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测不同感染途径实验性感染BALB/c小鼠后的感染状况,了解H5N1病毒的感染特点,为更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通过口腔接种、污染饲料、腹腔注射、皮肤损伤途径感染6—8周龄BALB/c小鼠,定期安乐动物采血及各器官组织进行血清学、病原学、病理学检查,记录抗体变化、病毒分离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各途径感染小鼠感染后出现竖毛、弓背、觅食减少、体重减轻、精神呆滞及神经系统症状,肺组织病毒分离及RT-PCR阳性,病理表现间质性肺炎。感染后第7d动物血清中可检测到H5N1抗体。结论通过口腔接种、污染饲料、腹腔注射及皮肤损伤多种途径感染BALB/c小鼠,均能发生感染,提示呼吸道以外的感染方式不容忽视,有益于人类更好的防控禽流感;可通过多种方式建模,深入研究禽流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雪貂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动物模型。方法A/Anhui/1/2013(H7N9)禽流感病毒经鼻吸入感染雪貂,观察动物临床症状和体征,上呼吸道排毒情况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雪貂感染后出现体重下降、活动减少以及打喷嚏的临床表现,上呼吸道、心脏、肝脏及嗅球可检测到活病毒,上呼吸道排毒的峰值出现在感染后的第3—5天。血清抗体滴度最高达到1280,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粒细胞数量增加。组织病理学显示动物肺脏呈局灶性间质性肺炎及肺泡炎改变,CT显示肺内片状阴影。结论成功建立雪貂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模型,模型的建立为H7N9禽流感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及疫苗的评价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雪貂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动物模型。方法 A/Anhui/1/2013(H7N9)禽流感病毒经鼻吸入感染雪貂,观察动物临床症状和体征,上呼吸道排毒情况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雪貂感染后出现体重下降、活动减少以及打喷嚏的临床表现,上呼吸道、心脏、肝脏及嗅球可检测到活病毒,上呼吸道排毒的峰值出现在感染后的第3~5天。血清抗体滴度最高达到1280,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粒细胞数量增加。组织病理学显示动物肺脏呈局灶性间质性肺炎及肺泡炎改变,CT显示肺内片状阴影。结论成功建立雪貂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模型,模型的建立为H7N9禽流感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及疫苗的评价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内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使用H1N1病毒A/California/7/2009(CA7)株和H3N2病毒A/Brisbane/10/07株,对BALB/C小鼠、Scid小鼠、NOD/LTJ小鼠、BALB/C-nu小鼠、NOD-Scid小鼠和icosl-KO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检测小鼠感染后肺组织病毒拷贝数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H1N1和H3N2滴鼻攻毒的各组小鼠均染毒,病理表现为程度略有差异的间质性肺炎。13只H1N1病毒感染小鼠和6只H3N2感染小鼠在肺组织中观察到多个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栓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血小板。结论各品系小鼠感染H1N1和H3N2流感病毒后均可能出现肺组织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食蟹猴肺组织内抗原提呈细胞的不同亚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病理室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感染的食蟹猴肺组织蜡块标本,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一步分析CD68、CD14及S-100在感染禽流感病毒食蟹猴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肺组织内肺间隔增宽伴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可见血浆蛋白及纤维素渗出。部分肺泡间隔断裂、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肺组织内H5N1病毒抗原染色呈阳性。肺间隔及肺泡内可见大量CD68阳性细胞,局部可见散在CD14和S-100阳性细胞。结论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食蟹猴肺组织内抗原提呈细胞主要以巨噬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了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对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致病敏感性,为H5N1禽流感模型制作和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近交系BALB/c、C57BL/6和封闭群ICR、NIH Swiss和KM Swiss共五个不同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实验动物30只,分接毒组2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每组雌雄各半.病毒株为A/Goose/Guangdong/NH/2003(H5N1),经测定TCID50为10-4.875/mL.接毒组通过鼻腔接种0.1 mL病毒液,对照组接种正常鸡胚尿囊液.小鼠接毒后连续观察14 d,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体温、体重变化,对在实验期间死亡和实验14 d结束后仍然存活的小鼠均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取材,进行RT-PCR病毒分离检测、HE染色及H5N1抗原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临床症状:H5N1禽流感病毒能感染五个品系的小鼠,引起呼吸急促等症状和一过性体重、体温下降.②死亡情况:小鼠在接毒后第1天即出现死亡,死亡的高峰期集中在接毒后第3~6天.五个品系小鼠死亡率存在差异,BALB/c为70%,ICR为50%,NIH Swiss为40%,C57BL/6为25%,KM Swiss为10%;③病毒分离:各组接毒小鼠在死亡后均进行了病毒分离,死亡小鼠的肺脏均分离到病毒,其他脏器未分离到病毒.