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跌倒/坠落伤害人次数发生率男生(10.89%)高于女生(9.26%), 小学生(10.06%)高于中学生(6.53%), 农村(15.06%)高于城市(12.52%), 采用1996年版伤害标准(8.86%)高于...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国4个地区2012-2014年中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中学生意外伤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新乡、阳江、重庆和沈阳4个地区2012-2014年在校中学生意外伤害的调查数据,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间意外伤害检出率的差异及不同年份间检出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4年,中学生意外伤害检出率分别为39.1%,39.2%和34.2%,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是跌落伤(18.4%)、切割伤(14.7%)、烧烫伤和腐蚀伤(9.4%)、动物咬伤(7.6%)和道路交通伤(6.3%).男生2012-2014年意外伤害的检出率分别为40.7%,40.1%和37.0%,女生依次为37.6%,37.2%和31.6%,男生意外伤害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初中生意外伤害的检出率分别为40.5%,41.9%和36.0%,高中生依次为37.7%,36.5%和32.5%,初中生意外伤害检出率高于高中生(P值均<0.01);意外伤害的检出率在地区之间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新乡和阳江地区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重庆和沈阳地区则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 四地区意外伤害检出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有近1/3的中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危害.预防中学生意外伤害是应对公共卫生领域变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伤害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青少年伤害的现状及原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湛江市四的中学的初、高中四个年级共35个班1969名学生进行一年内伤害的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流行特征以及疾病负担,为创建安全社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采用二阶段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到10400户共25153名常住居民对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期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主要内容有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职业、伤害原因、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伤害时的活动、伤害部位和性质。[结果]伤害粗发生率为3.10%,95%可信区间为2.79%~3.21%;标化发生率为2.50%;伤害次数发生率为3.30%,标化发生率为2.64%。前三位伤害原因是跌倒/坠落、交通事故、烧烫伤。发生地点以住所、街道公路、公共管理区域为多。伤害性质以浅表伤、脱位/扭伤/劳损、骨折为多。每例伤害患者治疗费用为3047元人民币。随着年龄的增长伤害发生率也提高(伤害发生率l~14岁组为1.45%,15~44岁组为1.54%,45~65岁组为3.18%,65岁及以上年龄组为6.48%)。伤害发生率有性别差异,男性伤害发生率为2.33%,女性为3.82%。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伤害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文盲为4.47%,小学为4.59%,初中为4.38%,高中/中专为3.27%,大专为1.89%,大学为1.57%)。伤害发生还与婚姻状况有关,未婚者伤害发生率为1.30%,已婚者为3.15%,离异或丧偶者为7.35%。[结论]安全社区建设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干预工作,重点干预女性、老人、文化程度低、离异独居的人员;干预重点场所应该为住所、街道公路、公共管理区域;减少因跌倒、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4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和二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抽取1所学校,共对6352名学生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对面访谈,三~六年级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高中生自填。结果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4%,次数发生率为48.0%,每例伤者年均伤害1.58次。伤害的前6位原因是扭伤(23.4%)、割伤(23.2%)、跌倒(21.4%)、碰撞/挤压(11.7%)、热/火烫(5.8%)和交通事故(5.5%)。46.9%的伤害是浅表伤,其他依次为脱位/扭伤(23.0%)、烧烫伤(6.2%)和开放性伤(5.7%);伤害最常发生的地方是家中(37.1%)、学校(29.9%)和路上(20.0%);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最高(占28.3%),其次为娱乐活动(18.8%)和家务(16.6%)。95.8%伤害是轻度伤害,3.9%是中度伤害,0.3%是重度伤害。没有休息的伤者占70.2%,休息1周以下者占24.3%,大于1周者占2.5%。结论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疾病负担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