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验证拔牙创即刻植入牙种植体和羟基磷灰石(HA)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拔除牙齿同时修整拔牙窝,植入牙种植体及HA颗粒。结果:对36例41颗牙种植体经3年临床观察,成功率为97.5%,与32颗延期牙种植体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拔牙后即刻植入牙种植体的同时植入HA颗粒,有助于牙种植体的稳固和骨愈合,同时可以达到与 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对牙齿重视程度的提高的今天,口腔种植牙已经成为牙齿修复的首选。牙齿由于外伤、牙周病、龋病无法修复等各种原因拔除后由于缺少咀嚼力的功能性刺激,牙槽窝周围的硬组织和软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1,2]。就组织结构而言,唇侧骨板主要由束状骨组成,血液供应主要由牙周膜提供,当拔除牙齿时,其牙周膜也被去除;另一方面,它缺乏牙齿的咀嚼功能,唇侧骨板更有可能吸收萎缩。Schropp等发现,拔牙后牙槽嵴吸收在术后3个月颊侧的骨质吸收达到50%[3],舌侧的骨质吸收达到30%[1]。Nevins等[4]研究表明,拔牙后4个月牙槽嵴吸收程度高达3~5 mm。牙槽骨量的保存对于种植体的植入十分重要,骨量不足会导致种植体植入效果不佳,从而影响种植结果[5]。位点保存是一种为了减少牙槽骨吸收,增加牙槽窝新骨形成量,在拔牙术后立即进行的干预技术。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通常用于骨增量技术,因为成骨细胞和血管的生长缓慢增长,而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长迅速,它是指在骨缺损处利用高分子的生物屏障膜维持骨增加的空间,并借屏障膜阻止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和血管的生长。GBR是通过植入人工骨粉,再将胶原膜覆盖,以阻止软组织生长、诱导骨再生[6,7],位点保存就是应用GBR的技术进行骨量保存及再生。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前牙区拔牙和种植牙的患者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拔牙位点保存应用在口腔种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即刻钛种植体-骨组织结合促进方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结合(Bone Bond)式牙种植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已是修复牙体牙列缺失的理想方法,被誉为人类第三副牙齿.按外科植入方式可分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两种.延期种植是在拔牙后3~6个月以上,有足够高度和宽度的牙槽嵴时植入种植体.即刻种植方式是指在拔除患牙的同时,将种植体植入新鲜拔牙创内,而无需等待拔牙创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在上颌前牙拔牙位点保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22例34颗上颌部位前牙,由于外伤发生折断在拔出后,将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置入拔牙之后的创窝内部行拔牙位点保存。保持拔牙创窝的紧闭,在患者术后3、6个月,观察患者牙区牙床部位丰满程度、患者的口腔X线片显示情况,观察分析患者拔牙创窝新骨密度及高度,最终判断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在上颌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应用疗效。结果:22例患者治疗中并无出现任何不良情况。经X线片检查发现,患者术后3个月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生成了新骨,且整体密度保持相对均匀;6个月后患者的植骨区域部位,相较周边骨组织并无任何明显的界限,所形成的新骨高度,接近于邻侧的压槽高度。结论:通过在上颌前牙拔牙之后,置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行拔牙位点保存,能够取得显著的牙骨引导再生作用,同时还能够对患者在拔牙之后的牙槽骨吸收有所缓解,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根尖周炎患者于拔牙同期行种植术与拔牙后延期行种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某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74例根尖周炎需行拔牙后种植牙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为延期组与同期组,延期组于拔牙3~6个月后行种植术,同期组与拔牙时即刻行种植术;术后随访18个月统计种植成功率及种植体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延期组成功率为35.29%,总有效率为73.53%;同期组成功率为58.18%,总有效率为92.73%;同期组成功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延期组,P<0.05。同期组种植体直径、长度均明显高于延期组,水平方向骨吸收显著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根尖周炎患者于拔牙同期行种植术具有种植成功率高、种植稳定以及骨吸收较少的治疗优势,同时同期手术极大的缩短了治疗周期,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正>种植义齿(implant denture),是将替代天然牙根的种植体植入颌骨,获取类似于牙固位支持的修复体~([1])。