④病理变化:实验期间五个品系死亡小鼠肺脏病理改变相近.大体观:死亡小鼠肺部淤血,呈暗红色,体积增大,局部肺组织实变.镜下观:死亡小鼠的共同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肺炎,具体表现为肺泡腔及间质出血、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增生,肺泡隔增宽;肺泡腔中见纤维素性渗出,透明膜形成.⑤免疫组化结果:在死亡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可观察到H5N1禽流感病毒阳性表达.结论 小鼠作为H5N1禽流感病毒模型具有普适性,不同品系小鼠感染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的临床症状、病程和病理变化与人禽流感病例相似.不同品系小鼠的死亡比例有明显差别,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品系的小鼠制作H5N1禽流感动物模型.不同品系的遗传特性对禽流感易感性产生明显的影响,遗传背景可能与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应答机理存在联系:BALB/c和C57BL/6均为近交系,其中BALB/c小鼠的品系特征之一表现为干扰素产量低,接种H5N1病毒后表现为高死亡率(70%),而C57BL/6小鼠的干扰素产量高,接种H5N1病毒后表现为低死亡率(25%),提示不同遗传背景小鼠的干扰素水平与H5N1感染致死具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H5N1禽流感病毒易感性相关基因以及其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甲型流感病毒H3N2感染的雪貂动物模型。方法按实验要求筛选出流感抗体反应阴性的雪貂,经兽用氯胺酮轻度麻醉后进行滴鼻感染H3N2流感病毒株A/Brisbane/10/07,设立两个稀释度106和107 TCID50,每个稀释度接种3只雪貂,感染后第5天安乐处死。感染前采集鼻甲骨活检,感染后1~5 d鼻甲骨活检检测病毒载量,每天记录雪貂一般临床变化。处死时取雪貂肺、肝、脾、小肠、脑组织作病毒滴度检测,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106和107TCID50的H3N2病毒分别感染雪貂,没有雪貂死亡。雪貂感染后都出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体重的下降,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在鼻甲骨活检物中可测到病毒载量,肠组织可分离到病毒。肺组织以轻度性间质性肺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结论雪貂感染H3N2病毒株A/Brisbane/10/07后,临床表现、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方面的检测都可以证实雪貂感染H3N2病毒动物模型已建立,其中106 TCID50病毒滴度的是一个建立感染动物模型比较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 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红-苏木素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分析肺组织病理损伤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 结果 H7N9病毒感染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轻,存活率较高。H1N1 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重,感染后9d全部死亡;两种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H1N1病毒感染后肺及脾脏中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强于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炎症反应。 结论 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后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及程度均不同,病毒复制是小鼠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宿主针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H5N1型病毒对沙鼠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禽流感H5N1型病毒对沙鼠的致病性。方法 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将禽流感H5N1型病毒通过滴鼻接种乙醚麻醉后沙鼠,观察14d,记录沙鼠的体温、体重、临床体征、病理学变化、病毒分离情况及抗体变化。结果 沙鼠感染后发病主要表现在第2~6天,攻毒组沙鼠出现反应迟钝、皱毛、弓背、食欲下降、呼吸急促、打堆等体征,攻毒组沙鼠的体温降低和体重减轻,死亡率为44%,在攻毒后8d检出抗体,主要病理学变化表现为肺出现严重淤血、水肿、出血,镜下可见肺间质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肝和胸腺淤血,肾出血,肾小管变形。结论 禽流感H5N1型病毒对沙鼠有较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感染的8只恒河猴的SARS-CoV模型动物中,观察肺等组织中出现的系列病理学改变,为针对抗SARS药物筛选、疫苗评价中的免疫病理反应等奠定实验依据。方法SARS-CoV经鼻腔接种8只恒河猴,在感染的第5、7、10、15、20、30和60天,分别安乐处死动物,组织病理取材,制片,观察。结果经病毒分离和RT-PCR证实动物感染是成功的。系列病理改变表明,早期肺组织可见间质性肺炎,水肿、结构破坏、出血,巨噬细胞浸润;后期出现内皮细胞受损及再生,透明膜形成,小血管玻璃样变,肺组织纤维化及肺气肿形成,肺泡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破坏并增生等,脾脏、淋巴结生发中心早期有萎缩,后期有恢复等病理学改变均和SARS患者相似。结论感染恒河猴出现与SARS患者类似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病原特性、发病机理、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试气管插管法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恒河猴的优势效果及疾病分析,为有效感染恒河猴、制备H5N1疾病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人源H5N1病毒液经气管插管滴入恒河猴上呼吸道进行感染,观察感染恒河猴的临床表现,每天采集咽拭子、鼻灌洗液,在感染前2 d感染后第3、5、7天采血,感染后第3和7天分别解剖1只恒河猴,取支气管淋巴结、肠淋巴结、鼻甲、心、肝、脾、肺、肾、肠、气管、脑及血液进行病毒分离、核酸载量检测和血常规测定。