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采用远程探视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探视模式的不同,将2021年7月至9月收治的73例患者纳入无探视组,将2021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74例患者纳入远程探视组。无探视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不能与家属进行任何形式的探视,而远程探视组患者与家属可通过微信视频进行预约定时探视。比较两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及右美托咪定使用量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ICU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远程探视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无探视组(P<0.05),右美托咪定用量显著少于无探视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高、内科疾病均是ICU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进行远程探视是ICU患者发生谵妄的保护因素(P=0.007)。结论 探视模式是患者发生谵妄的重要影响因素,ICU实施远程探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减少ICU相关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活动结合护理干预对其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ICU住院接受机械通气患者3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3例)。对照组单纯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早期活动,比较两组ICU机械通气各时间段谵妄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两组ICU机械通气8 h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ICU 8~48 h、48 h及ICU住院期间谵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谵妄首次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基础上结合早期活动利于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谵妄的发生,有效缩短患者谵妄发生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干预效果较单纯实施护理干预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标责任制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ICU住院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目标责任制护理。出院时,评估两组ICU护理质量(基础护理、护理技能、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出院4周后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差异。结果出院时,观察组ICU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4周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目标责任制护理能提高ICU护理质量,能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1):1081-108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重症监护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采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检查表(ICDSC)评估患者ICU住院期间谵妄发生情况,统计谵妄发生率、初次谵妄发生时间和谵妄持续时间;记录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ICU治疗费用。结果 2组患者入住ICU 8 h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 8 h以后谵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初次谵妄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每次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ICU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ICU行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孟齐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8):147-1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住ICU时无肺部感染。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氧血症、误吸发生率,统计平均住ICU时间、死亡率;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氧血症、误吸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感染、导管阻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康复情况[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谵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序贯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50 例ICU 机械通气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C 3组,每组50 例。A 组:咪唑安定+ 盐酸右美托咪定疗程序贯镇静,B 组:咪唑安定+ 盐酸右美托咪定每日序贯镇静,C 组单纯咪唑安定镇静,3 组均配合舒芬太尼基础镇痛,以Riker 镇静和躁动评分系统(SAS)指导镇静深度,以危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POT)监测镇痛效果,比较3 组恢复性指标差异及舒芬太尼用量,观察3 组镇静、唤醒过程中不良事件 (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ICU 死亡、院内死亡)。结果3 组机械通气时间与每日唤醒时间呈A0.05),但A、B 两组均低于C 组;3 组镇静、唤醒过程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低血压、谵妄发生率稍高于A、B 组,B 组谵妄稍高于A组;3组ICU 死亡及院内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唑安定序贯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ICU 机械通气患者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 总花费,缩短每日唤醒时间,并可降低镇痛药用量,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疗程序贯镇静方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放射科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放射科230例就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全面护理干预,并对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院内感染8例,感染率7.2%(8/111);观察组院内感染3例,感染率2.4%(3/1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有效的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全面护理干预在预防放射科院内感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ICU监护过程中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ICU监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观察两组患者监护过程中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给予不同的探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45岁以上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大于45岁以下患者(P0.05),气管切开、PICC置换术、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管患者感染发生率较大(P0.05);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明显大于其他部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针对ICU监护过程中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采取消毒、抗感染措施有助于防控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分级活动护理干预对ICU全麻手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04例ICU全麻手术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分级活动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严重程度;首次谵妄发生时间、谵妄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出ICU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进入ICU 36 h、48 h及出ICU时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分别为3.85%、7.69%、9.62%,较对照组患者的23.08%、38.46%、42.31%均显著下降,严重程度均较观察组患者减轻(P<0.05);观察组患者谵妄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首次谵妄发生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ICU时观察组患者LOTCA量表中注意力和专注力、思维操作、视力运动组织时间、动作运动、空间知觉、视知觉、定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较对照组患者的23.08%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ICU全麻手术老年患者给予早期分级活动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减轻谵妄的严重程度,缩短谵妄发生的持续时间,改善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院内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所有入住ICU患者的病历资料, 统计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期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入住ICU时间、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否手术、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有无侵袭性操作、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合并其它基础疾病等可能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对比2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29.41%.2组在APACHEII评分、入住ICU时间、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年龄、侵袭性操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性别、血浆白蛋白水平、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无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的患者病死率 (4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6.7%) , P<0.05.结论 病情危重程度、入住ICU时间、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年龄、侵袭性操作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性别、血浆白蛋白水平、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丹  陈晓光 《中外医疗》2016,(16):122-12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下右美托咪定对重症AECOPD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ICU 2015年6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重症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8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和研究3组。采用不同麻醉方案干预。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心率变化﹑谵妄发生率。结果研究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1组和研究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中发生谵妄为4例,发生率为25%,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降低重症AECOPD患者谵妄发生率有确切价值,实验剂量下两组谵妄的发生无差别,具有优越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2015 年12 月入住ICU 的全部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将数据汇总整理,分析监测结果。结果共调查ICU 患者1 431 例,发生感染122 例,感染率为8.5%,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于女性患者。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血液系统(44.7%)和呼吸道(36.5%)。共检出的病原菌192 株,以革兰阴性菌(80.2%)为主,革兰阳性菌(17.7%)34 株,真菌(2.1%)4 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24.5%)最高。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严重,应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2011年7~12月由专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目标性监测,跟踪查房过程,观察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手卫生依从性、无菌技术操作及病床单元物表清洁消毒等,并进行实时干预。结果与2010年同期比较,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但其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物表清洁消毒执行力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对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入住ICU48小时后和出ICU48小时内的住院患者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和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17.25%、21.88%,千日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14.78‰、18.75‰;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94分,调整后日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3.75‰、4.76‰;总器械使用率为146.24%,其中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率分别为54.35%、50.59%、41.30%;相关的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感染率为1.46‰、3.53‰、11.53‰。结论:3种侵入性操作是引发ICU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ICU患者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能及时获得医院感染的动态信息,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性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综合性ICU的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方法,分析2008年1~12月入住综合性ICU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330例综合性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病率为33.64%,患者日感染率为25.92‰。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为4.40分,调整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89‰。与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留置尿管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为36.17‰、5.38‰、3.6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呼吸机、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有侵入性操作者与无侵入性操作者相关部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综合ICU的医院感染监管力度,从而逐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周锦明 《河北医学》2011,17(5):671-67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并发症中作用.方法:将8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医院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和气管导管堵塞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医院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经利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16-17,20
目的探讨入住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 8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2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09例,感染率为13.10%。院内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广谱抗生素应用、住院时间等有关,各因素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降低ICU院内感染率,必须加强对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