种植义齿的功能、结构、效果均可以同天然牙齿相媲美,是牙齿缺失患者首选修复方式~([2])。即刻种植技术是指在牙拔除后同期将种植体植入牙槽窝的一门技术。与常规种植即延期种植相比,该技术节约了拔牙后伤口愈合的时间,患者无缺牙期,改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BLB系统种植体行即刻种植,对种植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具有即刻种植适应证7例患者行9枚牙种植体植入,牙槽窝较宽者加用CERASORB人工骨植入或联合超薄生物膜覆盖,3个月-5个月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9个种植体植入后,伤口I期愈合,义齿修复后行使咀嚼功能3个月~12个月,未发现种植失败。结论BLB系统即刻种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牙槽骨损伤,保证充分的骨组织与种植体结合,软组织要充分松驰,伤口无张力缝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修复对上颌中切牙残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6例上颌中切牙残冠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微创拔牙,对照组患者给予延期种植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永久冠修复后6个月种植体体积、牙槽骨吸收水平、美学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主观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拔除术后结合膜引导技术即刻植入种植体修复牙缺失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76颗牙拔除术后患者,即刻植入种植体使用医用钛膜完全封闭骨缺损区。6个月~1年行冠修复,根据临床X线检查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76例即刻种植体12周后骨缺损修复形成,冠修复后承载了3年无松动。5年随访,除1例有进行性骨吸收外,其余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高度平均1.27mm。结论运用膜引导技术进行即刻种植,可获得良好的骨修复,缩短种植修复疗程,很好地承担修复体传导的牙牙合力,与延期种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有效地防止牙槽骨吸收,减少病人手术次数,缩短无牙期,早期修复义齿。方法:在拔牙同时植入牙种植体,同时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GTR)。结果:应用该法对78例患者作了98颗种植体及GTR,经3年临床观察,成功率97.9%。结论:该法避免了延期种植术的不足之处,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等待义齿修复的时间,防止因拔牙而引起牙槽骨的吸收萎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髂骨移植同期种植行下颌骨节段缺损功能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肿瘤切除和外伤致下颌骨节段缺损的病人。通过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建立下颌骨连续性,同期植入牙种植体行功能重建。结果 移植的骨块成活,植入的种植体可以实现骨结合并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恢复了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外形。结论 骨移植同期种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在恢复外形的同时可早期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患者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Osstem GS种植体共16颗,立即取印模制作临时牙冠,7 d后拆线并戴临时牙冠。根据骨质情况3~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结果 13例患者16颗种植体经12~24个月观察,全部成功,美学效果好。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配合微创拔牙技术及引导膜骨再生技术在前牙区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前牙区拔牙后拔牙创周径与种植体不符即刻种植不即刻修复的种植成功率,为减少前牙区后期种植骨量不足种植困难及缩短种植时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12月行即刻种植不即可修复、同一术者连续临床病例。收集术前计划行即刻种植患者46例,未完成即刻修复20例,植入种植体30枚,上颌22枚,下颌8枚。男19例,女11例,年龄23~55岁。种植体直径在3.3~4.8 mm,长度在10~14 mm。患者术前拍摄曲面体层X线片,观察术后功能负载后每年种植体的稳固情况、周围软硬组织情况以及根据情况拍摄根尖X线及曲面体层X线片,评价种植成功率、边缘骨吸收及行使功能情况。结果 6个月后有5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术中因唇侧牙槽骨壁菲薄,种植偏唇侧导致唇侧骨壁裂开缺损,二期穿龈术上接愈合基台,同期唇侧翻瓣行骨引导再生技术(GBR),延长修复时间(再6个月),终获成功,其余25枚种植体均成功,早期成功率100%。功能负载后患者随访率为(15/20)75%,种植体随访率(24/30)80%,随访时间平均为14.6个月(3~48个月)。随访中所有种植体行使功能及美观良好,功能负载累积成功率100%。