结果感染后第2天恒河猴出现食欲下降,活动减少,并伴有一过性体温升高,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咽拭子、鼻灌洗液、肺、心、气管、脑、肝、肾、肠和血液中都能分离到H5N1病毒。结论气管插管法接种H5N1病毒能有效感染恒河猴,并在猴体内多组织中分离、检测到病毒,为制备完善的H5N1模型和检测指标确定、进一步研究H5N1病毒的致病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抗人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注射液,Rituximab)通过静脉滴注的方法敲除中国恒河猴体内B淋巴细胞,并观察其敲除效果,为建立B淋巴细胞缺失的恒河猴动物模型提供基础的实验数据。方法选取健康的中国恒河猴两只,静脉滴注抗人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定期采集外周血、腹股沟淋巴结和十二指肠黏膜组织,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系统性测定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后24 h,中国恒河猴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的缺失即能达到100%,持续约14 d;腹股沟淋巴结中B淋巴细胞在静注后7 d缺失100%;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中B淋巴细胞在静脉滴注后7 d缺失达到90%,维持28 d。并且在成功敲除B淋巴细胞的情况下,CD4+T及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波动,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结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能有效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B淋巴细胞,为建立B淋巴细胞缺失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CRF07_BC recombinant strain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redominantly circulated HIV-1 strains in China,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develop a relevant animal model to evaluate candidate vaccines targeting HIV-1 CRF07 BC. A highly replication-competent simian/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SHIV) construct containing the Chinese CRF07_BC HIV-1 env gene with the ability to infect Chinese rhesus monkeys would serve as an important tool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V vaccin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whether SHIV XJDC6431 with the env fragment from a Chinese HIV-1 isolate virus could infect the human and monkey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establish infection in Chinese rhesus macaque. Methods A SHIV strain was constructed by replacing the rev/env genes of SHIV KB9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ragment derived from the HIV-1 CRF07_BC strain. The infectious activity of the SHIV clones was determined in vitro in PBMCs from both non-human primate animals and humans. Finally, one Chinese rhesus macaques (Macaca mulatta) was infected with one SHIV via intravenous infusion. Results One SHIV clone designated as SHIV XJDC6431, was generated that could infect macaque and human PBMC. The virus produced from this clone also efficiently infected the CCR5-expressing GHOST cell lines, indicating that it uses CCR5 as its coreceptor. Finally, the virus was intravenously inoculated into one Chinese rhesus macaque. Eventually, the animal became infected as shown by the occurrence of viremia within 3 of infection. The viral load reached 105 copies of viral RNA per ml of plasma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nfection and lasted for 10 weeks post infection.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SHIV XJDC6431 is an R5-tropic chimeric virus, which can establish infection not only in vitro but also in vivo in the Chinese rhesus macaque. Although the animal inoculated with SHIV XJDC6431 became infected without developing a pathologic phenotype, the virus efficiently replicated with a persistent level of viral load in the plasma.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SHIV could be used as a tool to test candidate AIDS vaccines targeting the Chinese HIV-1 CRF 07BC recombinant stra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道吸入法接种恒河猴感染H5N1流感病毒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利用1株鹅源性H5N1流感病毒经环甲膜穿刺接种恒河猴,通过观察恒河猴在接种后短期内各项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呼吸道吸入法接种恒河猴感染H5N1流感病毒的可行性。结果恒河猴接种H5N1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与人和动物感染后的主要症状相似,是很好的模型动物。结论环甲膜穿刺接种恒河猴感染H5N1流感病毒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是恒河猴感染H5N1流感病毒和造模的良好途径,并为其它通过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的造模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安徽野生和自繁恒河猴的血液生化指标,并比较分析两种来源的恒河猴,雌、雄猴间以及感染BV阳性与阴性恒河猴生化指标的差异性。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安徽野生和自繁恒河猴的14个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了相同性别的野生猴与自繁猴以及感染BV阳性与阴性恒河猴血液生化值的差异性。结果 野生猴与自繁猴雄性的生化指标普遍高于雌性,野生猴碱性磷酸酶、甘油三脂和谷氨酰基转移酶雌雄间差异显著;自繁猴碱性磷酸酶、白蛋白、血清Ca、甘油三脂、肌酐和谷氨酰基转移酶雌雄间差异有显著性。除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和血清总胆固醇外,感染BV阳性较感染BV阴性的恒河猴所得生化指标高。结论 野生猴与自繁猴,雌雄间猴以及感染BV阳性与阴性猴的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对比SARS-CoV感染的恒河猴、布氏田鼠及Lewis大鼠的病理学、免疫学以及病毒的复制与外排情况的变化,来探讨此三种动物在建立SARS模型上的特点。方法SARS病毒感染8只恒河猴、9只Lewis大鼠和20只布氏田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病理观察研究;用病毒分离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外排与复制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情况。结果在SARS-CoV感染恒河猴、Lewis大鼠和布氏田鼠后,肺组织均出现一定的与人类SARS疾病相似的病理改变,在动物体内均可检测到活病毒或病毒核酸,并可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的存在。在病死率上布氏田鼠最高;在病毒的复制与外排方面恒河猴的检出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在抗体产生情况上恒河猴与Lewis大鼠基本相似;在病理变化上恒河猴病变最重且最为复杂,与人类SARS疾病的病理变化最为接近。结论布氏田鼠,Lewis大鼠,特别是恒河猴动物模型可以用于SARS发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恒河猴动物模型是目前研究SARS疾病最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模型筛选抗HBV药物的可行性。[方法]用公认抗HBV复制药物拉米夫定对我们建立高复制HBV转基因鼠进行实验,选我们建立的1.3copy高复制HBV转基因小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针灌胃法给药。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实验组灌喂拉米夫定,剂量为100mg/kg,每天2次,连续灌21d,每7d采血1次。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HBVDNA。[结果]实验组用拉米夫定前小鼠血清HBVDNA5.50±0.42(拷贝数log10数值),3周后HBVDNA已显著降低(4.63±0.57),4周后,小鼠血清HBVNDA为4.08±0.51,停药1周后,再次检测血清HBVDNA,小鼠血清HBVDNA又恢复正常水平(5.70±0.39)。[结论]我们建立的高复制HBV转基因小鼠模型验证了拉米夫定对HBV复制的抑制程度和持续时间,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抗HBV药物的筛选、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注射用青蒿琥酯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感染中国恒河猴模型免疫异常激活的改善情况,探讨青蒿琥酯对艾滋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8只SIV感染平台期中国恒河猴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只,治疗组按每天3 mg·kg~(-1)剂量肌肉注射青蒿琥酯注射液8周,对照组肌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周、4周、6周、8周,停药后4周、8周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全血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活化相关标记物CD_(69)~+、CD_(25)~+、HLA-DR~+和CD_(38)~+表达情况。结果:青蒿琥酯可在4周内下调CD_8~+细胞CD_(69)~+、HLA-DR~+和CD_(38)~+表达水平(P0.05),对CD_4~+细胞影响较小。给药第4周出现一过性嗜中性粒细胞下降,后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青蒿琥酯可改善SIV感染中国恒河猴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异常激活,嗜中性粒细胞下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9.
丛喆  蒋虹  王卫  陈霆  金光  陶真  姚南  熊竞  吴芳新  耿祥飞  魏强 《医学动物防制》2010,(10):883-884,888
目的确定SHIVSF162p3静脉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有效病毒浓度,明确SHIVSF162p3感染实验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损伤情况。方法 10只正常中国恒河猴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1mL静脉感染,测定血浆病毒载量,CD4+/CD8+,CD4+T细胞绝对数,分析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损伤情况。结果 5TCID50/ml以上的SHIVSF162p3能通过静脉途径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结论本研究成功确定了SHIVSF162p3感染实验猴使用剂量,建立了SHIVSF162p3/中国恒河猴静脉感染模型各项指标,为今后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