结论即刻种植在拔牙窝与种植体直径不相符的情况下,种植间隙植骨粉,不即刻修复,减少了拔牙后愈合期牙槽骨的吸收,保存了牙槽骨及牙龈的丰满度,降低了前牙区后期种植的难度,提高了种植成功率,满足了前牙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姜陵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8):935-936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义齿的临床技术特点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2例患者共34个牙位在拔牙的同时植入种植体并同时植骨。平均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暴露种植体,修复牙冠。结果除1颗种植体在愈合期内脱落外,其余未见异常,3年累计成功率92.43%。结论即刻种植义齿方法可行,3年成功率与传统种植方法相同,具有避免骨吸收,手术创伤小,种植体位置与轴向好,修复美学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80例牙齿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的牙片拍摄,初步了解患者牙槽骨的骨量,之后进行拔牙,拔牙后要对拔牙窝内的软组织等进行清洁,采用即刻种植牙齿方式进行种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植入方法 ,拔牙后6个月左右在牙槽嵴上植入种植体进行义齿修复。综合评价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牙齿稳定性长期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即刻种植方式治疗后牙齿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观察实验组患者牙齿的稳定性变化小并且并发症较少(P〈0.05)。结论即刻种植修复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牙齿缺失进行修复,治疗后患者牙齿稳定性高、不易脱落,术后患牙的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在重度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8例重度牙周炎患者,所有病例均需义齿修复并行即刻种植技术。术前开展牙周治疗、残留牙体清除以及相关清创处理,种植体植入后立即给予修复处理。术后随访观察病例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28例患者种植体植入共131枚,正常牙槽骨植入93枚,新鲜拔牙窝即刻植入38枚。病例修复体成功率100.0%,总存留率为95.3%,无创口感染或种植体周围炎情况,牙龈附着效果与美观效果均较为满意。即刻种植与正常牙槽骨种植残留率、植入扭矩以及骨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即刻种植技术具有较为满意的稳定性,可保证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治疗上颌后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1例患者(126个牙位)首先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未植入人工骨粉或仅填入自体骨沫,然后根据牙槽嵴顶骨宽度和高度,选择Straumann或者Bicon种植系统种植。术后进行6个月的间断检查和修复,并随访0.5~6年,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4个牙位术后检查无上颌窦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2个牙位早期负重失败。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未植入人工骨粉或仅填入自体骨沫同期植牙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共12颗满足即刻种植术适应症的无法保存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12枚,均于术后完成即刻临时冠修复,4~6个月后永久修复.种植永久修复后随访6 ~12个月,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骨结合情况,统计种植义齿成功率.结果:12例患者12枚种植体均无感染、松动,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骨结合良好,未见明显病理性骨吸收,无种植体周围炎症出现,软组织健康,种植体成功率100%,患者对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适应症的前提下,采用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冯志俊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1):851-852
近年来 ,口腔种植修复已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广泛 ,为不同患者、不同部位的牙列缺损提供了一种科学、方便、有效的修复方法。能够有效地恢复牙列完整 ,提高咀嚼效果 ,减少患者痛苦 ,改善生存质量。随着生物材料的研究发展 ,一些对骨组织有强亲合力的物质不断涌现 ,因此市场上现有多种种植体销售 ,例如 :叶状钛种植体 ,螺纹状钛种植体 ,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 ,中空柱状种植体。根据需要可分为单段式、双段式。根据种植时间不同可分为即刻种植、延期种植。前者具有疗短程、费用低、减少骨吸收、植入位置准确等优点 ;后者应用较广 ,多在拔牙后 0…  相似文献   

20.
<正>口腔种植外科手术按照种植体的植入时机分为延期种植和即刻种植,延期种植要求拔除患牙3个月后方可进行种植体植入术,特别在前牙区,因治疗周期过长,造成部分患者难以接受种植义齿的治疗方案,而且采用延期种植修复治疗往往会面临骨量不足或修复美学效果差等问题。随着种植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